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押题卷(一)(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押题卷(一)(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押题卷(一)(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押题卷(一)(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押题卷(一)(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押题卷(一)(含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A.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B.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C.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D.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题干是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故选C;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的知道思想,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排除D。2.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记述内容出处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天下始,仍先稻后陆宋庆元条法事类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元朝洪堰制度A. 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B. 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C. 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D. 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从汉到元都通过立法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故D正确; 材料中并无体现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故排除A;材料中不能看出封建官吏控制水权来盘剥百姓,故排除B;唐朝唐律疏议就有关水利的立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3.下表是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时代北方户数南方户数南方户数占总户数比重(%)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965万111万10.3唐(天宝元年,742年)493万257万34.3宋(元丰三年,1080年)459万830万64.4明(隆庆六年,1572年)344万650万65.4表呈现的史实表明A.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 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 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D. 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北宋末年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联系所学可知,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C项。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只是导致南方人口增多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南北方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北方土地兼并情况,排除D项。4.唐玄宗时简选翰林学士入值内廷,承命制诏书敕、批答表疏。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常参与机要,时人“目为内相”;穆宗时宰相李逢吉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由此可知,唐代翰林学士之设A. 提高了行政效率B. 加强了监察机制C. 保证了决策质量D. 牵制了外朝相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翰林学士入为皇帝顾问,参与机要的陆贽被看作“内相”、李绅敢于“排抑”大权在握的宰相,都体现出受到皇帝重用的翰林学士对相权的牵制,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效率和监察机制,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决策权,故C项排除。【点睛】“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是关键信息。5.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反映了当时A. 政府重视科学研究B. 人地矛盾突出C. 经世致用思潮盛行D. 运税制度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明清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使人口迅猛增长,加之自然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导致这一时期救荒赈灾类农书的数量有所增加。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农书的态度,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潮是指学术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材料中农学发展的特点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方法,排除C项;这一时期农学发达与税制改革无关,排除D项。6.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主要体现了A. 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B. 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C. 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D. 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前,由于清政府腐败影响英商贸易,故英国在南京条约中要求明文确定税例,故选B。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是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鸦片战争后,英国控制了中国海关,两国的贸易不是正常的贸易关系,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外商对清政府税制腐败的看法,排除D。7.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A. 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B. 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 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D. 政体选择是因人立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等信息来看,说明该法在政体设计上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存在缺陷。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派内部对于临时约法的态度,排除B项;临时约法试图通过责任内阁制实现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而不是行政权制约立法权,排除C项;材料指出政体设计的缺陷不是从“因人设法”的角度,排除D项。【点睛】临时约法的某些制度设计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力量对比关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即将交权让位之际,企图利用临时约法制约袁世凯、保卫民主共和成果的苦心和努力。实际上,这也是临时约法局限性的表现,一些政体设计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因人设法”得不偿失。8.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张瑞敏着力改造青岛日用品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了一款“东方魔水”健力宝饮料,王石在深圳成立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的事迹反映了A. 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B.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C. 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D. 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几位企业家创业,反映是私营经济、集体经济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所有制企业,新的经营模式,所以材料体现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故选C。材料中的企业并非国有企业,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改革,而非开放,排除B;材料并未揭示计划经济的弊端,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所列的这几个企业的所有制性质。9.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A. 人文精神缺失B. 城邦财富外流C. 公民意识淡漠D. 贫富分化加剧【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可知,雅典公民考虑问题只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而不考虑城邦的集体利益,这折射出当时公民意识淡漠的现状,故选C。人文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该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富人和穷人的选择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选择,也符合人文主义的内涵,排除A;富人只是不愿意与穷人分享财富,不意味着城邦的财富外流,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富人和穷人占城邦总财富的比例变化,无法折射贫富分化程度是否加剧的结论,排除D。【点睛】本题学生只需要抓住材料“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的描述,学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内容提示予以逐一排除。10.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A. 宪政制度的完善B. 征税程序严格化C. 否定了议会至上D. 税收立法民主化【答案】A【解析】【详解】税收理念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表明近代欧美国家认识到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一过程体现了宪政制度的完善。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议会征税权的限制,不是规范征税程序,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限制议会征税权并非否定议会至上,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项。11.18301889年英国主要进口谷物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英国18301889年英国进口小麦、大麦、燕麦的重量(千夸特)/年均年份小麦大麦燕麦18301839374365914941840184910667218218341850185919326358635231860186933697689469901870187950406110881193818801889702821484914162A. 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B. 土地贵族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C. 政策调整推动了工业化进程D. 科技进步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18301889年英国进口小麦、大麦、燕麦的重量(千夸特)/年均”可知英国进口粮食在不断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轻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大量土地被用来圈地养羊,导致粮食需要大量进口,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英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A选项排除。土地贵族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农产品粮食价格下降,D选项排除。12.下图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 发达国家一致强力推进自由贸易B. 欧洲内部充斥着反一体化的声音C.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冲击着国际经济旧秩序D. 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由漫画中的文字信息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法国农业为代表的产业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所以才会有是否要退出自由贸易舞台的争论,故选D。从漫画中可知,发达国家内部出现了分歧,因此A项中一致强力推进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漫画反映的是反经济全球化的声音,而不是反一体化的声音,排除B;漫画反映的是发达国家内部,与发展中国家无关,排除C。1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以农产品价格改革为开端;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坚持市场化的取向:建立了较完整的价格法律体系。(2)意义:改变了不合理的计划价格体制,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推动了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1)从材料“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中可以概括出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改革计划价格体系,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增加收入等方面来分析得出。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个时期的美国政治上动荡不安,社会分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郁积了几年的反战情绪首先在大学校园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1968年,参加反战运动的学生同哥伦比亚大学当局发生对抗,此后一年间,全国发生了1800余次示威,7500余次逮捕事件。由于反战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日益高涨,旷日持久、日益扩大的战争耗尽了美国的人力和财力。通货膨胀和美国士兵在战场上大量伤亡,以及青年学生面临被征召去当炮灰的厄运,这一切无不激起美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痛恨。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幻想的破灭感对美国政府的信用和动机的怀疑”。“美国人民从来没有面临过比越战更为制造分裂和令人痛苦的事件。约翰逊政府在进入最后数月的任期时,美国人的公共士气空前低落。”尼克松就职后,于1970年悍然出兵柬埔寨、扩大印度支那的战争,导致全国450所大学院校罢课甚至关闭。1970年5月9日,在白宫前举行了十几万人的大示威,尼克松政府出动军警镇压。美国学生和前线士兵的反战运动一直坚持到美国侵略印度支那战争的终止。据王斯德等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处于“动荡的年代”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动荡的年代”出现的原因。【答案】(1)大学校园反战运动高涨,全国性示威运动此起彼伏;人们失去信心,社会情绪普遍低落;政府与社会矛盾不断加深。(2)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经济发展迟滞导致通货膨胀加剧;越南战争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联邦政府无法与社会进行良性互动。【解析】【详解】(1)具体表现:由材料“郁积了几年的反战情绪首先在大学校园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1968年,参加反战运动的学生同哥伦比亚大学当局发生对抗,此后一年间,全国发生了1800余次示威,7500余次逮捕事件”可知大学校园反战运动高涨,全国性示威运动此起彼伏;由材料“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幻想的破灭感对美国政府的信用和动机的怀疑。美国人民从来没有面临过比越战更为制造分裂和令人痛苦的事件。约翰逊政府在进入最后数月的任期时,美国人的公共士气空前低落”可知人们逐渐对政府失去信心,社会情绪普遍低落;由材料“尼克松就职后,于1970年悍然出兵柬埔寨、扩大印度支那的战争,导致全国450所大学院校罢课甚至关闭。1970年5月9日,在白宫前举行了十几万人的大示威,尼克松政府出动军警镇压。美国学生和前线士兵的反战运动一直坚持到美国侵略印度支那战争的终止”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政府与社会矛盾不断加深。(2)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区分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等。具体阐述如下: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迟滞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直接原因是越南战争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而美国联邦政府无法与社会进行良性互动,故美国呈现出动荡的局面。1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她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运往内地。她组织介绍许多国际友人、医疗队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考察和工作。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著名记者和医生都经过她的安排进入到解放区,其中白求恩、柯棣华、哈立逊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1949年以后,她全力投入到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并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成为了儿童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还经常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她去世后,被誉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据尚明轩宋庆龄传(1)根据材料并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