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大矣波村电磁勘查设计书.doc_第1页
武定县大矣波村电磁勘查设计书.doc_第2页
武定县大矣波村电磁勘查设计书.doc_第3页
武定县大矣波村电磁勘查设计书.doc_第4页
武定县大矣波村电磁勘查设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定县大矣波村电磁勘查设计书第一章 前言第一节 工作目的任务 此次勘查工作是为了了解武定县大矣波地区深部的地质情况,电性结构,查明辉绿岩体的边界、岩体的侵入位置,潜伏岩体和找出断层位置研究断裂和推覆构造的展布,开展了磁法电法地震等多项工作。我院因以上原因组织了10物探全班对武定测区进行磁异常和极化率的深入研究。本项目设计进行一平方千米的磁法测量,1:5000的电法剖面。预期工作任务的时间为2012.4.102012.5.18 。此次工作的有关要求是根据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对本项目下达的任务要求,编写了本设计。第二节 工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一、工区位置工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武定县,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02。22,36“102。27,40 北纬:25。30,00“25。35,00” 二、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为云贵高原之间盆地,东有文笔山(2220m)、西有狮子山(2421.8m)、北有洒普山(2279.5m)。山脉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延伸。区内河流主要有:由南向北流的菜园河,由北西向南东流的西春河,两者在旧城交汇形成盘龙河向东流入掌鸠河、普渡河后汇入金沙江。区内最高是狮子山2421.8m,最低为盘龙河约1690m。第二章 工区选择依据及以往工作程度第一节 工区的选择和解决主要的地质矿产 大矣波村有大块的辉绿岩体出露,表层辉绿岩风化后形成钛砂矿,为该区居民带来财富,也为该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一次工作为了进一步了解深部的地质情况、查明辉绿岩体的边界、岩体的侵入位置和找出断层位置。因此将辉绿岩体出露的地方确定为工区。第二节 以往工作程度19671992年,云南省地矿局二区测队、十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建材301队等单位先后在该测区进行地质工作。主要地质成果有:武定下寒武统渔户村组沉积磷矿踏勘简报、武定大矣波钻矿点踏勘简报、武定狮山菱镁矿踏勘简报、云南省武定狮子山石棉矿马家营矿段补充勘探报告、云南武定近城镇钛铁铁砂矿大矣波矿段详查报告、云南武定白邑村矿段普查报告、1:20万武定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1:5万武定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第三章 地质背景及地球物理特征第一节 地质背景该测区主要出露的地层如下:泥盆系鱼子甸第二段(D2y2)顶部为紫红、灰紫色薄中层状泥灰岩,生物碎灰岩、泥岩互层,含大量鱼骨片化石,为风暴沉积岩;上部为紫红色、紫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夹灰紫色、黄绿色生物碎屑泥灰岩,发育水平层理,含丰富的豆石虫化石;中部为浅灰、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砂屑泥岩与黄色细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下部为灰色、灰紫色薄中层状含白云质灰岩、砂屑泥晶灰岩与灰色薄层钙质页岩不等厚互层,夹杂灰紫色角砾状生物碎屑风暴岩。本段地层从下上颜色由灰色紫灰色紫红色变化,生物碎屑由少增多,碳酸盐逐渐减少,陆源碎屑不断增加的变化规律。为浅湖混和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63m。鱼子甸第三段(D2y3)中上部为紫红色中层状泥岩与黄绿色薄层状粉砂岩、褐黄色薄中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中部含丰富的介形虫化石,上部含植物化石;下部为灰紫、紫色中层状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绿色、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平行层理及小型板状层理。属湖泊沙泥坪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86m。舍资组(T3s)为灰色、灰紫色块状泥岩夹褐黄、灰白、红色花斑状铁质砂岩透镜体、浅黄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在旧城附夹炭质泥岩及煤线,含植物碎片;底部为褐黄色砾岩透体、含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为河流湖沼相沉积,与下伏古生代各组为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厚薄1030m。大矣波岩体(辉长辉绿岩) 该岩体在大奕波一带侵入于鱼子甸组地层中,呈一不规则椭圆形,与围岩接触面倾角7080度,出露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为一岩株。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以细粒结构为主,粒径多小于1mm。具辉长辉绿结构,外接触带具角岩化、硅化;内接触带具泥化、绿泥石化、次闪石化。第二节地球物理特征地面高精度磁法标本磁测磁参数统计表序号名称K(SI)*10(-6)Mr(A*m)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平均值平均值1辉绿岩3068.126735.5391948.203118.3865.71363.26137.65831.6192砂岩1096.71876.225586.47176.62238.33157.47639.33633.933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工作部署根据测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物理特征,本次工作主要以激电中梯剖面测量为主结合磁法进行查证。第一节 测地工作 组织踏勘,了解施工条件(地形,交通,居民,气候)调查对大地电磁信号有影响的干扰源及其分布范围,采用GPS布设侧线。线距为50m,点距为20m展开各项测量工作。定点精度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米,点距相对误差不大于4米。第二节 磁测工作根据辉绿岩体与围岩的磁性差异,本项目设计1:5000的精测剖面。精测剖面的总精度小于5nT,工作中应遵循如下原则:1、仪器准备:使用质子磁力仪。正式生产前,对所有用于生产的(包括备用的)仪器的性能,可达到的观测精度和各仪器间的一致性,进行现场校验。要求观测点数不少于50个,其中少数点要处于较强的异常场上(约为均方误差的5倍以上)。各仪器的观测结果无明显系统误差。2、基点选择:要求基点要位于平稳场内,靠近驻地,使用方便。磁场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较小,在半径2米及高差0.5米范围内,其磁场变化不超过1nT/m。附近没有磁性干扰物,远离建筑物和工业设施(铁路、厂房等)。所在地点能长期不被占用,有利于标志的长期保存。3、野外生产观测采用单次观测法。仪器存储记录,各台生产仪器与日变观测仪器达到分级时间同步,以24小时制记录。如遇大的干扰可适当移动点位,注明原因。4、每个闭合观测单元内的观测,必须始于基点(或校正点)终于基点(或校正点)。闭合时间应不大于9小时,闭合差应小于20nT。闭合差大于20nT时当个闭合段工作应作废,进行返工。5、野外工作的质量检查,应随工作进展有节奏、有重点的及时进行。检查工作要尽可能按“一同三不同”(同点位,不同日期,不同仪器,不同人)方式进行。检查点分布要大致均匀并兼顾正常场和异常场。磁测的质量检查率(指检查工作量占原始工作量的百分比),面积性工作应达3以上,绝对数不少于30个点。剖面性工作不小于10。6、日变站位置要求位于平稳场内,靠近驻地,使用方便。磁场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较小,在半径2米及高差0.5米范围内,其磁场变化不超过1nT/m。附近没有磁性干扰物,远离建筑物和工业设施(铁路、厂房等)。所在地点能长期不被占用,有利于标志的长期保存。日变观测采用同类型仪器,在一个工作日内,日变观测应始于生产用各仪器的早基点(或校正点)观测之前,终于晚基点(或校正点)观测之后,记录间隔为1分钟左右。7、在野外观测时,工作人员身上不允许携带铁质物品如手表、小刀、皮带扣、钥匙等。在观测时,如遇有事故(如仪器受震),仪器性能可能发生突然变化时,应即回到事故前35个点(点位要准确)上重复观测,必要时应回到基点(或校正点)上作重复观测,确认仪器性能正常后,方可继续观测。8、当相邻两测点间读数相差较大时,或有值得注意的地质现象时,须加点。当测区边缘发现可能有意义的异常,或有值得注意的地质现象时,须追踪观测。随时注意异常与周围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记于备注栏内。遇有磁性干扰物时,须合理移点,避开干扰。无法避开的可以进行舍点处理。磁测野外工作除上述具体要求外,其它未提及的有关技术要求按地面磁力勘查技术规程DZ/T 014494与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07193来执行。第三节 大功率激电工作执行标准: 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93)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DZT0070-93)。工作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JF-2 10KW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1)仪器性能检查不极化电极不极化电极内阻要求小于2K。每组不极化电极间的电位差要求小于2mV。导线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根据用途、电极距大小、供电电流强度和工区自然条件选择,一般选择内阻小、轻便、强度高的导线。要求导线内阻小于10/Km,耐压高于发送机的工作电压。导线的绝缘电阻应每公里大于2M/500V。对于长度为D(Km)的导线,其绝缘电阻应大于2/D(K)。仪器一致性检查在极化率变化较大的异常地段、测点数大于20、选择AB、MN、和I,使U1在100mV以上,各台仪器在相同条件下往返观测。取均方误差最小的一台仪器为“标准”,分别计算各台仪器与“标准”仪器的均方相对误差。当某台仪器计算的均方相对误差大于设计总精度的2/3时,应对该仪器进行调试,使其达到要求或不在本测区使用。(2)装置类型选择激电测深采用不等比对称四极装置。(3)仪器参数的选择充、放电时间和供电周期的选择该系统发射机的供电制式为双向短脉冲制式,占空比1:1。延时的选择为减小电磁耦合效应对激电法的干扰,应尽量选择较长的延时,一般选为几百毫秒,当延时大于500ms时,电磁耦合效应对直流激电法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同时,延时太大会降低观测精度。一般选择200-400ms。采样宽度为提高观测精度, 采样宽度应适当大些,叠加次数增加叠加次数,可提高观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叠加次数多,生产效率低,所以,选择时应考虑以上因数。(4)极距的选择电极排列方向的选择电极排列方向应视任务而定,当要研究极化体的产状时,电极排列方向应垂直于极化体的走向布极;当要确定极化体的走向长度时,应顺极化体走向布极;当极化体上方地形起伏较大时,电极排列方向应尽可能与地形等高线一致;当研究极化体的方向性时,可做十字测深。极距的选择在模数为6.25cm的对数纸上,取0.8-1.2cm长且使其均匀分布,相应的段长作为供电极距。不等比装置的测量极距MN与供电极距AB的比,一般保持在1/3-1/30的范围;等比装置的测量极距MN与供电极距AB的比,一般保持在1/3-1/10。(注:预测地下目标体位置和地下实测异常体位置应加密电极距进行精确控制)(5)供电电流为提高信噪比,要求有足够大的供电电流(6)测量要求准备工作供电站a.应尽量设置在靠近测线的观测段,对供电站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防潮、防雨和防晒的措施。b.每天观测开始前,供电站操作员应进行以下操作:发电机试车,观察其空载和有负载时的运转情况;检查仪器、装备和通讯工具的基本性能;检查各线路连接是否正确;检查导线是否漏电;粗略测量供电回路电阻,在确定电路接通和人员离开电极后进行试供电,选择合适的供电电压并调节平衡负载。核对各电极所在的电线号供电电极a.供电电极常采用并联接地方式,一般打成垂直于测线方向的一排或几排。无穷远极常打成圆圈状;b.各电极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电极入土深度的二倍;c.电极的数量应使供电电流稳定;d.当需要较大的供电电流时,应采取减小供电回路电阻的办法解决。测量电极a.埋设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5 K,电极坑内不得留有砾石和杂物;地表干燥时,应提前向坑内浇水;测点岩石裸露时,应填湿土。b.测量电极应避免埋设在流水、污水里或废石、沙堆上;应尽量减小两电极间的温差;c.在测量过程中,电极附近不得有人为扰动,严禁在接收机附近用对讲机通话;d.当实际接地点无法埋设电极而需移动接地点位时,一般在测地误差容许范围内可以自由移动;当需要移动较大距离时,可将两个测量电极垂直于测线作同方向、同距离移动,因此造成K值的改变在4%内时,可不改算K值。接收机重复观测安全操作(7)电参数测定测区出露的各类岩石均应采集物性标本,每类岩石的标本数均应大于30块,异常和矿化蚀变地段,凡能采到新鲜岩石的地方,均应采集标本,进行电性参数的测定工作。标本形状尽量接近正方形,体积大于150cm3。电性参数测定采用蓄电池作为供电电源,用DMF-2微功率检测发射仪发射信号,用DJS-8接收机测定视极化率,并计算视电阻率强。具体测定方法见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第四节 本次工作选区的具体情况及工作部署 四月十号:在武定校区整理仪器 四月十一号:到大矣波进行踏勘测量 四月十二号:编写设计书 四月十三号:测量标本第五章 资料整理、处理及推断解释 依据规范要求,对实测资料作预处理:校正不合理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编辑等。图件是表达工作成果的主要手段之一,必须正确、全面地反映成果。正式图件的编绘必须在观测数据经过质量验收的基础上进行。做图数据要百分之百的复核一 磁法依据规范要求,对磁测资料和日变资料作预处理:去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编辑;对原始观测值进行各项改正,把经过预处理的磁测资料转存到电脑上并用打印机把数据列表打出。磁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图件:说明工作情况和成果的主要图件,包括:a实际材料图。b异常综合剖面图。f推断成果图原始曲线图及其他辅助图件,包括:a日变曲线图及其他表示仪器性能的原始曲线图。b表示观测质量的图件:质量检查对比曲线图及观测误差分布图等。c岩石磁性参数统计图件。d若进行了磁场梯度测量和微磁测量等工作,则应提交磁梯度和微磁测量的成果图件和各种电算处理图件。二 电法依据规范要求,对实测资料作预处理:去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编辑;计算K值和视电阻率。图件是表达工作成果的主要手段之一,必须正确、全面地反映成果。正式图件的编绘必须在观测数据经过质量验收的基础上进行。上图的数据及曲线要百分之百的复核。主要图件有: 实际材料图电测深曲线图当进行剖面性测深工作之后,应绘制测深曲线类型图。电测深拟断面图推断成果图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 此项目有一个工区,工作方法有磁法测量(一平方千米,20*50的点线距),大功率激电(剖面,20*50点线距)。第七章 预期成果通过本次工作,查明测区的深部的地质情况、查明辉绿岩体的边界、岩体的侵入位置和找出断层位置。提交的图件有:1、 武定1:5000地面高精度磁测点位数据图2、 武定1:5000地面高精度磁测平剖图3、 岩石磁性参数统计图件4、 工作布置图5、 等值线平面图6、 推断成果图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第一节 组织管理 本项目在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管理下,地勘系的组织下,陈载林、王建飞指导下开展工作。第二节 人员安排根据任务书和工作设计,项目主要由10物探班全体师生来完成该工作。第九章 经费预算第一节 工区地形等级工作区位于大矣波村,属中低丘陵和河谷地形。海拔在1600-1900m之间梯田密集无规则,地貌较复杂农村居民地密集地区,人工建筑物较多、较乱的工矿区,一般等待可持续作业的城镇工矿区蒿草、高杆作物大面积连片、林木覆盖面积在20%以内,为工作带来较大的不便,依据上述条件工作区地形等级为级。第二节 预算编制依据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项目经费设计预算暂行标准进行预算如下:1平方公里磁法勘探地形等级为级,比例尺1:5000全部收费为30000元。1平方公里激电中梯测量全部收费100000元第三节 采用的费用标准计算方法磁法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比例尺网度mm地 形 等 级1:50000500100 77788710161186139650020058366876288910481:2500025050173519832267297735431:2000020040193021042506342157991:100001004029913261388553038989100204121440950666541104501:5000502077808330956212341196981:2000201029469308513402241093597271:10001059630199107105253119441157294激电中梯(长导线)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AB距(m)网度(mm)地 形 等 级120016002506010030111081329516816233361004024725273143279441360570971002035480392914706559360819395020648077197586003107718150873201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