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普通高中高二语文答案1d(无中生有,原文无“深层次解读”之意。)2b(以偏概全,原文是“基本上能”)3c文言文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父亲名协,官任武功郡太守。苏绰年轻时很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计算之法。他的堂兄苏让由京官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别之时,周文帝问苏让:“您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他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还没得到周文帝的常识,但行台各部门的官员遇到疑难不决的事情,总是向他求教才作决定。对各部门发送的公文,苏绰又分门别类地为他们拟定行款格式。行台官员都称赞他的才干。一次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答不上来,请求允许出外找人商议,于是召来苏绰,把所讲座的事情告诉他,苏绰即刻为他酌情裁定。惠达入内呈报。周文帝连声叫绝,并向他说:“是谁替你出这个主意的呢?”惠达以苏绰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很久了呢。”不久他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周文帝与公卿去昆明池观光打鱼,走到城西的汉代仓池故地时,周文帝环顾问询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这时有人说:“苏绰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周文帝于是召来苏绰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坐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周文帝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大统三年,齐神武帝兵分三路入侵,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抗,只有苏绰的想法和周文帝相同 ,于是 集中兵力抵御窦泰,在潼关将他生擒了。朝廷封苏绰为美阳县伯。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苏绰常认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做法是爱护民众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教导民众就像一位严格的老师。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掌握在手掌之中。长期思虑劳累,使他疲惫不堪,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4d5c(弘:扩大)6a(b项两人的观点本来是相同的。c项没有劝谏皇帝之意。d项皇帝注意他主要是因为他帮助周惠达。)7(1)周文帝连声叫绝,并向他说:“是谁替你出这个主意的呢?”惠达以苏绰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善”“者”“因”“佐”各1分,句意1分)(2)苏绰于是陈述帝王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坐着,不知不觉地挺直身子,用膝盖走到了席前。(“陈”、“道”、“整”、“危”、“膝”各1分)8首联以设问开篇,先自问身处异乡何处最易牵动愁绪,再自答孤身登上边城高处;为下文展开写景作铺垫,同时“愁”字奠定了全市的情感基调。9诗人首联抒情(情景交融),身处异乡已令人孤寂忧愁,更何况登上边远城楼,更是牵动了客子心中之愁。颔联、颈联描写塞外风光,借景抒情,秋季黄昏,北雁南飞,而边地早已天寒地冻,衰草连天,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军中号角,更是让凄凉悲切的羁旅心境又平摊更多哀愁。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做结,与开心“牵愁”呼应,点明了主旨。(从视听的角度)10(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1(1)a c 【解析】c3分,a2分,d1分,b、e不得分。 b项“让政府所有部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错,文中是说周书记任市长期间“让l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e项错,上访的群众少了,敲门声少了,这并不是群众怕“影响周书记的工作和休息”,而是各部门工作不推诿、不拦堵,百姓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d项不准确,周书记“吃碗拉面”起因是他“累了,饿了”,但这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他心系百姓、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给1分。 (2)周书记是一个敢于开拓、有责任感、亲民为民的干部形象。(能结合文章分析,每点2分)(3)“敲门”是全文的中心事件和线索。小说从开头周书记盼望百姓来访的敲门声,到结尾他主动去敲响百姓的家门,这一切都是围绕“敲门”来写的。“敲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书记原来被动等待敲门,现在主动敲响百姓之门,这一变化使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敲门”有力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使作品的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凸显了这位政府官员极强的责任心和更高的人生境界。“敲门”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敲门”在作品中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动作,而是干群联系、互通信息的平台和方式的象征,作品通过群众敲干部之门、干部敲群众之门的情节展现,歌颂了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时代精神。 (6分。答出第、第点各给1分,答出第、第点各给2分。) (4)从群众敲响党员干部之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到党员干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主动关心群众疾苦,这一转变表明党风之变、风气之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8分,围绕小说主题,5分。联系实际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2(1)bc(2)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善于发现、抓住时机,用自己的努力和感恩创造财富,追求利润的同时敢于承担风险。(2分)李嘉诚也是一个慈善家,能将自己的盈利并回报人民。通过资本捐助学校,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捐助贫民来扶助社会,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求回报,认为是为国家尽一份力量,与道德无关,更不是承担政治责任。(4分)所以他认为自己是商人、慈善家,而不是政治家、教育家。(3)前期的选择是艰难而被动的,受特殊时事的影响,因为战争而逃难到香港。中期的选择具有偶然性,接受了妻子家族的帮助,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还有时运,为自己累积了资本。后期的选择是主动积极的,为追求更高的利益的同时,也回报社会。(4)成功的商人;谦逊的慈善家;有良心的中国人;选择的智慧;拼搏精神;诚实的品质等。能结合课文,言之有理,有条理即可。13d14a(b“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望文生义。c“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不合语境。d“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用错对象。)15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