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学案(教科版14章).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学案(教科版14章).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学案(教科版14章).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学案(教科版14章).doc_第4页
八年级物理学案(教科版14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2 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一) 1了解国际单位制的来源,记住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2会用刻度尺测量常见物体的长度。1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 ,简称 。2在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 ,符号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为 ,符号是 。3写长度的常用单位名称和符号 ( )、 ( )、 ( )、 ( )、 ( )、 ( )。时间的常用单位有: ( )、 ( )、 ( )、 ( )。4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Km= m;1m= dm= cm= mm= m= nm。5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量程是 ,物体的长度是 。图16图2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与图1中刻度尺进行对比,测量有什么不同? 图21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 _、_ _ 和 _;会放:刻度尺要 ,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 ;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 和 。2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3.75m=3.75m100=375cmB3.75m=3.75m100cm=375cmC3.75m=3.75cm=0.375cmD3.75m=3.75100cm=375cm3单位换算:4105m=_m; 7.84106m=_km25nm=_m 15km=_cm 3.6m=_nm4我国的长江全长6300km,如果换算成以米为单位,相当于_m。5如图3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木块的长度为_。6如图4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此物体的长度为_cm。7如图5所示是用分度值为mm的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甲同学的读数为41mm,乙同学的读数为41.0mm,丙同学的读数为16mm,丁的读数为16.0mm。上述四位同学中读数正确的是_。 图3 图4 图5 A组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时间的测量用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3请为下列数据填写上适当的单位:小明的身高为1.64 ;课桌宽46 ;物理课本的长为250 ;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 ;刘翔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的比赛项目距离为110 。4无线电波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3105km=_m_mm。5如图6所示,用某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此物体的长度为 cm。图66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 。7小明上学路上用了15min,合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40min,合 s。B组8用刻度尺测得一木块长32.65cm,由此测量结果可判断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9某同学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是27.45cm,其中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cm,如果用毫米做单位,记录可写作 mm。 10关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下列正确的是( )A48cm=48cm100=0.48m B. 48cm=48cm100cm=0.48mC. 48cm=48cmcm=0.48m D. 48cm=48cm=0.48m11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量教室的长度,下面记录正确的是( )A120.3dm B.12.03cm C.120.36dm D.12.5m12关于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说不定你的问题也是其他同学的问题呢。请把它写出来吧! 2 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二) 1练习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学会一些特殊的测量长度的方法。2学会测量时间的方法。3能说出误差产生的原因,并知道实验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法。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 min; 1min= s;1s= ms;1ms= s。甲 图1 乙2王芳同学早上从家中上学的时间如下图1甲所示,到校的时间如下图1乙所示,则她上学所用的时间是 h ,合 s 。3用手表测一测自己1s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4测量值与 值的差异叫误差。5在你看来,误差产生的原因与 或 有关。6科学测量要点:(1) ;(2) ; (3) 。 1请你目测一下教室的长 m 、宽 m、高 m。如果你只有一个三角板,如何快速测出教室的长度?2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画图说明。3用三角板如何测量一张物理课本纸的厚度呢?写出你的方法,并写出实测数据。 A组1用测量工具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不能 ,只能尽量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错误的操作方导致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 的。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1所示,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图13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B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C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D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4第46届世乒赛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的首次高水平比赛,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m B.2mm C.2cm D.2dm5测量长度时,决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A刻度尺的测量长度 B测量者的意愿C测量的要求 D刻度尺的分度值6如下图示2所示,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 图2B组7.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同样受热情的情况下,铜件比铁件长得要多些,如果直尺是用钢材做的,要去测量一个铜件的长度,那么夏天测量值与冬天测量值相比,夏天测的值要(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8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知道你的课桌的真实高度。”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9如图3所示的一长方体木块,给你一把直尺,你能测出A、B两顶点间的距离吗?可画出说明。 图310关于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说不定你的问题也是其他同学的问题呢。请把它写出来吧!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1 认识运动2 运动的描述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改变,叫机械运动。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叫做_。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则这个物体 ;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位置变化,则这个物体 ;4在高速飞驰的列车上,小明座在椅子上,说自己的是静止的,他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在车外大地上的行人,说小明的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5物体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称为 ,经过路线是曲线的运动称为 ,游乐场的过山车做的是 运动。图1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快慢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是运动的,相对于_是静止的。2图1所示,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_是静止的。3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_我们是静止的。4在站台上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也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快C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慢5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则以_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6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以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为参照物。7“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奔驰”_,“后退”_。8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和_。9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写出来,与同伴交流一下,看谁总结得好。 (1)_。 (2)_。A组1一汽车沿着湖边的公路以54Km/h的速度行驶,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是_的。 2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为参照物;云彩遮住太阳是以_为参照物。3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飞去,而他在舱内却感觉不到自己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_和_为参照物。4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地球和太阳 B月球和地球 C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 D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5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A电梯 B地面 C商场的柜台 D柜台前购物的顾客6妈妈送小云上了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只见旁边并列的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从另一侧窗外看了看车站,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乘的车还没开呢!”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是A她们听到的火车鸣叫声不同 B母女俩所处的地点不同 ( )C母女俩所处的时间不同 D母女俩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B组7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速度最大的是_。8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的飘过高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乌云 C自己 D高楼9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 B乙下降,但比甲快 C乙下降,但比甲慢 D丙下降,但比甲快10一小说中写到:“昨晚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井 B地面 C院子 D篱笆11关于动与静,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说不定你的问题也是其他同学的问题呢。请把它写出来吧! 3 运动的速度(一) 1能识别常用比较快慢方法,知道速度的定义,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2记住速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相关运算,会进行单位换算;3能判断物体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称为 。2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_叫做速度。在物理上速度用来表示 。3我们用符号_表示路程,用符号_表示时间,用符号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时间的单位是_;速度的单位是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做速度的单位。1一物体的速度为30m/s,它表示的意义是 。21m/s= km/h 20m/s= km/h 108km/h= m/s3甲的速度是5m/s,乙的速度是20m/s,甲和乙比较 更快些,你判断的依据是 。4一辆行驶速度为75km/h的汽车,与一列行驶速度为28m/s的火车,谁更快些?5敏捷的雨燕每秒能飞48m,凶猛的鹰在捕捉猎物时,每分钟飞行距离可以达到2700m,比一比,他俩谁是冠军?6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成绩为12.91s。则他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6km/h,则哪个速度比较快?7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则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需要多长时间?8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写出来,与同伴交流一下,看谁总结得好。 (1)_。 (2)_。 A组1依据公式,还可以得到两个变形公式,它们是t= ;s= 。2职业足球运动员进行12min跑体能测试和田径比赛中的万米赛跑,同样是比较快慢,前者是在 一定的情况下,比较 的长短,后者是在 一定的情况下,比较 的长短。3完成以下速度单位的换算(1)1080km/h=_m/s;(2)10m/s=_km/h;(3)36km/h=_m/s。4汽车的速度计上有“km/h”字样,当速度计指针指在“90”处,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 km/h= m/s。5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于( )A5km/hB1 km/minC5m/sD0.1m/s6若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右表为他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 ;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 。B组7一列长2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长2.8km的大桥,共用了1min40s,则列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8如右图是一个骑车人和跑步人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图,从图中看骑车人的速度是 m/s,跑步者的速度是 m/s,按此速度,骑车人20min可以骑 m。9关于速度的计算,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说不定你的问题也是其他同学的问题呢。请把它写出来吧! 3 运动的速度(二) 1能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2会用图象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1在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 。把速度不断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 。2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100km,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为什么?1有几位同学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 D路程与时间成反比2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 B C D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4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A120s B140s C160s D180s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8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写出来,与同伴交流一下,看谁总结得好。 (1)_。 (2)_。 A组1“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程龟和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前半程龟的平均速度更快C后半程兔子平均速度更快 D无论如何兔子都比龟快2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胎被扎坏,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4.8m/s B5m/s C2.45m/s D4.8km/h3请根据图中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意,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多少小时?4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的大桥,则共需要的时间为多少?B组5原来人们常用炸药开山筑路,一次利用炸药爆破时,使用了导火索引爆的方式进行,导火索长120cm,点燃后燃烧的速度为1cm/s,点火后点火人以6m/s向远处跑,他要跑到500m外才安全,那么他能跑到安全区吗?6一列火车以3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相邻的另一轨道上迎面开来一列长为300m的货车,速度为20m/s,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是多少?7关于速度的计算,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说不定你的问题也是其他同学的问题呢。请把它写出来吧! 4 能量 1知道能量与物体的运动有关;2能说出常见的几种能量形式名称。3能描述常见能量的的转化。1能量是与物体 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 形式。2运动场上奔跑的运动员具有 能;3从高处滴落下来的雨滴具有 能;4龙卷风具有 能;5太阳具有 能;6电池具有 能;7原子弹爆炸,利用了 能;8人类目前利用的电能,大部分间接来自太阳能,你如何理解,并请举例说明。第一、二章 基础知识要点一、长度、体积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课桌的高度约 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km= m= dm= cm= mm= m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六会”会选根据测量 选择不同精度的刻度尺(不一定越精确越好);会认认清 ;会放不利用已磨损的 ,刻度紧贴被测物;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 的下1位;会写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5误差: 与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事实上,一个物体长度的真实值是没有人知道的)误差是绝对 的,它只能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 。6时间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常用单位有: , , , 7时间单位的关系:1h= min; 1min= s; 1s= ms;1ms= s二、动与静8机械运动物体 的变化叫机械运动。9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三、快与慢11速度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1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 ,经过的路线是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计算公式: 。15速度的单位: 、 。1米/秒= 千米/小时。16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 的运动。1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就是平均速度。公式: 。第三章 声1 什么是声音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并且知道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3知道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340m/s,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及温度对传播速度的影响。1声音是由 产生,_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不能在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_m/s。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由什么振动的结果: 悠扬的钟声 ;海浪的波涛声 ;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_;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_; 下雨天听到的雷声_;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_。2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432 7007 90011 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3303165 1005 0001 300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选填A、B、C、D)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提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4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写出来,并与同伴交流一下,看谁总结得好! ;A组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产生的。2在抗日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13龙舟比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而产生的,并经_传入人耳,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了,这是因为_。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力来吹,使笛管中的_发生_。4如图1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到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内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减少5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需要条件的一组是( )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观察到纸屑在不停的振动 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A B C D6雷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小刚同学看到闪电后,经过5 s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小刚有多远?(v声340 m/s)B组7(2010年成都)关于图l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图18甲同学在钢管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将耳朵贴在钢管的另一端听,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5s,求钢管的长度(在钢管中v声5200m/s)9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你还有什么问题?说不定也是其它同学的问题,请你把写出来。 2 乐音的三个特征 1知道声音的三大特征,能区别三大特征。 2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振幅和距离有关;知道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声音振动频率的关系,音色与发声体的形状、材料等有关。1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 、 和 。 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_叫音调,音调由声源振动的_决定。弹奏钢琴时,越往右侧的琴键,弹出的声音其音调越 。2男同学的声音通常比女同学沉闷、浑厚,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频率_,声调较_ _ 。3笛子和胡琴同时演奏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别出笛子声和胡琴声,这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4小军为了喊叫自己前面的好友,他用双手做成喇叭形状放在嘴边大声地喊,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能够增大喊叫的音调B能够把喊叫的声音变大图1 C能够使较远的人分辨出是谁的声音D能够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5把一条粗细均匀的长金属管截成长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这四段金属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悬挂起来,如图1所示。若用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其音调( )A最低的是金属管1 B最高的是金属管1 C都相同 D跟敲击的位置有关6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写出来,并与同伴交流一下,看谁总结得好! ; ; A组1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女子声音的_高。2用一张硬纸片划过木梳的尖齿,划得快时音调_,划得慢时音调_,可见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_。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声音的音调越高。3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出,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_不同。4一位男低音歌唱家放声歌唱时,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歌唱家,两人当中_的音调高,_的响度大。图25图2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钢尺发声越响,由此可见振幅越大 越大。6有经验的人买西瓜时,常把西瓜拿起放到耳边拍两下,一听就知道西瓜是否成熟,他判断的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7很多湖南人都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就能立即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民歌,他们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分辨出来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图38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的说话声,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9图3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探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10(2010天津)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他们发声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强弱不同B组图411如图4所示,在试管里装入深度不同的水,当向各试管口轻轻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试管,这种声音是靠_的振动产生的。12(2010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13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你还有什么问题?说不定也是其它同学的问题,请你把它写出来。 _3 奇异的声现象 1知道回声现象,知道听见回声的条件,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知道共鸣现象,能识别共鸣现象。了解动物发声现象。1人对着高墙喊,如果回声比原声晚 秒,人耳就到听到回声。2两音叉要发生共鸣现象,必须要 相同。 1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A. 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 B. 旷野里的空气比较稀薄C. 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叠加,声音加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2雷雨天打雷时,其实打雷只是一瞬间,只有一个声音,但我们听起来却是轰隆隆的雷声,一般要持续几秒钟,这是为什么呢?3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从某海面向海底发出声波,经4秒钟返回海面,求海水深度。4要听到回声,人必须离高墙 米。(请写出计算过程) 5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山底的隧洞口行驶,驾驶员鸣笛后3s钟听到回声。他听到回声后,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洞口?(声速为340m/s)6把一块长约30cm,截面为4cm2cm的长方形木块的两端,钉上两个环形木螺钉(如图),把做琴弦的材料两端分别绑在环首木螺钉的两个小孔上,通过转动螺钉把琴弦绷紧。用大小差不多的小木箱换下小木板,重复上面的步骤,发现换成小木箱后声音的响度增大,这是 现象,这正是弦乐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的发声原理。4 噪声 1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知道描述噪声的单位。 2知道控制噪声三种途径,会进行识别与判断。1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属于物体发生 振动而产生。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把 叫做噪声。 1图1和图2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1 图22人们用_来划分声音的强弱,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3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的_,阻断它的_,防止它进入_。4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5“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 中减弱噪声。6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D戴上防噪声耳塞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 减弱噪声;使装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这是在 中减弱传向居民区的噪声;另外还可以带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8如图所示,A是一座教学楼,B是教学楼与供热站之间的空地,C是一个供热站,里边的大功率电动机日夜工作,D是一条公路。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请你设计两个减弱噪声的措施。措施一: 措施二: 9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这样做(请写出两条): 。 。4 声与现代科技 1了解超声和次声的特点以及利用超声和次声为人类服务。2了解现代科技中人类利用声音的方法。1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Hz,低于 Hz的声音是次声波,高于 Hz的声音就是超声波。2蝙蝠和海豚是依靠 导航和捕捉猎物的。1几种动物和人能够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如下(单位:Hz)(1)猫:6035 000; (2)青蛙:508 000;(3)狗:155 0000; (4)知更鸟:25021 000;(5)鳄鱼:206 000; (6)人:2020 000。 在所列的动物和人中,能听见超声的有(填序号)_;能听见次声的有_;超声和次声都听不见的是_。2利用超声波洁牙,使利用了超声波的 特性,医生用“B超”进行诊断,是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