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说课稿.doc_第1页
鲁迅自传说课稿.doc_第2页
鲁迅自传说课稿.doc_第3页
鲁迅自传说课稿.doc_第4页
鲁迅自传说课稿.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自传说课稿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 柯瑞红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鲁迅自传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有自传、人物平传、文学传记、回忆文章等等。这些杰出人物在不同领域开拓进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奋斗精神、高尚情操将成为学生们的前进的动力。鲁迅自传这一课能帮助心理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可塑性较强的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从中汲取鲁迅的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精华,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以此特征和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1)知识目标了解鲁迅生平及创作成就。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3)思想情感目标学习鲁迅质朴严谨、虚怀若谷的人格精神以及可贵的平常心中包容着深沉的爱国思想和强烈的社会现任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融知识性与教育性为一体。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鲁迅生平,学习鲁迅精神。难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二、说教法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多惠早在18世纪就指出: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感、坚强的性格,形成他们的整个个性。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的教育。因此,我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本年段学生的实际能力、基础水平等。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设想:1、坚持“教育性原则”与“课内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为了培养学性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我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或从网上搜索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制成“资料库”卡片,使学生有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感情基础,满足学生的求知欲。2、坚持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课方式,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提供质疑问难,提倡争辩,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到达富教于乐的教学效果。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说学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发现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知识,自已去概括、作结论,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1、要求学生认识“课内外相结合”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材料,以此增加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有目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更高层面上的学习。这就是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3、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要加强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加强写作的能力的训练,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上所有学法指导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出发点。四、说教学程序(一)活动课前准备1、分组:分四大组,每大组由3个小组组成,每小组由4个同学组成。2、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3、制作一份课件。(二)导入新课动用观察启发诱导法在课件上展示一两个优秀人物图像及其座右铭,由此引出鲁迅图像及其自嘲诗,从褒扬鲁迅入手导入新课学习。以志士伟绩导入可取到鼓舞精神的作用,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三)作者与文体(自传)贯彻罗杰斯“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由学生根据课外活动获取的知识谈认识,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当然,因自传是学生第一次亲密接触,教师应对此知识作适当点拨,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紧密结合的原则。(四)明构思1、配乐朗读(录音机或课件)。使学生在情感陶冶中体会作者的思路。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自己动手用图表法列出鲁迅1881年到1930年的生活经历,同一小组可以互相补充,并推选一名代表,让其在黑板上标示答案,其他各组代表可进行更改,并共同探讨评价,教师只稍作引导即可。时间地点主要经历188118岁在绍兴18岁29岁在南京 在日本29岁1930年回国后(五)对重点分析,研讨1、以诗人文研习理解人物(课件显示)(1)第一阶段引别诸第三首庚子二月(一) (二) (三)谋生无奈日奔驰, 还家未久又离家, 从来一别又别车,有弟偏教各别离。 日暮新愁分外加。 万里长风送客船。最是令人凄绝处, 夹道万株扬柳树, 我有一言应记取,孤檠长夜雨来时。 望中都从断肠花。 文章得失不由天。个人的人生追求(2)第三阶段引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失,风雨发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个人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联(3)第三阶段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流,管他冬夏与春秋。在动荡的时局仍矢志不渝透过诗歌,我们能充分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斗争精神。以诗入文,让学生在诵读之余,静下心来品读先生的鲁迅自传先生那种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及伟大的人格精神便会了然于心。2、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分别补充介绍三个阶段的事情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让学生拓宽视野,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其人其事,从中体会鲁迅的思想精髓。3、学生质疑、研讨时间,教师作适当的引导。(1)鲁迅为什么一方面说自己“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而另 方面又强调“这是我乡哀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2)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可是又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呢?(3)传记以写生平事迹为主,为何还要写著述情况?(六)难点突破欣赏品味,领悟特色运用教师点拨法,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课后练习提问质疑,学生研讨作答。(课件显示)。这样既落实了课后练习,又收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既兼顾全体,又不会失控;教师点拨,参与合作研究,师生间敢于进行思维交锋,在欣赏品味中体会鲁迅简明严实而又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七)课堂小结(展示板书)有拓展延伸训练板书设计,突出构思主题,以书喻鲁迅的生平,其实也蕴含着鲁迅的生活经历是让学生学习的一部博大精深的书。为了达到在学习中熏陶的目的。体现教育性原则,把学生的思维上课堂向生活延伸,当堂设计了以“畅谈我的人生追求”为话题的口语训练,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使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八)作业设计(课件显示)1、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哪些内容?(此题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从而丰富自己的阅历,以训练学生读的能力)。2、自己写一篇小传,字数700字左右(根据写作教学中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五、教学体会1、运用“课内外结合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前提条个。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创造了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了课堂效率。3、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及依据,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问质疑法(1)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编评员,到底被拒绝了。(划线的语句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