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2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2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2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2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2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定位,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3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知识体系导引,1.风形成的过程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风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3三种作用力(北半球)(1)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特征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2)B是摩擦力,其作用是使风速减小,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相反。(3)C是地转偏向力,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垂直。4力的作用效果(1)若只受A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2)若只受A和C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高空。(3)当A、B、C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近地面。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气压梯度:指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学法指导借助手势快速判断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着自己,四个手指头伸直的方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伸直的方向代表地转偏向力的方向,食指偏向大拇指的方向就代表风向。重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探究活动】材料一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材料二下面是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风受力作用图示风向高空风受两力作用(F1、F2)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受三力作用(F1、F2、F3)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1)图中F1、F2、F3分别表示影响风向、风速的哪三个作用力?(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哪个力?该力与风向的关系是怎样的?(3)高空风风向和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的形成过程,并分别分析受力状况和最终风向。(5)结合图,判断分析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中A、B两点的风向、风力大小。答案:(1)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3)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4)画图略。(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向左偏。)(5)若在北半球,A点为西南风,B点为西北风。若在南半球,A点为东南风,B点为西南风。B点处等压线密集,故B点风力大。【归纳总结】影响风的三种力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增大而增加,赤道为零不影响风速大小北半球使风右偏,南半球使风左偏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学以致用】1下图示意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或B或C或 D或(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时,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为北半球高空风向,为近地面风向。第(2)题,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PMPN时,为北半球风向,为南半球风向。第(3)题,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与气压梯度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相反。答案:(1)A(2)C(3)D重点二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探究活动】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回答问题。(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用表示)和低压槽线(用表示)的位置。(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风,乙地的风向是_风。(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原因是_。(5)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答案:(1)(2)见图:(3)西北偏南(4)大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5)丙丁【归纳总结】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基本气压场的判读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或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2)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北半球):判断风速a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b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a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b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c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关系: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d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学以致用】2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2)图中两处就气压分布而言,是_,是_。(3)图中A处风力较大的原因是_。解析:首先根据图中数值判断出为低压中心,为高压中心,风向的判断要根据北半球从高压指向低压再向右偏的原则,等压线密集,说明风力大。答案:(1)C(2)低气压高气压(3)单位距离内等压线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1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B地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解析: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而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答案:D2下图中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 Bb Cc Dd解析:根据风向是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可判断C、D选项可能正确,又由于是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右偏,故排除D项,选C项。答案:C2019西安高一期末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34题。3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C南半球;近地面 D南半球;高空4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阴雨连绵 D晴朗干燥34.解析:第3题,根据地转偏向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可确定该地位于高空。第4题,上海的高空是低压,近地面为高压,天气晴朗。答案:3.B4.D52019大连六校期末联考下图中V代表P地某时的风向,M为经过P地的等压线,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P地位于南半球 BP地位于高空CP地北部气压比南部高 DP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夹角,排除B选项;风向向右偏转,排除A选项;风向北部吹,说明北部气压低,排除C选项;该地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夹角且向右偏转,选项D正确。答案:D6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其方向是_。(2)若无,只受影响,则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与的关系是_。(3)实际大气中的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半球。(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地,原因是_。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图中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从高压指向低压,应是风向;与风向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方向相反,应是使风速减小的摩擦力。答案:(1)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成一夹角北(4)N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课时作业 8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2B图(北半球)中P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12.解析:第1题,C、D图中气压梯度大于A、B图中,且C图中P处等压线最密集,故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C图。第2题,P点在北半球,北部为高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故P点的风向为东北风。答案:1.C2.A2019青岛一中期中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单位:hPa)”。读图回答34题。3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Aa、b、c、d Ba、b、d、cCb、a、d、c Dc、b、a、d4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Aa、d Bc、dCa、c Db、d34.解析:第3题,图中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c应为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第4题,水平气压梯度力a和摩擦力d是决定风速大小的力。答案:3.B4.A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56题。5图中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 BC D6图中四处风力最大的是()A BC D56.解析:第5题,该图是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风向是由高压吹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斜交,根据图中风向情况,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右偏的只有箭头。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点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其风力最大。答案:5.C6.C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答78题。7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8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A BC D78.解析:第7题,P地周围地区属于高温地区,相应气压较低,N地气温较P地低,气压应高于P地,风由N地吹向P地,北半球右偏,形成东南风。第8题,M、P、N一线中,P地属于热低压的中心区,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陷,对应上空等压面向上凸出,故与图相符。答案:7.B8.C9.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来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高空的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右偏,应为西风,而飞机是自东向西飞行,所以飞机逆风飞行。答案:B下图示意“2018年10月12日18时的某区域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011题。10甲乙两地气压差值不可能是()A18百帕 B25百帕C14百帕 D15百帕11乙地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1011.解析:第10题,图中相邻等压线的气压差为4百帕。因相邻的等值线其数值相等或差一个定值,可判断图中甲地等压线数值可能为1 004或1 008百帕。等值线两侧数值取值范围不同。图中乙地气压在1 0201 024百帕之间。若甲处等压线数值为1 004,则甲地气压介于1 0001 004百帕之间,甲、乙气压相差1624百帕;若数值为1 008,则甲地气压介于1 0081 012百帕之间,甲、乙两地气压相差816百帕。第11题,根据图中经纬网数据及海陆轮廓判断图示范围为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利用等压线图上风向的画法,可判断乙地此时吹西南风。答案:10.B11.C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213题。12N地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13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AM地 BN地 CP地 DQ地1213.解析:第12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13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答案:12.A13.D二、综合题14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2)图示地区位于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3)图中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_,理由是_。(4)在图中箭头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5)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