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24题1汜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a.南稻北粟b.因地制宜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特点。材料中的农业科技著作的出现及其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注重突出生产技术投入以提高农业产量,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d。a、b、c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2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缨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a.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b.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c.牛耕得到较快推广d.青铜时代已经结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见,战国时期湖北大冶铜矿遗址的采掘工具最主要以铁器为主,表明当时铁制工具在手工业的应用中得到普及,反映铁器应用更加普遍,故选a。b、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3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早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这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汉代长安b.初唐洛阳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答案】c【解析】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说明坊市界限被打破;白市夜市和早市等说明营业时间不受限制。这些现象最早出现于宋代。4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主要原因在于a.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至清前期的200年间,尽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整个欧洲,且中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但中国经济仍以自然经济为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微弱,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当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故选c。19世纪鸦片才出现大量走私的现象,与题干明清时期时间范围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英国才得以对中国进行大量的商品输出,故d项错误。5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就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b.世界历史从此开始c.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d.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材料“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可知,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地彼此基本隔绝、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即“全球化进程开始”,故选d。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推广及商品输出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a项错误;世界历史相对于“区域历史”而言,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不能反映全球化的全貌,故排除。6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城市出现b.殖民扩张c.新的民族诞生d.新的国家独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与争夺。材料反映了“1618世纪”即新航路开辟后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欧殖民者在美洲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以原宗主国及地名命名的殖民地,可见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故选b。上述地名并非全部反映城市名称,故a项错误;上述殖民地地名以宗主国名称命名,可见并非形成新的民族,故c项错误;美洲大陆最早独立的国家美国的诞生在18世纪后期,故d项错误。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根据“17世纪的英国”“抢占了先机”可知,英国率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根据“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16世纪,抢占先机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a错;航海条例的颁布是在17世纪,不符合题中“下两个世纪”(即18、19世纪)的时间限制,b错;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而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d错。本题选c。8托拉斯(经济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在美国刚刚出现时,“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政府所以摧抑扫除之至千九百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它表明当时a.托拉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b.国家实行“混合经济”c.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策d.政府成为“总资本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托拉斯作为垄断组织的形式之一,在美国最初出现时因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而受到了强烈的反对,但到19世纪90年代后被全国视为改革补救的经济政策,可见托拉斯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选a。b、d项符合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征,故排除;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前,自由主义是美国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故c项错误。9为了避免出现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现象,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达成协议,规定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路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轮船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b.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d.轮船招商局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运输企业,其目的之一是“分洋商之利”,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势力的扩张,b、d两项不符合题意;仅从它与外国公司达成协议就认为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显然不正确,排除c项。协议的达成,说明轮船招商局具有一定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外商企业竞争,故选a项。10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族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族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答案】b【解析】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11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a.互助组b.高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由题中信息即可看出。12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大报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直到21世纪初 “邓小平的高瞻远瞩”才变成现实。对邓小平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d.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反映早在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论断,但不被当时的社会舆论所接受,直到21世纪初邓小平上述“高瞻远瞩”的论断才变为现实。可见70年代末邓小平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提出了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建立,故选b。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就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故a项错误;c项涉及祖国统一问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987年十三大确立了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与经济体制改革主题不符,故d项错误。13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举措。依据材料及所学可见,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以上海为依托,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新飞跃。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成为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故选c。a、b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于1985年,故d项错误。1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非公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时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a项正确;1993年11月,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通过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企业改革的方向,故b项错误;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错误。15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由材料“1912年9月”“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庞杂至不可名装”可见,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服饰呈现了中西结合、不中不西等多样化的特点,故选a。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且不全面,故排除后三项。16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各地的孩子能够选择想要学的课程,享受到全球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a.电话b.无线广播c.卫星电视d.互联网【答案】d【解析】互联网不仅集电话、广播和电视三者的功能和优势于一体,还具有高度互动、迅捷便利、费用低廉的优势,故是最佳的选择。17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a.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d.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材料中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召集主要的产业界领袖人物,反复强调“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表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措施,故选a。从胡佛总统召集美国的主要产业界人士开会,可见胡佛对经济危机已有严重的认识,且不再完全奉行自由主义政策,故b、d项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18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a.由国家承建公共工程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见,罗斯福总统面对经济大危机,提出政府应为老年人、病人、失业者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种保障措施,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选c。a、b、d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19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a.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材料中“规定政府的责任”可知日本政府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来缓解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只介绍了政府的职责变化,不能说明日本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排除a项; b项是这些措施带来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是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并非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排除d项。20“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俄(联)的经济政策。由材料“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可见,苏俄政府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从而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可见苏俄(联)正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故选c。a、b、d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21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 据此可知,该学者a.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b.否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c.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d.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材料“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说明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受到重视和强调,c符合题意。22为缓解目前的金融危机,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提出“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这一限制条款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相违背a.世界贸易组织b.联合国c.世界银行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材料中美国奥巴马政府在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提出了“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表明在当今世界以美国商业利益为中心的规定,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和消除国际贸易壁垒等原则,故选a。b、c、d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23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十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a.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d.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世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二战后法德两国借鉴了历史上长期的民族仇恨而导致长期反复的交恶的教训,积极谋求两国在经济发展与政治缓和的互动,从而形成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完满结局,可见这种“政治智慧”是指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故选c。a、b、d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24(2013西安交大附中月考)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而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峰会的大量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区域集团化与世界一体化产生冲突b.传统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c.美国的一极独霸已被多极格局取代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答案】d【解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发展,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故选d。二、综合题:共3题25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材料三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2)政策:重农抑商。目的:巩固王朝统治。(3)现象:苏州丝织业发达;工匠和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本质:资本主义萌芽。(4)因素: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政策。第(1)问,由材料一“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概括得出自给自足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制度。第(2)问,依据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的理解,概括出明朝实行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联系相关的所学知识得出此政策实行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第(3)问,依据材料三“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概括归纳出苏州纺织业出现丝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信息的理解并结合所学,得出此现象的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第(4)问,依据材料四“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结合所学概括归纳出明清时期“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等;进而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其主要影响,即阻碍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简要分析其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时期一:明清时期的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原因: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时期二:近代前期的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时期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关系:被孤立、被封锁。原因: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及近现代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近代前期、新中国初期及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同特征的变化。在理解上述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试题要求从表格信息中提取、概括任意两个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如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或近代前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孤立、被封锁,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从产生的原因、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说明,表述成文。本题属于历史小论文类型的试题,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层次清晰等,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