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霞浦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霞浦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霞浦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霞浦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2.答案务必写到答题卷中。3.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答题卷,试卷自己保留。一、语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精髓(su) 曝(p)晒 撩(lio)人 东施效颦(png)b.嶙(ln)峋 庇(p)护 窠(k)臼 数(sh)见不鲜c.驯(xn)服 蓦(m)然 校(jio)对 一蹴(c)而就d.嬗(shn)变 国子监(jin) 一瞥(pi) 返璞(p)归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响午 藐视 功亏一匮 出人头地b.叫嚣 流弊 弱不禁风 养痈遗患c.慨论 严瑾 大方无隅 萎靡不振d.麻痹 隐晦 仗义直言 义愤填赝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作为部门领导,应该具备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b.那位明星在台上纵情歌舞,兴之所至,眉飞色舞,上下其手。c.节庆期间,各大商场人流量激增,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d.贫困地区群众安土重迁的思想不易改变,因此易地搬迁工作很难顺利开展。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年轻人对手机特殊功能的情有独钟推动着手机产品朝着多功能、多特色、高赢利发展,而那些嗅觉灵敏的手机厂商也乘机推波助澜。b.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南京1937”真正成为人类记忆的一部分。c.“故宫珍藏经典书画复制作品展”展出的作品呈现了中国绘画艺术从唐、宋至近代传承不已的艺术血脉和百花齐放的艺术流派。d.没有臭氧的保护,阳光中的紫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到地面,足以杀死很多动物,让动物失明,破坏动物的免疫系统。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是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贫穷。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原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称请客的人。建德若偷 偷:苟且,懈怠。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很饱的样子。绝云气,负青天 绝:断绝。 幼而不孙弟 弟:通“悌”,尊敬师长。c.函封之 函,盒子。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手把芙蓉朝玉京 把:拿。廉而不刿 刿 :刺伤。d.五花连钱旋作冰 旋:旋转。行人刁斗风沙暗 行人:出征的人。不自伐 伐:讨伐。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之二虫又何知?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吾其还也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以故荆轲逐秦王d.秦王还柱而走 或五十步而后止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译文:越过他国的边境,到达边远的地方,您知道这是很难办到的。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消除了。c.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译文: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掉落下来,在草丛间高飞,这也就是我飞行最高限度了。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七十岁的人穿得上丝织品的衣服,吃得上肉,老百姓不受饿挨冻,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情啊。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老子一书句多排偶,文多用韵。语言整齐中透着变化,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对后代各种讲究对偶和押韵的文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b.塞上听吹笛诗人采用写实手法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c.春末闲谈中,鲁迅以一种闲谈的方式,将自然景物人格化,通过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旧时代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d.孟子提出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的主张,可惜在“强凌弱,众暴寡”的社会无法实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察孝廉,除钱唐长,迁郴令。孙权为骠骑将军,辟补西曹掾;及称尊号,以泽为尚书。嘉禾中,为中书令,加侍中。赤乌五年,拜太子太傅,领中书如故。 泽以经传文多,难得尽用,乃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咨访之。以儒学勤劳,封都乡侯。性谦恭笃慎,宫府小吏,呼召对问,皆为抗礼。人有非短,口未尝及,容貌似不足者,然所闻少穷。权尝问:“书传篇赋,何者为美?”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初,以吕壹奸罪发闻,有司穷治,奏以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权以访泽,泽曰:“盛明之世,不宜复有此刑。”权从之。又诸官司有所患疾,欲增重科防,以检御臣下,泽每曰“宜依礼、律”,其和而有正,皆此类也。六年冬卒,权痛惜感悼,食不进者数日。泽州里先辈丹杨唐固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著国语公羊传谷梁传注,讲授常数十人。吴录曰:初,魏文帝即位,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泽曰:“不及十年,丕其没矣,大王勿忧也。”权曰:“何以知之?”泽曰:“以字言之,不十为丕,此其数也。”文帝果七年而崩。臣松之计孙权年大文帝五岁,其为长幼也微矣。 (删节自三国志)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b.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c.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d.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b.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迁:调动官职,如“再迁为太史令。”左迁一般指降职。领:兼任更高的官职。c.嘉禾、赤乌:嘉禾、赤乌是吴祖孙权年号。汉武帝开创了年号纪元先例,自此,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d.公羊传谷梁传: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阚泽勤奋好学,学识渊博。他因家中贫困,常被人雇用抄书,以此换取纸笔。抄完书后,他也就将那部书全部诵读完毕了。他博览群书,通晓天算历法,由此声名显扬。b.阚泽精通儒学,制定礼仪。他撰写礼一书和各家注释,以此教授太子,为他们拟定了出入及与宾客会见的礼仪等。因为儒学上的造诣深厚,他被封为都乡侯。c.阚泽待人谦恭,不言人过。阚泽呼唤询问宫廷官府的小吏,都用平等的礼节相待。对别人的短处,他从不亲口提及。d.阚泽反对酷刑,重视礼律。阚泽认为盛明的朝代,不应有酷刑。各官署存在一些弊端,孙权打算加重律令条例来检查监督官员,他每次都说“应依照礼仪、法律”。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咨访之。(5分)(2)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314题。归嵩山作 唐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此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狭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归去的车马缓缓前进。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b.颔联移情及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佛“流水”和“暮禽”也富有人的感情。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c.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写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心境。d.“迢递嵩高下”这句中“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这里运用铺陈的手法,对嵩山山势作了具体而又形象的描写,写出嵩山之巍峨。e.“嵩高”,即嵩山。交待归隐的地点。“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呼应题目中的“归”字。“闭关”指闭门隐居。14.这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笔端下景色的移换,作者感情也随之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9分,每空格1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大漠寒风凛冽的一句 是 。 (2)论语十则中孔子表达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类似看法的两句话是 , 。(3)神游物外中庄子说明大鹏飞翔高空需要依赖风力的原理一句是 。(4)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他下令追击敌人的原因是 。(5)神游物外中以自然界中寿命短的事物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含义的两句是 , 。(6)王维的汉江临眺用动静错觉写景的名句是: , 。三、现代文阅读(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6 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歌的语言形式发展到七言,达到了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这样的诗行容易建立起来。b.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随着格律体的确立发展,自由体也逐渐消亡。c.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发生在陶谢之间从重性情到重声色的转变。d.中国诗歌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在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同时也丰富了表现技巧。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分析了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原因。b.第三段多处引用诗歌研究的成果来论证中国诗歌具有自身调节功能。c.第四段从声色与性情统一的角度分析了盛唐是中国诗歌顶峰的原因。d.文章重点阐述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诗歌发展的影响。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b.如果没有发生在晋宋之际中国诗歌重性情到重声色的转变,也许就没有唐朝诗歌发展的高 潮。c.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d.中国诗歌顶峰只有盛唐这半个世纪,是因为盛唐后再也没有把性情和声色统一起来的诗人出现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内心拥有者 (曾文广)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晚年时把自己的两只眼睛弄瞎了。 有人问他:您为什么要这样做? 哲学家平静地回答:为了看得更清楚! 每每读到上面这些文字时,眼前便不断浮现出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凄惶、孤苦伶仃的形象,心情十分沉重。同时,老人充满玄机的回答亦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整瞎了双眼,他还说是“为了看得更清楚”,果真如此吗? 后来在一本书中读到一篇关于意大利画家阿马代奥莫迪里阿尼的文字。 让我惊讶不已的是,这位天才画家的言和行在某方面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极为相似,简直如出一辙。文中提到在这位画家创作的肖像画里,许多成年人的形象只有一只眼睛露出来。画家对此的解释是:“这是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而用另一只眼晴审视自己。” 画家说得多好啊!画家的解释也使我豁然开朗。我想他已经“告诉”我哲学家在双目失明后为何还坚持宣称自己“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了画家在画中“藏”起了一只眼睛,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想做一名优秀的画家,仅仅观察“周围的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为自己“留下”一只眼睛,并用这只眼睛去“审视自己”,去关注那些属于灵魂的东西,去发现天使涂抹在心灵的墙壁上的色彩;哲学家的智慧来自于对自我的思考和总结,较之画家,他得花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去审视自己、关注内心,做一个完完全全拥有内心的人正因如此,他所要“观察”的对象也就是他本人,即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哲学家的这种观察可以称之为“观心”。在他看来,“观心”是根本就不需要用眼睛的,一只眼睛也用不着。用不着的东西有如奢侈的摆设,留之又有何用?哲学家最终自行毁去了双眼。 哲学家从此看不见日出月落、花开花谢,看不见前来拜访自己的老朋友兼对手的笑脸,也不能在雨夜里点燃灯盏,把读过的书重温一遍。世界展现在哲学家眼前的只是一片永恒的夜一般的漆黑。但是,作为自己内心世界的拥有者与诗意栖息者,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自己的灵魂;那些生长在心灵这片土地上的思想的花草、树木,通过不间断地反复地观察,他也的确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了 画家和哲学家是睿智的,无疑也是孤独的人们总是习惯把目光集中在他们以为极其重要而实际上却是微不足道的东西身上,从不稍稍低下头来看看自己,看看内心那座因空置太久已冷清荒凉的房子。 不必人人都赞同画家和哲学家的做法,但是 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如果人们可以让自己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每天多花一点时间去关照一下自己的心灵,也许更容易发现那些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 (摘自2004年第18期读者)1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作者并没有直接解释为什么哲学家宣称自己弄瞎双眼是为了看得更清楚,而是用画家的话间接解释的,这样写颇具悬念,使文章更有起伏。b.“那些生长在心灵这片土地上的思想的花草、树木”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思想”比作“心灵土地上生长的花草、树木”,写出了思想的丰富多样。c.本文结尾呼吁人们“每天多花一点时间去关照一下自己的心灵”,有突出主题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d.本文语言含蓄蕴藉,很有哲理性。读此文,就如听一长者以从容的语调娓娓述说,亲切随和,气势磅礴。e.本文从德谟克利特写起,又说到阿马代奥的故事,以时间为顺序,脉络明晰,并且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0.作者在文中写道:“哲学家从此看不见日出月落、花开花谢,看不见前来拜访自己的老朋友兼对手的笑脸,也不能在雨夜里点燃灯盏,把读过的书重温一遍。世界展现在哲学家眼前的只是一片永恒的夜一般的漆黑。”请说出写这些的好处。(分) 21.为什么作者说“画家和哲学家是睿智的,无疑也是孤独的”?(4分)22.画家在画中“藏”起了一只眼睛,哲学家自行毁去了双眼,这两人的行为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7分)2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使上下文意连贯。(5分)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来看,不同文化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过去由于地域分隔, :西方的民主、科学,印度的精神解脱,与中国的人格世界,谁也代替不了谁,都是人类智慧的创造,都创造了各自辉煌的文明历史。但是今天信息发达,交通迅速, ,所以无必要坚持历史形式,亦无必要舍己从人,最重要的是认清各个文化体系的价值理念及其作用。 ,例如有民主所成就的世界、有科学所成就的世界、由人权所成就的世界、由公有所成就的世界、由信仰所成就的世界、由道德或良知所成就的世界。这些世界不一定冲突,尤其是在其源头上看,都是来自人不同价值观的要求,所以在历史上都曾经为许多人所接受、认同而发挥过伟大的作用。24.下列诗句与“桤林碍日吟风叶”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2分)a.笼竹和烟滴露梢 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五、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7年8月下旬,一款新推出的表情包却犯了众怒。该系列表情包以当下热映纪录电影二十二中的“慰安妇”影像截图配上“我真的委屈啊”“不知所措”等文字制作而成,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qq空间中。一时间,国人集体愤怒,“无知”“愚蠢”“冷漠”“良心何在”等各种尖锐批评山呼海啸般涌来,网友纷纷指责表情包制作方和传播方“娱乐至死”“蹭热度无底线”。事后,传播“慰安妇表情包”的公司进行了公开道歉,且下架了相关表情包。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作文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d: 解析: a、精髓(su) 东施效颦(pn) b、庇(b)护 数(shu)见不鲜c、 驯(xn)服 蓦(m)然 2b 解析: a、晌午 功亏一篑 c、概论 严谨 d、仗义执言 义愤填膺3d 解析: a、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境界。褒义词。b、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c、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d、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4 b 解析:a、成分残缺。“朝着”缺宾语中心词,在“高赢利”后加“的方向”。 c、搭配不当。“呈现”不能与“艺术流派”搭配。 d、语序不当。短语先后的语序不当,应该把“足以杀死很多生物”放到最后。5 c 解析:a、穷:困窘;b、 绝:超越;弟:通“悌”,尊敬兄长;d、 旋:立刻;伐:夸耀。6 c 解析:a、之:这,代词;之:取独。b、其:还是,表商量语气;其:还是,表选择关系。c、以:介词,因为。 d、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7 a 解析:a、越过他国的边境,把遥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办到的。8、 答案:b 解析:b:虚实结合。9a10b左迁一般指降职。领:兼任较低的官职。11b礼是他修改简约而非其撰写并以此教授太子及其他王子。12(1)(阚泽)又撰写乾象历注来纠正历法时日的差误。每逢朝廷有重大事情讨论,凡经典方面有疑难的地方,(大家)总是(常常)询问他的意见。赋分点:所疑(有疑难的地方),辄(总是、常常),咨访(询问)各1分;语句通顺2分(错字和标点书写错误扣1分,病句扣1分)。(2) 阚泽想要委婉地劝告(说明)来让他明白天下安定和混乱道理,于是就回答说贾谊的过秦论最好,孙权便览阅这篇文章。赋分点:讽喻(委婉地劝告),治(安定),对(回答)各1分;语句通顺2分(错字和标点书写错误扣1分,病句扣1分)13b、d。 b项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而非比喻;d项“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但不是运用铺陈的手法,是对嵩山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而非“具体而形象的描写”。14 答(1)前两联描写出发时的情景,和归隐途中流水、暮禽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的景色。(1分)都反映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1分)(2) 颈联写傍晚野外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秋景图,(1分)暗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心境转为凄清悲凉。(1分)(3) 尾联交代在高远的嵩山闭关归隐, 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人事,(1分)这时感情趋向冲淡平和(或无奈感伤)。(1分)(意思对即可)15、(1)风头如刀面如割(1分)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分)(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分)(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分)(5)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分)(6)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2分)16b 解析:原文第二段“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17、b 解析:文章多处引用诗歌研究著作的成果论证中国诗歌从重性情到重声色的转变状况。18、d 解析:再也没有把性情和声色统一起来的诗人出现了”错,原文是“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说明盛唐之后还有不少能将二者相结合的诗人出现。19b c(选c 给3分,选b给2分)a、“使文章更有起伏”错误。d、气势磅礴不合本文风格。e、“以时间为顺序” 错。20.参考答案:作者极力渲染了哲学家刺瞎双眼后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写出渲染或铺陈给1分,概括这句话的内容给1分。)强调哲学家更接近自己的灵魂(或思想)(1分),以突出哲人对审视内心的重视程度(1分)。(意思对即可)21参考答案:说他们是“睿智的”,是因为他们懂得“审视内心、观察灵魂”比什么都重要;(2分)但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习惯把目光集中在他们以为极其重要而实际上却是微不足道的东西身上,从不稍稍低下头来看看自己,看看内心,所以说画家和哲学家“无疑也是孤独的”(2分)。(意思对即可)22参考答案:画家需要用眼睛观察世界,并且需要眼睛作画,所以画家“留”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2分);而哲学家较之画家,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审视自己、关注内心,相较而言,外部的世界并不怎样重要,所以哲人毁去了双目(2分)。-这是画家和哲人不同之处。“藏”起一只眼也好,毁去双目也好,画家和哲学家的行为都说明了“用更多的时间审视自己,审视那些属于灵魂的东西”的重要性。(2分)(意思对即可)23、答案:各大文化都是独立的,各有其精彩 (2分)文化独立生存的空间已经不存在,(1分)中西不同价值观念成就的世界也不同。(2分)24、a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7年8月下旬,一款新推出的表情包犯了众怒。该系列表情包以当下热映纪录电影二十二中的“慰安妇”影像截图配上“我真的委屈啊”“不知所措”等文字制作而成,堂而皇之地出现在qq空间。一时间,国人集体愤怒,“无知”“愚蠢”“冷漠”“良心何在”等各种尖锐批评山呼海啸般涌来,网友纷纷指责表情包制作方和传播方“娱乐至死”“蹭热度无底线”。事后,传播“慰安妇表情包”的公司公开道歉,且下架了相关表情包。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参考立意】角度一:尊重历史1 历史痛感需文化记忆。解析:当历史有了文化载体时,人们的历史记忆就可以更加丰富、牢固,文艺作品也就可以成为影响人一生的记忆。因此,一些有追求的导演会把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需要铭记的充满痛感的历史事件作为创作的对象和素材,这是他们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尽管这样的作品未必会有好的票房,但它们确实可以成为历史记忆的来源。相反,缺少尊重和节制的娱乐消解虽然也在传播历史,但是其破坏性的本质与庸俗化的调侃都是一种真实伤害,而不是一种文化记忆。对于历史痛感来说,需要的是文化记忆而不是娱乐消解。2 从悲惨历史中取乐是灵魂的病。解析:记住历史,才能清楚地知道今天的中国是怎么走过来的。它不是揭历史的疮疤,而是记取一段民族受辱的历史,反思落后就要挨打、国强才能民安的沉痛教训,追求更加和平、幸福的未来。如果用今天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要让人们能够感悟简单快乐的来之不易,然而任何与历史割裂的简单快乐都是无知与浅薄的。以“慰安妇表情包”来寻求快乐,是把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当成取乐的资源,是对受辱受难的不幸老人毫无忌惮的再次污辱。这种无知,是亵渎,更是对中华民族最苦最难经历的遗忘与恶搞。角度二:监管门槛1 表情包不应一路绿灯。解析:网络时代,表情包已形成一种流行文化,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表情包”入选2016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可面对二十二这样一部沉重的历史纪录片,作为流行文化的表情包又岂能如此随意?追根溯源,一些不顾他人感受的奇葩表情包能够面世,显然是因为表情包的制作和发布门槛太低。据悉,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开放平台上传表情,审核通过后即可上架。但是,作为“审核者”却应该切实履职尽责,即便是“富有创意”,也应该兼顾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而不应一路绿灯。2 不是所有表情都能被粗暴“打包”。解析:使用表情包是网络潮流,如果不过分,大家也就跟个风,没人会认真反对。其实,无论是表情包还是剧照,未经本人同意使用并传播其肖像,均涉侵权。被表情包“玩坏”的“尔康”周杰、葛优以及韩红都表达过失望之情。可这些声音,在法不责众的网络狂欢中,很难被重视。直到二十二也被拿来如此调侃,很多人才恍然惊觉,表情包虽小,却足以传达价值观念。建议相关部门及片方追究到底,严肃处理制作者,让更多人在心里放把尺,绷根弦:不是所有的表情都能被粗暴地“打包”。角度三:底线1 娱乐恶搞不能没有底线。解析:娱乐至死中有这么一段话:“在大众传媒时代,教育、文化以及其他公共事务领域,都不可避免地被自媒体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许多公众话题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即使是严肃的话题也难免会遭受娱乐化的解构。”这一切,在“慰安妇表情包”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慰安妇不是英烈,但她们是惨痛历史的见证者,历史的严肃性决定了她们不能被娱乐。我们不知道此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