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N禽流感讲PPT课件.ppt_第1页
人感染HN禽流感讲PPT课件.ppt_第2页
人感染HN禽流感讲PPT课件.ppt_第3页
人感染HN禽流感讲PPT课件.ppt_第4页
人感染HN禽流感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感染H7N9禽流感 感染科雷雨 相关概念 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在鼻腔 咽或喉部的急性感染的总称普通感冒 感冒 伤风 多由病毒引起 主要为鼻咽部卡他症状流行性感冒 以下简称 流感 流感病毒引起 多有发热 全身症状重 可出现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感染禽流感禽流感病毒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SARS冠状病毒肺炎 流感病毒 属正粘病毒科 俗称 流感病毒群 带包膜的RNA病毒根据核蛋白 NP 和基质蛋白 MP 不同分甲 A 乙 B 丙 C 三型甲型流感病毒 人和禽流感的主要元凶二株不同流感病毒感染同一细胞并复制时 RNA片段可能随机重组 产生新的病毒变异株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与病毒转换由此发生抗原性 传播性 致病性的变化新型流感病毒产生的可能性 流感病毒的致病力 对人致病甲 乙 丙型均致病主要致病亚型 人源甲型H1N1 H1N2 H3N2乙型致病力低 传播力低于甲型 可一定范围内流行 不曾大流行丙型致病力 传播力低 可以传染 难以流行对禽致病所有甲型病毒均致病主要致病亚型 H5N1 H7N7 H7N3 H7N9对猪致病主要是猪源甲型H1N1 H1N2 H3N2对其它动物马 H7N7 H3N8 狗 H3N8 猫科 H5N1 猫感染禽流感 等 资料来源 美国CDC 近10年突发呼吸公共卫生事件 2003年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2005年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2009年 甲型H1N1流感 A H1N1 2013年 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不明原因肺炎 HPAIH7N7 H7N3 H7N1LPAIH7Nx H7N2 H7N3 H7N1 H7N9 HPAIH7N7 H7N3 H7N4 HPAIH7N3 Pakistan HPAIH7N3LPAIH7N9 HPAIH7N3LPAIH7N9 禽中暴发的H72006年前暴发的均为HPAIH7欧洲 意大利 英国 德国 比利时 荷兰 丹麦 挪威 捷克 西班牙 瑞典 LPAIH7N8 H7N9 Korea LPAIH7N9 近年来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病例 CDC AvianInfluenzaAVirusInfectionsofHumans http www cdc gov flu avian gen info avian flu humans htm 血清学证据 人感染H4 H5 H6 H7 H9 H10 H11AIVs 卫生计生委 2013年4月10日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 V2 感谢 L Stammard 1995 一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 其中球形直径80 120nm 有囊膜 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 H 和神经氨酸酶 N 蛋白抗原性不同 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 H1 H16 和9个N亚型 N1 N9 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 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11 甲型流感病毒存在于人 鸭 鸡 猪 鲸鱼 马 海豹 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一个新的重配禽源性病毒 6个内部片段来源于H9N2新型传染病 人类无抵抗性 猪 病毒的 混合器 鸟 飞行的生化武器 一 病原学 H7H9流行现状 14 一 传染源 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 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 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 现尚无人际传播的确切证据 二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 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 高危人群 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例如从事禽类养殖 贩运 销售 宰杀 加工业等人员 二 流行病学 不打喷嚏的病毒早已淘汰了 聪明的病毒要让人流涕 打喷嚏 这样才能传播给下一个宿主 其次 流感病毒要借宿主做为载体 完成自己的传播 本意并不想带来高致死率 高致死率也会带来人们的围堵 二 流行病学 根据现有调查结果 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一 一般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如发热 咳嗽 少痰 可伴有头痛 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 表现为重症肺炎 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 出现呼吸困难 可伴有咯血痰 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纵隔气肿 脓毒症 休克 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三 临床表现 二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 并有血小板降低 2 血生化检查 多有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ALT AST CRP升高 肌红蛋白可升高 三 临床表现 3 病原学检测 抗病毒治疗之前必须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 如鼻咽分泌物 口腔含漱液 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 1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 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 但仅可作为初筛实验 2 核酸检测 对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realtimePCR 或RT PCR 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3 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4 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三 临床表现 三 胸部影像学检查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 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 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 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 发生ARDS时 病变分布广泛 四 预后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 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 基础疾病 合并症等 三 临床表现 一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 根据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 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可以诊断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 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2 诊断标准 1 疑似病例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2 确诊病例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 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重症病例 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 PaO2 60mmHg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重症病例 二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季节性流感 含甲型H1N1流感 细菌性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腺病毒肺炎 衣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种流感的临床异同点 一 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二 对症治疗 可吸氧 应用解热药 止咳祛痰药等 三 抗病毒治疗 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可选用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 对H5N1和H1N1感染等有效 推测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应有效 疗程5 7天 2 离子通道M2阻滞剂 目前实验室资料提示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不建议单独使用 五 治疗 抗病毒药物的用法与用量 奥司他韦 Oseltamivir 成人用量为75mgb i d 疗程为5天对于危重或重症病例 奥司他韦剂量可酌情加至150mgb i d 对于病情迁延病例 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 予30mgb i d 体重15 23kg者 予45mgb i d 体重23 40kg者 予60mgb i d 体重大于40kg者 予75mgb i d 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 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扎那米韦 Zanamivir 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成人用量为10mg吸入b i d 疗程为5天7岁及以上儿童用法同成人 奥司他韦 不良反应 奥司他韦主要的不良反应消化道的不适 包括恶心 呕吐 腹泻 腹痛等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 包括支气管炎 咳嗽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如眩晕 头痛 失眠 疲劳等 2004年1月 FDA还发出对于奥司他韦的消费警讯 声称由于1岁以内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 奥司他韦应用于幼儿可能造成脑内药物浓度过高 形成潜在的安全问题 2005年 日本媒体报道有青少年服用奥斯他韦后自杀并有精神异常反应 此后日本先后报道数十例此类不良反应 此后世界各地媒体纷纷转载报道 引起公众关注 2005年11月 FDA就这一反应作出报告 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奥斯他韦可以导致精神异常 日本的不良反应病例系大众媒体报道后经心理暗示作用引起的群体性臆症 2007年3月21日 日本厚生劳动省宣布 将要求罗氏在奥司他韦包装上加注警语告知有上述不良反应 并呼吁十岁以上的未成年者 若曾有行为异常及跌倒病史 原则上避免使用 扎那米韦 不良反应 本品对哮喘或慢性阻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引起危险 文献报告使用本品后 轻度或中度哮喘患者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服用扎那米韦时 身边应备有吸入型速效支气管扩张药 服用此药的其它不良反应包括 头痛 腹泄 恶心 呕吐 眩晕等 发生率低于2 多为轻度反应 动物试验表明 扎那米韦不会致癌 致畸 致突变 未见生殖毒性扎那米韦在动物试验中能通过胎盘屏障 胎儿血药浓度明显低于母体 目前缺乏充分有效的研究结果证实怀孕妇女体内药物动力学 使用时应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哺乳大鼠的乳汁中测得扎那米韦存在 但是 人乳汁中药物是否存在尚不肯定 哺乳妇女使用此药应慎重 该药物对老人及12岁以下儿童的不良反应尚不确定 1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留取呼吸道标本 2 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 3 对于临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病例 发病超过48小时亦可使用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原则 1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2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 3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阴性或无条件检测的流感样病例 具有下列情形者 应使用抗病毒药物 A 有密切接触者 包括医护人员 出现流感样症状者 发生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及在1周内接触过禽类的流感样病例 B 有基础疾病如慢性心肺疾病 高龄 孕妇等流感样病例 C 病情快速进展及临床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流感样病例 D 其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原则 重点使用人群 四 中医药治疗 发热 高热 咳嗽 痰少 喘闷 白细胞减少或疑似 确诊等患者 疫毒犯肺 肺失宣降 清热解毒 宣肺止咳 中成药 疏风解毒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 金莲清热泡腾片 喜炎平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高热 ARDS 感染性休克等患者 疫毒壅肺 内闭外脱 清肺解毒 扶正固脱 中成药 参麦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 五 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 多饮水 增加营养 给易于消化的饮食 密切观察 监测并预防并发症 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六 重症患者的治疗 入院治疗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吸氧及其他相应呼吸支持重视其他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医院获得性感染 呼吸功能支持 呼吸功能支持 1 机械通气 可参照ARDS机械通气的原则进行 无创正压通气 出现呼吸窘迫和 或 低氧血症患者早期可尝试使用无创通气 若短期疗效欠佳 需及早考虑实施有创通气 有创正压通气 鉴于部分患者较易发生气压伤 应采用ARDS保护性通气策略 2 体外膜氧合 ECMO 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满意氧合和 或 通气时 如有条件 推荐使用ECMO ECMO治疗重症肺炎 ECMO用于院内转运 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满意氧合时 可以考虑俯卧位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 HFOV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 ECMO H7N9禽流感典型病例 共同特点 急性起病 高热和咳嗽 咳痰发病5 7天出现呼吸困难 逐渐加重 快速进展为ARDS外周血WBC正常或偏低 以淋巴细胞降低明显LDH CK升高明显 肌红蛋白升高出现神志改变 呼之不应 胡言乱语 幻觉 被迫害 提示CNS受累影像学特点 实变伴磨玻璃影 部分胸腔积液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无效 发烧 流感样症状 肺炎 流行病学接触史 与禽接触史 死禽 野禽 家禽市场 宰杀 在禽流感疫 地 区一周内到过疫点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 抗生素经验治疗 奥司他韦 75mgbid 排除或确诊 继续治疗 继续治疗隔离观察 48hr 呼吸道分泌物 鼻 咽喉 送检 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 核酸 早发现 早诊断 流行区 重症肺炎 WBC正常或降低 严格规范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防控措施 具体措施依据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013年版 的相关规定 六 其它 一 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 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 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后 可转出隔离病房至相应病房或科室进一步治疗 二 体温正常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呼吸道标本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 可以出院 七 转科或出院标准 不明原因肺炎 监测病例 发热 腋下体温 38 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 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的肺炎 发现与报告 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 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后 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基本要求 规范消毒 隔离和防护工作 提供充足 必要 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确保消毒 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严格按照 消规 规定 做好医疗器械 污染物品 物体表面 地面等清洁与消毒 按照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规定 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 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应根据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和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 规范使用防护用品口罩护目镜隔离衣手卫生 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空气的管理消毒与灭菌 预检分诊咳嗽礼仪隔离病人口罩的使用规范转诊环境的管理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防控策略 防控措施 发热门诊 建立疑似 确诊患者隔离 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 隔离技术规范 要求 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 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 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防控措施 发热门诊 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患者转出后按 消规 进行终末处理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 要按照有关要求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防控措施 急诊 预检分诊 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 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应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应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防控措施 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