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螳螂捕蝉知识点或能力点:原有知识水平:a.在四、五年级已经学习了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是本学期学习的新的复述形式,它高于前两次复述训练。b.五年级曾对联想展开过训练,创造性的复述要在上述基础之上进行。新知识增长点:a.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b.在原详细复述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作用:复述可使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并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学习过程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基本技能:a.培养学生的想象力。b.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德育培养:a.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不要顾此失彼,要通盘谋划。 (3)新知识在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a.通过让学生联想吴王听了少孺子的话会怎样想,这一内心活动,证明了少孺子所讲道理是正确的。b.通过创造性复述,加深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能力:复述课文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复述本身就是让学生表达,并且能起到让学生会表达的作用,表达一件完整事,应按起因、经过、结果这三方面来复述。创造性复述比起前面学过的复述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它把口头表达与联想结合在了一起,培养学生说想的综合能力。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具准备:计算机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不同内容。2.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4正确地评价少儒子这个人物。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教学难点: 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螳螂捕蝉。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古文吗?我们是怎样学习古文的呢? (回忆学过的古文,复习学古文的方法。) 所学过的古文有狐假虎威、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 学古文的方法: 1.查阅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2.多读。 3.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4.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提出不懂问题。二、 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1.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1) 学生介绍有关资料。(2) 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2. 检查朗读: (1) 谁愿意第一个把课文朗读一遍。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停顿是否合理。 (2) 评读,再指读。 (3) 练习读出一点儿古文的味道。 A.老师示范读第一句。B.学生体会读。C.指名读,齐读。 3.检查字词的理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课件显示整篇课文,“其”字加点) A.文中这么多的“其”字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一边读课文一边说说“其”字在不同句子中分别指的是谁或什么? (指一人说)其他同学作裁判,看他和你理解的是否一样,如果认为他说的不对,可以随时举手订正,看谁判断准,反应快。 B.理解了这么多“其”的意思,你有什么发现吗? (课件把所有带“其”的句子及解释全部显示)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同样一个“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事物是不同的。在古文中象这样的字或词很多,它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这也是我国古代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以后还会深入的学习。 (2)检查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子(你) 是(这,此) 务(追求) 悲(动听)(学生逐个讲解自己所查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课件重点出示这四个字的意思。) 注:“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选“悲哀”,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差异很大,所以同学们要想深入学习古文还要预备一本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 4.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 自己练习。 (2) 指名讲故事内容。 (3)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 提出不懂的问题 1.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1)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 2.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课外资料谈) 3.全班交流 (1) 少孺子为什么要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故事(课件显示“故事”)。 (2) 学生结合当时的形势来说一说。(课件显示“春秋形势图”)A.学生谈。B.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C.老师操作课件,并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D.少孺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要考虑周到,通盘谋划。)E.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 (3)吴王为什么没有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呢? A.少孺子的目的达到了吗?读读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B.吴王说:“好啊!”他在夸赞什么? (1) 少孺子聪明 (2) 少孺子机智、勇敢。 (3) 少孺子忠心爱国。C.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吴王在夸赞少孺子的同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孺子这样的栋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善哉!”(生读) 应当重重奖赏的忠臣,能杀吗?不能。四、 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1.吴王决心伐楚,态度极其坚定时,他是怎么说的? A.学生自读 B.学生体会读。 C.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 D.全班体会读2.指导学生对比朗读吴王的话。 A.指名前后对比读。“敢有谏者死!”“善哉!” B.全班对比读。 C.师生合作对比读。 3.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抚养婴儿合同协议书
- 影视拍摄合同协议书
- 房屋产权认定协议书
- 引用安全饮水协议书
- 房屋更名买卖协议书
- 弃土综合利用协议书
- 教育集团联盟协议书
- 指定区域销售协议书
- 房屋委托居间协议书
- 拆迁农机出售协议书
- 林下经济的开发与利用
- 基于PLC的校园照明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2024年保密教育培训考试(题目和答案)
- 山西建投集团考试真题
- DL∕T 1254-2013 差动电阻式监测仪器鉴定技术规程
- 足浴场所卫生管理要求
- 2024年辽宁省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 锅炉安装合同协议书
- 【必考题】中考初中三年级政治上模试题附答案
- DL-T5496-2015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设计规程
- DL-T5440-2020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