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2010年11月 2目目目目 录录录录 1.1.1.1.综合说明综合说明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 1 1.1项目名称 . 1 1.2项目主管部门 . 1 1.3项目建设性质 . 1 1.4项目建设地点 . 1 1.5建设期限 . 1 1.6项目建设内容 . 1 1.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 2 1.8资金分年投资 . 2 1.9效益分析 . 2 1.10结论与建议 . 3 2222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 3 2.1自然条件 . 3 2.2 社会经济状况 . 5 33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7 3.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依据 . 7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8 4444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 . 10 5555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总体方案 . 10 36666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工程施工 . 11 6.1综合治理措施 . 11 6.2生态修复措施 . 18 7777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 . 19 8888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 . 20 8.1 组织管理机构 . 20 8.2 组织管理措施 . 20 8.3技术保障措施 . 21 8.4监督保证措施 . 21 999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22 9.1 投资概算 . 22 9.2 资金筹措 . 26 10101010经济评价经济评价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 27 10.1经济效益 . 27 10.2社会效益 . 27 11111111结论建议结论建议结论建议结论建议 . 28 11111.综合说明综合说明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111.1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1111.2222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 *县水利局 1111.3333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性质性质性质 新建 1111.4444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 *县*河小流域 1.51.51.51.5建设期限建设期限建设期限建设期限 2011年-2013年 1111.6.6.6.6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 *河小流域建设工期三年,重点治理区域为*村下游,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0hm2。其中直接治理面积1150 hm2,包括新修坡改粮梯100 hm2, 营造水土保持生态林800 hm2,其中坡耕地造水土保持经济林200 hm2,鱼鳞坑造林200 hm2,抚育管护林400 hm2,其他综合治理200 hm2,植草、苗圃50 hm2、;生态修复1500 hm2修建蓄水池30口,排灌沟渠20km,沉沙池36口,田间道路5km,谷坊19座1000米; 21111.7.7.7.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089.71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028.64万元,林草措施费849.92万元,独立费150.29万元。 资金筹措比例为:国家投资占70.0%,地方投资占30.0%。*河小流域总投资2089.71万元,每平方公里治理投资16.0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62.80万元,每平方公里治理投资11.25万元;地方投资626.91万元,每平方公里治理投资4.82万元。 1.81.81.81.8资金分年投资资金分年投资资金分年投资资金分年投资 项目总投资2089.71万元,第一年投资887.71万元,占总投资的42.47%;第二年投资664.37万元占总投资的31.79%;第三年投资537.64万元占总投资的25.73%。 1111.9.9.9.9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项目期内累计直接经济效益为6360.7万元。其中:坡改粮梯效益为427.5万元,坡耕地造生态林效益为1152 万元,鱼鳞坑造生态林效益为576万元,生态修复封育管护效益为2700 万元。项目效益费用比为3.03 。 社会效益 改善了*库区水源水质。通过项目的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发挥作用,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轻,输送*库区的泥沙量可以大大减少,维护库区水质优良。 3抗灾减灾作用明显。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保持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不被流失,提高了田间持水能力,降低了干旱程度;减少了泥沙淤积,从源头上解决了水患威胁,减轻洪涝灾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证;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改善治理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抗旱、防涝等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抗灾减灾作用明显。 1111.10.10.10.10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项目根据清水河小流域特点,小流域为单元,科学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作保土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加强了河流源头及周边区域的植被保护,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并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用地,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培育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设对于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建议进一步进行可行性研究,尽快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 2222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2.12.12.12.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2.1.12.1.12.1.12.1.1流域概况流域概况流域概况流域概况 *县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县境最高峰。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 4海拔1300米。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河为*县境内主要河流朱家川河支流。 *河全河流域130平方公里,由16条支流汇成,主流经*、城关、前所、新寨、三岔汇入朱家川河。上游河谷狭窄,坡陡流急,多经森林灌木区,河水清澈,清水涟涟。进旧堡村注入盆地,分为二道河和齐道河两条支流,河流全长65公里,约为0.4立方米/秒,沿河村庄较多,河水多为灌溉所用。在中游于1958年建起*水库一座,可控制下游水流,防止山洪暴发而引起下游水灾。自南向北迳流,发源于芦芽山主峰南侧,由于流距较长,汇水面积较大,地表有常年性径流,水质较好,水流最大,估计流量0.05-0.1m3秒,北部汇入*水库。 2222.1.2.1.2.1.2.1.2地质地貌地质地貌地质地貌地质地貌 *河小流域属芦芽山支系,背斜构造。其轴心部分为花岗岩侵入体,山地级岩层走向为北东北-南南西,沿背斜的西北翼依次为震旦纪石英岩和和寒武纪石灰岩。 流域内四周群山环抱,山峰矗立,山势陡峭,河流发育,河谷深切,沟壑纵横,沟壑密度0.81km/km2。流域内分土石山区,黄土山区,黄土丘陵区,河川三种类型地貌。河谷多高山峻岭,森林覆盖较好。 2222.1.3.1.3.1.3.1.3土壤土壤土壤土壤、植被植被植被植被 小流域主要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流域内2600平方米的荷叶坪等高山平台缓坡上,由于自然气候特点,植被茂盛,光 5照不足,气候湿润,每年大量枯枝落叶和草灌植物残体在表层堆积等因素,有机质分解缓慢,而大量积累。棕壤土,主要分布在经堂寺,土层较厚,质地适中,肥力较高,结构好,保水肥行好,土体湿润,土性冷,通气差。 2222.1.4.1.4.1.4.1.4水文气象水文气象水文气象水文气象 流域内年平均气温4以下,最大可用积温不超过200,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5月初,终日在9月中下旬,无霜期平均天数为110天,终霜冻灾5月24日前后,初霜冻在9月12日前后,平均降水量500毫米,5-9月降水量可达400毫米以上,流域内气候湿润,气温较低,常有霜冻霜灾的侵害。 2222.2 .2 .2 .2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2222.2.1 .2.1 .2.1 .2.1 人口与劳动力人口与劳动力人口与劳动力人口与劳动力 *河小流域辖前所乡旧堡、张家、李家、周家等行政纯及经堂乡15各个行政村,共19各行政村,总人口3589人口,自然增长率3。其中:农业人口3425人,农业劳动力1810个,农业人口密度85人/km2。总耕地面积31039亩。 2222.2.2 .2.2 .2.2 .2.2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根据遥感监测资料、结合小流域外业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13100.00 hm2,其中耕地面积2069.27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5.79%。其中:水田252.45 hm2,占耕地面积的12.2%,梯坪地378.67 hm2,占耕地面积的18.3%,坡耕地面积1438.14hm2,占耕地面积的69.5%; 6林业用地面积9153.5hm2(含经果林),占总土地面积的69.87%,荒山荒坡面积1458.0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1.13%;其它用地面积419.2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2%。人均土地3.65hm2,农业人均耕地0.58 hm2,农林荒用地比例为15.79%:69.87%:11.13%。 由于流域内荒地和坡耕地的存在,导致耕地质量差,粮食产量低,土地利用率不高。特别是陡坡耕地地形破碎,土层瘠薄,农民越种越薄,成为石缝缝里的盆景农业,水土流失严重。在现有耕地中,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无其它生产致富发展项目,急需调整种植结构,加之水系配套工程不足,坡面径流无法疏导利用,耕地水旱灾害频繁,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障碍,导致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2222.2.2.2.2.3333 流域主要流域主要流域主要流域主要基础设施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基础设施状况 流域内主要水利设施为*水库,*水库*河出山口上游二公里处,是黄河水系朱家川河一级支流*河干流上的一座控制性工程,水库坝址以上干流长度28.5 km,流域平均宽度4.6 km,平均纵坡4.65 %,控制流域面积131 km2,设计总库容682万m3,是一座以城市防洪、灌溉为主,兼养殖和旅游的综合性开发的小型水库。水库自1958年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对*县经济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下游*县城和三个乡镇42村庄及铁路、公路、军、民用光缆等公共设施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733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33.1.1.1.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依据项目建设的背景及依据项目建设的背景及依据项目建设的背景及依据 回顾*省水土保持工作发展历程,小流域治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分别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暴露出各自的问题。第一阶段是1980之前的分散治理阶段,第二阶段是1981年-1991年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阶段,这一阶段确立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的科学思想,总结出山水田路统一规划,梁峁坡沟川齐抓共管的有效方法。但受当时投入能力限制,大部分治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治理的成效也相对有限。第三阶段是1992-1998年的高效小流域建设阶段。这一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逐步建立,小流域治理偏重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偏重对经济效益的获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水土保持的生态功能。第四阶段是1999年以来的精品小理论与建设阶段。1999年我省提出精品小流域建设新思路并付诸实施,全省小流域治理又迈出新的步伐。 自1999年实施精品小流域建设以来,把流域治理与发展区域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表现出规模大标准高、效果好、机制活的流域治理新特点,创造了*园艺、公司+农户+基地、休闲观光封禁修复等流域治理新模式,起到了明显示范带动作用。 *县*河是*县最大的清水河流,清水流量占全县的66%,也是唯一的非季节性河流,但目前大部分地区植被较差,所以汛期 8与雨季同时出现,水源多水降雨而来,地面径流占的比重很大,流量变化很大,年径流量逐月分配极不均匀,洪水径流占全年径流的70-80%,且集中在7-8月,洪水来时水位高、含沙多、历时短。由于*河流域历史上曾发生多次自然灾害,1924年*河发大水,冲毁张家村、右所村、东关、中所等村庄稼;1932年大水冲开石砌河堤,冲毁周家、李家两村房屋及部分人畜,给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清水河流域是*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流域内山高沟多,石厚土薄,水土流失严重,为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及劳动力资源实际情况,加之群众长期的治理经验和积极性确定在该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从而为建设*锦绣山川、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打下坚实基础。 1958年*水库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对*县经济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下游*县城和三个乡镇42村庄及铁路、公路、军、民用光缆等公共设施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3333.2222项目建设的必要项目建设的必要项目建设的必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性性性 3.21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流域内生态系统较脆弱,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使耕地日愈瘠薄,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由于人口增长较快,以及严重 9的水土流失和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农民群众收入较低,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由于植被覆盖率低,水源得不到涵养,雨季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引发洪灾。同时由于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下降,雨季水资源大量流失,使得旱灾发生频繁,从而形成洪灾、旱灾交相出现的局面,严重地威胁到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水土流失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大量流失,土壤表层结构遭到破坏,导致耕地耕作层变薄、肥力下降、保水性能变差,耕地石化,严重阻碍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提高小流域治理质量,扩大流域治理规模,发展水土保持产业,是实现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本项目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目标,通过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快速转变。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恢复生态植被,近几年*县水土流失虽有所好转,但仍有部分河道淤积,库、渠、堰、塘容量减少,山洪暴发,农田毁坏,耕地沙化,地力减退。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强山区农业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2项目建设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10 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农民增收较为缓慢。项目建设后,可改善生产条件,不仅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和冬闲的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项目区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的优势,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核桃经果林,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实现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4444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 *河小流域建设工期三年,重点治理区域为*村下游,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0.00hm2。其中直接治理面积1150 hm2,包括新修坡改粮梯100.00 hm2, 营造水土保持生态林800.hm2,其中坡耕地造水土保持经济林200.00hm2,鱼鳞坑造林200.00hm2,抚育管护林400.00hm2,其他综合治理200 hm2,植草、苗圃50.00hm2、;生态修复1500 .00hm2修建蓄水池30口,排灌沟渠20km,沉沙池36口,田间道路5.00km,谷坊19座1000米; 5555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总体方案 根据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河小流域工程布局以维护*库区优良水质为核心,以防治水土流失为前提,以坡耕地改造为基础,以造林为重点,以水系工程为依托,以生态修复为主体,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 11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生态修复措施,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水系工程;从坡面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统一布防,做到能拦、能蓄、能引、能灌、能排,各项措施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层层拦截雨水,保持水土,发展生产,形成综合防护体系。 6666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工程施工 6666.1.1.1.1综合治理措施综合治理措施综合治理措施综合治理措施 6666.1.1.1.1.1.1.1.1坡面整治坡面整治坡面整治坡面整治 1、坡改梯 根据治理区降水丰富,暴雨多,强度大,石料能够就地取材的特点,*河小流域坡改梯工程宜规划为石坎梯地,*河小流域共规划坡改梯面积为100.00hm2。 (1)、布设原则 坡改梯布置在25以下的坡耕地上,选择土质较好,离村庄近,水源便利,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块进行修筑。 地坎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 地块要相对集中,田渠路尽可能相结合。 合理布设田间道路和防洪排水系统。 (2)、施工要求 根据地面坡度、坎高、田面宽度,自上而下确定梯坎的基点, 12根据基点放出梯坎线;清基应挖够深度,挖成外高内低的浅槽,再行砌石;石料选择体积不能过小,梯坎厚度要达到设计标准;田面平整坡度小于5;布设排水系统,保证暴雨和连阴雨后梯坎安全稳固。 (3)、管护要点 坡改梯工程竣工后,县上要和受益乡镇村组及农户签定管护合同。对垮坎及时维修,定期清理排水系统淤积物,保证排水通畅,减少垮坎发生。 2、坡面水系工程 、蓄水池 布设原则 蓄水池布设在坡面径流交汇的低凹处,与排水沟、沉沙池共同形成水系网络;水源充足,引蓄方便,满足小流域农、林灌溉用水及人畜饮水需要;重点布设在坡改梯工程的地块中;施工方便。 根据灌溉需要,*河小流域共规划开敞式圆形蓄水池30座,蓄水池容积40m3。 施工要求 按选定的池址及断面尺寸进行放线开挖;池墙清基至硬基上,对易垮塌的破碎岩石和松软地层应边开挖边衬砌边回填,池底必须夯实并进行防渗处理;蓄水池周围要留1m左右过道。 管护要点 由村组及受益户具体进行管理;保持池中一定水位,防止干裂,避免漏 13水;暴雨前后及时清淤,及时维修养护,保持足够的蓄水容积,充分发挥蓄水池作用。 (2)、排灌沟渠 布设原则 排灌沟渠根据生产生活条件与实际需要布设,重点布设在农田集中区域;与梯田、田间道路、蓄水池等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做到排洪有沟,灌溉有渠;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进行设计。 根据*河小流域实际情况,共规划沟渠20km, 施工要求 定线避开滑坡体、危岩等不良地层,根据纵断面图及断面尺寸进行施工放样;沟渠砌石一般先做两侧墙,后做沟槽底;砌石应分层砌筑,每层厚20-30cm,上下层纵缝错开,横缝与纵缝错开,采用座浆法进行施工。 管护要点 由村组及受益户进行管理;定期检查沟渠有无裂缝、沉陷、滑塌、鼠穴及沟渠内有无杂草、石块等碍水堆积物;暴雨前后及时维修养护,定期清淤。 、沉沙池 布设原则 布设在地头、地边、地块连接处和排灌沟渠内部;布置在来水进入蓄水池前1m左右的地段或沟渠拐弯处。 *河小流域共规划沉沙池30口,设计形状为长方形,每口容积 142.5m3,沉沙池长宽高=2.51.01.0(m),边墙宽0.3m,池底厚0.2m,池边墙与池底采用M5浆砌石,池内壁与池顶采用M10抹面。 施工要求 主要以开挖方为主;进水口与出水口断面尺寸相同;进水口与出水口底部高程一致或出水口底部高程略低于进水口。 管护要点 当沉沙池淤至一定高度,由村组及受益户清除淤积,保证沉沙池正常使用;暴雨后及时清淤,充分发挥沉沙池作用。 3、田间道路 布设原则 主要布设在新增坡改梯地块中,尽量与坡面水系工程相结合,防止冲刷;尽可能避开大挖大填,对坡度较大的道路修成台阶状;以二级道为主,路面平整;布局合理,利于生产,方便耕作和运输;占地少,节约耕地;便于与外界联系。 *河小流域共规划田间道路5.00km。 采用平缓式,干砌石路面,路宽2.0m,垫层厚0.2m。 施工要求 路面中间稍高于两侧,弯道外侧高于内侧,利于排水,保护路基。采用半挖半填式施工,填方部位要夯实,边坡稳定,路面平整。 管护要点 由村组及受益户进行管理,每年年初与年末各进行一次彻底整修;暴雨后及时维修与清淤,保证道路完整、畅通。 156666.1.2.1.2.1.2.1.2沟道防护沟道防护沟道防护沟道防护 沟道防护包括谷坊与拦沙坝工程。根据*河小流域实际情况,只对生产用地构成威胁的坡面侵蚀沟布设谷坊工程。重点布设在水土流失严重,坡度较陡的主要支沟内。 、布设原则 固定沟床,稳定两边岸坡。 分段拦截泥沙,减少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河床下切,缓解山洪、泥石流危害。 谷坊坝址要口小肚大,沟底和岸坡地形、地质状况良好,建筑材料方便。 谷坊修筑顺序,按水沙运动规律由高到低,从上至下逐级进行,顶底相照。 (2)实施规模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干砌阶梯式石谷坊。*河小流域共规划谷坊19座,总长1000.0米。 6666.1.3.1.3.1.3.1.3水土保持林草水土保持林草水土保持林草水土保持林草 1、造林 主要布设在群众自觉退耕的坡耕地和生产用地周边难以自然恢复植被的荒山荒坡上,在条件较好的坡耕地上营造经济林。 (1)坡耕地造生态林 自然条件:主要布设在大于25度的坡耕地上,*河小流域坡面破碎,土壤多为黄棕壤与黄褐土,土层厚度为30-50cm,气候温和,有利于 16松科植物生长。 树种选择: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以本土树种为主,主要树种为华北落叶松、油松、沙棘。 工程整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长径0.6m,短径0.4m,深0.4m。 种植点配置 采用长方形配置,行距大于株距,行距1.5m,株距1.0m,单位面积配置苗木数:444株/亩。 种植方法和时间 种植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法。 1)、苗木规格。针叶树种采用1年生或2年生壮苗栽植,顶芽饱满;阔叶树种采用1年生壮苗,具有较高的根冠比,苗干端直,色泽正常;在地表干旱、杂草较多的地方采用较大苗木。 2)、栽植方法。采用穴植与直壁靠边植等方法。穴植的技术要求是三填、两踩、一提苗。一填表土于坑底,把苗木放入穴中央,再填一些湿润土于坑底,用脚踩实一次,将苗木稍向上轻轻提一下,使苗根舒展与土壤密接,再将生土填入踩实,最后覆些土保墒,栽植深度一般以超过原根系5-10厘米为准;直壁靠边栽植适用于松树等根系细软的树种,手提苗木,使根系紧靠穴一边,填土埋实,可避免窝根。 3)、种植时间。苗木起苗后到栽植入土过程中要保护好苗木根系。针叶林护根的方法是带土栽植,沾泥浆护根,运输时用保水物质包装。栽植时用小铁桶等容器提苗。并注意随起苗随栽植。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阔叶树种起苗后运输中应注意妥善包装,到达栽植地方应予假植,随栽随取。 17 实施规模 根据水保措施及涵养水源需要,*河小流域共规划坡耕地造水土保持生态林200.00hm2。其中落叶松100 hm2,沙棘50 hm2 ,油松50 hm2 (3)鱼鳞坑造生态林 立地条件:主要布设在难以自然恢复植被的荒山荒坡上,*河小流域有大量的荒山荒坡,土壤多为黄棕壤,土层较为浅薄,植被覆盖度平均在20.0-30.0%之间,流域降水充沛,雨热同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树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本土树种为主的原则,选择油松、刺槐为荒山造水土保持生态林的主要树种。 工程整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长径0.6m,短径0.4m,深0.4m。 种植点配置 种植点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1.52.0m,栽植密度为222株/亩。 种植方法和时间 种植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法。 1)、苗木规格。油松、刺槐采用一年生一级苗。 2)、栽植方法。采用植苗造林方法。 3)、种植时间。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合理地条件,栽植时间安排在当年的10-12月到次年的1-3月。 实施规模 *河小流域共设计荒山造水土保持生态林200hm2。其中落叶松100 18hm2,沙棘50 hm2 ,油松50 hm2 6666.2.2.2.2生态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措施 对现有覆盖度在40.0%-60.0%的疏林、幼林全部采取生态修复措施,统一实行封育管护。 、布设原则 对高山、远山、河沟上游及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内的幼林、疏林实行全面封禁。 根据当地群众生产与生活实际需要,对燃料林采取轮换封禁的办法。 在保证林木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对燃料林实行季节封育。在林木生长季节,实行休眠开山,对幼林,中龄林进行抚育管理,将修枝、剪枝产下的枝柴作为群众燃料,定时间封禁;在树木冒出新芽,开花结果时实行封禁;其它时间进入林区砍柴,割条或进行副业生产。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对荒山荒坡进行全面封禁。 、组织管理措施 制定乡规民约,明确封禁要求。由乡镇人民政府制定封禁管理制度,并发文公告,禁止在封禁区从事砍伐、采薪、割草、放牧等生产活动,确保封禁区林、灌、草防护功能迅速得到恢复。 在封禁区林地的四周,作出明显标志,明确封禁范围。 设立监管人员,安排专人看管。在封禁区设立专、兼职管护员,制定管护办法,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定期检查验收,奖惩兑现。 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生态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19对群众燃料、用材、放牧及林副产品利用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群众认识到封禁治理的好处。通过农业局实施的沼气池、节柴灶等辅助措施,解决群众燃料问题,减轻对封禁治理的压力。 加强预防监督。县水土保持部门在重点防治区域依法行使预防监督权,对破坏封禁区的典型案件及时查处,巩固封禁治理成果。 、技术措施 封禁方式:轮封、全封。 综合分析,全面规划。对植被状况、主要树种更新能力、方式、年限及成材时间,母树,幼树的数量、分布、土地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群众对木材、林副产品,薪柴及放牧要求,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全面规划,提出封禁措施和封禁年限,根据规划划定封禁区周边界线,在封禁明显地段设立封禁标志牌和网围栏。 加强抚育管理,促使封禁治理尽快见效。 封育管护规模 *河小流域共规划封育管护面积为1500.00hm2。其中:疏林面积为280hm2,幼林面积为1220hm2,在封育管护区确定管护人员、栽设封管牌、布设网围栏,*河小流域共落实封育管护人员 12名,制作安装封管牌20个,布设网围栏长度6.00km。 7777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措施主要内容是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监测,坡改梯从2012年开始监测,封禁治理从2011年开始监测,水保林、经果林等措施从开始发挥效益的年份监测。 201、农户效益调查 选取10个典型农户对坡改梯、水保林、经果林、封禁治理地块进行监测、调查其效益变化情况。 2、耕地样方调查 耕地样方调查布局和设计主要是对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后土壤养分含量、粮食单产等指标进行调查。 选取3个典型农户的3个地块进行调查。 3、山地植被样方调查 山地植被样方调查主要是生态用地采取植物措施后对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进行调查。选取3个典型农户的3个地块进行调查。 8888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 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河小流域采取以下行政、技术、政策与管理措施。 8888.1 .1 .1 .1 组织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机构 县上组织成立*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具体承担项目的协调、日常事务以及治理工作,并全面负责*河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协调与管理,负责宣传、动员、组织、发动群众施工。 8888.2 .2 .2 .2 组织管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项目五项制度管理措施。即承诺制,工程监理制,报帐制,公示制,招投 21标管理制和管护责任制。责、权、利相结合,使群众明白政策,增加投入流域治理的积极性,把各项治理措施具体落实到地块,保证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8888.3.3.3.3技术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 坡改梯布局要科学,施工程序要合理,地块集中,石坎坚固,田面水平;造林必须集中连片,精细整地,适地适树,乔灌草配置适当,苗木保存率不低于90%;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必须按设计施工,坚持四返工,统一技术标准,牢固树立精品工程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在水保工程具体实施中,*县水保站成立质量监督组,每项工程安排2-3名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检查监督工程质量,质量达标后方可进行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及时整改,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8888.4.4.4.4监督保证措施监督保证措施监督保证措施监督保证措施 对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资金,要管好,用好,用活,加强管理,发挥投资效益;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合理使用;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严肃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挪用,不改变用途,定期接受县审计、纪检部门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专项资金审计和监督检查,保证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小流域治理,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 *县水保站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实行全程监督,定期检查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工程投资,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工程管理办法,规范工程验收程序,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依法预防, 22依法治理,依法监督,依法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999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999.1 .1 .1 .1 投资概算投资概算投资概算投资概算 9999.1.1 .1.1 .1.1 .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按照水利部(2003)67号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编制规定与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进行编制。工程单价由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与税金四部分组成,采取以措施综合单价乘以工程量的方法编制*河小流域概算。 9999.1.2 .1.2 .1.2 .1.2 编制方法编制方法编制方法编制方法 1、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结合*河小流域实际情况,采用六类工资区类别,人工预算单价为:工程措施1.9元/工时,林草措施与封育治理措施1.5元/工时。 (2) 材料预算价格 主要材料、林草(种籽)预算价格就近采用当地的市场价格,不再分别计算材料原价、运杂费及其采购保管费。砂石料采用当地购买价,其他材料预算价格执行县城的实际价格。 (3)林草种苗预算价格 落叶松:0.20元/株;沙棘:3.00元/株;。 23(4)施工机械台时费 胶轮架子车0.90元/台时; 0.4m3混凝土搅拌机17.07元/台时;插入式振动器1.1kw;2.02元/台时。 2、有关取费标准 (1) 其它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取费标准。 工程措施:其它直接费按基本直接费的3.0%计算,但梯田工程的其它直接费取基本直接费的2.0%;间接费按直接费的5.0%计算;企业利润按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3.0%计算;税金按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3.22%计算。 林草措施与封育治理措施:其它直接费按基本直接费的1.5%计算;间接费按直接费的5.0%计算;企业利润按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2.0%计算;税金按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