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常见变质现象总结.ppt_第1页
中药材常见变质现象总结.ppt_第2页
中药材常见变质现象总结.ppt_第3页
中药材常见变质现象总结.ppt_第4页
中药材常见变质现象总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材变质现象总结 9组汇报 虫蛀 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易被虫蛀 虫蛀后 有的药材形成孔洞 产生蛀粉 有的甚者被完全蛀成粉状 失去要用价值 因此 在药材贮藏过程中搞好虫害防治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 松花粉 桃仁 海金沙 麦芽 薏苡仁 常见药材蛀虫 蛀木虫是各种钻木甲虫的幼虫 它们常常把完好的竹 木组织破坏成细粉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 属半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是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药材虫蛀的解决方法 1 入库前严格检查仓库应彻底清扫 消毒和封严 严禁外界虫源侵入 还应注意将虫蛀或带虫卵的药材挑出处理 严禁将虫源带入仓库 入库药材要干燥 2 高温曝晒法对于一些太阳曝晒不易变色 不走油的药材可以用太阳曝晒的方法防虫 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 利用太阳光的高热和紫外线效能 不但可以使药材干燥 而且能将害虫晒死 例如 药谷盗曝晒至46 47 只能生存8 9h 晒至50 3 5h即死亡 有些害虫虽不能晒死 也会因难耐高温而逃走 太阳曝晒法简单易行 易于操作 节约成本 加热杀虫法还可以利用烘箱 烘房或烘干机 将已生虫的药材放入其中 是温度升高到50 60 经过1 2h 即可将害虫杀死 3 低温冷藏法对于一些量少的贵重药材 可以利用低温将害虫或虫卵杀死 温度越低 所需时间短 在冬季 如果库房的通风设备良好 亦可不必将药材搬出库外 选干燥天气 将库房的所有门窗打开 使空气对流 以达到冷冻目的 4 干沙埋藏法干燥的沙子不易吸潮 又无营养物质 不仅能防治害虫潜伏 而且也能使霉菌无法蔓延 此法不失为防虫防霉的简便方法 例如 党参 淮牛膝 山药 泽泻 白芷 板蓝根等适用此法 所用沙子不必太细但必须充分干燥 一般在水泥晒场上暴晒一天即可 小结 作为中药养护人员 为防止虫蛀 首先要对药材做充分的干燥工作 其次 饮片库房应保持通风 对于含淀粉多的药材如泽泻 山药 葛根 白芍等 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 并防止污染 应贮于通风 干燥 凉爽处防虫蛀 此外 还要定期检查 若发现被虫蛀药材 要立即记录并采取措施 霉变 中药霉变是指中药受潮后 霉菌在其表面或内部滋生 繁殖 从而导致药材变质 一般来说 在雨量较多 气温较暖的天气 很多药材就容易霉变 因此 要保存好药物 做好药材霉变的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生麦芽 金樱子 花生衣 半夏 酸枣仁 莱菔子 霉变的防治方法 1 干刷去霉 用棕丝刷或猪棕刷或牙刷直接去除药材表面的霉菌 去菌前后需经日光部分根茎类 皮类等形体较大的中药霉变后可用此法 2 撞击去霉 发霉不严重的药材 经日晒或烘烤之干透后 可放入麻袋或布袋内来回摇晃 通过相互撞击磨擦 可以将霉去掉 发霉的药材较潮湿 如果不经过干燥 就不易把霉除掉 特别是有些圆形 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中药 如田七 若发霉较轻 可用此法 3 淘洗去霉 凡不宜用撞刷去霉的中药 可用水淘洗 霉轻微的可用冷水 霉较严重可用热水洗时动作要快 切禁水泡 以免伤水而影响气味或质量 淘洗后 及时捞出晒干或烘干 4 沸水喷洗去霉 发霉后不宜水洗 可用开水喷洗 具体做法 将发霉药材薄摊在干净无土或席子上 用沸水喷洒 并随时喷洒随时翻动 喷湿后 将其摊在一起 用麻袋盖上 闷润约1小时 再用少量硫磺熏蒸 然后取出晒干即可 注意 喷洒时 水温要保持在90 以上 喷得细而均匀 翻动要快 如果水温过低 喷洒不均匀 翻动若慢 则不但不易将霉去掉 反而易使药材伤水 该法不止去霉快 且也有杀灭霉菌的作用 5 醋喷洗去霉 某些不能用水淘洗的已霉中药 如五味子 乌梅 山茱萸 以醋酸喷洗后闷润1 2h 再晾干 醋含醋酸 有杀灭霉菌的作用 但不能广泛用做去霉 一般只适宜味酸或入肝止痛类药的去霉 每50kg中药 用醋2 3kg 6 酒洒洗霉 有些活血祛瘀药 如川芎 莪术 当归等 若霉变严重时 宜采用白酒喷洗 喷洗后 伏闷30 60分钟 再晾干 7 油擦法 不能见热见水的药材 如各种附片发霉后 可采用油擦的方法 将霉除去 具体方法 用布沾无异味的食用植物油 在药材上反复搓擦 即可除去霉迹 作为中药养护人员 首先要知道中药材霉变的原因 通过查找资料得知中药材霉变最主要的原因是含水量过多 作为养护人员 必须要掌握其饮片的含水量 也就是7 13 之间 还需根据饮片及所加辅料的性质 选用适当容器贮藏 其次 饮片库房应保持通风 阴凉及干燥 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 室温应控制在25 以下 相对湿度保持在75 以下为宜 这样才能防止发生霉变 从而保证中药材质量 小结 走油 走油 俗称泛油 浸油 是指中药饮片所含的油脂外溢的现象 一般表现为干燥药材表面呈现出油样物质 并带有油哈气 此外 某些含糖及黏液质类的药材质地变软发粘 外表色泽加深 呈无油耗气 也称走油 药材的走油往往伴随变色和变质的现象产生 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和疗效的发挥 因此必须加强对药材泛油现象的防治 生麦芽 阿魏 桃仁的走油 请在此处添加副标题 走油发生的原因 中药饮片出油的原因药材本身 含脂肪较多的种仁类 由于色素受光和空气中的氧影响 其油脂会逐渐被氧化 产生有机化学反应 造成油脂分解 从而使色泽加深 气味变异 含糖分及粘液质较高的药材 如黄糖 枸杞 麦冬等 吸湿性强 经过受潮 受热的过程 在氧化作用促使下 药材中的糖及糖酸类物被分解 产生了糖醛和类似化合物 从而出现颜色变深 质地变软 糖分外渗 手拿粘腻感 至于动物类药材 由于其体内的脂肪 蛋白质等被氧化后 产生有机化学反应 由氧化物再分解成为有气味的醛酮类物质 具有强烈的油耗气 湿 温度 当温度高时 药材中的油脂物质就很容易外溢 故易走油 此外吗 含油的种子在贮藏期间本身也要进行呼吸作用 当内含的分水在一定限度之内是 其呼吸作用是极微弱的 若含水过高 其呼吸作用也增强起来 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加上药材的包装堆积 热量无法逸散 导致走油变质 走油检查方法 中药饮片走油的检查一般新货外色艳 内色淡 体挺 气正 味浓 含水量较大 陈货外色黯 内色深 体萎 气味味淡比较干燥 检测这类药材要了解其不同性质和特点 掌握走油前后的征兆 有目的地进行 如柏子仁 杏仁 麻仁等种仁类药材走油时 种皮显油样物质 其中枣仁等药材种皮变色不明显 种仁呈肉色或棕褐色 并具有特殊油哈气味 带硬壳的巴豆 白果等走油时 外表不易察觉 可破壳检测 九香虫 蜈蚣等虫类药材走油时 翅足易脱落 躯体易断残 并带有油哈气味 至于川芎 白术 紫菀等走油时 外表不明显 必须剖开后检测 若内色加深成油样物质即是走油了 中药饮片走油的防治措施 药材出现走油的原因虽然有其内在因素 富有质 其中尤以温 湿度高影响最大 因此在防治措施上首先要一保持低温 低湿环境和减少与空气接触为基本方法 尽量消除或减慢期变化程度 其次对易走油的药材不宜用火烘烤 只能晾晒 并应置阴凉干燥处存放 在搬运和贮藏过程中 还应避免挤压 堆放不宜过高 某些易走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