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7 人人赚钱的股票大牛市[文档资料]_第1页
2005―2007 人人赚钱的股票大牛市[文档资料]_第2页
2005―2007 人人赚钱的股票大牛市[文档资料]_第3页
2005―2007 人人赚钱的股票大牛市[文档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2007 人人赚钱的股票大牛市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老王算是股市里的不死鸟,在 20 年炒股生涯中,见证了这个市场的起起伏伏。 “ 目前我的股票仓位 50%,跌下来就补一点,涨上去就卖掉一部分,做个差价,不断降低持有的成本。如果没有资金进来,很难有像样的行情。在股市,资金和牛市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 老王这样理解资金和股市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资金流向和股市变化的关系。 存款大搬家带来股市牛市 对 于大多数人来说,从 2005 年年中开始的那波牛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中国股市用两年时间,给大众做了全民的炒股 “ 普及 ” ,社会资金大量进入股市。虽然这次 “ 普及 ” 在此后备受诟病,但它让更多的人接受了 “ 投资有风险 ” 这个残酷但真实的现实。 当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使中国股市的体制得以完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了。这实际上就是让国有股实现流通的行动。随着政策的鼓励和资金的大量进入,引发了一轮中国股市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2007 年,上证指数从 2728 点起步,到 10 月达到历 史最高点 6124 点,再以 5261 点岁末收尾,全年涨幅几近翻番,在同年全球股市中也涨幅居首。这一年,两市的总市值亦快速增长,截至当年年末,两市总市值超过 30 万亿元。而就在两年前,上证指数在 1000 点的时候,两市总市值不过 3万亿元,仅仅两年时间,总市值就增长了 10 倍。 2007 年春节过后,中国股市迎来前所未有的红色疯狂,大批新股民如潮涌入市,开户数量连续井喷。当时有评论员说, “ 全民炒股 ” 的时代到了。 据统计, 2007 年 4 月份,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减少了 1674 亿元,与 2006 年相比,当月同比 多减少了 2280 亿元;在金融意识较浓的上海,前 4 个月的 “ 储蓄搬家额 ” 就是 700 亿元。在我国银行史上,这样短期内的群体性 “ 资金搬家 ” 还是第一次,可见 “ 全民炒股 ” 来势凶猛。 赚钱效应成了吸金魔棒 当时赚钱效应明显,让很多人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股市,很多人认为那是一个遍地是金子的市场。当时甚至出现人人都是 “ 股神 ” 的情况,什么也不懂的 “ 大妈 ” 不一定输给金融系的高材生。 12 万亿元虚拟资本的增值,相当于2006 年 GDP 的 57%。那些兢兢业业于虚拟资本的炒家们,绝对是以工作、甚至以超出专职工作的热情投 身股市。 10 月十七大报告中的 “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 似乎即刻兑现, “ 打败基金经理 ” 、 “ 跑赢机构 ” 成了散户们新的豪言。 在广州等地, 3 点闭市后约见客户,已经成了潜规则:即使你不炒股,客户可能也要炒股。同事之间多聊行情,群聊工具则使办公室炒股族如同身处散户大厅。 “ 股神 ” 的故事更在全民炒股中被放大,网上有人质疑上海某 “ 股神 ” 的投资策略,马上招致一群追随者的围攻。股吧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人气最为火爆的社区。 许多人荐股,一抓一个准,而且单日涨幅低于 5%都感到不好意思了。当时市场中人人 都感觉自己是 “ 股神 ” ,以为一周能赚个 20%至 30%的比比皆是,赚钱效应吸引着更多的资金涌入,并高位踊跃接盘。看 4000 点是保守的,看到 5000点是神志清醒的水平,看到万点也不过是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的现代版本。股民们似乎都是专家,说起来头头是道,每个价位都有明确的预测日期。 “ 在那段日子里,竟然出现过大盘涨停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股市可以随处捡钱。 ” 老王这样回忆那段 “ 捡钱 ” 的日子。 当时曾有这样的报道,说一个大学教授家的保姆辞职,教授问辞职原因。 “ 在你这里,一个月工资还没 有我在股市上一天赚的多。 ” 保姆这样回答。有媒体报道,当时清洁工人炒股的都不在少数,当大家都把钱投资到股市时,托起了那个虚拟的牛市。 资金逃离股市暴跌 2005 年股市开启牛市,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剂催化剂。2007 年的疯狂上涨,赚钱效应让更多的钱流入,催生当年的大牛市。但过度的疯狂之后,资金撤离,转战楼市,股市迎来历史上最惨烈的暴跌,让更多的投资者如梦初醒。大盘从2007 年的 6124 点跌下来后,一直跌到 2008 年 10 月 28 日的最低点 1664 点。 “ 我当年见过一个大学生从 5 万块本金炒到 50 万块,然后又跌到不到 5 万块的戏剧性经历。当时都把大家跌懵了,已经麻木得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底了。 ” 老王回忆说。 从 2009 年底开始,股市经历了长达 5 年的漫长熊市。这也让如今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逐渐专业化,也慢慢成熟起来。虽然投资股票的人还是占据了多数,但或许再用 “ 股民 ” 来定义他们,已经不合时宜,因为现在已经有人只做权证,还有人只在 ETF 产品上套利,甚至还有人完全在债券市场上进行投资。而随着小散户逐渐变为基民(基金持有人),证券公司营业部的散户大厅已经越来越少,投资的理性成分开始增加。 但长 期的股市低迷,没有赚钱效应,也让更多的股民选择离开股市。没有资金支持,股市很难有起色。 无资金无牛市 没有赚钱效应,也让股市后继缺人,股市更加缺乏外来的资金进入。 投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现有的股市投资者以 “60后 ” 为主, “70 后 ” 为辅,这些人或多或少还在股市中赚过钱,尽管近年来股市投资缺乏赚钱效应,但是这些人对股市投资还是有感情的。不过,伴随着 “ 时间都去哪儿了 ” 的歌声,这些人的年龄增长,使其继续从事激进型的股市投资情结减弱,转向谨慎保守型的投资风格,股市投资者的人数和资金量会呈 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这对于国内股市的投资前景,无疑是阴霾满天。 对此,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 “85 后 ” 尤其是 “90后 ” 的成长阶段中,他们没有看到股市的赚钱效应,这是他们不愿意投资股市的主要原因。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