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攸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湖南省攸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湖南省攸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湖南省攸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湖南省攸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攸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 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b. 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c. 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d. 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 宗法制遭到破坏 b.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3“亲情是缘,相聚是缘”“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情结。与此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4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家国同构观念 b. 孝敬父母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5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布衣卿相,礼贤下士”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皇帝制瓦解 b. 官僚政治形成c. 郡县制瓦解 d. 贵族政治形成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 宗教色彩 b. 神权色彩 c. 宗族色彩 d. 王权色彩7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 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 b. 受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c. 君主专制政体 d. 中央集权制度8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这个制度延续到了汉代作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因为有一批其权力严格受到限制的王国当时容许与数目远为众多的郡一起存在。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但又稍有修改),最后演变成现在仍在实行的制度。”据此分析可知,现在“省县制”的渊源是( )a. 分封制 b. 世官制 c. 郡县制 d. 朝议制度9“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a. 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10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 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11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b.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1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 ( )a. 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 b. 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c. 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 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13钱穆曾评价:“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强调这种制度( )a. 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 b. 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c. 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d. 易于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14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 b. 枢密院 c. 参知政事 d. 三司使15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a. 郡县制 b. 三省制 c. 行省制 d. 三司制16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 )a. 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b. 唐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c. 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d. 唐朝科举考试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17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18自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图反映了皇帝与宰相关系的演变过程,从下图中可以判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加强 b. 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削弱c. 相权逐渐加强 d. 相权逐渐削弱,君权逐渐加强1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内阁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 b. c. d. 20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称( )a. 兵部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21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材料说明( )a. 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b. 雅典民主是地理环境的必然结果c.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d. 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2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其中“轮番而治”的含义是a. 由几个执政官轮流上台执政b. 由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轮流执政c. 雅典公民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角色转换d. 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交替实行23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这说明古希腊强调( )a.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民事案件均由民众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24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正确的有(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定范围内的民主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城邦的的特定产物a. b. c. d. 25苏格拉底认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这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苏格拉底意在说明古代雅典民主制是( )a. 直接的民主 b. 少数人的民主 c. 忽视执政者素质的质粗糙民主 d. 不公平的民主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阅读(25分)26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图示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8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加以论证。(11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babcbcbbbddbcadddd题号2122232425答案acaac26、(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 或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2 分)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 分)“不变”成因:宗法制的影响;(2 分)“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分封制的弊端。(2 分)(2)创新: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互为补充、相互牵制。(2分)评价:通过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可以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