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_第1页
湖南省浏阳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_第2页
湖南省浏阳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_第3页
湖南省浏阳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_第4页
湖南省浏阳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总共60分)1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2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b. 中国因固守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 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 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3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 )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战国11729西汉238541347东汉467954113829(单位:件)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4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集市数集市数集市数直隶132527537陕西(关中)143238264江西福建(不含台湾)459131545205976511广东/12701959a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5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c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6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7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8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9战国时期由于商业的迅猛发展,秦国的农业劳动力缺乏现象严重,为扭转上述现象,统治者:( )a首倡“重农抑商” b提倡“工商皆本”c禁绝工商业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0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 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a. b. c. d.11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 )a.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b.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c.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d.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12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13据陈顾远中国婚姻史考证:“明洪武元年,令庶民嫁娶悉依朱子家礼,凡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以上并听婚娶。还要求同里民户互相资助,以保证男女及时完婚”。明朝这样规定的根本原因是( )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b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反映c有利于保证人口的增长 d落后的封建思想的体现14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 出现了市镇经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c d15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b农村经济商品化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d封建地租货币化16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17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迅猛发展a. b. c. d. 18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西周时期 ( )a手工业属于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被官府所控制19舌尖上的中国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来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攀比花园和家厨的手艺”这反映出明朝扬州地区: ( )a商品经济发达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对外贸易发达 d成为当时政治经济中心20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 )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21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全国各地蚕桑业趋于萎缩,但珠江流域蚕桑业却快速发展,赶上太湖流域。这是因为 ( )a珠江流域棉纺织技术发展快速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清政府在广州设立洋务企业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22“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无利可图 b英国文明程度的提高c非洲人民的反抗 d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23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已经开始”在当时主要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到美洲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d美洲与欧洲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24从“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可以看出,此时的英国处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 a新航路开辟之后b工场手工业时期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获得成功时d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25“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 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 )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b c d26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27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28下列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引起了商业革命引起了价格革命使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 ( )a b c d29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说“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这里的“革命”是指 ( )a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b给印度人民带来巨大灾难c推动印度民族起义爆发 d在印度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0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里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准确含义是 ( ) a东方落后于西方b东方成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c东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d亚洲国家按西方的制度对社会进行改造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1材料一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如糖蜜糕、灌藕、缎背心、逍遥巾、四时玩具。画山水扇。中瓦子浮铺有西山神女卖卦,其余桥道仿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至三更不绝。宋吴自牧梦粱录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的主要特点。(6分)(2) 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3) 据材料三,归纳作者的主要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上述观点的主要原因。(任选一个) (4分)32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 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城,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摘编自齐涛 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 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涉及交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 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 个国家和地区;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摘编自 人民日报 2015年2月13日(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较,“一带一路”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其建设的重大意义。 (10分)参考答案1b【解析】材料中没有出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介绍了三则棉花种植面积超过粮食的例子,棉花属于经济作物,且根据“获利大”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农民种植棉花是为了投入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来小农经济的衰败,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市镇经济的概况,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态度的转变主要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西方的发展快于东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是一种原因,但根本上还是由于发展落后的问题;b、c选项只说出一方的问题,没有体现另一方的发展,只有两者对比才能说明问题。3c【解析】材料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不能说明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不选a项。材料仅涉及五个区域,不足以说明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不选b项。据材料显示的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可知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不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4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见当时州县集市的密度是南方超过北方,说明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故选a。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宋朝,排除b。材料无从体现当时在集市上流通的有大量农产品,排除c。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官营冶铁业的弊端,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县官鼓铸铁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等信息可知,铸铁官营产品低劣,影响了农业生产,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管理”的问题,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提及“价格”的问题,排除b;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冶铁业及其影响6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反映佃农早上在田地耕田,晚上在集市卖东西,用米换银、抵租的行为;材料中未反映雇佣劳动关系,排除a;反封建斗争也未提及,排除b;当时农民并未能支配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且不符材料,排除c;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7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反映出这种灌溉工具能把水引到高处,也可以把高田的水排出;“脚痛腰酸晓夜忙”说明这一工具使用人力。a项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排除;筒车使用的是水力;d项使用的是风力;b项翻车是一种使用人力的灌溉工具,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一般来说,判断出现的年代出现在哪个时期就看哪个出现最晚。原始时代出现了黑陶;唐朝的唐三彩;宋代景德镇成为了“瓷都”;清代的珐琅彩。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9a【解析】试题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劳动的价值越越大,为了扩充农业劳动力,秦国在商鞅变法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故选a。b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c项“禁绝”说法错误;d项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政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10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市民阶层壮大,这使得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了条件,故都正确,故a项正确。组合错误,故b项排除。组合错误,故c项排除。组合错误,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商业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题干中“钞引”制度指的是“商人经营凭证”“暴利性的行业”,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宋代的发展,据此分析额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阐述了“钞票”起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并没有说明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货币,也没有说明商业活动限制的打破,排除a、b;题干中只是说明了商人取得了暴利行业的经营凭证,并不是说明了控制重要产业,排除d。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货币制度、商品经济的发展 12c【解析】试题分析:封建经济形态特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家庭手工业最能体现这一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家庭手工业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排除abd。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1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明朝的这些规定有利于保证人口的增长,明朝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小农经济。acd项是b项表现。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的形成14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主要表现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正确,应选c项。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属于第三次近代商业革命的内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征古代商业明清15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先说“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然后进一步指出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明显,突出商品经济对租佃关系的影响,而租佃关系属于封建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a项只是概括了“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这一句话,不全面,错误;材料没有说到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b错误;d项只是与“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相对应,也不全面,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租佃关系的发展1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表格反映的信息是人口越来越多,而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提高粮食产量,b正确。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c与材料无关;d材料没体现,均排除。故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名师点睛】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我国春秋以前主要是采用的石器耕作;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1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资本主义萌芽迅猛发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只能是缓慢发展,瓷镇(景德镇)上“佣工”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所以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材料中的“每日不下数万人”既能反映流动人口众多又能反映制瓷业发达,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知道当时社会的四个阶层分工不同,但是和手工业发展有关的是工商食官,也就是说在当时手工业仍然由官府垄断,另外从材料的出处也可以了解一些有效的信息,就是本题材料来源于国语晋语,说明当时仍是商周时期,从而得出结论当时还未打破官府对手工业的垄断。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1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材料“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体现了明朝时期扬州地区商业的发达,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外贸易情况,故c项错误;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市镇的发展【名师点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 20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可以看出商业的经营的时间和地点政府都要严格的控制管理,故选a。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私营工商业的保护的情况;c项错误,控制管理商业活动无法体现遏制商业活动;d项错误,“工商食官”政策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工商业政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政府的商业政策。21b【解析】试题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经济贸易的口岸。广州位于珠江流域,广州的对外贸易也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所以会出现珠江流域蚕桑业快速发展,赶上太湖流域的现象。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注意题干中“工业革命”的信息,再结合材料中具体说明,可知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b项与题干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c项明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1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2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3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4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5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2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开始慢慢的联系起来,欧洲人通过新航路到达美洲亚洲,从而使得世界开始互相影响,开始联系紧密,c符合题意;a是在19世纪才形成,bd的表述均不合史实,故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24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图示可以看出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大幅度增长,依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还没有开展工业革命,工业制成品不可能大量出口,所以排除a、b、d三项,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5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 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说明作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和世界的文明进程。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6a【解析】试题分析:18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所带来的影响;题中“被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c项强调的是封建贵族的生活,与题意不符;d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故排除。答案为a。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干主旨。27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思考方向,即工业革命财富被发现的两个来源,贩卖黑奴是早期殖民扩张的活动之一,而不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现象,与题干时间不相符。传播基督教思想不能直接带来财富。输出机器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现象,与题干时间也不相符。拓展殖民地市场体现了“新的财富的发现”,所以答案为a。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题干强调的主旨,抓住其题眼,并注意题干的重要提示“向下”是指挖煤。28d【解析】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四大影响”: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故选d。考点:新航路开辟点评: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大洲孤立封闭的状态,增强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29d【解析】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 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的同时,带给印度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案】c【解析】略31(1)商业突破时空限制;商品种类繁多;娱乐文化繁荣。(3分)(2)产生市民阶层;形成中产阶级;追求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文化高度繁荣。(任答三点得3分)(3)观点:宋朝出现真正的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没有产生爆炸性影响。(2分)原因:观点一:农业、手工业发展;社会稳定;政府的经济政策。观点二:专制制度;传统观念的影响。(2分)【解析】试题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