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官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的实行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封建礼制2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b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c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3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4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c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5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b地方分裂势力坐大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6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这个时代应为a西汉b魏晋c隋唐d宋朝7宋朝政府基本不提倡在内地州县筑城,只在边境地区和部分重要城市兴筑或维护城垣。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防止地方割据b促进民族融合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减轻农民负担8图1明代“耕耘图”揭示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a刀耕火种b自给自足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9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称颂的是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10魏书食货志记载:“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该土地制度最终废弛是在a北魏前期b唐朝后期c两宋之际d元末明初11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1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瓷器之路”。判断下图中,被誉“瓷都”的是abcd13“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冶炼工艺技术产生于a夏商周b春秋战国c魏晋南北朝d宋元时期14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15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16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17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主要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d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18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19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开始的。担负首航任务的是一艘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的商船。对此,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皇后号”隶属于清政府b该商船当时在中国停靠的港口是广州c该史实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倾向性d中美贸易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许可20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点”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a老子b荀子c韩非子d朱熹2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22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引起许多重臣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武帝赦免了他。这段材料说明a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b上天要惩罚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c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23“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24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a兼相爱,交相利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本卷共3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6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是中国制度建设的独特之处。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式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 1644年4月25日,明代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4分)(2)材料二中的“两种制度”分别指什么?(2分)为什么说“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3)依据所学,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东西方这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6分)26.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丈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材料四 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 说明理由。(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6分) (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说明理由。(8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