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P4答:内环境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房水和脑脊液等。 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内环境的稳态不能维持,疾病就会随之发生,甚至危及生命。2、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P5-6答: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特点。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组织细胞功能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作用。3、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P6-7答:负反馈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其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如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其意义在于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其生理过程完成为止。如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P9-11 答: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主动转运(泵)、出胞、入胞(吞噬、吞饮)等。 2、对比说出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P12-14 答: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前提是:细胞内外某些离子的分布和和浓度不平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静息电位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细胞处于静息状态,表现为极化,主要是由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即K+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是在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锋电位,包括一个上升支和一个下降支。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的Na+电-化学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的K+电-化学平衡电位。1、血浆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各有哪些生理功能?P21、22、24、25答: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清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球蛋白参与免疫反应;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运输O2和CO2、并能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尤其是入侵的化脓性细菌;嗜碱性粒细胞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共同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限制过敏反应;参与蠕虫免疫;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各种病原微生物,吞噬衰老及死亡的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与凝血。2、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分别由哪些物质形成?各有何生理作用?P21答: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的NaCl、葡萄糖、尿素等晶体物质形成,其生理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形成,其生理作用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正常血浆容量。3、红细胞正常生成需要哪些条件?P23答:前提条件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 生成原料铁和蛋白质,维生素B6、B2、C、E以及钴、锌、铜等; 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另外在生成过程中,受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雄激素的调节。4、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P26-27答: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经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半固体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因子的激活和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因子的激活包括两条途径: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始于因子的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始于因子与血液的接触。具体为: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intrinsic pathway)是指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管内皮受损后,血浆中的因子(接触因子)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血管内皮下的胶原组织接触后,导致因子的激活而启动。因子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激活为a后,一方面可使因子激活为a,另一方面还可激活前激肽释放酶为激肽释放酶,后者以正反馈方式进一步促进a的形成。高分子激肽原作为辅因子可促进因子和因子及前激肽释放酶的激活。从因子结合于异物表面至a形成的过程又称表面激活。a形成后在Ca2+的参与下使激活形成a。a形成后再与因子、PF3和Ca2+结合成复合物,即可激活因子,使之成为a。a与因子、PF3、Ca2+结合所形成复合物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调速步骤,在有因子存在的条件下,a激活因子为a的速度可提高20万倍。(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血液之外的因子(组织凝血激酶又称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当血管损伤时,因子得以与血液接触,并作为a的受体与a结合形成复合物,在Ca2+的存在的条件下,迅速激活因子,成为a。a形成后又可正反馈激活因子,生成更多的a。2)凝血酶形成经过内源性或外源性途径生成的a,在PF3提供的磷脂膜上与因子、PF3、Ca2+结合,形成a- PF3-Ca2+复合物即凝血酶原酶复合物,激活因子(凝血酶原)为a(凝血酶)。3)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形成后可催化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同时,凝血酶可激活因子为a。a在Ca2+的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血纤维),并网罗血细胞形成凝胶状的血凝块。5、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分型的?P30答: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A凝集原和B凝集原的有无和种类分为四型。凡红细胞膜上只含A凝集原者为A型;只含B凝集原者为B型;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无A、B凝集原者为O型。P306、Rh血型系统是如何分型的?有何特点?P31 答:Rh血型系统有C、c、D、E、e五种抗原,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故通常将含有D抗原的红细胞称为Rh阳性,不含有D抗原的称Rh阴性。 该血型系统的特点是: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但Rh阴性者经D抗原刺激后可产生D抗体,以IgG为主。1、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和特点。P36-37 答:第一心音:主要由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及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动脉壁引起的振动面产生,特点是音调低,持续时间长,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 第二心音:主要由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迅速关闭及血液冲击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引起振动所产生,特点是音调高,持续时间短,在主、肺动脉瓣听诊区听得最清楚。 2、简述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意义。P46 答: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主要有三条: 迂回通路: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网 微静脉 直捷通路: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动静脉短路:微动脉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 微循环血流通路的意义:迂回通路又称为营养通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直捷通路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返回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动静脉短路主要参与体温调节,多分布于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的皮肤中。 3、简述减压反射的调节过程。P49 答:动脉血压升高 动脉血管壁扩张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牵拉而产生神经冲动 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上传 延髓的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中枢的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减弱) 经迷走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增多,经交感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减少,经交感缩血管神经传至血管的冲动减少 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所受刺激减弱,传入冲动减少,减压反射减弱,可使动脉血压回升。 4、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本身收缩能力和心率。前三项主要影响搏出量的改变。心肌的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越多,心室舒张末期容量越大,心室肌初长增加,收缩力增加,故使每搏输出量增加。但若前负荷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时,每搏输出量反而减少。心肌的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射血阻力增大,每搏输出量暂时减少,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加大,心室收缩力量增强,每搏输出量又可增加。形成搏出量先少后多的现象。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决定心肌收缩力量和速度的心肌本身功能状态。它受神经、体液以及一些药物的调节。在同在的前负荷条件下,心肌收缩能力越强,每搏输出量越多。心率。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故在一定范围内(不超过160次/分),心率增快,则输出量增多。反之,减少。P361、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P44答: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脉压升高;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脉压下降;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脉压下降;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收缩压升高,舒张压稍下降,脉压增大;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应相适应,从而维持正常血压。1、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P57 答:胸内负压的形成与作用于胸膜腔的两种力有关,一种是促使肺泡扩张的肺内压,另一种是促使肺泡缩小的肺回缩力,胸膜腔内压力是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力的代数和,可表示为:胸膜腔内压 = 肺内压 肺回缩力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胸膜腔内压 = 大气压 肺回缩力若将大气压视为零,则:胸膜腔内压 = 肺回缩力可见胸膜腔负压实际上是由肺回缩力所决定的,故其值也随呼吸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为何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仍为负?这是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所以从胎儿一出生的第一次呼吸开始,肺便被充气而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不能回复到原来的最小状态,胸膜腔负压即告形成并逐渐加大。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为回缩倾向,即使是最强呼气,肺泡也不可能完全被压缩。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1) 首先胸膜腔负压的牵拉作用可使肺总是处于扩张状态而不至于萎缩,并使肺能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张。(2) 其次,胸膜腔负压还加大了胸膜腔内一些壁薄低压的管道(如腔静脉、胸导管等)内外压力差,从而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综上所述,肺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肌的舒缩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2、为什么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高?参P60 答:正常成人肺的总扩散面积很大,约100m2。平静呼吸时,可供气体交换的呼吸膜面积约为40m2;用力呼吸(深慢呼吸)时,肺毛细血管开放增多,呼吸膜面积可增大到约70m2。呼吸膜广大的面积及良好的通透性,保证了肺泡与血液间能迅速地进行气体交换。 3、低O2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为什么?P64 答:吸入气PO2降低时,肺泡气、动脉血PO2都随之降低,可引起呼吸增强,肺通气增加。但需动脉血中PO2降低到10.64kPa(80mmHg)以下时,才有明显效应。可见动脉血PO2对正常呼吸的调节作用不大,仅在特殊情况下低O2刺激才有重要意义。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但是低O2可通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而兴奋呼吸中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低O2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1、胃酸的生理作用有哪些?P68 答:1可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2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3盐酸进入小肠内可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有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的作用;4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利于铁和钙在小肠内吸收。 2、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P72 答:(1)小肠的吸收面积大:人的小肠长约57m,它的粘膜具有环形皱褶,皱褶上有大量的绒毛。人的肠绒毛上,每一柱状上皮细胞的顶端约有1700条微绒毛。由于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最终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 250m2。(2)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绒毛的伸缩和摆动,可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为食物吸收提供了良好途径。(3)小肠除了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外,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小时),能被充分吸收。(4)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都是食物在小肠中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3、简述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途径和形式。P72-73 答:(一)糖的吸收一般说来,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时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所吸收。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有很大差别,己糖的吸收很快,而戊糖则很慢。在己糖中,又以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吸收为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最慢。单糖的吸收是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它可逆浓度差进行,能量来自钠泵,属继发性主动转运。肠粘膜上皮细胞膜上有钠泵,腔膜面上还有可与Na+和葡萄糖结合的转运体。由于钠泵的运转,造成细胞膜外即肠腔液中Na+的高势能,当Na+通过与转运体结合顺浓度差进入细胞时,由此释放的能量可用于葡萄糖分子逆浓度差进入细胞。之后,葡萄糖再以易化扩散的方式扩散到细胞外,然后进入血液。因此钠和钠泵对单糖的吸收是必需的。 (二)蛋自质的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吸收。氨基酸的吸收是主动的。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转运系统,分别选择性地转运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这些转运系统多数与钠的转运耦联,机制与单糖转运相似,但也存在非钠依赖性的氨基酸转运。小肠刷状缘上存在二肽和三肽转运系统。这类转运系统也是继发性主动转运,动力来自于H+的跨膜转运。进入细胞内的二肽和三肽可被胞内的二肽酶和三肽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再进入血液循环。(三)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在小肠内,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很快与胆汁中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由于胆盐有亲水性,能携带脂肪的消化产物通过覆盖在小肠绒毛表面的非流动水层到达微绒毛。在这里,甘油一酯、脂肪酸和胆固醇等又逐渐地从混合微胶粒中释出,并透过微绒毛的脂蛋白膜而进入粘膜细胞,而胆盐则被遗留于肠腔内。长链脂肪酸及甘油一酯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的内质网中大部分被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形成后即进入高尔基复合体中,在那里,许多乳糜微粒被包裹在一个囊泡内。囊泡移行到细胞侧膜时,便与细胞膜融合,井被释出胞外,进入细胞间质,再扩散入淋巴。中、短链脂肪酸及其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可以直接进入肝门静脉而不进入淋巴。由于膳食中的动、植物油中含有15个以上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很多,所以脂肪的吸收途径仍以淋巴为主。进入肠道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食物,一是来自肝脏分泌的胆汁。胆固醇的吸收受很多因素影响。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越多,其吸收也越多,但二者不呈直线关系。食物中的脂肪和脂肪酸有促进胆固醇吸收的作用,而各种植物固醇(如豆固醇、-谷固醇)则抑制其吸收。胆盐可与胆固醇形成混合微胶粒而有助于胆固醇的吸收,食物中不能被利用的纤维素、果胶、琼脂等容易和胆盐结合形成复合物,妨碍微胶粒的形成,故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4、简述四种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P74答:(1)促胃液素促胃液素分泌部位是胃窦和十二指肠,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促进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促胃液素也可先引起胃酸分泌,后者通过作用于十二指肠粘膜,引起促胰液素释放而促进肝胆汁分泌。(2)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分泌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作用是刺激胰液中水和HCO3-分泌,也有一定的刺激肝胆汁分泌的作用,抑制胃的运动和分泌。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胆管系统而非作用于肝细胞,因此,它引起胆汁的分泌量和HCO3-含量增加,而胆盐的分泌并不增加。(3)缩胆囊素缩胆囊素分泌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在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和脂肪等作用下,小肠上部粘膜内的I细胞释放的缩胆囊素,可通过血液循环兴奋胆囊平滑肌,引起胆囊强烈收缩。缩胆囊素对Oddi括约肌则有降低其紧张性的作用,因此可促使胆囊胆汁大量排放。缩胆囊素对胆管上皮细胞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胆汁流量和HCO3的分泌轻度增加。缩胆囊素也促进胰酶分泌。(4)抑胃肽 抑胃肽分泌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作用是抑制胃液的分泌和胃的运动,促进胰岛素分泌。 1、何谓能量代谢?影响因素有哪些?P76 答: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统称为能量代谢。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主要有:肌肉活动:最显著;精神活动:处于紧张状态时显著增加;环境温度:以在20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性食物10% 。 2、影响体温变动的生理因素有哪些?P79 答:昼夜变化:清晨26时最低,下午16时最高,但昼夜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性别:成年女性较男性均高约0.3 ;且随月经发生周期性变化;年龄:一般来说,儿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测体温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1、简述尿生成的过程。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1)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生成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P84 (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肾血流量的改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滤过膜的改变(包括面积和通透性)。P89、90 (3)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小管液溶质浓度;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球管平衡。P90-92 2、简述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分泌调节。 答:抗利尿激素释放的调节:(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生理情况下调节抗利尿激素释放的重要因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及其周围区域存在渗透压感受器,这些细胞对血浆晶体渗透压、尤其是对NaCl浓度的改变非常敏感。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兴奋渗透压感受器,使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分泌、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相反,大量饮清水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上述刺激作用减弱,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甚至停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多,以排出体内过剩的水分。这种由于一次性的大量饮清水,反射性地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明显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临床上常用它来检测肾的稀释能力。(2)循环血量减少循环血量减少时,对左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壁上的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同时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二者经迷走神经传入中枢的冲动减少,反射性地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多,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有利于血容量和血压的恢复。反之亦然。P90-91醛固酮的分泌调节:(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导致血管紧张素产生增多,血管紧张素III和II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多。(2)血K+ 浓度升高和(或)血Na+ 浓度降低血K+ 浓度升高和(或)血Na+ 浓度降低,均可直接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反之,则使醛固酮分泌减少。P91-92 3、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尿量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大量饮清水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抑制渗透压感受器,使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分泌、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甚至停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多,以排出体内过剩的水分。这种由于一次性的大量饮清水,反射性地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明显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P90 4、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糖尿和尿量增多? 答: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具有一定限度。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为8.889.99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超过了肾糖阈,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已达到极限,葡萄糖不能全部被重吸收而随着尿液排出,导致糖尿。P87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超过了肾糖阈,小管液中葡萄糖不能全部被重吸收,引起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增多,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加。P90 5、机体发生酸中毒时,血K+浓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机体发生酸中毒时,血K+浓度将升高。因为:泌K+和泌H+都是与Na+的重吸收耦联,故Na+-K+交换和Na+ -H+交换具有竞争抑制作用。在酸中毒情况下,Na+ -H+交换增多,而Na+-K+交换减少,机体排K+减少,导致高血钾。P88-891、眼的折光异常有哪几类?其产生原因各是什么?如何矫正?P99 答:眼的折光异常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近视产生原因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之前。应配戴适宜凹透镜矫正。 远视产生原因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力过弱,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之后。应配戴适宜凸透镜矫正。 散光产生原因是因为角膜经纬线曲率半径不一致,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应配戴与角膜经纬线曲率相反的圆柱形透镜矫正。2、声波是如何传入内耳的?P103 答: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导与骨传导两种途径传入内耳的,正常情况下,以气传导为主。(1)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这种传导途径称为气传导(air conduction),也称气导。气导是引起正常听觉的主要途径。(2)骨传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这种传导途径称为骨传导(bone conduction),也称骨导。在正常情况下,骨导的效率比气导的效率低得多。3、前庭器官包括哪些?各自有何生理功能?P104-105 答:前庭器官由前庭(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在维持身体的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 前庭功能:产生头部位置或变速运动感觉,同时反射性地调节躯体肌肉的紧张性引起的姿势反射,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半规管的功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其适宜刺激是正负角加速度运动。产生旋转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以维持身体的平衡。1、何谓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答: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互相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 突触传递是指突触前神经元的活动经突触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发生改变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过程为: 动作电位传至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Ca2+内流入突触小体突触囊泡与前膜融合并通过出胞作用释放递质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神经元活动改变。P109 2、简述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过程。 答: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主要对Na+通透性提高,Na+内流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化电位变化,即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提高,Cl-内流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电位变化,即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P109-110 3、试比较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P113 答: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区别 项目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传入神经元接替经较少神经元接替经多个神经元接替传导途径专一性无专一性投射关系点对点的投射弥散性投射投射区域大脑皮质的特定感觉区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主要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放传出神经冲动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保持机体的觉醒 4、牵张反射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生理意义?P117 答: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即腱反射和肌紧张。 腱反射生理意义:用于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如果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该反射弧的神经或脊髓中枢部分有损伤;当腱反射亢进时,表明病变可能在脊髓以上的高位中枢的某个部位。 肌紧张生理意义: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5、简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生理意义。P121-122 答:交感神经分布广泛,几乎全身所有内脏器官都受其支配,故交感神经常以整个系统参加反应。其主要作用在于促使运动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 副交感神经分布较局限,其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 附: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器官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循环器官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腹腔内脏血管、皮肤血管以及分布于唾液腺与外生殖器官的血管均收缩;肌肉血管收缩(肾上腺素能)或舒张(胆碱能) 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部分血管(如软脑膜动脉与分布于外生殖器的血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桡骨骨折护理
- 2025年数据分析师初级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大学教授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器械销售代表产品推广方向招聘面试预测题集
- 2025年仓库管理员理论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 2025年财务经理招聘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实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考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复习题及答案一
- 2026届上海市同济大学一附中化学高一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中药生产工艺培训课件
- 物业管家培训 课件
- 征兵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融资研究报告
- 保安证考试题库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T/CAQI 27-2017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课件
- 私人光伏安装合同协议
- 2025年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疫人员考试题(附答案)
-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与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