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1 本节课讲授重点 掌握细胞膜的概念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掌握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特点和分布 2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细胞 cell 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机体的每个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 称为细胞膜 cellmembrane 或质膜 plasmamembrane 细胞膜把胞质 cytosol 与其外部环境相分隔 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一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细胞膜主要有脂质 lipid 和蛋白质 protein 组成 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糖类物质 3 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目前已被公认的假说是Singer和Nicholson于1972年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 fluidmosaicmodel 即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一 脂质双分子层 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具有稳定性和流动性 二 细胞膜蛋白质 镶嵌或贯穿于脂质双分子层中 生物膜具有的各种功能大多与其有关 4 有些作为抗原决定族 免疫信息 血型 三 细胞膜糖类多为短糖链 以共价键的形式与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 形成糖脂或糖蛋白 有些作为膜受体的 可识别 部分 能特异地与激素递质等结合 5 二细胞质 熟悉各细胞器的形状 结构及其功能细胞质 细胞基质和细胞器 最主要是可溶性酶 6 细胞器 核蛋白体 蛋白质合成内质网 蛋白质 脂类合成场所 细胞内膜高尔基体 各膜性结构间物质转运线粒体 细胞氧化功能 氧化中心和动力站溶酶体 细胞内重要的消化器官另外还有微丝 微管 中心粒 7 ribosome 8 EndoplasmicReticulum ER 9 粗面内质网 既是核蛋白体附着的支架 又是运输蛋白质的通道滑面内质网 功能较复杂 10 GolgiApparatus 11 mitochondria 12 Lysosomes 13 14 15 三细胞核 掌握核小体的概念 DNA的功能熟悉细胞核的组成 核膜 核仁 染色质和染色体 16 17 核小体 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 简称DNA 和组蛋白 二者结合形成染色质结构的基本单位 18 DNA的功能 贮藏 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19 四 细胞的增殖 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了解细胞周期中各期的变化 20 细胞周期 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 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即G1 S G2 M期 合成前期 Gl RNA与蛋白质合成DNA合成期 S DNA复制阶段DNA合成后期 G2 合成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物质分裂期M 时程最短 变化最大 结构和生化活动 21 22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 23 减数分裂 meiosis Meiosis onlytwoofthe23humanchromosomepairsareshown thechromosomesfromoneparentinblue thosefromtheotherparentinpink 24 细胞衰老 cellaging senescence 概念 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 形态改变 趋向死亡的现象特点 慢性 进行性 退化性机制复杂 衰老基因 端粒丢失 自由基 DNA复制能力下降 25 细胞凋亡 apoptosis 26 27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28 第二节 四种基本组织 掌握四种组织的特点和分布掌握肌小节和三联管的定义了解分类 29 一 上皮组织 A 一般特点 密集的上皮细胞 细胞间质有极性 游离面和基底面 无血管 神经末梢丰富保护 分泌 吸收 排泄 30 31 B 各类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1 被覆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保持表面湿润光滑单层立方上皮 分泌 吸收单层柱状上皮 分泌 吸收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保护 分泌复层扁平上皮 耐磨擦 防止异物侵入 修复受伤部位变移上皮 使上皮面积扩大和缩小 32 1 单层扁平上皮 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 表面观细胞形态不规则 边缘呈锯齿状 细胞边界染成黑色 核位于中央 为淡色圆形区域 硝酸银染色 侧面观细胞扁薄 细胞核扁椭圆形 核周有少量细胞质 呈一条红色细线 HE染色 33 单层扁平上皮 34 单层扁平上皮正面观 镀银法 35 2 单层立方上皮 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 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 侧面观细胞呈立方形 细胞界限清楚 核圆形位于中央 HE染色 36 单层立方上皮 37 单层立方上皮 38 3 单层柱状上皮 为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表面观 细胞呈六角形 侧面观 细胞高柱状 紧密地排成一层 胞质呈红色 细胞界限较清楚 核椭圆形靠近基底部 HE染色 单层柱状上皮中可夹有杯状细胞 HE染色 39 单层柱状上皮 40 单层柱状上皮切片 41 单层柱状纤毛上皮 42 纤毛上皮切片 43 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由柱状细胞 棱形细胞 锥体形细胞 杯状细胞组成 细胞高矮不等 但所有细胞基部均附着于基膜 故实际上是单层上皮 由于细胞排列紧密 界限不清 细胞核不在同一水平 锥体形细胞核的位置最低 紧靠基膜 棱形细胞核位于中间 杯状细胞核也靠基底部 切片观好像复层 且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 故称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HE染色 4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45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切片 46 5 复层扁平上皮 由多层细胞组成 但各层细胞形态不同 模式图 表面数层细胞为扁平形 核扁椭圆形 中间数层为多边形细胞 核圆居中 基底部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 排列紧密 界限不清 核圆染色深 复层扁平上皮可分为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HE染色 和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HE染色 47 复层扁平上皮 48 复层扁平上皮 49 6 变移上皮 多层细胞组成 细胞形态和层数随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 如 收缩期膀胱 细胞层次多 可达5 6层 表层细胞体积较大 称盖细胞 中层细胞多为多边形 基底部细胞为立方或矮柱状 HE染色 舒张期膀胱 细胞层次减少 表层细胞扁平 HE染色 50 变移上皮 51 变移上皮 52 变移上皮 膀胱 空虚时 53 变移上皮 膀胱 扩张时 54 2 腺上皮 专门行使分泌功能 1 外分泌腺 有管 如汗腺 唾液腺 胰腺等 2 内分泌腺 无管 如甲状腺 肾上腺等 55 思考题 解释单位膜及液态镶嵌模型上皮组织有哪些特点吗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有何结构特点 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有何不同 上皮组织的游离面 基底面和侧面有哪些特殊结构 它们各有何功能 56 二 结缔组织 一般特点 大量细胞间质 散在的细胞无极性支持 连接 营养 保护 57 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58 59 致密结缔组织 60 脂肪组织 61 网状组织 镀银法 62 透明软骨切片 63 纤维软骨切片 64 弹性软骨切片 65 硬骨横磨片 66 硬骨横磨片 67 硬骨去灰横切 68 硬骨去灰纵切 69 三 肌组织 肌小节 在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由1 2I带 A带 1 2I带组成 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0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骨骼肌超微结构示意图 每个肌细胞含有数百至数千条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直径约1 2微米 纵贯肌细胞全长 肌小节 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 71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72 粗肌丝和细肌丝的空间排列示意图 73 肌管系统 横小管系统 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 纵小管系统 肌质网系统 终池 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 三联管结构 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肌管系统结构示意图 74 平滑肌分离装片 75 骨骼肌分离装片 76 心肌切片 77 心肌分离装片 78 肌小节模式图 79 三联管 每一横管和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 负责肌细胞内外信息传递 80 81 82 四 神经组织 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 83 神经元模式图 神经元分为胞体 P 和突起 胞体是细胞的营养 代谢和整合中心 其中央为细胞核 N 胞体的细胞质称核周质 突起分树突 D 和轴突 A 树突粗短 分支多 轴突细长 侧枝 L 以直角发出 轴突末端分支膨大称终扣或轴突终末 At 84 85 神经细胞分离装片 86 脊髓横切 87 运动终板装片 88 环层小体 89 髓鞘 锇酸 90 脊神经节切片 91 交感神经节切片 92 大脑锥细胞切片 93 小脑潘金奇细胞 94 神经干纵横 95 C 细胞间连接 紧密连接 封闭细胞间隙 阻碍物质扩散中间连接和桥粒 连接细胞缝隙连接 连接 传递信息 96 细胞间连接 97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98 一 物质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指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 99 一 被动转运 passivetransport 概念 不消耗能量 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 电 化学梯度 的转运过程 特点 不耗能 转运动力依赖物质的电 化学梯度所贮存的势能 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 帮助 顺电 化学梯度进行分类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100 1 单纯扩散 simplediffusion 1 概念指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扩散 CO2 i CO2 o O2 o O2 i 101 某物质通过膜的难易程度 即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取决于它们的脂溶性 分子大小和带电状况 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2 特点 扩散速率高 无饱和性 直到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 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 帮助 不需消耗能量 3 转运的物质O2 CO2 NH3 N2 尿素 乙醇 类固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 注 膜对H2O具高度通透性 故H2O除单纯扩散外 还可通过水通道 waterchannel 跨膜转运 102 2 易化扩散 1 概念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 需特殊膜蛋白质的 帮助 下 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称为易化扩散 facilitateddiffusion 也是一种被动过程 2 分类 1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载体蛋白或载体 carrier 载体是一些贯穿脂质双层的整合蛋白 特征 转运方向始终是顺浓度梯度 转运速率存在饱和现象 载体与溶质的结合具有结构特异性 结构相似的溶质经同一载体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 103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 如葡萄糖 GL 氨基酸 AA 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104 2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通道 ionchannel 或通道 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的 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特征 高速度 这是通道与载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离子的选择性 取决于通道开放时水相孔道的大小和孔道壁的带电情况 门控 根据引起门控过程的机制的不同 离子通道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等 105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 各种带电离子 K i K o Na o Na i 106 二 主动转运 activetransport 概念 指需要消耗能量 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 需要消耗能量 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 依靠特殊膜蛋白质 泵 的 帮助 是逆电 化学梯度进行的 分类 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简称 联合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 简称 泵转运 如 Na K 泵 Ca2 Mg2 泵 H K 泵等 107 泵转运 Na K 泵 原发性主动转运 Na K 泵又称Na K ATPase 简称钠泵 当 Na i K o 时 都可被激活 ATP分解产生能量 将胞内的3个Na 移至胞外和将胞外的2个K 移入胞内 108 通道转运与钠 钾泵转运模式图 109 钠 钾泵的这种活动还为其它一些物质转运的提供了动力 继发性主动转运 如葡萄糖 氨基酸的吸收 Na 载体 葡萄糖 Na 载体 氨基酸的复合体形式进行的联合转运 维持 Na o高 K i高原先的不均匀分布状态 2K 泵至细胞内 3Na 泵至细胞外 分解ATP产生能量 当 Na i K o 激活 钠 钾泵 110 2 继发性主动转运概念 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 即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的转运时 能量非直接来自ATP的分解 是来自膜两侧 Na 差 而 Na 差是Na K 泵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分类 同向转运 逆向转运 111 3 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出细胞 是通过细胞本身的吞吐活动进行的 亦可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出胞 exocytosis 指细胞把成块的内容物由细胞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过程 如激素 神经递质 消化液的分泌 入胞 endocytosis 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分为 吞噬 转运物质为固体 吞饮 转运物质为液体 112 分泌物排出 融合处出现裂口 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 膜性结构包被 分泌囊泡 高尔基复合体 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 出胞 囊泡膜与质膜的某点接触并融合 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 113 细胞膜上的受体对物质的 辨认 发生特异性结合 复合物 复合物向膜表面的 有被小窝 移动 有被小窝 处的膜凹陷 凹陷膜与细胞膜断离 吞噬泡 吞噬泡与胞内体的膜性结构相融合 入胞 114 复习思考题1 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 2 Na K 泵的作用意义 3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 每分解一分子ATP 钠泵运转可使 A 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B 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C 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 同时有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D 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 同时有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E 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 同时有3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D 115 4 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 A 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B 细胞接受外界和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C 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D 受体的主要成分E 抗原物质5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 A 单纯扩散B 主动转运C 易化扩散D 入胞作用E 吞饮 A C 116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外的信号跨膜转导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某些脂溶性信号分子 如类固醇激素 VITD T3T4等 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与胞质受体结合 再穿过细胞核的核膜进入细胞核内 与核受体结合 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而完成信号转导 另一类是作用于细胞膜表面 通过引起膜结构中一种或数种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变构作用 将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以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膜内 即完善的信号转导 signaltransduction 系统 再引发靶细胞相应的功能改变 这一类占了绝大多数 117 跨膜信号转导主要涉及到 胞外信号的识别与结合 信号转导 胞内效应等三个环节 根据细胞膜上感受信号物质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 跨膜信号转导的途径大致可分为3类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18 一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 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1 G蛋白耦联受体 指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类膜受体 由于要通过G蛋白才能发挥作用 故称为G蛋白耦联受体 Gprotein linkedreceptor 也称促代谢型受体 总数多达1000种左右 在分子结构上属于同一超家族 每种受体都是由一条7次穿膜的肽链构成 故也称为7次跨膜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与配体 指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物质 结合后 通过构象变化结合并激活G蛋白 119 2 G蛋白 鸟苷酸结合蛋白 guaninenucleotide bindingprotein 简称G 蛋白 通常是指由 三个亚单位形成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 G蛋白的种类很多 共同特点是其中的 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GTP或GDP的能力和GTP酶活性 G 蛋白分为失活型 亚单位结合GDP 和激活型 亚单位结合GTP 两种形式存在 并能互相转化 在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G蛋白激活后 可进一步激活膜的效应器蛋白 把信号向细胞内转导 120 3 G蛋白效应器主要是指催化生成 或分解 第二信使的酶 G蛋白调控的效应器酶主要有 腺苷酸环化酶 adenylylcyclase AC 磷脂酶C phospholipaseC PLC 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A2 PLA2 鸟苷酸环化酶 guanylylcyclase GC 磷酸二酯酶 phosphodiesterase PDE 等 121 4 第二信使是指激素 递质 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 第一信使 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能把细胞外信号分子携带的信息转入胞内 重要的第二信使有 环 磷酸腺苷 即cAMP 简称环磷腺苷 三磷酸肌醇 IP3 二酰甘油 DG 环 磷酸鸟苷 cGMP 和Ca2 等 122 膜外N端 识别 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 激活G蛋白 二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1 受体 G蛋白 AC途径 神经递质 激素等 第一信使 兴奋性G蛋白 G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能源项目转让合同范本
- 吊装工作合同范本
- 单方房屋赠与合同范本
- 山地土方回填合同范本
- 农场瓦房出售合同范本
- 购租赁材料合同范本
- 沙发工厂员工合同范本
- 舞台广告制作合同范本
- 水利堤坝施工合同范本
- 劳务搬运协议合同范本
- 大气监测培训课件
- 中国高熔体强度聚丙烯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 202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广告与设计专业介绍
-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
- 工程量计算培训课件
- 20G361预制混凝土方桩
- 2025-2030中国烧结碳化硅行业营销渠道及未来竞争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MR/T 0001-2025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
- 浙江省9+1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 菜鸟驿站合伙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