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泥石流、地球表面的板块、地形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年 级:七年级 辅导科目: 科学 授课日期年月日 时 间a / b / c / d / e / f段主 题泥石流、地球表面的板块、地形教学内容1、了解泥石流这一自然灾害;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3、认识一些简单的地形结构。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有暴雨或持续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有: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开矿、采石时不合理的堆放矿渣,弃土,建筑活动) 2、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3、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4、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预警;2)搬迁和疏散;3)植树造林;4)工程措施;5)抢险救灾。一、地球表面的板块1.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认为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周围则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地,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的情况。2. 板块构造学说的创建(1)板块构造学说创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2)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性和其他大陆漂移证据。3. 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论点(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这些单元叫做板块。(2)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3)海岭、海沟和一些巨大的山脉是板块间的分界线,这些地方都是地壳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4. 板块构造理论的实际运用(1)板块的张裂和碰撞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2)运用板块理论可以解释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区域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区域的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产生的。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二、地形和地形图1. 地形的类型(1)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为地形。(2)地球表面陆地的主要地形有山地、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五种基本类型。(3)平原的海拔低、相对高度较小;丘陵的海拔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山地的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高原的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总结如下:平原海拔:较低 相对高度:较小丘陵海拔:有高有低 相对高度:小山地海拔:较高(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较大高原海拔:较高(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盆地四周高,中间低。2.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等高线地形图是能够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2)同一条等高线上表示的高度相同。(3)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根据实际地形,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5)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谷等部位等高线的区别: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等高线较密处缓坡等高线较疏处山峰(洼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3. 地形的变化(1)引起地形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内力作用来自地球的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因素,内力能使地形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外力作用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如流水、冰川、风沙、波浪、生物等因素,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其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和持久的。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成的影响最大。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流水也会使石灰岩溶蚀,形成许多溶洞(如贵州织金洞、杭州桐庐垂云通天河)。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如杭嘉湖平原)和三角洲(如珠江三角洲)。 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石和沙漠等景观。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例题分析一例1: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学说”的说法是( )a. 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b. 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c. 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d. 全球由七大板块构成解析:“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原来只有一块叫做“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现在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了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答案:c例2:下列属于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依据的是( )a. 大西洋两岸地形沿各自海岸线有近似的拼合关系b. 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c.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和环太平洋地区地震分布集中d.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解析: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论点是:地球上的六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属于地壳比较脆弱的地带。大西洋两岸地形沿各自海岸线有近似的拼合关系是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只能说明该处地壳发生过升降运动,而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与本题题干内容无关。 答案:c 例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 地球的岩石圈是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 b. 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地区c. 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 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解析:板块构造学说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成六大板块;六大板块是不断地运动着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答案:b例题分析二例1: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发展是以流水的作用为主的是 ( )珠穆朗玛峰的抬升 长江三角洲 浙江瑶琳仙境的溶洞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东非大裂谷a. b. c. d. 解析:珠穆朗玛峰的抬升和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都属于地壳运动,利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就是两者分别处于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处,地壳活动剧烈,而长江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的结果,浙江瑶琳仙境的溶洞是水流溶解侵蚀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c 例2:读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a. a b. b c. c d. d解析:在各种地形类型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表现为三面高,一面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特点。答案:b例3: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分析判断( )a. ac之间坡度大于ae之间坡度b. a处是山脊,b处是山谷c. ae之间坡度大于ac之间坡度d. b处是山脊,a处是山谷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由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平缓,ac处等高线与ae处相比稀疏些,所以ac处坡度比ae处小;a、b两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为山顶。答案:c1、我国的泥石流常发生在()a岩石破碎松散、植被不良的山区b西北内陆的盆地区c东部河湖众多的平原区d山高谷深、森林茂密的山区解析: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而岩石破碎松散、植被不良的山区,容易发生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答案:a2、(2013台州)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解析: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节约了资源,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旅游时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是保护环境的正确做法;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浪费了资源,是不恰当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答案:b3、泥石流是山区一种多发灾害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若某处地形如图所示(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运动路线,箭头表示逃生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a点,则正确的逃生路线是()abcd解析:读图可得,部位是山脊部位,该部位是游客逃生的正确路线,该处不会把游客掩埋。答案:c4、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上最高大山脉的一组板块界线是 ( )a.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c.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d.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解析:首先要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它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隆起而形成的。答案:a5、“陆地漂移学说”因为不能说明哪一问题而失败 ( )a. 全球陆地可以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大陆b. 印度大陆的古地层有冰川遗迹c. 南极大陆发现煤层d. 陆地漂移的原因解析:“陆地漂移学说”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别自为一体,这个观点能很好的解释a、b、c所描述的现象,但该学说最终无法回答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答案:d6、读下图中四种地表形态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图所示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 b. 风 c. 海浪 d. 冰川(2)在四种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a. b. c. d. (3)分析四种地表形态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对内、外力作用的识别与理解能力。图是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溶洞,图是地壳断层形成的沟谷,图是风力吹蚀作用下形成的风蚀蘑菇,图是火山喷发。因此图和所示地表形态主要是外力作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三高中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普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汉字录入课件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卷(无答案)
- Unit1 Friendship单元综合测评卷(含答案)译林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3DMAX基础建模知到智慧树答案
- 《企业财务会计》知到智慧树答案
- 电子游戏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 “两山”之光:理论与实践知到智慧树答案
- 军事理论(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GB/T 9869.2-2025橡胶用硫化仪测定硫化特性第2部分:圆盘振荡硫化仪
- 保密教育培训课件内容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PPT
- 同济大学信纸
- 采气工技能操作题库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 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
- 外科学麻醉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 课程设计与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