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 唤 “ 百 灵 鸟 ”新课改背景下的歌曲演唱教学现状与对策浅析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胡新洁唱歌是每一个人的本能和天性,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演唱歌曲更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唱歌教学现状如何?现在的学生歌声美吗?能冠以“百灵鸟”称号的学生又有多少呢?答案不容乐观。若你有心走进课堂听一听学生的演唱,你定会扼腕叹息。【叹息之一】:学生唱歌的“好声音”少之又少。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步步推进,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重大转变,课堂教学也随之呈现出勃勃生机,音乐课堂的气氛活了,学生的兴趣浓了,学生们变得善于发现、乐于表现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都较之课改前有了明显提高。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音乐课堂中,学生的演唱热情很高,可学生唱歌的“好声音”却少之又少,许多孩子缺乏唱歌的技能技巧,不会正确使用嗓子,说是唱歌,更像是“喊”歌。由于歌唱音准感觉的淡薄,很多孩子到中年级仍然难以完成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更是很少听到较高水准的纯美、和谐的合唱了。究其原因,我觉得是部分老师对课标的领悟有失偏颇所致。新课程十分注重音乐的美育价值,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而对于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人们把这种变革称之为“淡化双基教学”,那么如何来理解“淡化”呢?“淡化”的尺度又如何来把握呢?传统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是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弊端就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音乐教学专业化的倾向。此次课程改革充分意识到这一倾向的弊端,提出了“淡化双基教学”的要求,适当地降低了音乐知识、技能的难度,对于这一要求的理解,有的老师认为课改后这种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这种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干脆可以不要了。这样一来,在课改前期还不怎么能看出它有何不妥之处,但是实施课改至今,缺乏双基教学所带来的后果就逐渐显露出来了:学生发声方法欠佳,音准差,节奏感弱,最令人头疼的二声部合唱教学。对策1、“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发声练习课改以来,音乐课的上课模式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但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摈弃了传统音乐课中的一个基本教学环节发声练习,殊不知,发声练习是歌唱前的一项基本准备运动,就象运动员的热身运动,准备得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质量。传统的发声练习通常用“mi mima ma”这种练声曲来做唱歌前的热身运动,此类练声曲是纯知识技能的教学,比较枯燥单一,学生难免因乏味而丧失演唱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声练习怎样“淡化”知识技能教学的“痕迹”呢?有幸聆听到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香港童声合唱协会会长、著名指挥家唐少伟先生的讲座,茅塞顿开。感受最深的是唐先生的“创意教学全方位”理念,他认为发声及呼吸、听觉、音准等技能训练均要让学生在“游戏+想象”中进行。例1:发声练习 1 2 3 4 5 4 3 2 1- - - miao miao miao 在练习这条发声曲时,唐先生请大家分别想象模拟猫孩子、猫爸爸、猫妈妈的叫声唱一唱,通过对三种不同角色的想象和体验,让学生在演唱中获得对三种不同音色的感知。例2:发声练习 1 3 1 - 2 4 2 - 顿音的唱法,通常我们会用语言提示学生应该唱得“短促而有弹性地”,但是唐先生没有采用这老套路,而是在前面演示拍球动作,让大家按照他拍球的速度、用力的轻重以及观察“球”的高低来控制气息和音量,在玩玩、乐乐中把握了音准、节奏,掌握了演唱方法。由此,我想,如果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能将发声练习趣味化,那么,学生定会发现练声是一种多么具有吸引力的、有趣味的活动而在内心深处愿意进行这项活动。对策2、“善其事,利其器”强调演唱姿势唱歌训练时我们应强调有正确的歌唱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声音的优劣。姿势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试想,一个含着胸、垂着头的学生能唱好歌吗?这好比田径运动员,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其跑步的速度一样。因此,在课堂上要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让学生随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以积极向上、精神饱满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对策3、“自在娇莺恰恰啼”找准合适音域音域是指一个人所能唱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实践中,我发现非合唱队的普通学生唱低音6高音1之间的音时声音最自然和轻松。所以,备课时通常我会预先在琴上弹一弹所教歌曲,对于有过高或过低音的歌曲则反复试验,针对小学生的音域范围、高年级学生的变声特点等进行移调,定出适合学生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就像民歌茉莉花,这首歌原调为1=bE,我自弹自唱,感觉它的音域在g-e2之间,g音过低,容易使学生感觉疲劳,而e2又过高,易使学生的声音造成沙哑,于是教唱时我降调改为弹D调,然而,即使这样,我发现孩子们也难以唱好。最后,我将这首歌定调为1=C,虽然这个调并不是很理想,但学生的声音较之前两个调效果好了许多。【叹息之二】:学生唱歌的状态犹如“背书”,缺乏情感。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指声音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而已。”由此可见,要让你的歌声真正打动和感染听众,正确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很重要。但是,在多次的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聆听学生的演唱,见得最多的是学生演唱时表情呆滞,缺乏热情,类似于在语文课上的“背书”而不是有感情的朗诵。这抑或是学生对所唱歌曲理解不够的原因,抑或是歌曲本身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又抑或是教师指导不到位造成学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怎样来改变呢?对策1、“纸上得来终觉浅”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涵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这首歌曲所要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这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唱一个一个的字音,就不可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专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这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歌唱者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小学生生活经验、生活阅历都较浅,对许多歌曲的时代背景、风格流派等都知之甚少,再加上音乐语言本身是一种模糊的、抽象的、不确定性的语言,所以很难理解歌词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形下演唱歌曲,学生能做的只是照本宣科,一字一音的完成谱面上的东西,不能赋予歌曲应有的情感色彩。这就需要在我们的唱歌教学中,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加深学生对整首歌曲音乐形象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音乐的艺术效果。如三年级教材歌曲儿童团放哨歌的时代背景离现在孩子的生活比较久远,反映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孩子们学习、战斗的情形,因为学生不了解什么是“儿童团员”,“儿童团员”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因而也唱不出歌曲坚定有力、激昂的情绪,难以表现儿童团员机智灵活坚定勇敢的品格。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抗日战争的影片片段,或者让学生讲讲所了解的革命战争时期一些小英雄的故事,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进而深刻地理解歌词内涵,把握歌曲的情感。对策2、“闲花落地听无声”用多种手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指出:情境是对人产生暗示信息的源泉。人们可以从情境中得到多种多样的暗示,这种暗示不仅能使受教育者学得好学得快,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的潜力。由此,我们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渲染出与歌曲相匹配的教学气氛,感染学生、暗示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身临其境”引发情感共鸣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是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悄悄话中的演唱曲目,歌词叙述了孩子关爱被丢弃的“布娃娃”的生动故事。歌曲惟妙惟肖地表达了歌曲主人公对布娃娃的恻隐之心,旋律伤感、忧伤。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对“伤感”的情绪理解不深、体验不深,所以要让学生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曲难度很大。怎样让学生去理解和感悟并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呢?执教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名为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的关于5.12汶川大地震的画面并随机播放忧伤凄美的背景音乐,这样,在上课伊始就为歌曲学唱奠定了情感基调,“融情”于无痕中,让学生在这伤感的歌曲意境中放飞思想;在这伤感的歌曲意境中自由徜徉、自由驰骋并从中“悟出味道”,帮助学生较好地把握了歌曲的情绪。对策3、“要把金针度与人”用多次示范帮助学生把握情感范唱,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正确的范唱胜过太多的或重复的讲解。教一首新歌时,教师完整地演唱一遍,能够使学生对这首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让学生大体地知道歌曲的速度、旋律、情感等要素,给学生直观的感情认识和可供模仿的表现歌曲的范本。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大风车,在教唱歌曲前,老师没有传统的让学生欣赏录音带的范唱,而是随着伴奏进行范唱,脸上洋溢着欢快、喜悦的表情,并且还根据歌词内容附带了一些形体动作,虽然这时学生还不会唱这首歌,但学生已被老师的歌声所打动,许多同学随着老师的歌声有节奏的拍掌或点头,课堂上显出一派热烈、活泼的气氛,一种学会这首歌的欲望已经在学生心中膨胀,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也成了易如反掌的事情。【叹息之三】:学生唱歌结结巴巴,唱不像完整的一首歌。好几次走亲访友或者是出去春游、秋游的间隙,为了活跃气氛,亲朋好友或者其他老师总会煽动学生来首歌,可是,学生扭捏作态,要么说没有音乐书不会唱歌,要么就是结结巴巴,敷衍了事,大多数学生竟不能完完整整、像像样样地唱一首歌!把我这个音乐老师羞得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状况呢?我个人认为,一是教材上歌曲数目偏多、内容偏难,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有问题等等所致,再有就是我省试行循环用书机制的缘故,我省由省政府免费提供音乐等教科书让学生使用,因为须循环使用,所以音乐书只在音乐课上发给学生使用,一周两节音乐课,学生接触歌纸的时间屈指可数。对策1、“溪山处处皆可庐”丰富呈现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知识的不丰富等特点往往会造成其对歌词记忆不深刻,易忘,丰富歌词呈现方式不失为帮助学生记忆歌词的有效手段。如:动画片是学生最喜欢看的少儿节目,学生一听到“动画”三个字兴趣便会油然而生,教师可以借助动画使学生爱屋及乌,对所学歌曲产生兴趣,从而记忆并理解歌词。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我先播放歌曲FLASH请学生看,看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都唱什么了。学生非常喜欢这个画面,看得特别入迷,认真地欣赏着所唱的内容,结果我发现他们很快就能跟着这首歌曲很形象地演唱了。此外,儿歌、游戏、讲故事等等都不失为是让学生牢记歌词的好办法。对策2、“轻拢慢捻抹复挑”优化教学设计,保障学唱时间不知何时起,歌唱成了一堂音乐课略而又略的环节,成了音乐课改的阳光照不到的角落。现在很少听一节课有歌曲教学的展开过程,公开课如此,常规课也是如此,教师对歌曲教学往往蜻蜓点水般匆匆掠过,好像听一遍新歌,学生就有了旋律的印象,听两遍学生就应该会哼唱,第三遍不经意间学生已经会唱全曲,歌曲教学就到此为止。接下来是活动表演,音乐拓展,视听其他相关歌曲等等,显得课堂上“异彩纷呈”。课改前后的两种不同的追求导致音乐课教学走向两个极端。音乐课程标准中居于首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了大家高度的重视,也带来了一定的误会,认为音乐课堂教学要完全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教学歌曲过程往往是冗长而沉闷的过程,学生的兴趣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丧失。于是,许多教师避免和忽略这个过程,有的一带而过,一节课中真正用于让学生唱歌的时间只有三五分钟,学生又怎能记住歌词,唱会歌曲呢?对策3、“映日荷花别样红”引进激励机制,诱发背唱热情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得到被赏识的机会。心理学表明:成功的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而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教学中,老师正确利用这种心理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这必能让学生得到满足,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激发他们表现自我的潜意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手赔偿合同(标准版)
- 烟花鞭炮合同(标准版)
- 活塞连杆组构造课件
- 活力杠杆操课件
- 2025年物理初中综合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放射性核素远距离治疗机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新型烧结鼓风机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PPOPET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MB系列丙烯腈催化剂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高考美术水彩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乡镇卫生院护士长绩效考核计划
- 中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上海2023)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全套)
- 2024年-2025年《公路养护》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NB-T31052-2014风力发电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 FZ-T 01158-2022 纺织品 织物刺痒感的测定 振动音频分析法
- 工程部造价管控手册
- 汽车销售三方协议
- 氧气吸入的注意事项课件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页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