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高一历史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一历史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一历史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一历史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一历史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枣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宋代时,每当科举考试张榜公布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商人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b商人地位有所提高c士人的地位大大提高 d官商勾结的现象早已有之2“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这主要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小农经济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3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的信息,按朝代(汉、魏晋、宋、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江城送别图、定时炸弹、铜活字、天鹅绒 神农本草经、楷书、起绒锦、青瓷器 兰亭序、火药、行书、灌钢法 萍洲可谈、水转翻车、蔡襄、交子 a b c d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入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5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之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6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了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a. b. c. d. 7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a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d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8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a bc d9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10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a已出现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以纺织业为主11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 )a.木炭的使用 b.煤的使用c.焦炭的使用 d.石油的使用12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1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14下列对商周时期商品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商朝以贝作为货币b.后世将商朝经商的人称为商人c.商周时期出现了邮驿传递d.商朝的商品出现了铁器15 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末晋商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对晋商兴起的正确理解是( )a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的结果 b是明清民营手工业地位超过官营手工业的结果c商业发展兴起以地域与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帮 d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结果16“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这种手工业生产( )a、生产虽集中但技术落后,妨碍了市场发育 b、技术水平虽高但生产分散,产品不能进入市场 c、生产普遍,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d、妨碍市场发育且无益于小农经济的稳定17中唐诗人张籍在寄元员外中写到“月明台上唯僧到,夜静坊中有酒沽”从诗中我们可能得到的信息有( )唐朝始终实行严格的“市、坊”分界制度当时“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有所松动“坊”中所沽之酒,应该来源于私营酒肆交易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a、b、c、d、18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19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汉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 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a. b c d20北宋初期,佃户要迁徙必须由地主书写文字凭证。宋仁宗时规定,佃户迁徙无须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这有利于( )a地主与佃户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b地主与佃户之间实现平等c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完全解除 d缓和地主对农民土地兼并21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22据国史大纲记载:“唐初不课盐,开元以下始课盐,天宝年间,盐每斗尚仅十钱,其后乃增至四十倍,天下之赋,盐税居半。唐初无茶税,建中以下始税茶。唐初无酒禁,广德以下始课酒。唐初待工商优甚其趋势自唐中叶以后而始变。”这一重大政策转向a.导致之后的社会商业活动萎缩 b.反映了专制政权对商业的控制c.说明唐朝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使社会贫富不均现象更加严重23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2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出现,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北宋25史载: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这主要反映了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 b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c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 d管仲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26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风俗画的流行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理学的影响 d中央集权的加强27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该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a.唐 b.宋 c.明 d.清28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a农耕经济 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 d轻罪重罚29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布诏令,“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二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由此获得发展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30清朝前期汉口“户口二十余万,五方杂处,百艺俱全”,“地当孔道,云贵、川陕、粤西、湖南处处相通,本省湖河,帆樯相属,粮食之行,不舍昼夜”,商业往来,以“盐、当、米、木、花布、药材六行最大,各省会馆亦多”。由材料可知汉口是华中水陆交通中心 地区性的商业中心 全国经济中心 重要的外贸港口a b c d二、简答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请回答: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予以说明。3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即计亩征银无论是国家税收,军饷官俸,京库岁需还是民间借贷等都是用白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但是,历来国内来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白银货币化形成的原因。材料二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所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材料三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二)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主要国家对于法币改革采取支持的态度。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摘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主要意义。材料四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一一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为题。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第九章 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大学中国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答案选择:1_5baacc 6_10bcdda 11_15bdddc 16_20 cbcaa 21_25cbbbc 26_30cdada31(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32例如 信息1: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同(2分)说明: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3分)信息2:英国礼单有天文仪器、工业和军事设备等;中国礼单主要有手工业和农业产品。(2分)说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3分)(本题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33(1)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宝钞贬值,通货膨胀;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