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民中年终总结会.doc_第1页
惠水民中年终总结会.doc_第2页
惠水民中年终总结会.doc_第3页
惠水民中年终总结会.doc_第4页
惠水民中年终总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水民中年终总结会 惠水民中年终总结会篇一:惠水民中教学工作总结表(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惠水民族中学20 14 20 15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表 科目: 历 史 2015 年 1 月 30 日 存: 曾中宝 个人教学工作 惠水民中年终总结会篇二:惠水民族中学交通总结 惠水民族中学 2013年交通安全工作总结 我校始终把“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特色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交通法规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现把一年来我校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为保证交通安全教育有序地开展,学校特别设立了“学校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安排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把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各处室、办公室主任等担任。学校有关负责人定期召集召开专题会,商讨学生交通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二、精心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1、学校在校园内专门设置一些交通安全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 2、每学期都不定期的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或橱窗板报评比。各班级都定期召开班会,班刊中不定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3、每学期开学时,学校都会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内容,以加强中小学生道德建设,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倡导青少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主题,向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进行教育,并组织学生收听收看交通安全录象与教育片。不定期邀请交警为我校学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课。 4、寒、暑假都开展交通安全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假期前教师都提前设计好交通安全社会实践活动题目,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进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开学前向全体学生进行假期研究性学习汇报。 三、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自查并保障交通安全。 1、由于学校门前处于交通要道,故在学生上学、放学时要求保安在外面维持秩序,以保障学生过马路安全。 2、坚决杜绝学生驾驶机动车辆进入校园,以保障学生在校园内行走安全。 3、禁止学生攀爬操场栏杆,对于攀爬栏杆的同学,学校加大宣传和教育,发现违反的情况,学校严肃批评并给予纪律处分。目前没有攀爬现象发生。 4、校内集体活动,多次进行教育,要服从指挥,听从安排, 上下楼梯有序进行,避免踩踏事件发生。 四、校外集体活动,把交通安全放在首位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参观访问以及在校内、外举行运动会等大型活动。 1、都报请主管教育部门审批。涉及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协助的活动,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2、活动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相关的安全管理责任,并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 3、组织校外活动要事先对交通线路、交通工具、场地、设施设备、消防、疏散通道等进行详细勘察,认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4、在室内或体育场馆内组织大型集会应绘出平面示意图分发到各校、各班,明确进退场时间、顺序、坐席区域和相应人数。要保证各疏散通道通畅,安全门可随时开启。各通道门口应设专人疏散、引导。 总之,学校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家长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感到放心,同时,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可以说,我们开展的特色活动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校各项工作起了支撑和推动作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支点和杠杆。 今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的工作会做的越来越好,惠水民中的明天会更美好。 惠水民中交通安全领导小组 2013年12月3日惠水民中年终总结会篇三:惠水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删减稿) 惠水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重视民族文化工作,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旅游增收致富,富民惠民;有利于繁荣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小康新惠水。 一、我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少数民族人口情况 惠水县全县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辖8个镇17个乡201个行政村。境内居住着汉、苗、布依、毛南等14个民族。全县现有人口452520,其中:少数民族27029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苗族 9976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布依族16662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8%,毛南族2630人,其他民族1899人。 (二)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情况 我县世居的布依族、苗族、毛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不乏艺术珍品,芦笙、吊脚楼、蜡染、枫香染、扎染等,这些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代表;在非物质文化方面,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糯米坡节”、“端午节”、“摔跤”等传统节日、歌舞,特别是好花红布依民歌,现在已成为我县甚至全省的文化品牌,也是珍贵的遗产。而这些都是大山里的苗族、布依族人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既是我县民族历史的积淀,也凝聚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它是在漫漫的时空之中淬炼而成、既无固定的实物存在形式却又存在于每一个族人、每一个村寨、每一刻的生活之中。它根深蒂固地在几千年数百代苗族、布依族的生活中顽强传续,却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大潮中渐渐风化流失。 为挖掘、保护、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宣传展示我县民族文化。我县在2004年完成了“中华布依第一堂屋”的展示;2009年拍摄了宣传布依族文化的数字电影好花红;先后举办了三届好花红艺术节。 二是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我县实际,县民宗局、县教育局决定以雅水小学、好花红小学和鸭绒小学为示范,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雅水小学将布依枫香染、农民画、剪纸、对山歌等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每周安排了一课时,聘请民间艺人到校上课。学校成立了由音、体、美教师组成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课题组,划拨专项经费,课题组成员深入各村寨挖掘、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以丰富民族文化进校园内容。 鸭绒小学在苗族民歌、苗族舞蹈、苗族传统体育、苗族工艺方面的收集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校课间操就是跳原始的苗族芦笙舞,高年级男学生能吹芦笙和唢呐,高年级女学生能刺绣和较简单的蜡染。2007年,学校编排的苗族芦笙舞背扇舞和粑槽舞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惠水赛区比赛,获“原生态舞蹈三等奖”,并被选送参加黔南赛区多彩贵州舞蹈大赛。 辉岩小学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校学生会用布依语演唱好花红,会跳民族舞蹈,会用民族乐器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我县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成效以后来,“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已深入人心。全县先后有雅水中学、雅羊小学、长安小学、打引小学、羡塘中学、甲烈小学、九龙小学等多个学校加入开展行列,活动有声有色,群众喜闻乐见,许多小学已在教学中安排了民族文化学习的课程,还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授课,教授民族歌舞和蜡染、枫香染及扎染技术,组织编写布依语、苗语教材等,广泛收集资料,取精华,弃糟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支持举办民族节日,繁荣民族文化艺术。为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活跃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生活,长期以来,县民族事务局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赶秋坡糯米坡等开展对歌、舞蹈、摔跤、斗牛、赛马、寨龙舟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投入15.5万元,建成2个民族文化站,组建了三支民族歌舞队,配合县民族文艺队,挖掘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投入28万元进行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积极推动了我县“好花红”民族品牌的打造,促进了我县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是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在我县辖的25个乡镇中,各个乡镇都有少数民族聚居村,以雅水片区、摆金片区、王佑片区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以布依、苗族为主体民族,占各片区总人口的80%以上;但从有保护价值和体现特色以及发展示范角度,好花红乡的好花红村、大龙乡的九龙村、和平镇的大新村、雅水镇的播潭村和甲戎乡的青河村等五个村更具有代表性,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民族工艺以及民俗民风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目前,政府已在好花红村投入878万元,在九龙村投入416万元,在大新村投入445万元,青河村投入130余万元,主要用于布依堂屋修缮、桥梁、通组公路、村内道路硬化、民居改造、民族文化表演场、特色寨门、文化长廊、河堤整治等方面建设; 通过近几年的先期建设,好花红村、九龙村和青河村已初具雏形,目前青河村游船票年收入可达5万元,好花红和九龙两村餐饮年收入可达30万元,播潭村枫香染成品收入达3万余元。 二、我县民族文化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围绕布依族特色婚俗、传统生活习俗修缮“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民俗展厅。展厅内按布依族用具分类摆放,有衣帽、绣花腰带等布依族衣物,背篓、扁篓、轿子、舂具、谷磨等100多件布依族生活用具,展示我县布依族生活风情图片,成为我县少数民族一个重要的展示点。 (二)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建立训练基地,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5年来,在各中小学体育课上添加了摔跤、踢毽、毽球、滚竹环等10多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趣味体育项目,使惠水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有一个良好、长久的传承环境,每年组织开展校园民族体育运动会和群众体育竞赛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文化体育,也激发了少数民族同胞开展传统体育的热情,为优秀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基地和人才保障。在2010年9月省第九届民族传统体育运会上,我县毽球男女队均获一等奖殊荣。 (三)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顺利。2006年以来,全县共在5所民族小学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投入项目资金40余万元,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同时,进行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教学,做到了“两不误”获得了“双丰收”。 自2006年以来,我局共争取省、州对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投入资金41.5万元。由于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9年,雅水小学、鸭绒小学和辉岩小学分别被命名为“黔南州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四)村寨文明逐渐显现,凝聚功能显著增强。结合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民族村寨想方设法改造环境,使各种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走进古老的民族村寨,与传统民族文化相辅相承、和谐共荣。好花红乡着力打造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广场,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体现布依族文化特点的民族团结广场;集中改造集镇民居79户;和平镇新建毛南族特色村寨;大龙乡九龙村对40户民居进行改造,突出苗家民居风格,传承苗家建筑文化。 三、我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情况看,近几年是我县民族文化建设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但是对照全省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对照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对照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文化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够协调。目前,对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还仅仅是低水平的保障,多渠道投入政策还不完善,投入结构不合理。 (二)城乡之间民族文化事业与时代要求不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