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职业道德.doc_第1页
论语中的职业道德.doc_第2页
论语中的职业道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中的职业道德“中国文化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感召人们不要碌碌无为、虚度一生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把世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放到了生命里。” 依来亚斯哈内齐(1989年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世界性会议上,许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达成这样的共识: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开始发觉论语的无比魅力。孔子集先人之大成,开后代之新流,确立了中国数千年文化的根基。论语所阐述的价值观念具有着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然而,论语对于今人的意义何在?在学习了论语的前六章之后,我深感其意义之深远。古今之学者,早已著书立文阐述儒学经典的深义。翻阅了若干文献资料之后,我提笔时,心怀敬畏。我只想说说论语对于我们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大学生迟早会走上工作岗位,然而是否每个人都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呢?一、敬业乐业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中的这段话是讲治理百姓时,要存心严肃认真,而又执简以驭繁。也就是说,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如果事情本身比较简单,则可简单处之,避免繁复的步骤。这是孔子与仲弓一致赞同的。孔子说,简单的好,因而不扰民。然而仲弓又说了,即使处理得简单,内心也不能简单。无论何时都应“居敬”,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来对待。孔子听他这样说,也点头赞同。想想我们自幼至今,怀着最最敬畏的心情对待的事情莫过于高考。如果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们都一直保持那份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该多好啊。当然,我并不是说要像那样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是指一种态度。何平老师在授课中讲到了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懂得的人比不上爱好的人,爱好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我想,敬业者应该属于“好之者”吧,那么乐业者自然是“乐之者”了。从人生境界来看,敬业为道德境界,而乐业则为审美境界。“敬”与“乐”并不矛盾,只是层次不同。乐业者不会觉得工作是苦差事,他们会心情愉快的享受过工作,这样的工作效率不言而喻.今日之大学生中勤勉好学者恐怕大多也只在“敬业”范畴吧。二、尽力而为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您的学说,是我能力不够。”孔子说:“假若你能力不够,是走到半路再停止,现在你是画地为牢不肯起步。”孔子一眼看穿了冉求的内心瑕疵,而这一点也许冉求自己先前都不知道。他不学孔子之道,归根结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懒惰、没有恒心。他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敏于事而慎于言”“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儒家修齐治平的行为准则。于是他干脆完全放弃,一点也不去干了。二是内心根本就不想学。说力不足只是一种托词。而孔子也似乎看出了这只是借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症结之所在。在今天,这种情况也并不鲜见。工作做得不好,推说“力不足”的大有人在。真正力不足吗?恐怕并不见得。岂不知“尽人事,听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事情结果如何,先尽了自己的力量再说。尽管大千宇宙中偶然性几乎无所不在,“天不易知,命不可测”,然而惟有尽力而为才能令自己无怨无悔。三、诚信有道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将一切真、善、美的品行都归诸仁,而我在此却冒昧地又将其解析。此处之“仁”说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毕业后找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赚钱。但是赚钱要遵守所谓的“道”。富贵只有以道得之,才能安然处之。孔子所讲的富贵得之以道,主要是通过乐道、修身、正己、好学,以达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境界,并辅之以待人接物的交往艺术来达到的。孔子同时强调,以道得之的富贵,同时也要以道处之。这种“有道”与今人呼吁倡导的“诚信”似乎大同小异。但我个人认为“有道”的范围比“诚信”要广得多,诚信只是有道的一个分支而已。诚信,包含“诚”与“信”两方面。“诚”是坦诚,待人宽厚,不说假话;而“信”是守信,言出必行,不违信约。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市场正常运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立身之根本,现竟沦落到需要倡导呼吁的地步,实在可悲可叹!有道,除了诚与信,还包括几乎所有的儒家所推崇的美德。“儒商”这个词的出现绝非偶然,它蕴含了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啊!四、礼让精神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诸语矣。”仁,是人之内在道德品质;礼,是人之外在伦理形式。礼作为社会伦理规范,亦为典章仪节制度之总称。人的行为皆能符合于礼,便是实现了仁。子曰:“能以礼让治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古代管理国家强调礼让的精神,就象舜禅让天下一样,社会中鼓励能者上、庸者下、贤者辅,这样国家才能兴盛。企业中也是一样,除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激发工作效率以外。还要有礼让的合作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否则整个公司的气氛就充满肃杀。 作为工作群体中的一员,对待自己的竞争者不能时刻充满敌意,应以“礼让”为原则与之相处。“君子无争,必也射乎。”竞争的是工作成绩,生活中则应互相关怀,彼此相安。 五、小结论语这样一部巨著岂是我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从论语中阐述职业道德观恐怕也非我首创,尽管我没有找到此类文献资料。而我也只是窥其一斑而已,恐怕不及沧海之一粟。然而这是我之肺腑。我真切希望我们大学生能够从论语中反思自身修养之不足,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否则将何以踏足社会、立足社会而最终奉献社会呢?综观我国现今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耳闻目睹身边的大学生所作所为,我内心充满了忧虑由此看来,我们早就该学习论语了。古代读书人从小便学四书五经,我们如今什么都不学了。这似乎是教育的两大极端。相信在“左倾”与“右倾”之后,终会有有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