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PPT专业课件.ppt_第1页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PPT专业课件.ppt_第2页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PPT专业课件.ppt_第3页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PPT专业课件.ppt_第4页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PPT专业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收集原则 1 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 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3 在感染的急性期 使用抗生素前或伤口局部治疗前收集样本 4 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样本 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5 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1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运送标准操作程序 2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收集原则 6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 并以适当的技术 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样本 尽量不要以棉花拭子收集样本 7 采样后立即送检 最好在2h内 如不能及时送检 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 但存放一般不能超过24h 8 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 不可置肉汤培养 9 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 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 病人姓名 住院号 标本来源 采集部位 采集时间等 3 细菌室对微生物标本拒收的标准与处理方法 4 细菌室对微生物标本拒收的标准与处理方法 5 各类标本储存的环境 6 细菌室项目检验周期表 7 细菌室项目检验周期表 8 注 1 细菌室正常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六全天 周日上午 其他时间 包括中午 夜班 周日下午 常规培养请送急诊化验室 2 各类血清学检测周一至周五做 支原体 衣原体检查周一至周六上午做 其余时间标本一律不接收 3 空气培养 物表监测周六 周日不做 于周一至周五打电话给细菌室告之数量 9 标本采集 运送的标准操作程序 目的 规范标本采集 保证实验室检测前标本质量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所有标本 职责 采集 运送微生物标本的临床各科室工作人员 10 标准操作程序 1 血液 骨髓标本 1 1采集指征 对可疑血流感染患者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 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 可疑血流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一项或几项体征时应及时采集血培养 1 发热 38 或低温 36 2 寒战 3 白细胞增多 计数大于10 000 109 L 特别有 核左移 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 11 标准操作程序 4 粒细胞减少 成熟时我多核白细胞小于1000 109 L 5 血小板减少 6 皮肤黏膜出血 7 昏迷 8 多器官衰竭 9 血压降低 10 呼吸加快 11 降钙素原升高 PCT 12 标准操作程序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 除发热或低烧外 很少培养出细菌 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 特别是2岁或以下的幼儿 一般出现于门诊 常伴有明显的发热 38 5 和白细胞增多 总数 20 000 109 L 老年菌血症患者 可能不发热或低体温 如伴有身体不适 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心内膜炎的重要信号 13 标准操作程序 1 2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 采血应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 推荐同时采集2 3套 不同部位 血培养 以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区别病原菌与污染菌 一套血培养为一瓶需氧培养加一瓶厌氧培养 一次静脉采血只能注入到1套培养瓶中 尽可能选用可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临床对可疑菌血症患者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可在寒战时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 5 1h进行采血 除特殊情况之外 如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 采集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 无需重复采集血培养 14 标准操作程序 1 3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集血培养的建议 1 3 1急性心内膜炎 对于可能的心内膜炎患者 必须在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前30min之内抽取血培养 起始采集3套血培养 如果在24h内仍报告为阴性 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 全部培养一共为5套 1 3 2亚急性心内膜炎 需在24h之内连续从不同部位抽取3套血培养 间隔时间30 60min 如24h内为阴性 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 全部培养一共为5套 15 标准操作程序 1 3 3对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评估 皮肤消毒尤为重要 因为其主要的病原菌为皮肤定植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因此 血培养必须取自外周静脉而非留置的静脉导管 取自导管的血培养会伴有很高的污染风险从而导致错误的心内膜炎的结论 建议采用正确的皮肤消毒 从不同的外周静脉部位分别采集血培养 不能从留置的导管采血 1 3 4急性脓毒症 10min内从不同的部位采集2 3套血培养 1 3 5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 应改变血培养方法 如延长培养时间或增加特殊培养基 以获得罕见的或苛养的微生物 真菌 结核菌等 1 3 6不明原因发热 如隐性脓肿 伤寒热和波浪热 从不同体位先采集2 3套血标本 24 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 通常下午 再采集2套以上 16 标准操作程序 1 4皮肤消毒程序 1 4 1推荐使用碘酊 次氯酸和洗必太或碘伏 碘酊 次氯酸和洗必太的消毒效果要优于碘伏 消毒剂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 碘酊作用30s 碘伏作用1 5 2min 洗必泰的作用时间和碘酊一样 但是没有过敏反应 因此不必擦去 但不能用于小于2个月的婴儿 17 标准操作程序 1 5静脉穿刺点皮肤消毒程序 1 5 170 酒精消毒皮肤 以采血点为中心 螺旋式用力有内到外直径5cm以上 作用60秒 1 5 2用碘伏消毒皮肤 以采血点为中心 螺旋式用力有内到外直径5cm以上 作用1 5 2min 或用碘酊消毒皮肤 作用30秒 1 5 3再用70 酒精脱碘 以采血点为中心 螺旋式用力有内到外直径5cm以上 1 5 4静脉穿刺采血 注 血培养必须特别注意消毒 因许多微生物 尤其葡萄球菌属通常存在皮肤表面或近表层处 易污染血培养标本 18 标准操作程序 1 6培养瓶消毒程序 用70 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 不能用含碘消毒剂 作用60s 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表面残余液体 然后注入血液 1 7采血量 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每套不少于10ml 每瓶不少于5ml 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 每瓶不少于2ml 1 8培养瓶推荐使用商品化的培养基 19 标准操作程序 1 9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穿刺前或穿刺期间 为防止静脉滑动 可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 不可接触刺点 骨髓标本采取对穿刺一侧准备同外科切口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或骨髓后 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勿换针头 如果行第二次穿刺 应换针头 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血标本接种到血培养瓶后 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立即送检 20 标准操作程序 1 10血培养瓶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 病员号 标本种类 采集时间 注 病人标识不可覆盖在血液培养瓶的条形码上 1 11标本的运送血培养标本应按要求尽快送往实验室 不能超过2h 如无法及时送检 血标本需室温 20 25度 保存 切勿冷藏 1 12生物安全防护参见 HS JY GL XJ 302生物防护的安全程序 21 标准操作程序 2 尿液标本2 1采集指征 1 有典型的尿道刺激症状2 肉眼脓尿或血尿3 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 几个 号 4 不明原因的发热 无其他局部症状5 留置导尿管时间超过48h的患者出现发热6 膀胱排空功能受损7 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22 标准操作程序 2 2采集方法 标本采集应力争在末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注意避免消毒剂污染标本 清洁中段尿 最好留取早晨清洁中段尿标本 嘱咐患者睡前少饮水 清晨起床 由专业人员指导下采集中段尿标本 尿标本消毒采集程序 女性中段尿的采集方法 用肥皂水完全清洗尿道区域 用湿纱布垫漂洗 分开阴唇 开始排泄 排除前段尿后 不停止尿流 采集中段尿 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 利用留置采集标本时 应先夹住导尿管1 2小时后 以75 酒精消毒导尿管外部 按无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 注意不能从尿液收集袋中采集尿液 23 标准操作程序 2 3采集量5 10ml 2 4容器无菌 带螺旋盖 透明塑料容器 2 5标本容器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 病员号 标本种类 2 6标本运送标本采集后立即盖紧防止泄漏或容器外部留有残留物 及时送检 室温保存下不得超过2小时 否则应置于4 冰箱保存 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h 2 7注直接导尿可能导致尿道菌落进入膀胱 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危险 8生物安全防护参见 HS JY GL XJ 302生物防护的安全程序 24 标准操作程序 3 粪便样本5 1采集指征 当腹泻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建议采集粪便标本 进行细菌培养 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 5 HP体温 38 5 重症腹泻血便或便中有脓液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腹泻病人来自肠道传染疫区的患者5 2采集时间 尽可能在发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在不同的时间采集2 3个标本可以提高致病菌的分离率 25 标准操作程序 5 3采集方法 自然排便采集标本时 取有脓血 黏液 组织碎片部分的粪便1 3g 花生米大小 水样粪便则取絮状物 一般取1 3ml 直接装入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直肠拭子采集粪便标本 先以肥皂和水 将肛门周围洗净 然后用经无菌盐水湿润的棉式子插入肛门超越肛门括约肌约2 3cm 与直肠黏膜表面接触 轻轻旋转 必须将棉式子置于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5 4采集量 成形粪便花生米大小1 3g 水样便1 3ml 5 5容器 粪便标本装于无菌加盖螺旋广口塑料杯 直肠肛拭置于Cary Bair运送培养基 5 6标本容器标识应包括病人姓名 病员号 标本种类 检验项目 采集时间 26 标准操作程序 5 7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加盖 防止泄漏或容器外部留有残留物 1小时内送检 建议床边接种 高度怀疑霍乱弧菌感染的标本运送必须符合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5 8注 住院超过3d或入院诊断不是胃肠炎的患者 应考虑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的检测 一般不做常规粪便培养 除婴儿和有活动性腹泻症状的患者外不推荐用拭子做常规病原检测 有腹部痉挛的患者在发病6h内采集到的血便或水样便的效果最好 疑似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气单胞菌 邻单胞菌 弧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的病人 需要培养时 须另外提出申请 27 标准操作程序 4组织标本9 1采集指征 浅表皮肤黏膜感染 深部组织感染等 9 2采集时间 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9 3采集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 炎症或坏死组织部位 采用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