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卷 阅读题(6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显示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五香反映带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显示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边县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艺术上的“变形”氛围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不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 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湖带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怒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观物象在显示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答案】1b2c3a【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强加因果,原文为: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知,文中只说艺术家常用这种形式。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 项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滕王元婴,贞观十三年始王,实封千户。为金州刺史,骄纵失度。在太宗丧,集官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巡省部内,从民借狗求罝,所过为害;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城门夜开,不复有节。高宗以书切责曰:“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冀愧王心。”久之,迁洪州都督。官属妻美者,绐为妃召,逼私之。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元婴惭,历旬不视事。后坐法削户及亲事帐内之半,谪置滁州。起授寿州刺史,徙隆州,复不循法。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聿入计具奏,帝迁聿六品上阶。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武后时,进拜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薨,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子十八人,长子修琦嗣,为长乐王,馀爵公。垂拱中,六人死诏狱。神龙初,更以少子修信子涉嗣,开元中,授左骁卫将军。薨,子湛然嗣,从玄宗至蜀,擢左金吾将军。(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注】 下上考:唐代的对官员实行考评制度,考课成绩在中上以上的,每进一等就奖赏一季的俸禄;考课成绩为中中的,无赏无罚,俸禄不变;中下以下,每降一等就扣发一季俸禄。有下下考的,削除官职。元婴的成绩是下上考,要贬降。嗣:继承(工业、荣誉、官位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集官属燕饮歌舞(通“宴”)b绐为妃召(欺骗)c以履抵元婴面血流(抗拒击打)d历旬不视事(看事情)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b旬,一个月分为三旬,一旬为十天。c薨,礼记曲礼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或大官死曰薨,士死曰卒。d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元婴担任金州刺史时,骄横放纵,不遵守法纪,为害百姓,被高宗写信责骂,并且把他的考课评为下上考。b李元婴和蒋王都贪污钱财,所以高宗没有赏赐他们丝织品,而是给他们麻绳,要他们拿麻绳去串贪污的钱,以此羞辱这两人。c崔简的妻子郑氏被李元婴逼近,但她勇敢抵抗,不惜抓破了自己的脸,这让李元婴自感惭愧,就放了郑氏,郑氏得以免受污辱。d李元婴有十八个儿子,开始由长子李修琦继嗣,改由小儿子李修信的儿子李涉继嗣,这个李涉在开元年间,授任为左骁卫将军。7把文言文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3分)(2)隶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3分)(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分)【答案】4d5c6c7(1)朕因为王是骨肉至亲,不忍心绳之以法。(2)录事参军裴聿进谏纠正李元婴的过失,李元婴揪住侮辱他。(3)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这两个小东西又知道什么呢?【解析】4试题分析:d项“历旬不视事”的“视事”,结合前面内容“元婴惭”可知,李元婴感到惭愧,数十天不去理事,应该译为办公;接任治事。【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d “历旬不视事”的“视事”,结合前面内容“元婴惭”可知,李元婴感到惭愧,数十天不去理事,应该译为办公;接任治事。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天子死:崩,也叫“驾崩”、“山陵崩”、“归西”、“驾鹤归西”、“驭龙归西”、“殡天”; 诸侯或后妃死:薨(或薨逝、薨亡); 大夫死:卒; 士死:不禄; 庶人:死 未成年人死:夭、夭折、短折、夭亡、殇、夭殇、早逝(英年早逝)、夭逝、天逝、弃养、夙殒、天服之殇、早夭。 自然之死:寿终、登仙、百年、老了、谢世、长逝、长往、长辞、归室、归泉、走了、去了、故去、就木、寿终正寝、寿终内寝。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结合文本内容“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可知,崔简的妻子郑氏责骂,并用鞋子打得李元婴面部流血,才得以免遭侮辱。【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项结合文本内容“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可知,崔简的妻子郑氏责骂,并用鞋子打得李元婴面部流血,才得以免遭侮辱。7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以”译为因为,“不忍”译为不忍心,“致於法”译为绳之以法。(2)固定人名字官职保留“录事参军裴聿”,“正”译为纠正,“捽”译为揪住,“辱”译为侮辱。(3)“适”译为到,“之”译为这,“何知”译为知何,(宾语前置)。【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以”“正”“辱”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滕王李元婴,贞观十三年始滕王,享受实封一千户。任金州刺史,骄横放纵,不遵守法纪。在太宗丧礼期间,召集官属宴饮歌舞,亲昵奴仆;巡行管内,向老百姓借狗打猎,所到之处,为害百姓;用弹丸击人,看着他们躲避以取乐;城门夜晚大开,不加以限制。高宗写信严责备他说:“朕因为王是骨肉至亲,不忍心绳之以法,现在给你下上考的成绩,希望王感到惭愧。”很久之后,升任洪州都督。对于有美色的官属之妻,他就欺骗说是妃子召见,然后逼迫私通。曾经被典签崔简的妻子郑氏的责骂,并用鞋子打得李元婴面部流血,才得以免遭侮辱。李元婴感到惭愧,数十天不去理事。后来因犯罪被剥夺封户及王府亲事官一半,贬往滁州安置。后重新启用为寿州刺史,又改授隆州刺史,还是不守法纪。录事参军裴聿进谏纠正李元婴的过失,李元婴揪住侮辱他。裴聿因入朝彙报有关工作而详细上报了李元婴的所作所为。皇帝进升裴聿为六品上阶。皇帝曾经赐给诸王每人彩色丝织品五百匹,因李元婴及蒋王贪污钱财,皇帝只是写信说:“叔父滕王和弟弟蒋王不需要赏赐,给麻两车,让他们作为串钱的绳子。”二王十分羞愧。武后时期,升任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去世后,追任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有十八个儿子,由长子李修琦继嗣,封长乐王,其余的封公爵。垂拱年间,有六个儿子死于诏狱中。神龙初年,改以少子李修信的儿子李涉继嗣,开元年间,授任为左骁卫将军。去世后,儿子李湛然继嗣,随从玄宗前往蜀中,升任左金吾将军。(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文后各题。(10分)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辛弃疾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8本词成功地学习了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抒怀,请结合上阙词句体分析。(4分)9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6分)【答案】8词人写兰佩芳菲、蛾眉空好,是用美人香草自比,抒发虽具美才佳质却不被当朝看好而抑郁不得志的悲情;后句写宝瑟好调,终至朱丝弦断,采用的也是“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借以抒发空怀豪情壮志却无人知赏的愁思。9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由题干可知“象征手法”,兰佩芳菲、蛾眉空好,是用美人香草自比,宝瑟好调,终至朱丝弦断,采用的也是“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后句写宝瑟好调,终至朱丝弦断,采用的也是“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借以抒发空怀豪情壮志却无人知赏的愁思。【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一空一分。(1)聊乘化以归尽, ?(2) ,秋水共长天一色。(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4)猥以微贱,当待东宫,。(5)“ ,”这两句白描,表现出了一种广阔而雄浑、清丽而凄凉的秋景,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为湘夫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6)鲍照生活的时代,正是门阀制度盛行的时期,出生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愁怨愤恨。他在拟行路难中,一句“ ”如同疾雷震霆,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7)蜀相不仅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而且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抒情诗。“ ,”两句从大处着眼,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8)陆游在书愤中沉郁吟唱“ ,。”该联运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答案】(1)乐夫天命复奚疑(2)落霞与孤鹜齐飞(3)彼且恶乎待哉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6)心非木石岂无感(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8)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鹜”是野鸭,鸟类的意思,“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陨”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快手刘冯骥才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了。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他那时不过四十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用毛笔画上去的。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上中学以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路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地变“小碗扣球”。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了。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鬈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高中二年级暑期,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子。十年不见,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饱满的曲线没了,脸盘仿佛小了一圈,眸子更没有当初左顾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这双手尤其使我动心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个小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攥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一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作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一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翼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让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而瞠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再会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第段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童年的我与快手刘的一次较量,表现了我的幼稚、率真,也说明了快手刘的狡猾,理趣盎然。b在文中,作者将快手刘与外婆、挚友、妈妈的鬈发、遗失的书等并列陈述,显然是将快手刘当作过去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c文章以“快手刘为题,是因为快手刘不但拥有一双异常敏捷的手,而且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变戏法的民间艺人,深得老百姓喜爱。d小说结尾处,我目睹快手刘无助无奈的神情后,帮助他完成戏法,摆脱窘态,是为了让孩子们相信他的戏法,不再为难他,买他的糖吃。e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快手刘在人生不同阶段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及生活境况,充分展示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强大。12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13小说是怎样表现快手刘“快手”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4分)14文中两次写到快手刘说“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两次说话时背景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4分)【答案】11答e得3分,答b得2分,答d得1分。12“我”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小说借“我 ”的情感变化揭示了主题。“我”是故事的见证人,通过我”的眼睛来展现快手刘的变化及其形象特点。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所写人物、事件更真实自然。13正面描写。作者着力展现快手刘变戏法的场景,描写细腻生动,特别是对快手刘一系列敏捷动作的描写和细节刻画,表现了“快手”的神奇。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描写观众和“我”对快手刘技艺的惊叹与敬佩来突出其“快手”这一特点。人们“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我”眼里的神奇感,以及“快手刘”的绰号都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点。14第一次是快手刘在表演成功后说的,神气十足,表现出壮年快手刘的骄傲与自信;第二次是快手刘在“我”的帮助下勉强完成戏法后所说,底气不足,甚至近乎哀求,表现出老年快手刘的尴尬和哀伤【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cd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12试题分析:我的作用,首先从人称上分析,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所写人物、事件更真实自然。从结构上,“我”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从内容上,“我”是故事的见证人,通过我”的眼睛来展现快手刘的变化及其形象特点。更好的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通过我的情感变化揭示主题。【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分析人物的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人物塑造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主要还是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如本题从内容上,“我”是故事的见证人,通过我”的眼睛来展现快手刘的变化及其形象特点。【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常见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析。首先列出人物塑造的手法,分析效果等。如本题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描写观众和“我”对快手刘技艺的惊叹与敬佩来突出其“快手”这一特点。人们“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我”眼里的神奇感,以及“快手刘”的绰号都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点。14试题分析:首先找到这两句话,再分析情景。第一次是快手刘在年轻时表演成功后说的,神气十足,表现出他的骄傲与自信;第二次是快手刘在老了时勉强完成戏法后所说,底气不足,甚至近乎哀求,表现出老年快手刘的尴尬和哀伤。答效果时,从人物形象,文章主题,表达技巧三方面分析。【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此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这两句话都表现出快手刘经商本分、为人朴实的特点(人物形象);两次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快手刘的变化之大(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同情以及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主题)。第卷 (表达题84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每小题3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央浼(mi) 埋怨(mi) 安然无恙(yn) 数见不鲜(xin)b潺湲(yu) 薜荔(b) 锱铢必较(z) 襜帷暂驻(chn)c踯躅(ch) 流憩(q) 不落言筌(qun) 舸舰迷津()d拮据(j) 弱冠(gun) 一蹴而至(ji) 轻鸢剪掠(yu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埋怨(mn);c项踯躅(zhzh)(踟蹰chch);d项一蹴而至(c)。【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如埋,多音字:(1)mi,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或指隐藏。如掩埋埋葬。(2)mn,指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如埋怨。踯躅(zh zh),包含以足击地,顿足;徘徊不进貌;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等多重含义。蹴c,动 (1) (形声。从足,就声。本义:踩,踏)。多音字应该根据不同字音的意思区分。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赍发 朔风 哀声叹气 自鸣得意b悖时 恶梦 不即不离 矫揉造作c怂恿 遐观 叨陪鲤对 殚精竭虑d孤僻 喧阗 涸辙之鲋 猾稽可笑【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噩梦(内容恐怖的梦)。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不止钱钟书一个人这么认为:中国诗歌社交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b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保守势力对他围追堵截,逼得他无路可走,以致这场号称“改革”的小小改良很快就夭折了。c在“最忆是杭州”的晚会上,赵聪演奏的琵琶乐曲,有如高山流水,听得人如痴如醉。d虽然,当代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饮食、作息、兴趣、交友乃至今后工作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孩子失去了自主选择、拼搏、创新的翅膀,但这种乌鸟私情却一代代仍在重演。【答案】a【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d项乌鸟私情: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奇石收藏爱好者近日展出个人藏品,通过“林冲雪夜上梁山”这组形神兼备的奇石作品,令人观后瞬间想起“林冲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的故事。b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人类的益处时指出,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强大。c契诃夫截获日常生活片段,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社会内容。d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掩盖了主语,去掉“通过”。b项照应不周全,(两面对一面)在“强大”后加“与否”。c项成分残缺,在“精巧”前加“运用”或“凭借”。【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c项成分残缺,在“精巧”前加“运用”或“凭借”。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1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察举制是秦汉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一句,是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法并用。c“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字”在古代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d“他日趋庭”中“趋”表现了古代的一种礼仪: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成为“趋”,以表示敬意。【答案】a【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2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b塞万提斯是最早使喜剧主体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其代表作唐吉坷德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c屈原在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细致铺展水中所建房子的过程、精巧、华美、高雅,表现了湘君对美好爱情的诚挚追求。d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他通过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荒谬绝伦的言论使装在套子里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幽默讽刺效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运用赋的手法铺陈其美。【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悦亲戚之情话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c众人匹之,不亦悲夫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答案】d【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a项“情话”词义发生偏离。2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云销雨霁b此小大之辩也c罔薜荔兮为帷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通假字,a项“销”通“消”;b项“辩”通“辨”;c项“罔”通“网”。【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服装店课件
- 桥梁线描课件
- 初级汽车驾驶员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字人造型师中级面试题预测及解析
-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一)
- 2025年交安B(公路水运)学习资料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政府部门文秘岗位笔试模拟题及答案集
- 2025年油气储运行业初级考试题库与
- 2025年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理论知识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大学入学英语水平测试预测试题集及答案详解
- 门卫24小时值班登记表
- 幼儿园大型器械玩具安全检查记录表
- 苏科版三年级上册劳动第四课《橡皮泥塑》课件(定稿)
- 肩袖撕裂讲课课件
- 1药历20份教学1mck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医院学术委员会及工作职责制度的通知
- 比亚迪速锐智能钥匙系统维修手册
- 三节有机磷杀虫剂课件
- DB37∕T 5081-2016 住宅厨房卫生间排烟气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CPK计算表格EXCEL模板
- 车工技师论文 细长轴的加工技术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