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信用风险.doc_第1页
毕业论文浅谈信用风险.doc_第2页
毕业论文浅谈信用风险.doc_第3页
毕业论文浅谈信用风险.doc_第4页
毕业论文浅谈信用风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绪论4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41.2 担保业的产生和发展61.2.1 探索起步阶段61.2.2发展阶段71.2.3 担保业现状81.3 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概况91.3.1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基本状况91.3.2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主要业务范围13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142 信用风险概述152.1信用风险的涵义152.2信用风险的特征162.3信用风险的成因172.3.1信用风险宏观成因172.3.2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信用风险微观成因192.4 国内外对信用风险研究现状212.4.1 国外研究现状212.4.2 国内研究现状223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233.1信用评级指标体系243.2信用风险度量方法273.3信用风险管理293.4反担保措施324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案例分析354.1信用评级指标分析364.2 Z评分模型度量分析395总结40摘 要目前,随着金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产生了大量金融衍生行业,民间借贷就是其中一只很有潜能的生力军,而担保则是民间借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担保公司不断兴起,从公司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阻碍担保的健康稳定发展。最主要的还是在担保公司民间借贷活动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成为担保公司发展最大阻碍。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迅速地向实体经济蔓延,这使本就处在“融资难”中的中小企业更加“雪上加霜”。担保公司,这种作为信用中介的机构,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链条中所起的作用更加凸显。可是,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企业运营风险的增加,对民营的担保公司不仅呈现出同步递增的效应,而且,其自身的风险也在放大。在此背景下,如何使民营担保公司既能够实现资金的杠杆效应,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通道,又能够降低和分散自身的风险,是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信用风险是民营担保公司所面临的最大最主要的风险,而信用风险也是最难把握和控制的风险,因此如何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是目前民营担保公司最当务之急所要解决的。本文运用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体系和Z评分模型对民营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和管理,并用中都担保有限公司的申保客户为实例,对其进行分析,充分说明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体系和Z评分模型对风险的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对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自身的信用风险进行评级,从公司自身去避免和控制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关键字:担保,信用风险,信用评级,Z评分模型AbstractCurrently, a myriad of financial derivative industry have mushroomed along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financial architecture. Private lending becomes a potential main force with guarantee as the key part. Recently, with the booming of Guarantee Corporations, there exist the serious problems in terms of management mode, operating mode and risk control, which impede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The credit risk of guaranteeing the private lending has been the major blo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arantee corporations.The prevailing financial crisis in 2009, having been sweeping the worldwide economic entities, deteriorat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small and middle enterprises which have already blocked in the hardship of financing. Guarantee corporation, as the credit middleman,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nancing chain of the small and middle enterprises. The increase of the operating risk caused by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results in the simultaneously increased effect in the guarantee corporation for private companies as well as the enhanced risk. It is of priority for private guarantee corporations to regulate the credit risk, since, as the biggest risk that private guarantee companies have confronted, credit risk is most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manage. This paper, applying to the rating index system and Z score model, accesses and manages the credit risk of the private guarantee corporations. Besides, this paper selects Zhongdu Guarantee Corporation as an example and further analysis in order to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redit risk rating index system and Z score model to the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isk. Meanwhile, this paper has rated the credit risk of the Zhongdu Guarantee Limited Corporation with view to prevarica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underlying credit risk. Key words: guarantee, credit risk, credit rating, Z scores model1绪论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我国对担保行业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落后。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积极发展健康的担保业迫在眉睫。首先,发展信用担保业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全和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介入可大量广泛地收集信用资源,有效扩大金融市场的容量,消化中小企业贷款入门难、融资难,为银行拓展新业务提供巨大商机。其次,通过信用担保这个桥梁,银行不仅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也可以分散信贷风险,优化资产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第三,发展担保业可以降低银行的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开拓银行的新业务。随着担保业的发展和担保规模的扩大,担保行业的风险也在扩大。担保风险还有滞后显现的特点。担保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管理有待规范,担保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担保风险的市场化分散机制空白,信用担保公司以承接风险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中介服务,风险必然在担保公司积累。能否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风险,这将对担保行业构成严峻的考验。信用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于一个信用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的波动日趋剧烈,世界各国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越来越复杂,严重地影响着各个国家的金融安全,2001年底至2002年6月间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案件,其中最大的两宗是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财务造假案,给“美国公司”国际上所谓具有最健全的公司治理、财务会计制度、监管和法制的经济群体蒙上了浓厚的信任危机的阴影,同时也暴露出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现有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缺陷和不足。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迅速冲击着全球的金融市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剧烈的动荡。在次贷危机的发展迅速蔓延下,我国的经济受到影响,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利润下降,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堪忧和信用质量下降,极大地加大了信用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信用风险管理变得更为迫切,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民营信用担保公司遇到的不仅是危机也是一种机遇,只要信用担保公司在危机中把握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公司将得到飞速发展,反之则将被金融业所淘汰。信用风险是信用担保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其管理是信用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信用担保公司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从1980年到1997年期间世界上有半数以上国家的金融体系出现过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在很多国家仍在持续,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有进一步的发展。在风险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国际上一些大的金融机构为避免遭受重大损失和破产倒闭,为在战略上保证盈利目标的实现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求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同时,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为代表的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外部监管也日益与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共同依靠内部模型和控制机制对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予以管理和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的波动日趋剧烈,世界各国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越来越复杂,严重地影响着各个国家的金融安全。本文试着从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入手分析,发现杭州中都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1.2 担保业的产生和发展1.2.1 探索起步阶段1992年,重庆、上海等地的私营中小企业自发地探索建立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1994年,广东、四川等地开始出现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性商业担保公司。这个阶段中小企业担保实践的特点主要是企业互助,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国有专业银行处于“卖方市场”,特别是缺乏地方性银行和非国有银行,银行业间尚未形成竞争机制,造成担保公司作用无法有效发挥。1998年,山东济南、安徽铜陵、江苏镇江等城市开始探索采取设立担保资金和组建独立担保机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问题,并开始进行试点。浙江、福建、云南、贵州等省的一些市县开始探索组建以私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或中心。陕西、广东、湖北、北京等地开始出现科技、建筑等专业性担保机构。上海、北京等地开始以政府财政部门与商业担保公司合作方式,由财政部门对银行作出承诺并推荐中小企业,由商业担保公司办理具体担保手续,对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进行担保的试点。这个阶段中小企业担保实践的特点是:地方自我试点与资金扶持,试点模式呈现多样化。1.2.2发展阶段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国家经贸委经广泛征求财政、银行、保险、工商界和省市经贸委、中小企业以及专家学者等方面意见,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并吸收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99年6月14日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1999年7月12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1999年7月22日,国家经贸委召开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并作出具体部署。河南、山东、宁夏、吉林、天津等地政府陆续下发地方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指导意见或组建相应机构。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59号文件、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和2002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和政策的促进下,中国各类担保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至此,经过10年的担保实践,中国己由十几个担保机构发展成为拥有近千家各类担保机构的一个新兴的担保产业,并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与制度保。中国的信用担保产业初步形成“一体、两翼、三层”的信用担保体系(一体是指政策性信用担保为主体,两翼是指民间投资的商业担保与互助担保,三层是指依托城市的各类担保和在省域担保)。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的出台,从国家法律层面为独立担保机构确定了法律地位。在2000年9月已经开始起步的探讨组建政策性国家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和中央政府加快自身机构改革与转变职能的要求,将工作思路调整为:组建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股份制、综合性的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2003年6月,在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与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发起了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公司的筹备组建工作。2003年以后情况?1.2.3 担保业现状出现担保代偿的情况很少,企业管理和担保后风险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担保公司有比较完善的担保业务流程,法人无限连带责任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担保业务量大增杭州市担保业务量2006年有了很大提高,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杭州市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正步向正规。股本结构多元化担保公司的权益资本有政府资金、上市公司资金、民营企业资金、自然人资金等,股本结构多元化使担保公司的经营风险得到了有效的分散。担保品种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从个人消费贷款领域担保和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方面,进一步拓展到物流仓单质押、财产保全、贸易融资、项目贷款、综合授信担保等多个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些信用担保公司业务运作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流程设计和良好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在个人消费领域担保做得较好,有的在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方面做得较好,有的在投资方面做得较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差别优势。1.3 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概况1.3.1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基本状况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是中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分支机构,公司以“服务企业、诚信合作、共同发展”作为经营管理理念,本着高效负责的工作风格,实行规范化运作。公司的业务主要立足于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经济信息咨询服务等。 担保行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是高风险的,公司成立伊始便以防范控制担保风险为核心内容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科学高效的运作程序。公司目标是打造信用的公司品牌,以辛勤的汗水、真诚的奉献回报社会,为推动余杭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杭州市中都典当担保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东湖街道中都大厦5F,临平是杭州市余杭区的经济行政中心,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公司成立3年多起来,一直在不断地完善经营体制,扩大经营范围,从一开始的临平镇扩大到整个余杭区,乃至杭州市。公司注册资本雄厚,背后有强大的中都控股集团公司支持,后续资金到位迅速。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引起政府和银行的关心和关注。因此,公司受到各界的关注,为公司发展提供便利。担保的发展前景很乐观,浙江省是民营企业大省,为担保发展提供了客源。但是,现阶段担保公司经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公司服务面太窄,难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难以有效提高。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认可程度不高;企业取得担保贷款的程序复杂,成本高;企业信息不透明等等一系列问题。2008年全年共受理区内中小企业融资申请122家,已对其中的80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考察,经审核评定,已有56家被列入担保服务对象,实际已给予担保贷款78家次,计1188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190万元,增幅54.5%;目前在保责任余额28家次,计8058.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15.8%。一年来,公司在规范运作的前提下,共取得担保业务收入103.696万元。其中提取风险准备金12万元,末到期责任准备金51.84万元,历年提取风险准备金86.79万元,末到期责任准备金176.24万元。在开展担保业务的过程中,公司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优质的服务,以担保促发展、以服务促效益,扶持和促进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公司坚持将担保收费率平均下调25%,还坚持加大对股东和规模以上企业的服务力度,减轻和减少股东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对股东和规模以上企业在收费下调25%的基础上再实行80%左右的优惠。这样的收费标准,目前在杭州同行业中是最低的。一年来,公司正是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促进了企业发展。但是公司仍然存在很大信用风险问题,2008年,公司总共对56家申保企业进行担保业务,其中有5家企业没有按时还贷,对公司造成巨大损失。(数据来源:杭州市中都担保有限公司财务部)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存在风险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由外生变量所致的潜在风险和内生变量所导致的潜在风险,阻碍公司健康发展。首先流动性放大。流动性风险是信用担保公司发生代偿时因流动资金不足而造成的信用支付风险。一般来讲,流动性及其放大倍数和担保公司的获利性、风险性呈正比。公司的逐利性会助长非理性的流动性放大,盲目的信用扩张是主要的放大方式。如果放大倍数超过自身的承载能力,不仅给公司自身造成严重的经营风险,而且也会将风险传递到客户与银行。其次内控不力担保是高风险行业。在整个内部管理链条中,每一环节都存在经营风险。严密的风险识别与监管,已成为内控的首要职能。可是,目前国内担保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有效的业务运行模式、科学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还未形成,大多数公司内部的业务流程、内控制衡机制、评审制度等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的发生。最后风险识别能力弱,担保公司经营的是货币,管理的是风险。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其风险识别的水平不仅取决于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的金融、会计、法学和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力,而且也取决于对担保企业的行业特征、市场前景,担保项目的技术含量与市场选择的把握能力。当前中都担保公司的初期性、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其这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直接影响了公司风险识别的水平。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存有各种历史性的顽疾和问题,随着公司改革的逐步深入,已开始逐步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监管机构对风险管理监管也逐步加强和完善。尽管风险管理初见成效,但相比较国内比较有名的担保公司,杭州中都信用风险管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1)资本充足率水平不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大。由于公司资产质量比较差,在资本补充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必须努力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敞口规模。(2)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意识不强。虽然公司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初步形成,但风险管理没有作为风险文化根植于所有员工的心中,贯穿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还没有树立,没有形成全公司认同的风险管理文化,系统而完整的风险管理战略还有待于加强,风险管理侧重于后台管理。同时,部分人员将风险片面地等同为违规、案件和损失,一些风险管理人员将风险管理简单地理解为控制,部分业务人员将风险管理看作是业务拓展绊脚石,注重信用风险的控制和计量,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仅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还谈不上统筹考虑、系统管理。(3)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较弱。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的内控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公司审慎经营和担保监管的需要,公司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特别是信用管理经验匮乏,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且,贷后的监督检查不足,一旦发现风险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潜在风险增大。(4)风险预警信号滞后,缺乏先进的预警技术。风险的隐蔽性和损失形成的滞后性决定了风险预警的重要作用,只有及时准确地根据风险预警体系提供的风险预警信号,采取有效的风险预控措施,风险管理才能达到未雨绸缪的理想效果。杭州市中都担保有限公司逾期担保对比项目2006年2007年2008年总共发放担保金额(万元)5240769011880逾期担保总额(万元)169023506570担保企业次数(家次)374578逾期一个月偿还的担保6921逾期三个月偿还的担保3612逾期三个月以上偿还的担保237数据来源:杭州市中都担保有限公司 由上表可以看出,杭州是中都担保有限公司存在的逾期担保比重很大。2006逾期担保比率达32.25%,2007年发放担保总额增加46.76%,但逾期担保总额也增加了39.5%,存在很大的信用风险,属于不健康的发展。2008年就更加明显,担保总额增加54.49%,而逾期担保增加了179.57%,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杭州是中都担保在大力发展拓展担保业务的同时存在的巨大的信用风险,2008年,有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风险,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是信用风险的影响。而且从上表可以看出,逾期三个月以上的担保增加迅速,信用风险更加突出。1.3.2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主要业务范围(1)担保业务担保业务是公司最基本的业务,也是公司致力于的主要业务,公司担保业务主要对象是杭州市内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租赁及其他经济合同的担保,个人消费信贷担保,汽车消费信贷担保。(2)典当业务典当业务是公司的辅助业务,主要对客户的小额的财产的抵押贷款,包括手机,黄金,首饰等一系列物品。(3)其他业务也就是拓展业务,项目投资,即由公司直接向需要资金的中小型企业直接投资。当然这种业务存在很大的风险,需要谨慎操作。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简单地概括了担保业的产生和发展现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的概况做了简要的分析,介绍公司基本状况和公司主要业务范围。第二部分介绍信用风险基本理论,简述了信用风险的基本涵义,传统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概括了信用风险的特征,信用风险除了有所有金融风险都有的特征外,还有自身不同于其他金融风险的特征。分析了信用风险的成因,主要是道德风险、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金融业务的不稳定性。第三部分,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和管理,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对客户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评价企业是否合格,同时运用Z评分模型对客户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度量,决定是否对其担保,恰当合理地运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Z评分模型,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的产生,使公司能够健康快速地运行和发展。信用风险产生后的补救方法,反担保措施,第四部分,进行案例分析,在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申请担保的客户中抽取一家企业进行分析,对这家申保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和Z评分模型度量,确定是否对这家企业进行担保。最后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阐明观点。2 信用风险概述2.1信用风险的涵义在传统意义上,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在这个定义下,信贷产品主要是指银行贷款,并且只有当违约行为实际发生时信用风险才会产生。然而,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这一定义己不能充分反映现代信用风险的性质与特点。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由于贷款的流动性差,缺乏类似于有价证券那样活跃的二级市场,银行对贷款资产的价值衡量通常是按历史成本而不是盯市。在损失实际发生前,银行资产的价值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可能性并无显著联系。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考虑到了风险环境的变化,意义更为丰富,不仅包括传统定义上的贷款违约风险也包括借款人违约可能性发生变化而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对金融机构来说,信用风险是一种综合风险,具体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金融机构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信贷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或概率。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的债务人,它在金融机构很多业务中都广泛存在,但最常存在于信贷业务中。8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就是信用风险。因此,国际金融界对信用风险的关注日益加强,如旨在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巴塞尔协议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实施。对信用风险的认识正不断加深,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管理技术正日臻完善,许多定量技术、支持工具和软件已付诸商业应用。2.2信用风险的特征信用风险具有金融风险的一般特性:不确定性、传递性、扩散性等,除此之外,信用风险还具有其他特征:(1)信用交易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信贷市场上,借款人一般比银行更清楚投资项目成功的概率和偿还贷款的能力。借款人掌握更多交易信息而处于有利地位,金融机构掌握的信息较少而处于不利地位。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后,很难对借款人在借款后行为进行监管,因而借款人可能从事较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将金融机构置于承受高信用风险的境地。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它对信用风险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2)非系统风险特征明显信用风险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与借款人明确联系的非系统性因素影响,如贷款投资方向、借款人经营管理能力、借款人风险偏好等,尽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也会受到诸如经济危机等系统性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的这种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决定了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风险管理原则适用于信用风险管理。(3)缺乏量化的数据基础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其主要原因是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得。因为贷款等信用产品的流动性差,缺乏二级市场,而二级市场通常可为风险的量化提供大量数据;而且贷款的持有期限一般较长,既便到期出现违约,其频率远比市场风险的观察数据少。2.3信用风险的成因2.3.1信用风险宏观成因(1)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供求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现实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传统经济学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在完全信息基础上做出投资决策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方法提出了有力挑战。施蒂格勒1961年发表了信息经济学一文,打破了一直统治着经济学理论界的基础假设完全信息假设,强调信息的不完全性,并首次将信息问题引入经济学领域。由此,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地位逐渐确立起来。信息经济学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和制度安排的影响。信息经济学认为,现实世界中信息是不完全的,或者是不对称的。(2)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在信贷市场中逆向选择的含义是指:潜在的不良贷款来自那些积极寻找贷款的人,最有可能出现与预期相违结果的往往就是最希望也最可能从事这笔交易的人们。在信贷市场上有众多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当金融机构不能观察到项目投资风险或者确定投资风险的成本太高时,只能根据企业平均风险状况决定贷款利率。这样,那些低风险的企业由于借贷成本高于预期水平而退出借贷市场,剩下愿意支付高利率的企业都是高风险企业,因为从事高风险事业甚至投机性事业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来偿付高利息。这样,贷款的平均风险水平提高,金融机构收益可能降低,呆账增多,风险增大,为此他们会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弥补风险损失。随着实际利率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结果:一是风险偏好型的借款人将接受贷款人的出价,而风险回避型的借款人将退出申请人的队伍,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二是因为金融机构不可能全面地对借款人的行为进行监控,任何借款人都倾向于改变借款的用途,投入到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这就是借款投资的高风险激励效应。因此对任何一类借款人所收取的实际利率提高,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这是因为根据斯蒂格利茨和韦斯的观点,投资于具有最高风险项目的个人或厂商愿意支付最高的利息,因而将贷款贷给愿意支付最高利息的人意味着坏账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如果金融机构无法分辨借款人的风险程度,为了保证利润最大化,将减少贷款,导致贷款总量减少,信贷市场收缩。随着利率的上升,贷款申请人的项目成功概率越来越小,即贷款申请人的平均质量随着贷款利率的提高而下降。这就是说,在预期收益一定的情况下,较高的成功收益意味着较低的成功概率,即高风险项目驱赶低风险项目,从而使信贷市场风险加大。(3)金融业务的不确定性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业务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分为纵向不确定性和横向的不确定性两种。前者是指时间上存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既包括自身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包括交易对手和外部环境未来的不确定性(如公司自身、贷款人的经营状况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后者是指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对交易对手当前情况及其历史不了解而形成的不确定性(如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前一种不确定性是非人力能控制的,具有完全的客观性;而后一种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3.2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信用风险微观成因(1)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首先,从权力制衡上看,中都担保有限公司是股份合作有限公司,是集团公司旗下的分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担保公司人员缺乏有效的权力约束。由于缺乏一个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制度基础,使公司职员缺乏约束,对担保工作的不是全力而为或者作出对公司有害的事情,从担保企业中吃回扣等等。其次,从内部控制机制上看,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内部稽核审计不甚健全,缺乏独立性、科学性以及连贯性,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能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表明,健全的公司治理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即意味着,内部审计部门应在董事会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运作。近年来,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对内部审计体制虽进行了改革,但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结果不能有效地对公司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审查,从而积累了大量信用风险。最后,从担保公司的信贷管理体制上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直接调控手段仍然占主导地位,信贷资金管理的权、责、利不统一,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等等。目前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的审批与发放主要仅凭个人主观判断,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体系,且贷后检查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防止信用风险的产生。(2)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内部职员整体素质不高公司职员尤其是信贷部门职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公司资产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信贷部门职员除具备必要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法律法规理论等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格以及强烈的责任感等。尤其在当前信贷管理体制不甚健全、信贷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信贷操作程序不甚规范的情况下,信贷部门职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担保资产的质量问题。但目前在公司中,由于正确的风险观念和经营理念还未完全在所有从事信贷工作的职员中普及,部分员工自律意识薄弱,职业道德水平低下,造成经营重份额、轻质量,人为造假,掩盖风险的现象仍不少见。总体来讲,公司信贷部门缺乏德才兼备的人才,无疑加大了信用风险。中都担保有限公司中本科生比例占15%,通晓金融、法律、计算机、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还相当稀缺。(3)信用风险管理的工具落后缺乏实施先进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条件。像 CreditRISk和KMV等这些先进的模型技术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重要的微观信用空间管理工具之一,但对中国目前环境下企业信用的判断并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主要原因如下: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阶段,外部因素导致的系统性信用风险是很普遍的;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还没有足够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在消费信用领域,虚假身份证件、学历证件、工资收入证明等至今依然猖撅,这就导致了模型输出的结果往往与现实不相符,准确性差。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散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技术手段,以致担保公司在担保发放之后,往往只能是被动地接受风险,而不能主动地通过自身的资产组合或者运用某些先进的金融工具来分散和规避风险。因而在经济发生较大的周期波动或者在某种市场因素发生急剧变动的时候,往往会加公司的信用风险,而其他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短期内还难以出现。2.4 国内外对信用风险研究现状2.4.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专家分析法、基于财务报表信息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以及人工智能。前两种方法称为传统方法,后两种称为现代方法。信用风险管理已从粗糙的定性分析向精确的定量分析的方向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传统方法为主,通过分析经济体的各种信息来相对地主观地评价其信用质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用市场的发展和信用风险内涵的变化使得信用风险的识别和度量成为国外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热点领域,融合了许多新兴学科。并且随着一些现代金融理论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信用风险度量技术有了突破性的飞跃,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领域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量化分析方法、度量模型和管理策略。如KMV (1993)公司建立的以期权理论为基础的信用监测模型(Credit MonitorModel),J.P.Morgan (1997)建立的以VaR为基础的信用度量制模型(CreditMetrics ),麦肯锡公司(1998)建立的以宏观模拟为基础的信贷组合观察模型(CreditPortflioView)和瑞士信贷银行(1997)建立的以保险精算方法为基础的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CreditRisk+)等。但由于各模型自身存在着弊端,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信用风险也存在诸如收益与风险分布不对称以及数据匾乏等理论和实际问题,可以说目前这一研究领域正处在百家争鸣以及进一步地发展之中。2.4.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担保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1世纪出期开始担保才逐渐形成产业发展,理论界对我国担保公司信用风险及其管理问题逐步开始关注,但此产生的研究文献也比较少。但是我国学者大部分较为注重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陈静(1999)以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建立了两个线性判别模型,是国内第一个以上市公司为样本判定企业财务困境的成果,是对信用风险量化研究的首次尝试。宋秋萍(2000)直接采用美国Altman的Z评分模型对中国6家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但由于两国会计准则有一定差距,用美国财务数据建立的模型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公司。吴世农、卢贤义(2001)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三种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国内对西方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大多是对国外现有模型、方法的介绍和研究。陈忠阳(2000)分析了Credit Metrics方法和KMV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求解过程,在国内首次对Credit Metrics方法和KMV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这两个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王药权(2006)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作了简单介绍并对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提出了建议。由于数据的缺乏,有关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实证研究比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KMV模型的应用研究方面。王琼、陈金贤(2002)先后从理论上分析,认为KMV模型非常适合度量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张玲(2004)对KMV模型度量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具体参数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3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和商业银行自身预防和控制商业银行经营中信用风险的管理制度、机制和方法。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社会,通常是指政府机构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外部环境和行为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信用风险的监督和管理。二是指商业银行自身运用管理工具和技术,对授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债务人违约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进行预测、监督和控制,以贯彻执行银行发展战略,实现风险和收益配比最优化的过程;它包括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工具。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衡量信用风险以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第一,信用文化是最基本的管理工具,它不仅是金融机构内部经多年实践而形成的信用风险管理的价值观以及在风险管理政策、程序等方面的传统习惯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而且还包括银行经营外部的信用环境建设,如社会信用道德体系建设和法规建设。第二,金融机构经营外部和内部完善的管理制度最为关键,它是对金融机构以及从业人员道德风险的制度管理。实践己证明,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制度,再好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都会形同虚设,所以在导致信用风险管理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只有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最难防范,影响也最大。第三,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形势下,信用风险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是商业银行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商业银行如何在复杂多变金融市场环境下,及时准确地预测信用风险的程度,并做出相应的防范和处理,运用信用风险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日显必要。3.1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信用评级是信用担保公司是否发放贷款的一个重要依据。信用评级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1)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信用评级的目的并不是向市场的参与者推荐购买、销售或持有一种证券,另外,信用评级还是降低融资成本的工具。高等级的信用可以帮助企业取得金融机构支持,得到投资者的信任,能够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2)信用评级是融资市场的通行证世界上所有国家和企业若要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必须经两家以上的评级机构评定信用级别,信用等级的高低决定了融资成本和融资数量。(3)信用评级是市场经济中的“身份证”信用形式、期限金额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客户信用状况的科学评估分析基础上,才能达到既从客户的交易中获取最大收益,又将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信用评级了解到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真实情况,降低企业的信息搜集成本。(4)改善经营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企业债券发行时要在大众媒体上公告其信用等级,只有级别高的企业才容易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企业信用等级向社会公告,这本身就对企业有一定压力,将促进企业为获得优良等级而改善经营管理。从评级机构客观的评级中,企业还可以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整改。担保公司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的小组或者部门,来担当信用评级的操作,这样可以由公司内部直接进行评级,提高效率,不需要找其他评级机构,节省成本和 资源。公司必须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因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评级人员从事评级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评级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的标尺没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很难保证评级工作做到客观公正。因此,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必须在正确的指导原则下进行,才能达到预定要求。信用评级指导原则: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公正性、合法性、可操作性。信用评级内容及指标。5C要素,指的是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5方面特性:即品德(Character)、偿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经济形势(Condition)。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信用评级指标序号指标名称计 算 公 式满分标准值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6 140%2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年初净资产余额+年末净资产余额)/256%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6 70%4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7 400%5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5 500%6净资产与贷款比率净资产/年末贷款总额6 100%7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6 60%8利润增长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78%9利息保障倍数(本期利润总额+本期利息支出)/本期利息支出7 3倍10总资产报酬率(税前利润+利息)/平均资产总额74%11利息偿付率已付贷款利息/应付贷款利息6100%12贷款偿还率1-期末逾期贷款余额/期末贷款余额5100%13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增长/期初所有者权益5 100%14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7 10%15主营业务现金率主营业务活动现金流入/主营业务收入5 80%16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6 10%17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4 70%数据来源:杭州市中都担保有限公司风险控制部杭州中都担保有限公司企业信用等级划分得 分信用度信用等级客户类别企 业 状 况90-100A优优良客户信用记录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足,偿债能力强,发展前景良好80-90B良优良客户信用记录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经营性现金流量比较充足,偿债能力强,发展前景良好70-79C一般一般客户信用记录较好,现金流量基本可以保证本息的偿还60-69D较差限制客户信用记录较差,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小于60E差淘汰客户信用记录很差,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恶化数据来源:杭州市中都担保有限公司风险控制部3.2信用风险度量方法Z评分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Edward I.Altman在财务比率、判别分析和公司破产预警一文中,利用多元判别分析法,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评分模型(Z-score Model),预测企业破产的概率。这种多变量技术通过分析一组变量,在组内差异最小化的同时实现组间差异最小化,这种标准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破产公司所呈现的比率和财务趋势与那些财务基础良好的公司截然不同。他对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从原始的22个变量最终选取了5个变量组成的模型就是Z评分模型。判别函数是:Z=1.2()+1.4()+3.3()+0.6()+0.999()其中 (i=1,2,5)表示5个财务指标,分别为:营运资本/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税前利润/总资产、权益市场值/总债务、销售收入/总资产。这五个指标的财务含义为:营运资本/总资产。这是公司的净流动资产相对于总资产的一种衡量,营运资本是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留存收益/总资产。这是一家公司累积的盈利能力的反映,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