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4.doc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4.doc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4.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地理上册4撰写人:_时 间:_一、教学目标1、理解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与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关系。2、理解旅游资源与文化的关系。3、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与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关系。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想到了一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灿烂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民俗) (旅游)讲授新课1、民俗的概念(1)民:全民(2)俗:简单说,俗就是知识和学问。是以口头、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3)民俗: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2、民俗的分类按内容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1)经济民俗: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中所形成的民俗。包括:生产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2)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3、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包括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部分。两者由于接待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其性质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尽管当前面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没有发生逆转,我国旅游业发展仍属于上升期。基于以上分析,中国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系列鲜明的特征:市场持续增长、对外开放加快、多元化发展、相关设施需求明显增长、旅游效益显现。4、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多样性(1)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1)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河湖、海滩、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5、我国主要旅游景点我国主要旅游景点: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避暑山庄、西安秦陵兵马俑等。(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兵马俑)(广东韶关丹霞山)20xx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0个世界遗产,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 。6、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我们应该对旅游区加以保护。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国家高度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以致我国旅游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的培养。五、板书设计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2.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3. 我国主要旅游景点: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避暑山庄、西安秦陵兵马俑等。4. 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我们应该对旅游区加以保护。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七、教学反思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及景色特点,利用已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