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鹅岭公园规划说明文本.doc_第1页
重庆市鹅岭公园规划说明文本.doc_第2页
重庆市鹅岭公园规划说明文本.doc_第3页
重庆市鹅岭公园规划说明文本.doc_第4页
重庆市鹅岭公园规划说明文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鹅岭公园规划说明 重庆市鹅岭公园规划说明重庆市鹅岭公园规划说明 前言前言 鹅岭公园自开放以来 经过几代职工的艰苦创业 现成为景色 优美 具有重庆园林代表性的公园 但随着时代不断进步 人民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公园定在 2005 年 9 月 10 日免票开放 开放后 就公园目前的环境及设施状况 很难满足公园的全方位服 务要求 同时 公园内的部分建筑年代久远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所以 为了更好的为市民服务 在严格保护鹅岭公园历史古迹 古 树名木的基础上 鹅岭公园管理处委托我院调整公园的总体规划 鹅岭公园管理处要求我院在保护公园历史古迹 古树名木及现 有历史格局的基础上 重点对公园的基础设施 危旧建筑 游览设 施等重新调整 解决公园开放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重庆市鹅岭公园规划说明 目目 录录 前言前言 2 一 现状概况一 现状概况 1 一 历史沿革 1 二 区位 1 三 地形地貌 1 四 主要景点 2 五 绿化 2 六 现状用地平衡 3 二 公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二 公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三 规划调整的依据及指导思想三 规划调整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4 一 规划依据 4 二 规划指导思想 4 四 规划性质四 规划性质 4 五 规划布局调整五 规划布局调整 5 一 规划布局 5 二 分区 5 六 道路及游览线路调整六 道路及游览线路调整 9 一 现状 9 二 道路规划 9 七 公园环境容量及游览设施规划调整七 公园环境容量及游览设施规划调整 10 一 环境容量与游人规模 10 二 规划原则 11 三 公园常用设施 11 四 规模预测 11 八 绿化规划调整八 绿化规划调整 12 一 指导思想 12 二 规划原则 13 三 规划构思 13 四 绿化布局与内容 14 九 综合管网九 综合管网 15 一 给排水规划 一 给排水规划 15 二 电力 电信规划 17 十 环境 历史文脉保护及防灾规划十 环境 历史文脉保护及防灾规划 19 一 公园环境保护控制要求 19 二 公园历史文脉保护控制要求 19 3 二 保护与利用原则 19 三 垃圾收集 处理 21 四 防灾规划 21 十一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十一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2 十二 近期建设投资估算十二 近期建设投资估算 22 1 一 现状概况一 现状概况 一 历史沿革 一 历史沿革 鹅岭公园前身为礼园 也称宜园 系清末重庆商会首界会长李 耀庭的别墅 建于清末宣统年间 公元 1909 1911 年 抗战时期 蒋介石夫妇在园中 飞阁 居住半年 英国大使卡 尔也在 飞阁 居住达五年 澳大利亚大使馆曾设于园中 1949 年 重庆解放后 为西南军区司令部驻地 邓小平 刘伯承 贺龙 李 达同志先后住居此处 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 于 1958 年 3 月移交重 庆市政府 1958 年 7 月 1 日辟为公园开放 命名为 鹅岭公园 二 区位 二 区位 公园地处重庆市渝中区 占地 66254 平方米 南临鹅岭正街 接主干道长江一路 北边边缘是重庆渝中半岛山脊线 与佛图关公 园相连 西临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 三 地形地貌 三 地形地貌 整体地形为一面坡的山体 北高南低 海拔 334 380 米 相对 高差达 46 米 2 四 主要景点 四 主要景点 景 点级别位 置景观特征 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纪念区历史纪念碑 苏军烈士墓革命纪念区历史纪念碑 广岛园广岛园日本园林 两江楼观景区传统塔楼 桐轩观景区传统廊轩建筑 绳桥 榕湖莲池历史景点 莲池莲池水景 三友亭东篱园传统亭廊建筑 飞阁观景区传统坡屋顶建筑 夕照亭东篱园传统亭廊建筑 怀乡台东篱园传统亭廊建筑 和平钟亭东篱园传统亭廊建筑 鹅项山庄盆景园传统盆景园 雪曼艺文馆两江楼南面传统坡屋顶建筑 原土耳其大使馆艺卉园历史建筑 原澳大利亚使馆艺卉园历史建筑 原丹麦公使馆艺卉园历史建筑 五 绿化 五 绿化 3 六 现状用地平衡 六 现状用地平衡 编号项 目面积 m2 所占比例 A规划用地66245100 建筑占地面积920413 9 景观建筑占地面积1006 历史文物建筑占地面积964 服务管理建筑占地面积2767 酒店建筑占地面积1621 沿街建筑占地面积606 B 附属居住建筑占地面积2239 建筑面积19871 景观建筑面积1123 历史文化建筑面积1633 服务及管理建筑面积2837 酒店建筑面积9902 沿街建筑面积606 C 附属居住建筑面积3772 D道路广场 平坝 用地1847728 9 E水体34995 3 F绿化用地3506552 9 二 公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二 公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公园入口门廊及环境陈旧 缺乏停车和接待 管理设施 2 公园内历史文物 建筑年代久远 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3 公园举办的一些文化 娱乐活动需要更好更多的场地来进行 4 东南边的一些现状职工住宅存在严重的安全和消防隐患 5 作为综合性的公园 缺乏儿童游乐的场地和设施 6 公园的观景设施陈旧 观景形式单一 7 目前的基础设施及游览设施很难满足公园开放后大量的人流需要 4 三 规划调整的依据及指导思想三 规划调整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一 规划依据 一 规划依据 1 公园设计规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4 重庆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5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 二 规划指导思想 二 规划指导思想 1 高起点 高要求 注重鹅岭公园的整体文化的挖掘和打造 2 回归自然 以人为本 保护园内的古树名木和绿化景观 满足 不同人群 多层次的需要 3 针对公园开放 完善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服务体系 四 规划性质四 规划性质 鹅岭公园是以展现重庆地域文化和重庆园林特色为主 集观景 休闲 娱乐等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5 五 规划布局调整五 规划布局调整 一 规划布局 一 规划布局 公园的观赏游憩沿袭历史格局 其他游乐项目在不影响历史遗迹 的前提下 围绕公园环路展开 有机结合地理地形 布局自然 二 分区 二 分区 在保持现有园林特色的基础上 整合资源 按景观特点和功能 的不同 将公园分为以下几区 1 大门入口区域 位于公园南端入口 范围包括入口以西的沿街建筑和平坝 现 为苗圃 东侧为公园规划边界 整个地势起伏较大 南低北高 高 差近 6 米 入口区域作为公园的主入口 是公园的门户 是对公园的性质 特色的第一反映 在规划调整中 需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 1 历史性 鹅岭公园的前身是礼园 建于清末 距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 在规划调整中 需首要考虑历史性 反映出公园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积淀 入口牌坊及入口广场的改造设计 造型上吸收两江楼的建筑特 点 整个区域的材料的选择 树木的搭配充分反映重庆的地方特色 6 2 公众性 公园对民众的完全开放 必将带来诸如人车交通组织 服务设 施的巨大压力 作为公园的进出口瓶颈 在改造中要充分考虑人流 车流的交通组织 方便人 车的出入 入口西边的用地 结合自然地形 采用 2 层架空的形式解决停 车问题 同时架空层上考虑一组传统建筑 解决公园的综合接待问 题 3 景观性 在保持公园的整体景观风格前提下 加强周边环境的改造 使 其成为公园内部与外部的自然过渡区域 2 艺卉园 属于入口区西侧 规划将原艺卉园及办公区 原使馆建筑整合 为艺卉园 在规划调整中 注意两方面的内容 1 对于历史性的使馆建筑 按 修旧如旧 的保护原则 逐步 复原使馆建的外貌与内饰 使其成为公园的历史景点 2 在保持原有外环境的基础上 对部分老化的地面铺装 环境 构筑物进行重新铺设 3 公园办公管理用房占用了澳大利亚使馆 规划迁出到入口区 4 组织方便的游览线路 把该区域作为历史遗迹开放游览 3 革命纪念区 在规划调整中 将苏军烈士墓与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作为一个 7 功能区考虑 现有环境中植物长势良好 有较多的古树名木 规划 中原则上保留道路与植物现状不变 对铺地材质与台阶 围栏作一 些改变 力求体现革命纪念区的肃穆与庄严 4 东篱园 位于公园西北侧 西临鹅岭山庄 南临艺卉园 现状功能为盆 景花卉展示 规划中继续保持其作为菊花展示的功能 同时 规划 将其作为开敞使用空间 在保证现有古树名木 建构筑物和水体不动的前提下 对该区 域道路路网进行优化调整 整合出更好的展览空间 继续发扬公园 每年举办 秋菊展 的传统文化项目 5 职工家属区 位于公园内东南侧 现状建筑因建设年代较久 建筑破旧 环 境设施 服务设施缺乏 部分建筑为危房 总体建筑占地面积 2239m2 建筑面积 3772 m2 在规划改造中对此区域采取两种方式 改造 1 对现有建筑建群 靠近辛亥革命烈士墓部分 占在面积 1318m2 采取排危的方法整治 清理违章建筑 重建建筑环境 增 设消防车道 消防栓 居民活动场所等 2 对另外一部分危房采取拆除重建的方式 此危房建筑由 4 栋组成 现有居民 32 户 规划中将在其南端平台上新建一栋一梯四 户共八楼的建筑用于置换 占地面积 340m2 拆除的危房用作公园 绿地 8 6 广岛园 位于公园内东北侧 临两江观景楼 广岛园为中日合作建设 是公园内的一处极好的异域风情园 但由于其位置较偏 长期以来使用频率较小 故在规划调整中考虑 结合公园游览道路 加强游客引导作用 促进其资源的利用 具体措施 由于广岛园位置太偏 公园主要道路网业已形成 采用变动路网来实现广岛园的深度利用并不现实 所以 我们采用 道路引导和指标牌引导的方式来实现增加游人量的目的 7 莲池 莲池与绳桥是公园内颇具重庆地方特色的游览景点 在规划调 整中 将这两处景点作统一的规划 整合为一功能景区 莲池位于公园中部 该处植物环境良好 乔木高大 岸边设有 休闲长廊和休憩服务设施 但现状路网分级不明确 流向混乱 游 人较少 在规划调整中 注意道路的分级与道路导向作用 绳桥位于莲池以北 以 水 桥 树 为环境景观的整合 要素 现状环境较好 在加强该景点游路导向的同时 应对其北面 的茶楼立面作一些处理 使整个区域融为一体 8 盆景园 又名鹅岭山庄 在公园西侧 颇具重庆的地方园林特色 规划 格局不予大的调整 盆景园中应增加一些观赏艺术性较强的盆景 提高其可观性 9 观景区 9 位于公园东北角 即两江楼所在的观景楼平台 观景区所在位置为公园最高位置 两江楼为 8 层观景塔楼 在 两江楼上可观两江 在规划中 以保留现状环境及两江楼为主 对 观景楼作内部装修 以及外部加固处理 以适应公园开放后的游客 增量 对观景区环境也需相应的调整 增加座椅等环境设施 改造 地面铺地材质 以满足游人的使用需求 同时 综合考虑观景效果 以点 线结合的方式 强化线型的 观景空间 提供丰富多样的观景效果 10 游乐区 规划中将现游乐区 绳桥以北 及现三峡博物馆整合 形成公 园内的成人休闲及儿童游乐场所 在这个功能区中规划了一条主游 览路用于连接苏军烈士墓及月宫 11 渝中半岛山脊线 即公园北面边界 为线形观景带 在规划中 利用这一景观带 合理有序的开发这一条带状序列 使其即能成为观赏山城风景的观 景带 也能成为渝中半岛的山脊景观带 六 道路及游览线路调整六 道路及游览线路调整 一 现状 一 现状 1 对外交通 公园现在主要由南入口进入 接鹅岭正街 10 2 内部交通 目前 公园交通体系已经成熟 主游览道和次游览道层次分明 线路合理 二 道路规划 二 道路规划 1 入口规划 规划设计在现有入口基础上 重点刻画 加宽形成一个主入 口 在北边开辟一个次入口和佛图关公园相连接 主入口 南主入口 鹅岭正街 次入口 北次入口 佛图关公园 2 道路宽度 主游览道 4 5 米 次游览道 2 1 米 3 道路坡度 主游览道纵坡小于 8 横坡小于 3 纵横坡 不得同时无坡度 主游览道不设梯道 公园出入口及主路考虑残疾 人的要求 4 游览线路 结合景点及道路系统 合理组织游览线路 1 南入口 艺卉园 盆景园 东篱园 飞阁 2 南入口 莲池 绳桥 飞阁 3 南入口 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 苏军烈士墓 儿童 游乐区 飞阁 4 南入口 雪曼艺文馆 广岛园 两江楼 5 停车场 停车场位于入口区和观景区 11 七 公园环境容量及游览设施规划调整七 公园环境容量及游览设施规划调整 一 环境容量与游人规模 一 环境容量与游人规模 进行鹅岭公园环境容量和游人量分析的目的是作为计算各种设施 的容量 个数 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按下式计算 Am A C 式中 C 公园游人容量 人 A 公园总面积 m2 Am 公园游人人均有面积 m2 人 鹅岭公园作为市级开放性公园 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50m2 计算 公园游人容量为 7000 人 二 规划原则 二 规划原则 1 现有的服务公用 游憩设施无法满足公园开放后的需要 须 增设服务建筑 设施和其他游乐项目 形成方便周到的服务系统 2 公园现有设施 建筑过于沉旧 须经过修理改善 新建筑必 须经过详细设计 结合公园现有建筑的形式及色彩 协调统一 三 公园常用设施 三 公园常用设施 1 配合公园游览道及观景点 按照规划设置园椅等游憩设施 12 2 在适当地方设置指示牌 解说牌 导游图等引导游人游览 并方便游客自选择 3 提供适量的形式多样的接待如餐饮 饮茶等 以吸引游人 四 规模预测 四 规模预测 1 厕所蹲位预测 按照公园设计规范 取游人容量的 2 总数 27 其服务半径 不宜超过 250m 规划在保留原有两个公共厕所的同时 增加一个公共厕所 保 证 250 米的最小服务半径 2 公园坐凳 坐椅 美人靠 包括一切游览建筑和构筑物中的 在内 等 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 20 计 270 个 3 餐饮规模 根据规划游人容量预测 石门公园餐位需求估测如下 N 游人容量 7000 人 P 就餐率 30 K 平均每餐位接待人数 人 位 1 5 C 所需餐位数字预测数 C NP K 270 主要分布在入口区和观景区 13 八 绿化规划调整八 绿化规划调整 一 指导思想 一 指导思想 按照总体规划和鹅岭公园性质 功能要求 本园的绿化规划 思想是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 结合地形地貌现状和原有植物群落结 构特点 按照植物群落学原理 营造出以乔木为绿化背景 下木以 花灌木为主要观赏对象 兼顾四季植物景象的植物景观 以多种展 示方式来表现植物的观赏特性 二 规划原则 二 规划原则 1 处理好原有树种和规划种植植物的关系 保留现有大树和景 观树种作为鹅岭公园的上层基调树种 调整部分用地内的林相结构 开辟林窗 透景线等 以满足植物生长和观赏的需要 2 解决好乔 灌木植物选择的主次关系 由于各种植物有着其 不同的生态习性和观赏习性 合理的搭配好各种乔 灌木之间的种 植关系 处理好它们不同的观赏特点 以满足植物生长和观赏的需 要 3 按照植物群落学原理 依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和园内自身的立 地条件 并根据规划的展示要求 合理安排各种植物在园区的分布 以满足其生长和观赏的要求 4 分层布局 保证生态稳定 利用原有高大乔木作为本园的基 调树种 合理考虑中下层植物的种植方式 引入部分乔木 灌木和 14 地被 以丰富立体观赏方式 形成生态结构稳定的多层次景观 三 规划构思 三 规划构思 1 利用原有植被上层优势种群 按照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 改 造下层灌木 地被结构 展示它们观赏特性 下选择一些其它科属 的乔木 灌木搭配种植 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 补充下层草本植 物和地被植物 使其达到景观要求 并保持垂直结构上的相对稳定 2 在季相变化上 补充其它科属的部分植物 改变公园季相变 化的单调性 加强园内植物在地形横向和时间纵向的变化 使其更 具丰富性 考虑在园区内引种部分色叶树林和其它观花 观景 观 形的乔 灌木 以形成步随景移 四季有景 具有时序节奏的植物 景观 也使其生态结构更加稳定 四 绿化布局与内容 四 绿化布局与内容 由于本公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名园 在很早就开始的植物的种 植和培育 故现在园内植被条件很好 有很多的名木古树形成了本 园的绿化基调 公园内的植物搭配也较为合理 已经形成了很好的 观赏效果 所以 公园植物不需要做大量的调整 只需要在现有的 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就能达到很好的观赏效果 本规划 只对新的调整区域做出调整 其他地方由公园完善便可以 具体的调整内容如下 15 1 艺卉园 规划景观植物区 规划考虑保留上中层原有乔木 改变灌木层结构 少量引种栽植各领事馆所在国的植物 其它主要 考虑为杜鹃 山茶 红继木 红枫 黄花槐等植物进行搭配 下层 种植一些观花地被植物如石蒜 鸢尾等 2 东篱园 规划景观植物区 本区以草本花卉植物为主 保 留原有大树 花卉的布置采用灵活的形式 以方便菊展或其他花卉 展出的场地布置要求 3 道路绿化 本园道路分为三级 每级的道路绿化应有各自特 色 并参照其所在区域种植相应的植物 以形成独有的意境 主游览道绿化 主游览道位于主游览区内 两旁花灌木 以带状布置为主 点植一些花树 如紫薇 樱花等 下层多考虑一 些芳香型的地被植物 次游览道绿化 在路旁点植 散植各种观花 下层种植一些 铺地观花地被和芳香植物 做成花径 以吸引游客逗留 九 综合管网九 综合管网 一 给排水规划 一 给排水规划 1 给水工程 现状概况 16 公园内已有西部加压泵房水池 200m3 两江楼贮水池 100m3 目前已能满足需求 存在问题 按调整总规计划 公园设施布局有调整 给水管需延伸 还需 补充消火栓 饮水处 洗手池等新设施 用水量预测 A 生活用水量 游人按 7000 人计 用水定额按 20 升 人 日计 生活用水量为 140m3 日 B 公建用水量以生活用水量的 100 计 公建用水量为 140m3 日 C 道路浇洒及绿化浇灌用水量按 100m3 日计 D 其它用水量及不可估计用水量 按以上用水量之和的 20 计 则为 76m3 日 E 总用水量为 456 m3 日 消防用水考虑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 1 次 一次灭火用水量为 10 升 秒 消防延时 2 小时 则消防用水量为 72m3 给水规划 园内贮水池 已能满足用水量需求 给水采用环状网络 沿干 道暗敷设 在每幢建筑内 设置室内消火栓 并在其公共空间适当位置设 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作为预防措施 17 沿车行道给水干管设室外地上式消火栓 间距不大于 120m 2 排水工程 现状概况 园内现为雨 污合流制 其排水管道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 系统 公园地形东北高 向西南单向倾斜 有利于雨水排放 存在问题 由于雨 污合流排放 对现有管道造成极大压力 对污水的深 度处理也造成不利影响 排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和公建用水量的 80 计 为 224m3 日 雨水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 q 2822 1 0 7751gp t 12 8p0 076 0 77 L S ha 重现期 p 取 1 年 地面径流时间 t 取 10 分钟 径流系数 取 0 45 折减系数 m 取 2 0 排水规划 排水采用雨 污分流制 园内主要考虑雨水的排除 山水沿道路边沟排除 应改明沟为 暗沟 雨水就近引入水体 水体溢流后再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道路 广场 庭院的雨水汇流入雨水口 排入雨水管 DN300 双壁波纹管 再排入暗沟或城市雨水管网 在园区内规划污水处理池 1 座 规模为 250m3 园内污水进行 无害化处理达标后 尾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污泥脱水后用作肥料 18 园内严禁将未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 二 电力 电信规划 二 电力 电信规划 1 电力工程 现状概况 现有变配电室设于公园西部鹅项山庄内 用 630KVA 变压器由 西向东供电 电力干线沿公园主环路布置 多数为架空线路 主要 用于照明及灯饰工程电力负荷 近期已足应用 并有富余 存在问题 现有配电系统配电线路较长 线路损失较大 现有的架空线路影响景观 也不安全 用电负荷预测 除现有照明用电外 主要是夜景灯饰工程 公园边际 干线 景点 游路 夜游活动场地均需安装各类用电设备 预测平均负荷达 到 500KW 方可足用 电力规划 公园电源由城市电网 10KV 线路取得 保留西部原有 630KVA 变配电室 远期 随着电力负荷的增长 再于公园中部增设变配电室一处 与现变配电室分区供电 联网运 行 要求全部供电线路必须用地缆埋设至各用电点 在引入建筑物 19 时 宜采用电力电缆穿塑料管埋地暗敷供电 道路及庭院照明采用一杆一灯 路灯采用光控和手控相结合的 方式 景区游路可采用地灯引导 2 电信工程 公园现有建筑内多数已安装直拨电话 但还不足用 尚需于重 要景点及沿主干道 广场不超过 200 米设置磁卡电话方便游人使用 整个公园按终装容量 200 门直拨电话考虑 通信线路采用沿电缆沟暗设 可与电力电缆共沟敷设 但应分 侧设置 有线电视电缆可与通信线路并行敷设 十 环境 历史文脉保护及防灾规划十 环境 历史文脉保护及防灾规划 一 一 公园环境保护控制要求 公园环境保护控制要求 作为市级的综合性公园 同时又是重庆园林的代表性公园 在本 次规划中 必须严格控制和保护公园内的环境特色 具体如下 1 公园周边 100 米的区域不得存在对公园山体 水体 绿化形成 破坏和污染的建筑和厂房等 2 公园北边的边缘地带严禁新建建筑 以免破坏渝中半岛在鹅岭 段的山脊轮廓线 3 公园内的古树名木划定 5 米的保护范围 20 二 二 公园历史文脉保护控制要求 公园历史文脉保护控制要求 1 历史建筑本着 修旧如旧 的原则 恢复建筑及其外环境的原 貌 2 纪念碑采取防风化处理 整合外环境 突出庄严的景观特点 3 著名的历史景点如绳桥等 加强修缮 严格保护 4 整体风格保持公园原貌 达到协调统一 二 二 保护与利用原则 保护与利用原则 1 山体保护措施 为保护公园的山地景观 严禁在公园范围内及周边一定区域进行 开山建设活动 保持山体轮廊 严林占山伐木 开山采石 严禁排 放 倾倒废气 废水 废物及垃圾等 2 水体环境保护措施 1 水源应予绝对保护 附近树木不得随意砍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