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2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兰州市高三模拟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B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D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解析:根据材料“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并结合所学,1918年苏联退出一战后,美国对苏联开始敌视政策,美苏之间存在着政治经济困局,故选择B选项;美苏争霸发生于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在指导苏联开展经济建设,并没有受挫,故排除C选项;“收紧了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可知,美国政府只是限制苏联的人口流动,并没有阻断国际人口迁移美国,故排除D选项。答案:B22019阜新市高三模拟从1929年11月19日起,胡佛劝告铁路公司的董事长们,金融工业贸易、建筑界的领袖们,维持生产和现行投资,同时要求劳工界领袖,放弃增加工资要求。这表明当时美国()A在原则上同意大规模干预经济B对经济危机的危害有清醒认识C并未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在应对危机中采取了消极措施解析:由材料可知,胡佛对经济的干预采取劝告模式,具有自愿性,这说明政府并未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项符合题意;大规模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胡佛挽救危机的经济措施,A错误;由材料中“劝告”可知,当时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危害并没有清醒认识,排除B项;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经济危机是政府的一种手段,胡佛也曾自信地认为自由放任政策能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因而不能说明其措施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排除D项。答案:C32019太原市高三模拟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职后,敦促国会出台了一系列紧急立法,就社会经济中的紧急情况制定对策。在美国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联邦最高法院也不例外。这反映了()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已失效C经济危机助长极权主义统治D美国民主政治的机动灵活性解析:材料未体现“地方分权”,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国会出台了一系列紧急立法”“美国政府”“联邦最高法院”表明仍然是三权分立,排除B项;美国不是“极权主义统治”,排除C项。在经济危机的特殊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通过扩大政府即总统权力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此来摆脱危机,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机动灵活性,故D项正确。答案:D42019合肥市高三模拟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A基于实际的灵活性 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 D取得成功的偶然性解析:根据“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可知罗斯福的行政是基于实际的政策,具有灵活性,故选A项;根据“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可知系统性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不代表其具有脱离理论的盲目性,故排除C项;偶然性的说法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答案:A52019潍坊市高三模拟19611971年,瑞典国民经济与社会福利开支增长速度的对比为11.37。同一时期,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丹麦的这一对比分别为11.28、11.41、11.96、12.02、12.17。据此判断,这一时期西欧()A贫富差距已逐渐缩小B福利制度加重了政府负担C国家干预的成效明显D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较接近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各国国民经济低于社会福利开支增长速度,社会福利开支加大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众的收入的变化,故排除A;材料中无法判断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及国家干预的成效,故排除C、D。答案:B62019榆林市高三模拟从1979年10月到1988年底,英国共有27家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实行私有化,政府由此取得近200亿英镑的股票变卖收入;私有化并未消除垄断,反而推动国家垄断向私人垄断的转换。这表明英国政府()A彻底抛弃凯恩斯主义B力求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C信奉平等的价值理念D加强对劳资冲突风险的管控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陷入经济“滞胀”,为了走出困境,英国政府实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发达国家经济“滞胀”后凯恩斯主义失去了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而不能说彻底抛弃,如材料中说对国有企业部分实行私有化;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政府解决“滞胀”现象采取的措施,不能得出平等的价值理念;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劳资冲突风险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答案:B72019汕头市高三模拟列宁曾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法对苏俄有较大意义C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D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试图部分利用资本主义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见资本主义发展方法对苏俄有借鉴意义,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列宁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排除;材料是列宁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选项C是实施结果,排除;苏联的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时期实现的,选项D排除。答案:B82019石家庄市高三模拟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A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C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D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解析:“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表明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正确;苏联的工业化是牺牲农业集体化,B错误;公有制属于经济体制,材料并不是说明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C错误;斯大林模式时期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机制,D错误。答案:A92019株洲市高三二模赫鲁晓夫同时代人的回忆一书中写道:赫鲁晓夫在改革过程中,往往是一只脚向民主迈进,另一只脚却陷入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把握住战后时代转换的新契机改革成功B并未彻底改变原有体制的弊端C改革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D解决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解析:根据材料“一只脚向民主迈进,另一只脚却陷入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可知,赫鲁晓夫改革有一定进步性,但是其并未彻底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选项B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失败,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的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赫鲁晓夫改革依然坚持计划经济体制,选项C排除;赫鲁晓夫改革中下放了部分中央权力,但并未彻底解决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排除D。答案:B102019益阳市高三模拟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由此可知苏联农业的发展得益于()时间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月工资(卢布)1965年980883531975年1 6601 228120A.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B农民劳动积极性有所增加C美苏争霸中实力超过美国D农业集体化起到促进作用解析:根据图表可知,19651975年灌溉土地面积和农业总产值大幅增加,而同期的农民月工资也大幅增加,结合所学分析可知,这与当时苏联农业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相关,故B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以信息化为特征,农业并不是主要方面,且苏联并未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故A项错误。美苏争霸中苏联的强项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等落后于美国,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农业政策,不利于农民积极性的提高,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9烟台市高三模拟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1988年国家分配工业投资时,资金的90%还是投入了重工业(包括军工业),剩下的10%分别投入到轻工业及农业”。据此可知,戈尔巴乔夫这一做法()A打破旧的经济体制 B延续传统产业发展观念C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D缓解了食品短缺的危机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国家分配工业投资仍然在重工业部门,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领域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下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现象,故B项正确。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领域并未打破斯大林体制,排除。C项,材料中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排除。D项,对轻工业的较少投资并不能缓解苏联食品短缺危机,排除。答案:B122019烟台市高三一模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B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解析:材料中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想改变苏联的经济基础,显然不利于苏联经济建设,故A错误; 材料中的观点实际上否认的是苏联整个社会主义体制,而非单单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B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材料“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说明戈尔巴乔夫将改革从经济领域转移到政治领域,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全面否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9上饶市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英格兰的政治遗产并没有被摒弃;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和完善这种遗产。独立战争成功之后美国人生活中充斥的内部骚乱使1787年在费城会议上相逢的人们确信要去找到形成“一个更加完美的联邦”的办法他们相信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必要的。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材料二古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赵海月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材料三罗斯福上台仅100天,就促使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复兴法等法案,为此国会有了罗斯福的“橡皮图章”的声誉,美囯最高法院也没有行使司法审查权对新政措施说三道四。但最高法院在美国刚刚走出危机的低谷后,就对罗斯福政府扩大政府权力的各项新政措施发动挑战在1935年谢克特家禽公司诉美国案中,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在1936年美国诉巴特勒案中判决罗斯福的农业调整法违宪无效。不久法院又以超越国会权力为由接连否决了罗斯福新政的六个经济调控计划。周剑云从多主体认知理论看美国20世纪30年代“宪法危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治重建的任务和背景。(10分)(2)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中美国“立体分权”的内容。(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最高法院对新政态度前后不同的原因,并指出新政期间各方力量博弈的影响。(12分)解析:(1)第一小问的任务,依据材料一“他们相信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必要的”可以得出任务是加强中央集权。第二小问的背景,结合美国独立之初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解答即可。(2)本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二,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横向分权从联邦政府内部实行三权分立回答即可。纵向分权从联邦制的内容和特点回答。(3)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可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影响分析新政前的原因;结合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特点、最高法院保守势力强大等知识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促进美国宪政制度和民主政治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防止专权现象的出现以及实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1)任务:加强中央集权。背景:美国独立之初政治上是松散的联盟,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州权较大;各地骚乱,社会动荡;财政不统一,制约经济发展(或答中央无关税权,既难以抵制英国商品倾销,又阻碍州际贸易);启蒙思想的影响。(2)横向分权:联邦政府内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平衡。纵向分权: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3)原因:新政前:为了解决经济危机,扩大总统权力;罗斯福有效的措施缓解了危机。新政后:三权分立的美国司法独立,法官终身任职,制度保证其不轻易被舆论左右;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长期影响,法官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秩序;当时最高法院保守势力比较强大;对总统权力过大、立法权过多转移到行政部门的担忧等。影响:促进美国宪政制度和民主政治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防止专权现象的出现;但是其实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142019榆林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由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凯恩斯主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自由主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从表格中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2002-2:2025 EN Prerequisite programmes on food safety - Part 2: Catering
- 【正版授权】 ISO 13061-15:2025 E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 Test methods for small clear wood specimens - Part 15: Determination of radial and tangential swelling
- 北海保安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麻风培训试题及答案
- 未来乡村面试题及答案
- 颅骨骨折试题及答案
- 清洁取暖面试题及答案
- 国际私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 坦荡模型测试题及答案
- 绿色建设面试题及答案
- 高速天桥拆除方案(3篇)
- 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手外伤急救诊疗流程标准化
- 农村土地托管培训课件
- 老年专科护士学习培训汇报
- 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
- 个人借条电子版模板
- SIPp 使用手册中文版
- 单位无宿舍证明
- GB/T 3036-1994船用中心型蝶阀
- GB/T 19867.5-2008电阻焊焊接工艺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