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内容 常用玻璃仪器介绍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 干燥和保存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 常用玻璃仪器介绍 分类 容器类 量器类和其他器皿类 容器类 包括试剂瓶 烧杯 烧瓶等 根据它们能否受热又可区分为可加热的和不宜加热的器皿 量器类 有量筒 移液管 滴定管 容量瓶等 量器类一律不能受热 其他器皿类 其他器皿包括具有特殊用途的玻璃器皿 如冷凝管 分液漏斗 干燥器 分馏柱 砂芯漏斗 标准磨口玻璃仪器等 瓷质类器皿包括蒸发皿 布氏漏斗 瓷柑锅 瓷研钵等 常用仪器介绍 常用仪器介绍 二 玻璃仪器的洗涤 干燥和保存 玻璃仪器内任何一点沾污 都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 因此 玻璃仪器要始终保持干燥洁净 每次实验前要检查是否洁净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 晾干 分析化学实验中所使用的器皿应洁净 其内外壁应能被水均匀地润湿 且不挂水珠 二 玻璃仪器的洗涤 干燥和保存 实验中常用的烧杯 锥形瓶 量筒 量杯等一般的玻璃器皿 可用毛刷蘸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 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洗三次 二 玻璃仪器的洗涤 干燥和保存 滴定管 移液管 吸量管 容量瓶等具有精确刻度的仪器 可采用合成洗涤剂洗涤 其洗涤方法常将配成1 5g L 1浓度的洗涤液倒入容器中 摇动几分钟 弃去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 再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洗三次 如果末洗干净 可用铬酸洗液进行洗涤 1 新购玻璃仪器的洗涤 新购玻璃仪器 其表面附有碱质 可先用肥皂水刷洗 再用流水冲净 浸泡于l 2 盐酸中过夜 再用流水冲洗 最后用蒸馏水冲洗2 3次 干燥备用 2 使用过的玻璃仪器的清洗 一般玻璃仪器 如试管 烧杯 锥形瓶等 先用自来水洗刷后 用肥皂水或去污粉刷洗 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 去尽肥皂水或去污粉 最后用蒸馏水淋洗2 3次 干燥备用 2 使用过的玻璃仪器的清洗 容量分析仪器 吸量管 滴定管 容量瓶等 先用自来水冲洗 待晾干后 再用铬酸洗液浸泡数小时 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 最后用蒸馏水淋洗2 3次 干燥备用 2 使用过的玻璃仪器的清洗 比色杯 用毕立即用自来水反复冲洗 洗不净时 用盐酸或适当溶剂冲洗 再用自来水冲洗 避免用碱液或强氧化剂清洗 切忌用试管刷或粗糙布 纸 擦拭 3 干燥方法 上述所有玻璃器材洗净 以倒置后器壁不挂水珠为干净的标准 后 根据需要晾干或烘干 晾干 不急用的玻璃仪器洗净后 可沥尽水分 倒置于无尘的干燥处 让其自然风干 3 干燥方法 加热烘干 一般玻璃仪器洗净并沥尽水分后 可置于电烘箱中烘烤 温度控制在105 110 烘1h左右 但带有刻度的量器不宜在高温下烘烤 有盖 塞 的玻璃仪器 如容量瓶 称量瓶等 应去盖 塞 后烘烤 4 几种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1 量瓶的清洗洗涤容量瓶时 先用自来水洗几次 倒出水后 内壁不挂水珠 即可用蒸馏水荡洗三次后 备用 否则 就必须用铬酸洗液洗涤 为此 先尽量倒出瓶内残留的水 以免损坏洗液 再加入10 20ml洗液 倾斜转动容量瓶 使洗液布满内壁 可放置一段时间 然后将洗液倒回原瓶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中 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容量瓶和瓶塞 洗净后用蒸馏水荡洗三次 用蒸馏水荡洗时 一般每次用15 20ml左右 不要浪费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2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洗涤清洗 使用前 移液管和吸量管都应洗至整个内壁和其下部的外壁不挂水珠 为此 可先用自来水净洗一次 再用铬酸洗液洗涤 用左手持洗耳球 将食指或拇指放在洗耳球的上方 其余手指自然握住洗耳球 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拿住移液或吸量标线以上的部分 无名指和小指辅助拿住移液管 将洗耳球对准移液管口 管尖贴在吸水纸上 用洗耳球压气 吹去其中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残留的水 然后排除洗耳球中的空气 将管尖伸入洗液瓶中 吸取洗液至移液管球部的四分之一处或吸量管全管的四分之一处 移开洗耳球 与此同时 用右手的食指堵住管口 把管横过来 左手扶住管的下端 松开右手食指 一边转动移液管 一边使管口降低 让洗液布满全管 然后 从管的上口将洗液放回原瓶 用自来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水充分冲洗 再通过洗耳球 如上操作 吸取蒸馏水将整个管的内壁润洗三次 荡洗的水应从管尖放出 亦可用洗瓶从管的上口吹洗 并用洗瓶吹洗管的外壁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3 滴定管的洗涤3 1 酸式滴定管的洗涤 酸式滴定管的洗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清洗 a 用自来水冲洗 b 用滴定管刷蘸合成洗涤剂刷洗 但铁丝部分不得碰到管壁 如果用泡沫塑料刷代替更好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c 用前面方法不能洗净时 可用铬酸洗液洗涤 为此 加入5 10ml洗液于酸管中 通过两手使酸管边转动 边放平 直至洗液布满全管 转动滴定管时 将管口对着洗液瓶口或烧杯口 以防洗液撒出 然后 打开活塞 将洗液从出口管放回原瓶中 必要时也可加满洗液浸泡一段时间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d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洗液进行清洗 如MnO2可采用亚铁盐溶液或过氧化氢加酸溶液等进行清洗 无论用哪种清洗方法清洗后 都必须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再用蒸馏水荡洗三次 每次10 15ml 将管外壁擦干后 酸管内壁应完全被水均匀润湿而不挂水珠 如内壁不是均匀润湿而挂了水珠 则应重新洗涤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3 2 碱式滴定管的洗涤 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方法和酸式滴定管的洗涤方法相同 如需用铬酸洗液洗涤时 可将管端胶管取下 用塑料乳头堵住碱管下口进行洗涤 如需用铬酸洗液浸泡一段时间时 可将碱管倒立 将管口插入洗液瓶中并用滴定管夹固定 将碱管嘴口联接抽气泵 或水泵 打开抽气泵 用手捏挤玻璃珠处的橡皮管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使洗液缓慢上升 直至碱管充满后 停止捏挤玻璃珠并使碱管嘴口脱离抽气泵 任其浸泡一段时间 然后用手轻捏玻璃珠 使洗液放回原瓶中 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荡洗后 应观察到碱管内壁为一均匀润湿水层而不挂水珠 否则应重新清洗 如不方便使用抽气泵时 也可用一根带玻璃珠的橡皮管代替碱管下部的医用胶管 这样 将碱管直立夹在滴定管架上 将铬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这样 将碱管直立夹在滴定管架上 将铬酸洗液直接倒入碱管中浸泡 浸泡后 橡皮管弃去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4 离心管的洗涤离心管的洗涤应先用自来水润湿 用刷子蘸去污粉刷洗器壁 再用自来水冲洗 最后用蒸馏水洗2 3次 洗净的仪器应是清洁透明不挂水珠的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烧杯 锥形瓶 量杯等一般的玻璃器皿的洗涤可用毛刷蘸去污粉或合成洗涤粉刷洗 再用自来水洗干净 然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洗 4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光度法中所用的比色皿 是光学玻璃制成的 不能用毛刷刷洗 通常用HCl 乙醇 合成洗涤剂 铬酸洗液等洗涤后 再用自来水冲洗净 然后用蒸馏水润洗几次 5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种类 1 合成洗涤剂或洗衣粉市售的洗衣粉是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主 另含有少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 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此物质适合洗涤油脂或某些有机物沾污的容器 5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种类 2 NaOH KMnO4水溶液称取10gKMnO4于250ml烧杯中 加入少量水使之溶解 向该溶液中慢慢加入100ml10 NaOH溶液 混匀后储存在带有橡皮塞的玻璃瓶中备用 此洗涤液适用于洗涤油污及有机物沾污的器皿 用此洗涤液洗后的器皿上如残留有MnO2 nH2O沉淀物 可用HCl NaNO2混合液洗涤 5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种类 3 KOH 乙醇溶液适合于洗涤被油脂或某些有机物沾污的器皿 一般配制成W V百分浓度的溶液 5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种类 4 HNO3 乙醇溶液适合于洗涤油脂或有机物沾污的酸式滴定管 使用时先在滴定管中加入3ml乙醇 沿管壁加入4ml浓硝酸 用小表面皿 或小滴帽盖住滴定管 让溶液在管中保留一段时间 即可除去污垢 5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种类 5 HCl 乙醇 1 2 洗涤液适合于洗涤染有颜色的有机物质的比色皿 5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种类 6 铬酸洗液称取10g工业纯K2Cr2O7置于400ml烧杯中 加少量水溶解后 慢慢加入200毫升粗硫酸 工业纯 边加边搅 配制好的溶液应呈深红色 待溶液冷却后转入玻璃瓶中备用 因浓硫酸易吸水 应用磨口塞子塞好 容量仪器使用铬酸洗液时应特别小心 铬酸溶液为强氧化剂 腐蚀性很强 易烫伤皮肤 烧坏衣物 铬有毒 使用时 5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种类 应注意安全 绝对不能用口吸 只能用吸耳球 具体操作如下 使用洗液前 必须先将仪器用自来水和毛刷洗刷 倾尽水 以免洗液稀释后降低洗液的效率 用过的洗液不能随意乱倒 应倒回原瓶 以备下次再用 当洗液变绿而失效时 绝对不能倒入下水道 只能倒回废液缸内 另行处理 5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洗涤剂种类 用洗液洗涤后的仪器 应先用自来水冲净 再用蒸馏水润洗内壁2 3次 必须指出 洗液不是万能的 认为任何污垢都能用它洗去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例如被MnO2沾污的器皿 用洗液是无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 宜用盐酸 NaNO2的酸性溶液或盐酸羟胺等还原剂洗涤 效果较好 三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 1 计量类仪器1 1 量杯量杯属量出式量器 它用于量度从量器中排出液体的体积 排出液体的体积为该液体在量器内时从刻度值读取的体积数 量杯有2种型式 面对分度表时量杯倾液嘴向右 便于左手操作 称为左执式量杯 倾液嘴向左 则称为右执式量杯 250mL以 1 计量类仪器 内的量杯均为左执式 500mL以上者 则属于右执式 量杯的分度不均匀 上密下疏 最大容积值刻于上方 最低标线也是最大容积值的1 10 无零刻度 它是量器中精度最差的一种仪器 其规格以容积区分 常用20mL和250mL几种 1 计量类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a 量取液体应在室温下进行 读数时 视线应与液体弯月面底部相切 b 量杯不能加热 也不能盛装热溶液 以免炸裂 c 当物质溶解时 其热效应不大者 可将其直接放入量杯内配制溶液 1 计量类仪器 1 2 量筒量筒有无塞 有塞2类 其定量方式分量出式和量入式2种 量入式量器用于量度注入量器中液体的体积 当液体在量器内时 其体积为从量器分度表直接读取的数值 有塞量筒仅为量入式 无塞量筒两种定量方式都有 量筒的分度均匀 其数值按从下到上 递增排列 最低标线也是最大容积值的1 10 无零刻度 它的测量精度比量杯稍高 量筒的规格以容积大小区分 1 计量类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a 量取液体应在室温下进行 读数时 视线应与液体弯月面底部相切 b 量筒不能加热 也不能盛装热溶液 以免炸裂 c 当物质溶解时 其热效应不大者 可将其直接放入量筒内配制溶液 1 计量类仪器 1 3 滴定管滴定管是容量分析中专用于滴定操作的较精密的玻璃仪器 它属量出式 滴定管的种类较多 有的无色透明滴定管在背面涂有一条白底蓝线 便于观察 读数 1 3 1 酸式滴定管 简称酸管 为了使其玻璃活塞转动灵活 必须在塞子与塞座内壁涂少许凡士林 活塞涂凡士林可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一是用手指将凡士 1 计量类仪器 林涂润在活塞的大头上 a部 另用火柴杆或玻璃棒将凡士林涂润在相当于活塞b部的滴定管活塞套内壁部分 另一种方法是用手指蘸上凡士林后 均匀地在活塞a b两部分涂上薄薄的一层凡士林 1 计量类仪器 图1活塞涂凡士林操作一图2活塞涂凡士林操作二 1 计量类仪器 滴定读数 1 计量类仪器 滴定管夹 1 计量类仪器 凡士林 1 计量类仪器 1 3 2 碱式滴定管 简称碱管 使用前 应检查橡皮管 医用胶管 是否老化 变质 检查玻璃珠是否适当 玻璃珠过大 则不便操作 过小 则会漏水 如不合要求 应及时更换 滴定操作 1 操作溶液的装入先将操作液润洗滴定管内壁三次 每次10 15mL 最后将操作液直接倒入滴定管 直至充满至零刻度以上为止 1 计量类仪器 2 管嘴气泡的检查及排除排除碱管中的气泡 1 计量类仪器 排除酸管中的气泡酸管的气泡 一般容易看出 当有气泡时 右手拿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 并使滴定管倾斜30 左手迅速打开活塞 使溶液冲出管口 反复数次 一般即可达到排除酸管出口处气泡的目的 1 计量类仪器 锥形瓶中进行滴定时用右手的拇指 食指和中指拿住锥瓶 其余两指辅助在下侧 使瓶底离滴定台高约2 3cm 使滴定管下端伸入瓶口内约lcm 左手握住滴定管 按前述方法 边滴加溶液 边用右手摇动锥瓶 边滴边摇动 其两手操作姿势如图3所示 1 计量类仪器 在烧杯中滴定时将烧杯放在滴定台上 调节滴定管的高度 使其下端伸入烧杯内约lcm 滴定管下端应在烧杯中心的左后方处 放在中央影响搅拌 离杯壁过近不利搅拌均匀 左手滴加溶液 右手持玻璃棒搅拌溶液 如图4所示 1 计量类仪器 图3 两手操作姿势图4 在烧杯中的滴定操作 1 计量类仪器 滴定操作时 应注意如下几点 最好每次滴定都从0 00mL开始 或接近0的任一刻度 这样可以减少滴定误差 滴定时 左手不能离开活塞 而任溶液自流 摇瓶时 应微动腕关节 使溶液向同一方向旋转 左 右旋转均可 不能前后振动以免溶液溅出 不要因摇动使瓶口碰在管口上 以免造成事故 摇瓶时 一定要使溶液旋转出现有一旋涡 因此 要求有一定速度 不能摇得太慢 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 1 计量类仪器 滴定时 要观察滴落点周围颜色的变化 不要去看滴定管上的刻度变化 而不顾滴定反应的进行 滴定速度的控制方面 开始时 滴定速度稍快 呈 见滴成线 这时为10mL min 1 即3 4滴 s左右 而不要滴成 水线 这样 滴定速度太快 接近终点时 应改为一滴一滴加入 即加1滴摇几下 再加 再摇 最后是每加半滴 摇几下锥瓶 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为止 1 计量类仪器 滴定管的读数一般读数应遵守下列原则 读数时应将滴定管从滴定管架上取下 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 使滴定管保持垂直 然后再读数 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读数的方法 一般不宜采用 因为它很难确保滴定管的垂直 1 计量类仪器 无色和浅色溶液的弯月面比较清晰 读数时 应读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 为此 读数时 视线应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相切 即视线应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5所示 对于有色溶液 如KMnO4 I2等 其弯月面是不够清晰的 读数时 视线应与液面两侧的最高点相切 这样才较易读准 1 计量类仪器 图5 读数视线的位置图6 读数卡 1 计量类仪器 读取的值必须读至毫升小数后第二位 即要求估计到0 01mL 正确掌握估计0 01mL读数的方法很重要 滴定管上二个小刻度之间为0 1mL 是如此之小 要估计其十分之一的值 对一个分析工作者来说是要进行严格训练的 为此 可以这样来估计 当液面在此二小刻度之间时 即为0 05mL 若液面在二小刻度的三分之一处 即为0 03mL或0 07mL当 1 计量类仪器 液面在二小刻度的五分之一时 即为0 02mL等等 对于 蓝带 滴定管 读数方法与上述相同 当蓝带滴定管盛溶液后将有似两个弯月面的上下两个尖端相交 此上下两尖端相交点的位置 即为蓝带管的读数的正确位置 1 计量类仪器 1 4 移液管移液管又称吸管 它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液体的量器 属量出式 比前面3种量器的精度要高 根据移液管有无分度 可将其分为无分度吸管和分度吸管2类 无分度吸管常用为大肚吸管 它只有一条位于吸管上方的环形标线 标示吸管的最大容积量 它属于完全流出式 分度吸管常为 1 计量类仪器 直形 它有完全流出式 不完全流出式和吹出式3种 分度表的刻法也不尽相同 其中不完全流出式的分刻表与滴定管相似 而吹出式的管上标有 吹 字 只有吹出式移液管在溶液放尽后 才须将尖嘴部分残留液吹入容器内 一般常用完全流出式移液管 其规格以最大吸液容积量区分常用1ml 2mL 5mL 10ml 20mL等多种 1 计量类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a 使用前需用移取液润洗2 3次 b 移取液体时 管尖应插入液面下 并始终保持在约1cm左右 用嘴或吸气橡皮球又称洗耳球抽吸液体至刻度线以上2cm处时 迅速用食指按住上口 辅以母指和中指配合保持吸管垂直 并左或右旋动同时稍松食指 使液面下降至所需刻度 弯月面底 1 计量类仪器 与标线相切 若管尖挂有液滴 可使其与容器壁接触让其落下 c 放出液体时 保持吸管垂直 其下端伸入倾斜的容器内 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 放开食指 使液体自然流出 除 吹 出式吸管外 残留在管尖的液滴均不能用外力使之移入容器内 1 计量类仪器 d 移液管用后 若短期内不再使用它吸取同一溶液 应及时用水洗净并上下各加一纸套后存放在架上 1 计量类仪器 1 5 容量瓶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 带有玻璃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可用橡皮筋塞子系在容量瓶的颈上 颈上有标度刻线 一般表示在20 时液体充满刻度线时的体积 有10 25 50 100 250 500和1000mL等各种规格 容量瓶是用于配制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用的 1 计量类仪器 准确使用容量瓶 必须明确下面几点 1 容量瓶的检查 1 瓶塞是否漏水 2 标度刻线位置距离瓶口是否太近 如果漏水或标线离瓶口太近 它不便混匀溶液 则不宜使用 1 计量类仪器 检查瓶塞是否漏水的方法 加自来水至标度刻线附近 盖好瓶塞后 左手用食指按住塞子 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 右手用指尖托住瓶底边缘 如右图所示 将瓶倒立2min 如不漏水 将瓶直立 转动瓶塞180 后 再倒立2min检查 如不漏水 方可使用 1 计量类仪器 2 溶液的配制用容量瓶配制标准溶液或分析试液时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待溶固体称出置于小烧杯中 加水或其他溶剂将固体溶解 然后将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中 1 计量类仪器 定量转移溶液 右手拿玻璃棒 左手拿烧杯 使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而玻璃棒则悬空伸入容量瓶口中 棒的下端应靠在瓶颈内壁上 使溶液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容量瓶口中 烧杯中溶液流完后 将玻棒和烧杯稍微向上提起 并使烧杯直立 再将玻璃棒放回烧杯中 然后 用洗瓶吹洗玻璃棒和烧杯内壁 再将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中 如此操作五次以上 以保证定量转移 1 计量类仪器 3 如用容量瓶稀释溶液则用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容量瓶中 加水至标度刻线 按前述方法混匀溶液 4 容量瓶不宜长期保存试剂溶液 如配好的溶液需作保存时 应转移至磨口试剂瓶中 不要将容量瓶当作试剂瓶使用 1 计量类仪器 5 容量瓶使用完毕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如长期不用 磨口处应洗净擦干 并用纸片将磨口隔开 容量瓶不得在烘箱中烘烤 也不能在电炉等加热器上直接加热 如需使用干燥的容量瓶时 可将容量瓶洗净后 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荡洗后凉干或用电吹风的冷风吹干 2 反应类仪器 2 1 试管试管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也可用于收集少量气体 试管根据其用途常分为平口试管 翻口试管和具支试管等 平口试管适宜于一般化学反应 翻口试管适宜加配橡胶塞 具支试管可作气体发生器 也可作洗气瓶或少量蒸馏用 试管的大小一般用管外径与管长的乘积来规定 常用10 l00mm 12 l00mm 15 l50mm 18 180mm 20 200mm等 2 反应类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a 使用试管时 应根据不同用量选用大小合适的试管 徒手使用试管应用姆 食 中三指握持试管上沿处 振荡时要腕动臂不动 b 盛装液体加热不应超过容积的1 2 并与桌面成45度角 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 若要保持沸腾状 可加热液面附近 2 反应类仪器 c 盛装粉末状试剂 要用纸槽送入管底 盛装粒状固体时 应将试管倾斜 使粒状物沿试管壁慢慢滑入管底 d 夹持试管应在距管口处 加热时试管外部应擦干水分 不能手持试管加热 加热后 要注意避免骤冷以防止炸裂 e 加热固体试剂时 管底应略高于管口 完毕时 应继续固定或放在石棉网上 让其自然冷却 2 反应类仪器 2 2 烧杯烧杯通常用作反应物量较多时的反应容器 此外也用来配制溶液 加速物质溶解 促进溶剂蒸发等 2 反应类仪器 2 3 坩埚坩埚属瓷质化学仪器 在分析实验中用来灼烧沉淀 还用来灼烧结晶水合物 熔化不腐蚀瓷器的盐类及燃烧某些有机物 瓷质坩埚用于定量分析实验时 常需称量 为方便起见常在坩埚上注明其质量 用于灼烧实验的定量分析前要作灼烧失重的空白实验 若失重超过实验允差时 该坩埚就不能使用 2 反应类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a 作定量实验时 称量过的坩埚和坩埚盖在使用过程中切勿张冠李戴 b 瓷坩埚可放在泥三角上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加热时要用坩埚钳均匀转动 c 热坩埚不要直接放在实验桌面上 要放在石棉网上 并盖好坩埚盖或连同坩埚盖移入干燥器中冷却 2 反应类仪器 2 4 铂丝铂丝通常固定在一段玻璃棒上 是用来进行焰色反应的专用仪器 铂丝的规格常以直径与长度表示 使用注意事项 a 铂丝应轻拿轻放 避免撞击 以防止铂丝与玻棒脱节或折断铂丝 b 每次实验前 后均应用盐酸洗涤 并在火焰上灼烧 重复多次以除尽杂质 使火焰近于无色 2 反应类仪器 c 若作钾盐的焰色反应时 还应配备蓝色钴玻璃片 以观察其产生的浅紫色火焰 3 容器类仪器 3 1 滴瓶滴瓶是盛装实验时需按滴数加入液体的容器 常用为带胶头的滴瓶 滴瓶是由带胶帽的磨砂滴管和内磨砂瓶颈的细口瓶组成 最适宜存放指示剂和各种非碱性液体试剂 滴瓶有白色或称无色 茶色或称棕色2种 其规格均以容积大小表示 常用为30mL 60mL 125mL 250mL等几种 3 容器类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a 棕色滴瓶用于盛装见光易变质的液体试剂 b 滴管不能互换使用 滴瓶不能长期盛放碱性液体 以免腐蚀 粘结 c 使用滴管加液时 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 以免污染试液及撞伤滴管尖 d 胶帽老化后不能吸液 要及时更换 3 容器类仪器 3 2 称量瓶称量瓶是用于使用分析天平称量固体试剂的容器 常用有高型和低型2种 无论那种称量瓶都成套配有磨砂盖 以保证被称量物不被散落或污染 称量瓶的规格以瓶外径与瓶高乘积表示 高型称量瓶常用25 40mm 30 50mm 30 60mm3种 低型称量瓶常用25 25mm 50 30mm和60 30mm3种 3 容器类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a 盖子与瓶子务必配套使用 切忌互换 b 称量瓶使用前必须洗涤洁净 烘干 冷却后方能用于称量 c 称量时要用洁净干燥结实的纸条围在称量瓶外壁进行夹取 严禁直接用于拿取称量瓶 3 容器类仪器 3 3 试剂瓶试剂瓶是实验室里专用来盛放各种液体 固体试剂的容器 形状主要有细口 广口之分 因为试剂瓶只用作常温存放试剂使用 一般都用钠钙普通玻璃制成 为了保证具有一定强度 所以瓶壁一般较厚 试剂瓶除分细口 广口外 还有无色 棕色2种 有塞 无塞两类 其中有玻璃塞者 无论细口 广口 均应有内磨砂处理工艺 3 容器类仪器 无塞者可不作内磨砂 而配以一定规格的非玻璃塞 如橡姣塞 塑料塞 软木塞等 试剂瓶的规格以容积大小表示 小至30mL 60mL 大至几千至几万毫升不等 使用注意事项 a 有塞试剂瓶不使用时 要在瓶塞与瓶口磨砂面间夹上纸条 防止粘连 如前所述 所有试剂瓶都不能用于加热 3 容器类仪器 b 根据盛装试剂的理化性质选用所需试剂瓶的一般原则是 盛装固体试剂 选用广口瓶 盛装液体试剂 选用细口瓶 盛装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 选用棕色瓶 盛装低沸点易挥发的试剂 选用有磨砂玻璃试剂瓶 盛装碱性试剂 选用带橡胶塞试剂瓶等等 若试剂具有上述多项理化指标时 则可根据以上原则综合考虑 选用适宜的试剂瓶 3 容器类仪器 c 有些特殊试剂 如氢氟酸等不能用任何玻璃试剂瓶而选用塑料瓶盛装容器类玻璃仪器 除上述几种外 还根据取存液体时的不同要求另有二口瓶 三口瓶 四口瓶 下口瓶 又称龙头瓶等各种类型供选用 4 分离类仪器 4 1漏斗漏斗又称三角漏斗 它是用于向小口径容器中加液或配上滤纸作过滤器而将固体和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一种仪器 漏斗有短柄 长柄之分 但都是圆锥体 圆锥角一般在57 60 之间 投影图式为一三角形 故称三角漏斗 作成圆锥体是为了既便于折放滤纸 在过滤时又便于保持漏斗内液体常具一定深度 从而保持滤纸两边 4 分离类仪器 有一定压力差 有利滤液通过滤纸 为了使滤液通过滤纸的时间加快 还有的漏斗在圆锥内壁制有数条直渠或弯渠 这类漏斗又叫波纹漏斗 漏斗的规格以上口直径表示 常见为40mm 60mm和90mm3种 使用注意事项 a 过滤时 漏斗应放在漏斗架上 其漏斗柄下端要紧贴承接容器内壁 滤纸应紧贴 4 分离类仪器 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约5mm 事先用蒸馏水润湿使不残留气泡 b 倾入分离物时 要沿玻璃棒引流入漏斗 玻璃棒与滤纸三层处紧贴 分离物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 漏斗内的沉淀物不得超过滤纸高度的1 2 便于过滤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态修复工程监理与施工合同
- 2025年智能住宅小区道路照明系统安全性能提升与保障合同
- 2025年物流运输企业债务减免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同
- 2025年智慧养老院老年人互动娱乐项目合作合同
- 2025年绿色家园绿化养护与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定制化车辆租赁及用户信用评估专项合同
- 农业科技公司合伙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小龙虾市场消费需求分析及创新前景发展模式报告
- 2025年建材生产加工机械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牛皮席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楚雄州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贵州省黔南州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课件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急救与护理
-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 含答案
-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 2024(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开学第一课 课件
- 《工程化学》全套教学课件
- 消防远程监督平台操作规程
- 商业发票模板(INVOICE)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