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螺纹轴线夹角的检测.doc_第1页
管螺纹轴线夹角的检测.doc_第2页
管螺纹轴线夹角的检测.doc_第3页
管螺纹轴线夹角的检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螺纹轴线夹角的检测 李国林管螺纹轴线的偏差是管件销售市场上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所以正确测量管螺纹轴线夹角的偏差值,不但是锥(套)丝过程调试机床和产品检验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检测管螺纹轴线的偏差呢?下面我们做一个简要的叙述。检测管螺纹轴线夹角的偏差是采用圆周率的原理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有两种检验方法。第一,是用管螺纹检测验棒检验。方法是将特制的专用验棒拧进被测管件的两端,拧紧后将其贴在特制的专用平台上,一端紧贴平台面,测量另一端与平台面的距离,经计算得出偏差值。第二种方法是,利用管螺纹角度检测仪来完成检测。上述两种方法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检测器具和方法的不同。它们都是通过测量获取偏差的长度值,然后利用圆周率的原理换算成角度。刚才我们说,用验棒检测管螺纹轴线夹角是将两只特制的验棒拧进被测管件的两端。这个管件的中心点就是圆心,而两个验棒正是两个圆半径。一个圆是360,平台面是180。我们测得验棒与平台面的距离就是管螺纹轴线夹角的偏差值。用验棒检验管螺纹轴线夹角一般的一个验棒的长度是300。一支验棒是这个圆的半径,所以求周长用直径6003.141884,1884是360的总长度。求得1的长度18843605.2,0.5的长度5.20.52.6。检验90同检验180一样。就是说偏差不超过2.6就合格。用管螺纹角度检测仪检测管螺纹轴线夹角是按要求把被测管件固定在角度仪上用百分表检测并直接读出偏差值。这种方法比用验棒测量方便得多准确得多,原理却完全一样,都是利用圆周率的原理。只不过是测量点发生了一点小变化。用验棒检测180是验棒平面全部伏贴在检验平台的平面上,验棒的端面线垂直于检验平台的平面,如果角度出现偏差,随着验棒的翘起验棒的端面线随之倾斜,它们的变化成正比。我们用角度仪检测管螺纹轴线夹角是将两个测头旋进被测管件,两个测头相当于两支验棒,只不过被测点是在端面上,将检测到的偏差长度值换算成度数。那么度数是怎么得到的呢?我们看测头的中心有一个定位点,这个定位点就是圆心,我们再细心看一下在测头的平面上还有一个圆形的轨迹,这个轨迹是百分表的触点与被测平面摩擦划出的,它到圆心的距离就是圆半径,我们可以称它为测量长度。一个测量长度(半径)是17.188,直径是17.188234.376.。一个测头就是一个验棒,也就等于一个大圆的半径,那么34.376268.752就是直径,68.7523.14215.88是周长,215.883600.6是1偏差值,0.60.50.3就是0.5的偏差值。所以我们说,百分表上一道(百分之一毫米)就是一分。(160)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在检测时对测头的选用。GB/T3287-2000的6.3.3里有个表9下面有一个注:A1适用于管件规格1以下的螺纹,A2适用于管件规格1以上的螺纹。这样的表述实际上有些不妥,为什么呢?我们看,上面说A1适用于1以下的螺纹,A2适用于1以上的螺纹。这里把1分在A1,却又把1分到A2,它究竟应该在哪部分呢?不清楚。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在GB/T3287-2000标准起草时廊坊工具厂参与了标准的起草工作,它们把自己研制的角度测量仪写入了标准。当时它们设计的测头2寸以下的测量长度为17.188(理论值),2-1/2寸以上的测量长度为34.376。也就是上面说的A1就是一个测量长度,A2就是两个测量长度。所以应该是A1适用于管件规格的2以下的螺纹,A2适用于管件规格2-1/2以上的螺纹。因为A1是一个测量长度,测量结果偏差一道(0.01)是一分。A2是两个测量长度相当于A1的2倍,所以偏差两道是一分。其实,不管是一道一分还是两道一分这都是相对而言的,只有在测量长度是17.188和34.376的条件下这个理论才能成立。根据上述原理我们推算,三个测量长度(17.1883)就是三道一分,四个测量长度(17.1884)就是四道一分。测量180时,我们必须注意被测管件的规格。我们现在所用的测头都是廊坊工具厂生产的,2c寸以下的是A1,偏差一道是一分,2-1/2以上的是A2,偏差两道是一分。检测90的方法是先用校表角尺贴在测量定位量块上,注意要贴平贴紧,此时测量定位块的测量面正好与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