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临夏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与鉴赏)和第ii卷(语言表达)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3.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 阅读与鉴赏一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与元九书(节选)(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正直)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辅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直;闲适者,思澹而辞迂缓。以质直合迂缓,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仆尝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元九,即元稹,字微之。域:水平。时阙:时政的缺失。广宸听:使开阔见闻小通:做官顺利。妍媸:美丑。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合为时而著 合:应当,应该。b. 小穷则以诗相勉 穷:失意,不得志。c. 己尚病,况他人乎 病:生病。d. 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罪:怪罪,谴责。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对时事与治道多有关注而有所体会,白居易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文创作的基本看法。b. 白居易为实践他的诗歌理论而创作的诗歌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未能发挥效用,却已受打压、毁谤,他觉得真正理解和喜爱他的这些诗歌的人只有元稹。c. 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创作与社会政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d. 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长恨歌就属于这类作品,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视这首诗,它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3.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b.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c.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d.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4.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2)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答案】1. c 2. d 3. b 4. (1)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之常情。(2)现在爱我的诗的人,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您)而已。【解析】1. 试题分析:病:认为是毛病。2. 试题分析:白居易自己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从他的诗歌观点出发,对此流露出轻视之意,即文中所说“时之所重,仆之所轻”。3. 试题分析:注意前半句的主语是“韦苏州歌行”,后半句主语是“其五言诗”。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前半句的主语是“韦苏州歌行”,后半句主语是“其五言诗”。4.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贵”“贱”“荣”“陋”“爱”“并世”“足下”“耳”的翻译。参考译文:(我)家庭贫困而又多变故,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科举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 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 。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微之,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我不能远追古代的旧闻做证明,就像近年韦苏州的歌行 ,除去才气超拨,词藻华丽之外,很接近于以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他的五言诗又高超雅正,安详适静,是自成一家的体制。现在的作者谁能赶得上呢?但是韦苏州在世的时候,人们并不太重视,一定等到诗人死后,人们才珍重他的作品。现在我的诗,人们喜爱的,通通不过杂律诗和长恨歌以下那些作品。时俗所重视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那些讽谕诗,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闲适诗思虑恬静,文词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爱我的诗,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而已。但是,千百年后,怎么能知道再没有象足下这样的人出现,而了解并喜爱我的诗呢?因此,八九年来,我与足下做官顺利,就以诗互相鉴戒,遭到斥逐就以诗互相慰勉,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娱乐。与我相交的和谴责我的,大都由于诗呵!我曾经跟足下说,任何人做文章,都偏私以为自己的好,不忍心删削,有时缺点就在繁多上,其间好坏自己又辨别不清,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评价而不加宽容,进行讨论删削,这样以后繁简恰当不恰当才能处理合适。况且我与足下,写文章特别怕繁多,自己尚且认为是毛病,何况他人呢?现在我们暂且分别编辑诗文,粗略地分出卷次,等到我和足下相见的时候,各人都拿出自己编辑过的东西,以完成过去的心愿。但是,又不知何年能相遇,何地能相见,死期一到,该怎么办呵!微之微之,知道我的心吗?(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元日田家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5.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b. 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 “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e.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6.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5. ad 6. 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 “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解析】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b 项, 从个人的角度看,百姓的生活是热闹的;从整个村子的角度看,是安宁祥和的。 c 项,“但祝”,在这一天人们见面都只相互祝福,所有的烦恼都不要提,作者刻意用一“但”字, 也是为了告诫自己, 不要再去想被贬的事情。d 项, “元日” 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一月一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始,清末止。)。“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e 项,“暮景”既写出了百姓欢度佳节、举杯互饮间完全不在乎天色渐晚,也表现作者并未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放在心上。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民俗文化常识。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是考查诗歌表达的情感。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 红梅映雪的美景。 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尾联写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本题中,从注释来看,元日田家作于贬官四川之时,而诗人薛逢笔下写的却是农村新年,纯朴、安宁、和睦,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薛逢以对比手法,描述文士的仕宦生活宛如萍踪飞蓬,可叹又可笑,倒不如回乡,无官一身轻。(三)名篇名句默写7. 按要求填空。(1)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是_,其中作品按音乐分为_三部分;另一个源头是_,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_。(2)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3)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_,_。【答案】 (1). 诗经 (2). 风雅颂 (3). 楚辞 (4). 屈原 (5). 高堂明镜悲白发 (6). 朝如青丝暮成雪 (7). 女娲炼石补天处 (8). 石破天惊逗秋雨 (9). 人生代代无穷已 (10). 江月年年望相似【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人生短暂,人生易老”“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娲”“逗”的写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试题。唐诗四季(节选)吴经熊唐朝最伟大的自然诗人当推王维。在他的笔下唐诗的春达到了中边皆甜的境界。他的自然主义是最纯粹的,不像孟浩然的自然主义还受生活失意的沾染,更不同白居易的自然主义掺了多量理知主义的淡水。他是处于蠢蠢欲动的初春和飞扬跋扈的晚春中间,他的声音是像春天最快乐的日子那么的温柔抚慰,真有所谓“猗猗季月,穆穆和春”的气象。清明的幻想和纯洁的灵魂使他轻易地吸收大自然的美。王维的人格是难于描摹的。他既不怪僻,又不狂热;既不是一个浸淫在烦忧悲痛中的灵魂,也不是麻木不仁的道学先生;既非放荡不羁,又非墨守成规;既非野马,又非驯骡,更非无声无臭模棱两可的黯淡灵魂。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的,他好像同一切自然之美,结不解之缘。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素有宗教涵养的人物,他的上帝不是严父而是慈母。他的生平没有多大风波,虽然身居要职,却没有官僚习气。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在诗里他绝少宣传佛教,他很自然地实行他的宗教,他食甘蔬菲,时常静坐思禅。他的精神专一,能将苦热化作甘露,真得了宗教三昧。在一首诗里他说: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他三十岁的时候,便丧了偶,可是他养了两个极堪眷恋的情人。她们非但不彼此嫉妒,并且互相辅助,使他完成他的工作这两位情人就是“诗”和 “画”!他不但是位大诗人,还是古今驰名的山水画师。苏东坡曾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这幅画是多么的爽目(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他并不想脱逃这世界,他的希望是寄托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他的竹里馆显出同大自然孤独在一起的时候,他是多么舒适自在: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能窥见他,他已是心满意足了。他较孟浩然更依恋大自然,单独的时候他就弹琴自娱,像一个婴孩在母亲的膝上嬉戏那般自得。这母亲说:“看,看,我的孩子,明月在觑着你!”这孩子也就欢喜。他不像孟浩然般的感觉: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诚然,只有优越性灵的人才能真正的欣赏自然。终南别业是王维五十多岁时写的:中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可见王维不但相信佛教,并且还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的。我想真正的中国人的心境是近于道家的,不论他皈依什么宗教。倘若他信仰宗教,他也是一个道家化 的佛教徒;倘若他信仰基督教,他是个道家化的基督徒。道家思想不是宗教,乃是接受宗教的态度。我在别处说过,中国历史上的大政治家的行动是儒家化的,而感情是道家化的。再回到王维。他说的“中岁颇好道”,到底是什么道呢?他的道就是大自然。爱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杂诗: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未离王维前,还引他的山居秋瞑。看上来它像一幅图画的几段景色,其实结尾的二行包含着无限的意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在一个春季诗人看来,四时都是春天。8. 作者为什么说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的?9. 苏东坡曾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结合渭川田家一诗,赏析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10. 在吴经熊先生的唐诗四季里,春季包括诗人王维和李白,夏季包括杜甫和战时诗人,秋季有白居易和韩愈等辈,冬季有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他把王维归类为春季诗人,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若赞成,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对“在一个春季诗人看来,四时都是春天”这句话的理解;若不赞成,请阐述你的理由,可适当引用王维的诗歌,以佐证你的观点。【答案】8. 天蓝色象征着纯洁,清明与宁静。说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的,一方面是指他本人亲近大自然,又素有宗教涵养,生平没有太大风波,恬淡无争,有着清明的幻想和纯洁的灵魂;另一方面是他的山水诗歌意境总是清幽宁静,祥和美丽,宛如天空的蓝色一样纯净自然。 9. 诗歌总的来说描写的初夏傍晚农村的常见景色,是一副朴素清新的田家晚归图;其次,诗歌中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一幅优美的画面: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而每一幅图画都体现了主旨“归”,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10. 赞成。王维的诗歌有种恬静优美的境界,有不受生活失意沾染的最纯粹的自然主义,他的声音是像春天最快乐的日子那么温柔抚慰,有所谓“猗猗季月,穆穆和春”的气象,所以说他是个春季诗人;春季诗人并不是只描写春天的景象,而是无论他描写哪个季节的景物,诗歌里的欢乐、哀愁、希望,和幻梦都是春天般的轻松活泼,有种蓬勃的生机。如写秋景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如春天般的清灵优美,有种盎然的生机与活力。不赞成。王维是属于秋季诗人,前人评价他为“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他性格里有秋的淡泊静默,诗歌意境有如秋季的绚烂或悲凉,如使至塞上的“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就有秋季的萧瑟与苍凉,归嵩山作的“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就有秋的黯淡与荒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则是秋的清灵空寂。【解析】8.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一些常见景色: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这些初夏景色极其寻常,作者随手写去,然而诗意盎然,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王维把农村表现得这样平静闲适、悠闲可爱,是他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ii卷 表达与交流三语言文字运用11. 下列选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b. 湘夫人出自屈原的九歌。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的。从现存的九歌看来,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不重,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c. 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d.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自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答案】c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b. 临洞庭水,登岳阳楼,似乎是大快人心之事,可是,我们的杜甫能快否?他漂泊天涯,老病孤舟,心系戎马江山,情牵亲朋故友,壮观之景引发了满腹悲凉,难怪他要“凭轩涕泗流”了。c. 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d. 三苏中之苏洵,成名较迟,大器晚成,人过中年方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但并没有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没有人怀疑他的才华。【答案】c.1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柳永没有想到,姑苏的天空竟这般的蓝,蓝得仿佛只要一伸手,手指就会被染成蓝色。b.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c. 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作准备外,本身也有着积极入世的意义。d.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着重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偷换主语。王维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而非意境。改“努力创造的”为“努力创造了”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1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诗句,最符合文意要求的一项( )“,”,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睡白莲酣”,更不是简洁。“,”,就是简洁;“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第一个空格应该从“花开”的角度分析,第二空从数量的角度分析。15.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的第二联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中说此句“不用一二闲字”,现在请你用一些“闲”字,将这两句进行扩展。40字左右。【答案】示例:雄鸡报晓,啄开新的一天,茅店上空残月高悬。铺满银霜的木板小桥上,早已留下行人的足迹。(能展现意境,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句子型扩展注意两次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一般扩展语句都要修辞的要求,注意把握。此题属于命题式扩展,注意突出主题。四、作文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宋朝诗人陆游在他83岁的那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了一首示子通,其中的一句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你认同“功夫在诗外”的主张吗?如果认同,你是怎样理解的?如果不认同,理由何在?请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或独到的观点。不止于“学诗”,其他许多方面都可以涉及。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答案】学以致用走向成功只听说大山的巍峨高耸,不亲自攀登,哪能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壮阔;只听说大海的浩瀚,不亲自观赏,哪能欣赏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只听说沙漠的一望无垠,不亲自探索,哪能体悟到黄沙热舞的壮美。人亦如此,学习知识更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刘向曾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实践是成功的催化剂,学以致用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人不断完善自我,更新自我。聚光灯下,双臂柔若无骨,身体软如云,邰丽华带领自己的舞蹈团在舞台上舞动,舞姿轻盈轻巧,她们的舞蹈好似一轮骤然从山里跳出的太阳将阳光洒满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