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素养评价 九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2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多项选择题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多选题)设向量a=(1,0),b=12,12,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B.ab=22C.abD.a-b与b垂直【解析】选A、B、C.因为|a|=1,|b|=22,所以|a|b|.又ab=112+012=1222;易知a与b不共线,所以A,B,C均不正确.因为a-b=12,-12,且(a-b)b=1212+12-12=0,所以(a-b)b.2.已知向量a=(0,-23),b=(1,3),则向量a在b方向上的投影为()A.3B.3C.-3D.-3【解析】选D.向量a在b方向上的投影为=-62=-3.3.(2019邢台高一检测)已知a=(2,-3),b=(1,-2),且ca,bc=1,则c的坐标为()A.(3,-2)B.(3,2)C.(-3,-2)D.(-3,2)【解析】选C.采用验证的方法知,c=(-3,-2)满足ca=-6+6=0,所以ca,bc=1(-3)+(-2)(-2)=1.4.已知a=(1,2),b=(x,4)且ab=10,则|a-b|=()A.-10B.10C.-5D.5【解析】选D.因为ab=10,所以x+8=10,x=2,所以a-b=(-1,-2),故|a-b|=5.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5.设向量a与b的夹角为,且a=(3,3),2b-a=(-1,-1),则|b|=_,cos =_.【解析】b=12a+12(-1,-1)=(1,1),则ab=6.又|a|=32,|b|=2,所以cos =66=1.答案:216.已知a,b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向量,其中a=(1,2).若|b|=25,且ba,则b的坐标为_.【解析】设b=(x,y),因为|b|=25,所以x2+y2=25,所以x2+y2=20.由ba和|b|=25,可得解得x=2,y=4,或x=-2,y=-4.故b=(2,4)或b=(-2,-4).答案:(2,4)或(-2,-4)【加练固】 已知=(-3,1),=(0,5),且,(O为坐标原点),则点C的坐标是_.【解析】设C(x,y),则=(x,y).又=(-3,1),所以=-=(x+3,y-1),因为,所以5(x+3)-0(y-1)=0,所以x=-3.因为=(0,5),所以=-=(x,y-5),=-=(3,4).因为,所以3x+4(y-5)=0,所以y=294,所以C点的坐标是-3,294.答案:-3,294三、解答题(共26分)7.(12分)已知向量a,b同向,b=(1,2),ab=20.(1)求向量a的坐标.(2)若c=(2,1),求(bc)a.【解析】(1)因为向量a,b同向,又b=(1,2),所以设a=b=(1,2)=(,2),0.由ab=20得1+22=20,所以=4,所以a=(4,8).(2)因为bc=(1,2)(2,1)=12+21=4,所以(bc)a=4(4,8)=(16,32).8.(14分)已知a=(1,2),b=(1,),分别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使得:(1)a与b的夹角为直角.(2)a与b的夹角为钝角.(3)a与b的夹角为锐角.【解析】设a与b的夹角为,则ab=(1,2)(1,)=1+2.(1)因为a与b的夹角为直角,所以cos =0,所以ab=0,所以1+2=0,所以=-12.(2)因为a与b的夹角为钝角,所以cos 0且cos -1,所以ab0且a与b不反向共线.由ab0得1+20,故0,且cos 1,所以ab0且a,b不同向共线.由ab0,得-12,由a与b共线得=2,所以的取值范围为-12,2(2,+).(15分钟30分)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2,1),=(3,k),若ABC是直角三角形,则k的可能值的个数是()A.1B.2C.3D.4【解析】选B.由-=(-1,1-k),若=0,所以k=-6;若=0,所以k=-1,若=0,所以k2-k+3=0,由0知无解.2.(4分)已知O为坐标原点,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0,a),其中a(0,+),点P在AB上且=t(0t1),则的最大值为()A.aB.2aC.3aD.a2【解析】选D.因为A(a,0),B(0,a),所以=(a,0),=(-a,a).又因为=t,所以=+=(a,0)+t(-a,a)=(a-ta,ta),所以=a(a-ta)=a2(1-t).因为0t1,所以01-t1,即的最大值为a2.3.(4分)已知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BD长为2,点E满足=12,点F为CD的中点,若=-2,则=_.【解析】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C(t,0),A(-t,0),B(0,-1),D(0,1),E-23t,13,Ft2,12,=(t,1),=-23t,43,=(-t,1),=3t2,12,因为=-2,所以-23t2+43=-2,解得t2=5,=-32t2+12=-7.答案:-74.(4分)若向量a=(k,3),b=(1,4),c=(2,1),已知2a-3b与c的夹角为钝角,则k的取值范围是_.【解析】因为2a-3b与c的夹角为钝角,所以(2a-3b)c0,即(2k-3,-6)(2,1)0,所以4k-6-60,所以k0,即:ab=(-2,-1)(t,-2)=-2t+20,所以t1.若ab,可设:a=b,所以(-2,-1)=(t,-2),所以所以位=12,t=-4,此时b=2a,所成角为0,故t=-4不合题意.所以t的取值范围是(-,-4)(-4,1).答案:(-,-4)(-4,1)5.(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向量m=22,-22,n=(sin x,cos x),x.(1)若mn,求tan x的值.(2)若m与n的夹角为,求x的值.【解析】(1)因为m=22,-22,n=(sin x,cos x),mn.所以mn=0,即22sin x-22cos x=0,所以sin x=cos x,所以tan x=1.(2)因为|m|=|n|=1,所以mn=cos=12,即22sin x-22cos x=12,所以sinx-蟺4=12,因为0x,所以-x-,所以x-=,即x=5蟺12.1.(2019怀化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A(-1,0),B(0,3),C(3,0),动点D满足|=1,则|+|的最大值是_.【解析】设D(x,y),由=(x-3,y)及|=1知(x-3)2+y2=1,即动点D到点(3,0)的距离为1.又+=(-1,0)+(0,3)+(x,y)=(x-1,y+3),所以|+|=(x-1)2+(y+3)2.问题转化为点D与点P(1,-3)间距离的最大值.点D在以点(3,0)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因为圆心C(3,0)与点P(1,-3)之间的距离为(3-1)2+(0+3)2=7,故(x-1)2+(y+3)2的最大值为7+1.答案:7+12.设向量a=(a1,a2),b=(b1,b2),定义一种向量积ab=(a1b1,a2b2),已知向量m=2,12,n=,点P(x,y)在y=sin x的图象上运动,Q是函数y=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定向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 活动二 自制水动火箭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沪科黔科版
-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说课稿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聆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北京四年级上册-人音版(五线谱)(北京)
- 七年级生物下册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说课稿 新人教版
- 精密轴承制造设备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制动系统维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九年级体育 第9周 第17次课说课稿
- 2025-2030口腔数字化诊疗设备椅旁系统集成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电子产品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解析课件
- GB/T 3830-2024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材
- 定积分的概念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关注健康远离肥胖(教学设计)人教版体育二年级下册
- 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课件-改
- DL∕T 1919-2018 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
- DZ∕T 0283-2015 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正式版)
- 支气管扩张教学查房
- 人事专员简历模板
- 部编历史九上《第12课 阿拉伯帝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