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八节-病因二_第1页
11--第八节-病因二_第2页
11--第八节-病因二_第3页
11--第八节-病因二_第4页
11--第八节-病因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八节-病因(二)第八节 病因二、七情内伤(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情志活动以脏腑气血为物质基础, 五志 五脏(二)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 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主神明,所以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有关,心神受损后可涉及其他脏腑。情志所伤,又以心、肝、脾为多见。2.影响内脏气机(1)怒则气上表现: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怒-伤肝气(2)喜则气缓表现:精神不集中神志失常过/暴喜-伤心缓-涣散(3)悲则气消表现: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悲伤肺消-消沉(4)恐则气下表现:二便失禁骨酸、遗精恐伤肾气(5)惊则气乱表现:精神不安惊慌失措惊恐、惊喜气乱(6)思则气结表现:心脾气结-纠结小结:【真题-04】 (B型)A.悲忧B.恐惧C.思虑D.暴喜E.过度愤怒1.易导致心气涣散的情志是 ( )。2.易损伤肺气的情志是 ( )。网校答案:D、A【真题-2015年】 (A型)依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悲哀太过常导致( )。A.气上B.气结C.气消D.气下E.气乱网校答案:C【真题-2016】 (A型)根据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惊可导致( )。A.气上B.气结C.气消D.气下E.气乱网校答案:E 【真题-2017】 (A)根据七情内伤致病理论,思虑太过可导致( )A.气上B.气结C.气消D.气下E.气乱网校答案:B三、饮食与劳逸失常(一)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1.饮食不节(1)过饥;(2)过饱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1)寒热偏嗜 多食生冷寒凉之物,可以损伤脾胃阳气。多食油煎温热之物,可以损伤脾胃阴液,使肠胃积热。(2)五味偏嗜 五味 五脏如多食肥甘厚味(X),易生痰、化热,发生眩晕、胸痹、昏厥、痈疡等症;嗜好饮酒,或恣食辛辣,不仅可以损伤脾胃之阴液,而且饮酒过量,能致中毒昏迷;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可致脚气病、瘿瘤、夜盲、佝偻病等。(二)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劳逸失常,是指过度劳累、过度安逸,它们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是内伤病的致病因素之一。1.过度劳累致病(1)劳力过度 (2)劳神过度 (3)房劳过度2.过度安逸致病四、痰饮(一)痰饮的形成有形的痰饮中以浓度较大、黏稠的叫痰;以浓度较小、清稀的叫饮。所谓无形之痰饮,是指有痰饮的病理表现,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等,但却看不到有排出来的或其他实质性的痰和饮。“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因而可产生各种病证。 (二)痰饮的致病特点 “百病皆有痰作祟”痰饮所致病证,临床较为多见,故又有“百病多为痰作祟”之说。根据痰饮所在部位和性质不同,痰饮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样。临床常见的痰饮病证有寒痰、热痰、燥痰、风痰、湿痰、痰饮、溢饮、支饮、悬饮等。1.痰证痰滞在肺,则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主血脉不利,则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则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留经络筋骨,则可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则可见眩晕、昏瞀;若痰与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症。2.饮证 饮留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痰饮饮留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悬饮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 支饮饮溢肌肤,则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溢饮【真题-11年】 (A型)梅核气为痰气凝结于( )。A.经络B.咽喉C.筋骨D.胸肋E.胸膈网校答案:B五、瘀血(一)瘀血的形成体内局部血液的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脏腑及其他部位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淤滞;二是由于内外伤,引起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二)瘀血的致病特点X1.疼痛 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2.肿块 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3.出血 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另外,临床望诊,往往还可见到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等表现。切诊则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脉象。【真题-08】 (X型)瘀血疼痛的特点有 ( )。A.刺痛B.痛处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