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一地理下册《城市化及问题》课件.ppt_第1页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一地理下册《城市化及问题》课件.ppt_第2页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一地理下册《城市化及问题》课件.ppt_第3页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一地理下册《城市化及问题》课件.ppt_第4页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一地理下册《城市化及问题》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 城市化 1 城市化的含义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人口 1990年人口 1949年人口 上海人口的增加 1324万 1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2 城市化的标志 3 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化水平体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过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缩小城乡差别 几千年前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起步 空前发展 3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时间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50 25 缓慢增长 加速发展 迅速上升 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思考 逆城市化 郊 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起步早 起步晚 高 低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力过剩 慢 快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图象 时间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1750年 1950年 100 50 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 1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 关于城市化的标志 表达不妥的是 城市人口增加 乡村人口减少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人口数量增加 a a 3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世界城市化的速度 规模 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中小城市发展快 大城市发展慢 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 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 3 4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 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 城市的地价昂贵 房租高于农村 a c 5 二次大战后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 错误的是 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大城市发展慢 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6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 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就业条件改善 d d 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类别 主要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家庭炉灶 工矿企业 汽车 煤烟 粉尘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铅 工业 生活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工业生产 城市建设 居民消费 固体垃圾 交通运输 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 社会活动 噪声 1个新区10个卫星城 浦东新区 上海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之一 建立卫星城 开发新区 成都市 龙泉驿 华阳 双流 温江 郫县 新都 青白江 7个卫星城呈众星拱月之势 并逐渐演变成平原 都市带 扩宽干道 修高架路 建立交桥 铺地铁 架桥梁 上海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之二 南浦大桥 高架道路 磁悬浮列车 地下铁路 改善城市交通条件 上海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之三 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13年前 住房是上海市民头疼的大问题 现在 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果是 上海人均居住面积已从1990年的6 6平方米猛增至2001年的12 4平方米 2002年底接近13平方米 上海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之四 苏州河变清了 苏州河污水外排预处理厂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上海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之五 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东方伊甸园 来了就不想走 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建立卫星城 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 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 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 多云 9时到9日 晴 18时 监测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6 8题 6 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 4 b 12c 16 d 18 7 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 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 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 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 8日15时左右b 8日22时左右c 9日15时左右d 9日18时左右 表1某城市热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 2 据表1数据 分析该城市城 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 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0分 原因与方向 城 郊气温差产生了城 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或城市热岛效应 2分 上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 2分 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2分 措施 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 应该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 2分 提高郊区绿化率 2分 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读图 回答第10 11题 10 该城区地表温度的a 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 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 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 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11 据图可以推断 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 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 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 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 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 2题 1 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b 水源c 地形d 土壤2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 稻田b 鱼塘c 果园d 菜地花圃 读 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增迁移模式图 图4 完成10 11题 10 可知该市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 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 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11 可推测该市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 城市 空心化 现象明显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41 30分 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 自然资源丰富 以羊 羊毛和羊绒制品 煤 煤炭 土 稀土 气 天然气 著称 根据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 1 5 题 材料一 1990 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图11 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 图12 1 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1990 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该市主要的自然带是 6分 2 与1990年相比 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5分 3 影响该市 羊 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 4分 4 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 拟引进图12中的三类工业部门 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 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 为什么 9分 5 据报道 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 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 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 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6分 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15 16题 15 下列选项最符合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 乙城市圈70年代b 乙城市圈80年代c 甲城市90年代d 丙城市圈9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