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文献标识符标准的推广与应用[文档资料]_第1页
信息与文献标识符标准的推广与应用[文档资料]_第2页
信息与文献标识符标准的推广与应用[文档资料]_第3页
信息与文献标识符标准的推广与应用[文档资料]_第4页
信息与文献标识符标准的推广与应用[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与文献标识符标准的推广与应用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承载内容的介质及阅读方式均呈现多样化,而标识符从标识纸质出版物逐步扩展,目前也已延伸到数字出版。该类标识符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落实程度和应用效率不一等问题,凸显出背后的标准制订和管理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载体间文献资源的检索和聚合,是标识符未来的发展方向。 标识符标准概述 自 ISBN 实施 以来, ISO 相继颁布了多项标识标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国际标准录音制品编码( ISRC)国际标准乐谱出版物号( ISMN)国际标准视听制品编码( ISAN)国际标准音乐作品号( ISWC)国际标准文本号( ISTC)数字对象标识符( DOI)国际标准收藏品标识符( ISCI)以及与文献资源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名称标识( ISNI),我国研制的国际标准关联标识( ISLI)正在进行中(以下均以字母“ISSN”“ISRC”“ISMN”“ISAN”“ISWC”“ISTC”“DOI”“ISCI”“ISNI”“ISLI” 简称),从文献资源责任者到作品、出版产品及对数字化产品的标识和关联,信息与文献标识体系已基本形成。 此类标识符主要特点是,由字母与数字组成的符号序列。唯一的标识某一类资源,并通过编码注册的元数据实现资源的识别与管理。由于其具有国际性,使得国际文化间的交流实现了零障碍,使用统一的标识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有利于资源的查找、定位及共享。 标识符的推广应用 1.国外应用现状 ISBN 在全球 160 多个国家或地区应用,应用范围已包括数 字资源,据国际 ISBN 中心数字出版调研结果显示,有 84个国家或地区为数字出版物分配 ISBN。该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之一。另外, ISSN 中心数据库也达到了166.6 万条注册数据。 其他标识符虽已展开应用,但是推广力度远不及以上两项。 2.国内应用现状 我国积极跟进国际标准,对以上标识符标准大部分采标。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ISBN 和 ISSN, ISBN( ISO 2108),我国 1987 年采标为中国标准书号并实施;二十几年来,中国标准书号 “ 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图书出版发行 行业和整个文献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使以图书为主的出版业能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信息行业对社会生产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开拓中国图书的国内、外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 ISSN 是为各种内容类型和载体类型的连续出版物(例如报纸、期刊、年鉴等)所分配的具有唯一识别性的代码。自 1986 年我国建立 ISSN 中国国家中心数据库以来,截至目前中国 ISSN 数据库现有数据 12000 余条,并向国际 ISSN 数据系统提交记录。 ISSN 的采标,促进了出版行业和文献信息的标准化,有利于国际间出版数据的交流和共享,为我国出版物走向世界创 造了条件。 ISRC,我国在 1992 年采标颁布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 CSRC)( GB 13396-92), 2009 年修订,修订后的ISRC 只标识录制完成的录音或音乐录像节目,与该节目的载体无关。电视剧、电影等录像节目不再分配 ISRC。 ISRC 脱离出版载体单独使用,更加适应了当今的行业现实。新版 ISRC不仅实现了与国际 ISRC 标准接轨,也将有利于音像出版业的对外贸易交流和版权保护。 我国虽已采标多项标准,但尚未展开应用。 标识符标准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印刷 为主的出版业,在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向多媒体转型,海量的文献资源需要标识符的支撑,但从应用现状来看,理想与现实还存在差距。笔者认为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国际方面 第一,中央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即标识符元数据注册采用集中式注册管理,采用此标识符的国家或地区没有发放和管理的权利,只能通过访问标识符国际中心网站获得数据,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国家或地区代理机构看不到代理注册和推广的优势,抑或还有什么想不到的陷阱。 第二,标识符之间的关联未建立,不能实现数据库之间的互操作、互检索,虽然标识符实现了对资源的分类标识,但每个标识符建立的元数据库都是独立的,资源跨库检索方面存在一定障碍。 第三, 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文献资源标识符在欧美地区推广应用大大高于其他地区。 2.国内方面 第一,管理部门支持力度决定标准的推广程度。我国落实情况较好的标识符是 ISBN、 ISSN、 ISRC。 ISBN 自 1987年采标以来,经过两次较大修订,不断完善,发放对象现已扩及全国 1256 家出版社, 2013 年发放图书书号 3.14 万条,音像电子出版物 2.46 万条。 我国 ISSN 分中心于 1985 年建立,在标准推广的前三年中已有近 5000 种中文期刊分配了ISSN 号并进入了国际 ISSN 数据系统,截至 2011 年底,我国已有约 1.38 万种连续出版物获得或使用 ISSN。 1992 年 5月,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中国所有音像出版社必须在其生产的每一种音像制品上,对所录入的节目以及节目中的每一项可以独立使用的部分编加 ISRC 编码,此后我国 ISRC 的发放有了坚实的保障。此三项标识标准多年来执行得比较到位,而其他项无论是在强制性上,还是在发放范围和数量上,都远远不及。 第二,标准未 能扎实落地。标准化工作包括 “ 制订标准 ” 和 “ 贯彻标准 ” 两条主线,贯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标准若不能落到实处,犹如空中楼阁,毫无价值可言。我国在解决文献资源标识工作方面,经过多年耕耘已取得相当成效,从文献资源责任者到作品、出版产品及对数字化产品的标识和关联,文献资源标识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标准的制订与形成上,我国较好地跟上了国际发展形势,但标准出台后,没有落地到具体部门,或是应用推广不够,成为实质上的一纸空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是推广标准的一个突出问题。 第三,组织架构不完善。除了专业的标准化机构外,大 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专职人员做标准的宣贯,直接后果就是标准下来后没人推动,即使推动也是被动的。其次,由于没有专人负责宣贯落实,大多标准不被了解或不清楚,造成标准被束之高阁。 文献资源标识符,实现了不同粒度、不同媒介、不同形式数字知识资源之间的互操作和动态链接,为数字出版内容资源的创新开发利用及获取提供了全新方法和途径。利用和发挥标识符的功能,需要调整和改变数据库结构,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为海量文献提供便捷的文献入口,通过不同知识资源间的动态链接,使客户能迅速准确查找到所需信息。 1.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工作,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通过参与标准的研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推动文献标识标准化跻身世界上游。 2. 建立标识符管理机构,将标识类标准归口管理。将多方管理机构收为一家,在一个平台下实现人员和系统的统一管理,明确职能,完善机制,加强落实,强化监督,把各类标识符的注册、登记和管理纳入行政监管下。 3.采取 “ 柔性 ” 贯标,即把标准做在软件开发中,在各类标识元数据注册中,用软件设计将标准固化下来,使软件 的使用者不知不觉遵循标准的要求。 4.加紧研究标识符之间的互操作。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出版流程和媒体形态之间的界限已经被打破,研究标识符之间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关联,实现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载体间知识资源的检索和聚合是标识符未来的发展方向。 5.知识资源标准对未来数字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