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职业中学关于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近几年,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中共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未来信息技术将成为决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到1997年我国政府机关和工商企业已经普及计算机,不仅政府贸易管理实现了电子化,企业贸易活动也正向信息化发展。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IT人才传统上大多来自计算机软硬件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也不愿到生产一线从事应用与维护性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短缺,因此需要中职类院校培养大量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的应用型人才,以完善我国的IT人才结构。为此,我校积极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并加强专业建设是有必要的。一、基本情况(一)学校基本情况职业中学始建于1986年,是我县唯一一所职业中学,担负着当地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普及的重任。学校占地面积30亩,教职工101人,兼职教师20人,现有化学工艺、种植园艺、护理、新能源、会计、食品工程、计算机应用等十一个专业,专业实训室7个,在校生875人。学校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生胶囊有限公司、永泰福利塑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学习,逐步转变教学思想,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理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二)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基本情况1、办学经历: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立于2003年。开设以来,学校积极进行专业建设。近年来,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为该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我校积极顺应国家形式和要求,结合我县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和我校专业教学需要,计划在3年内逐步增加该专业招生计划,并建立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平台,培训人才服务地方。2、师资状况:学校现有本专业专职教师12人,其中高、中级职称教师5人。同时,充分发挥国家政策优势,对我校原有专业教师分期进行国家级、省级“双师型”骨干教师培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3、专业现状:通过充分详实的市场调研,以适应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创新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培养方案完善,有完整规范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专业现有在校生256人,专业教学成绩优良,从2003年起,我校被指定为山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站、山西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点,现可以进行规范的专业教学和机电类、计算机类初、中级技能鉴定。近年来,我校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鉴定合格率达100%,就业率达92%以上。二、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社会需求分析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其次,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上。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考核办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教学中的大型实训、课程设计等流水线式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培养。同时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需要。因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销售等,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综上所述,我校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二)教学设施我校现有专业教室20多个,计算机机房3个,多媒体教室20多个,除解决现有专业教学外,还有部分教学设施设备可利用,近期学校计划投资10万元左右再添置一部分计算机应用专业设备,这样完全可以解决新增计算机应用专业设施设备的问题。政府结合我校目前现状和发展需要,承诺给我校以大力支持,在财政上予以倾斜。同时学校可自筹部分经费用于教学,为专业的建设及良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1、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本专业拟在学校内外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作用主要有:实现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训需要。采取边学理论边训练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及时消化理论知识,将专业理论转变为实际操作技能。完成专业有关课程大型作业及毕业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在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对本专业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系统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采用综合流程训练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个工作流程实际操作的认识,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应用工作者。校内实训主要在实训室。实训室主要配备该专业相关的一些计算机供学生模拟训练。此外,实训室还将配备各种相关业务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将观摩、操作结合在一起,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业务能力。校外实训基地设在广生制药公司、榆化公司等。在三年学习中,安排学生实习一段时间,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操作水平。以上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可以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2、就业市场广阔毕业生面向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等相关工作。(四)具有创办新专业的经验我校从建校时的一个专业发展到现在已有计算机、采矿、财会、旅游服务、音乐、美术、计算机应用、食品等11个专业。在整个专业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时数、提高学生实操能力,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毕业生跟踪制度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信息反馈、促进教学良性循环的质量保证体系。事实证明我校创办的每个新专业都是成功的。三、专业设置情况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制:3年招生对象: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大、中、小企业单位从事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网页制作、销售等工作。(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操作型计算机应用及维护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二)人才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掌握多媒体技术应用、Flash、Photshop等相关知识。了解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能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常用外部设备;能独立完成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装、设置与操作;具备开发、设计多媒体软件、网页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软件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3)职业素养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讲究社会公德。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开拓创造的思维方式。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适应新技术的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心理素质。四、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效果分析专业项目的建设,主要用于教师的培养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的建设,可为学生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及充足的实习场所和先进设备,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可满足当地对该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带动本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五、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机制(一)人才培养规划根据各级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树立“厚德笃志、博学长技”的办学思想,加强技能培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进行社会培训,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专业建成后,计划每年为社会输送200多名合格毕业生;每年为社会、企业提供208人次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二)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1、组织机构:由委、县政府牵头,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以学校为核心成立专业建设领导组,以专任教师为主导具体实施。2、运行方案:专业建设主要由学校实施,同时将调动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实行“一步规划,逐步建设”的方法;建设资金采取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当地政府配套拨付的原则,同时要与学校筹措、国家投入相结合;在今后的管理上,实行学校自主管理;在人员配备上,由政府统一协调、学校积极配合;在利益分配上,采取政府投资、效益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制度的利益分配原则,切实将项目效益最大化。(三)区域内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措施 为实现区域内专业资源共享,采取以下措施:1、与本市各职业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举办校际专业技术交流。为其学生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满足其教学及技能培训需求。2、与相关行业实现资源共享,有偿为行业及劳动部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3、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建设。4、项目建设进度方案:2017上半年基本完成专业建设方案。下本年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综上所述,我校决心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各级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工作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抓好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门化方向 1、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2、专业代码:1001053、专门化方向:计算机应用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3年。三、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并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操作型计算机应用及维护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四、培养标准以计算机应用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考试。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三年制全学程108周,大体分配如下:理论教学:70周 教育教学实习:20周考试及机动:15周入学、毕业教育:3周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7学时,每学时45分钟。六、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进度1、课程设置 由2大模块构成: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2、学时分配及进度见附表。七、各科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 基础课程模块1、语文(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重点教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学习语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和一般文学常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2、数学(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3、英语(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4、体育(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主要内容为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5、德育(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1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基础、卫生法律法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政治经济学基础等知识,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治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6、计算机基础基础(1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00学时)本课程教学应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下述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Internet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管理系统)(选修)。能力方面具有熟练使用主流微机操作系统和初步使用常见应用软件的能力。具有熟练的汉子输入能力。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掌握在Windows系统汇总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具有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格式化、图文表混排和打印文档的能力。具有使用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的能力。具有使用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浏览器检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二) 专业课程模块7、计算机组装与维修(1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主要介绍微机各部件的知识,微机组装的方法及各种工具的使用,微机维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过程并能够独立组装PC机和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维修方法并能够独立维修PC机。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测试和硬件选购、组装的操作过程、常见故障的排除、日常维护等有关知识,以及操作系统的安装、常用软件的配置及使用和系统优化等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较全面计算机系统硬件应用和维护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对计算机系统的选购、组装、维修,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的配置、安装的实际应用技能。8、多媒体技术应用(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多媒体实用工具、光盘与光盘机、数字音频技术、图像与视频技术、常用多媒体硬件及部分多媒体软件的使用等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数据的压缩和编码、位图、矢量图、图像、图形、MIDI、图像文件的格式、超文本与超媒体、多媒体开发环境、多媒体开发工具、音频卡、视频卡、数据传输速度、多媒体项目开发等有关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使用数字音频的编辑、数字图像的编辑多媒体系统,并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较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9、FLASH(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5学时,实践教学45学时)通过介绍有关FLASH的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制作FLASH动画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交互式地将音乐、动画、声效等融合生成各种声形并茂动画和利用ActionScript脚本控制动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熟悉FLASH的工作环境,了解FLASH界面中各组合元素的作用、制作FLASH动画的一般流程,掌握创建FLASH动画的基本操作方法。 10、图形图像处理技术(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50学时)本课程内容基本功能和基础操作,图像的色彩和色调调整,选区的制作,图像的绘制和修复,图层及蒙版的使用,图层样式的设置,通道的使用,路径、形状和文本工具的使用,滤镜的使用与图像特效制作、图像自动化处理以及网页图像的优化输出和网页动画的制作等内容。通过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并Photshop技术的使用、基本功能、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及其获取、图像的装饰、图像的艺术加工、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等技能知识。掌握Photshop的应用及功能,能够熟练掌握该门技术为图像进行艺术加工。11、Autorware(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Autorware是一种解释型、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语言。Autorware被用于创建互动的程序,其中整合了声音、文本、图形、简单动画,以及数字电影。12、计算机网络技术(1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40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数据传输原理、数据交换技术和传输控制、网络结构模型和协议、局域网技术、Internet连接、网络规划、网路连接、网络系统的安装和测试等有关组网的软件解决技术方案以及有关网络互连设备、技术指标等有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践,使学生了解各种网络设备的用途、性能及技术特征,掌握网络系统的选型、设备选配、网络安装、测试、调试、维护的基本方法,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参数设置。13、Internet应用技术(2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主要讲授Internet的概况、功能、特点及管理,从PC到Internet,TCP/IP协议,IP数据报转发与子网掩码,域名系统,上网配置,Internet网络资源的利用等。14、计算机原理(1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40学时)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结构和各部件的工作原理,了解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知识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外围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八、课程设置1、教学计划安排学期、学年入学、就业教育教学复习考试教学见习毕业实习机动总计第一学期2181223第二学期1611220第三学期1811222第四学期1811222第五学期1216221总计3706316101082、 计划进程表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时数课程教学各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一二三四五六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20周16周2周17周1周17周1周16周2周13周5周20周公共基础课1德育课必修职业生涯规划3222职业道德与法律3422经济政治与社会3422哲学与人生3222限选心理健康26222文化课必修语文2481544433数学1981233334英语1981233335计算机应用1608446体育与健术(美术、音乐)34228限选物理64449任选课程129813121小计134781232315155专业技能课程10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8063311多媒体技术应用40622212FLASH80441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80433314Autorware602215计算机网络技术12043216Internet应用技术204517计算机原理160844小计620385512162213顶岗实习5701919其他教育活动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3011军训3011毕业教育3011小计90321合 计253714128230131129229520 九、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保障1、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进程,严格执行教学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