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铜仁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c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d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b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c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修鞋摊左岸于守桥临近下班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小枣来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小枣是来自乡下的小姑娘,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在这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一个角落,摆了一个三平米大小的修鞋摊。老于天生八字步,两只脚后跟外侧先着地,时间长了鞋就容易磨偏,偏大了,老于就去找小枣修鞋,一来二去就和小枣熟了。小枣上面有三个哥姐,出生不久都先后夭折。她娘怀她的时候,爹又患病离世:剩下孤儿寡母,家境越加贫寒。小枣一狠心撇下娘,一跺脚来到这里。了解小枣的不幸遭遇后,帮助小枣就成了老于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出啥事了?于守桥一边寻思一边急冲冲往小枣的鞋摊赶。到了跟前一看,小枣独自坐在修鞋用的马扎子上,泥胎似的,低头愣愣地发呆。“小枣,谁惹你生气啦?”老于迫不及待地问。小枣抬头,见老于像遇到救星,止不住豆大的泪珠往下掉。“俺娘病重了,爬不起炕。俺只有回家。“那,你走后,这个鞋摊咋办?”“我就为这个,找你来出个主意。”老于明白,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一个月的收入起码两千元,她一走,铁定就有人占。“大叔,俺想好了,你帮俺看个把月的,等俺娘病见强了,俺还会回来。”说着小枣冲老于扑通一声跪下。老于见此景一把将小枣扶起:“别上火,这事包在我身上,赶紧收拾收拾走吧。事发突然,我也没准备,这是随身带的三百元钱,你拿去急用吧。”回家路上老于心里犯起嘀咕,话好说,事难办。这难有二:一是他有份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二是他对修鞋一窍不通。思来想去,直琢磨得脑袋昏沉沉的,也没想出个子午卯酉来。第二天一大早,他向单位领导申请了半个月的休假。老于开始修鞋了,虽说他是钳工出身,可毕竟隔行如隔山,最初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有时一天下来,累得头昏眼花,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还得包赔损失。今天手指磨破了,明天手掌叫改锥扎了。还有一个让他头痛的问题,由于不会修鞋,来的顾客一天比一天少了,照这样下去,小枣回来他怎么交代呢?俗语说“急中生智”,他把小枣的遭遇和临时看摊的原由以及在小枣没来期间他免费修鞋用毛笔字写下,挂起来。这一招果然灵验,顾客非常理解老于,都向他伸出大拇指。一个月眨眼过去了,小枣来电话告诉老于说她娘的病加重,回不来,叫他再替她看着摊。时光荏苒,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小枣仍然没回来。老于再也没有向单位请假的借口了,他辞掉了工作。老于的老婆发现老于脸晒得黢黑黢黑,手粗糙不堪,禁不住问老于怎么搞的,老于支支吾吾说最近单位搞土建整的,没事。一天,单位的科长给老于家里打电话,老于的老婆接的电话,叫老于抽空到单位领取辞职后的相关补助费。老婆听罢顿时炸了锅,立即给老于挂了电话,叫他立马回家,说个清楚。而对老婆,老于把自己如何认识小枣,帮助小枣的事情一五一十地交代出来。老婆听完立即气得背了气,老于见状又是掐人中又是捶背。老半天,老婆缓过神来,骂他老不要脸,转而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老于得精神病了。一星期后,老婆与老于办理了离婚手续。打那以后,老于更加专注于这个鞋摊。尽管这期间,已老长时间打不通小枣的电话。不知不觉,三年时光在老于叮叮当当的鞋锤声里溜掉了。小枣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对于这个,老于似乎习以为常。有些迟钝的他,常常把烟卷燃火的那头误放进自己的嘴里,烫得他傻笑不已。一天,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在老于鞋摊不远处停下,从后车座里走出一位着装时尚的少妇,嘴里咬着一根女士香烟。“维娜,那双鞋有必要修理吗,我再给你买一双不就得了。你也不怕麻烦。”叫维娜的少妇没有理会,扭着腰肢朝鞋摊走来,把一只高跟鞋递给了正在埋头钉鞋的老于。老于仰起脸,用他那粗大的手指使劲地揉着眼睛,打眼细瞅,不由惊呆了:“你是小枣?”(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的开头写小枣“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写出了小枣来到城市之初的简单、淳朴,与后文的维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小枣急着找老于商量办法,是因为在小枣看来,于守桥是唯一可以帮助她渡过难关的人,一定能帮她看着鞋摊,直到她回来。c为了向小枣交代,老于把摆摊修鞋的原因和自己修鞋免费写在了纸上,这不仅使他获得了顾客的理解,来修鞋的人也增多了。d老于想到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自己不会修鞋的问题,却没有及时考虑如何向自己的家人交代,这是老于和老婆离婚的一个原因。e小说的结尾,成为了“维娜”的小枣回来了,小说到此也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5小说中的老于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6为什么老于被烟卷烫了还傻笑?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袁行霈先生的诗意人生今年4月,是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先生的80华诞。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满怀敬意,为先生塑了一尊青铜头像。头像传神至极,眉宇间透露出他的慈祥、睿智、儒雅与清逸,让人联想起先生“如山峦之有云烟”的诗意人生。先生治学的领域很广,据袁行霈教授著述目录所载,各类著作30余种,主要论文70余篇,涉及文学史、文明史、文言小说、诗学、目录学、考据学等诸多方面,而成就最卓著的还是中国古典诗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的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是先生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之一。该书最大的特点是用诗一般语言来阐述诗歌理论,分析诗歌意境,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与诗意的美感。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是先生几乎倾尽毕生精力的研究对象,一部陶渊明集笺注,一部陶渊明研究,耗费了先生二十多年的心血。因此,这两部著作是陶渊明研究的重大收获,被誉为“集大成之作”。这些年来,陶渊明成了先生“多年朝夕相处的朋友”,笺注陶集成了他“跟那位真率、朴实、潇洒、倔强而又不乏幽默感的诗人对话的渠道”。先生曾提出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的八字箴言:“博采、精鉴、深味、妙悟”,他写有一篇学术随笔学问的气象,认为作诗讲究气象,做学问也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这分明是对学问诗一般的礼赞!先生在北京大学执教50余年。如今,已是北大名师的葛晓音教授曾撰文,深情回忆当年听先生讲课的情景:“他的课着重在诗歌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正是学生们最为渴求的内容。而他的讲课艺术也和他讲的内容一样,非常讲究。节奏的快慢疏密、声调的抑扬顿挫,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让学生跟着他清晰的讲解进入意境。”先生每次讲课教室里都挤得水泄不通,连走廊里、窗户外面都站满了人,有时实在挤不下了只得临时换大教室。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幸福地描述当时的情景:“教室里坐满了我的学生,一双双眼睛投出渴求知识的光,集中在我身上,使我兴奋、喜悦、感激。因为这些光束的撞击而产生的灵感纷至沓来,一向寡言的我,竞滔滔不绝地讲出一连串连我自己也觉得新鲜的话语。从学生的颔首微笑中,我听到他们心中的回响。这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交响乐队的指挥,在组织一片和谐的乐音”先生的课堂不仅在燕园,也延伸到了国际上。特别是近年来,先生主持的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更是培养了许多在国际上传播中华文化的高端人才。先生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常说:“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老师!”先生曾编辑过自己的诗文短札愈庐集,诗、文各一卷。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评论此书:“冲淡平和,乐观谦逊,诗意很浓。”先生效法古人作论诗绝句一百首,自先秦至清代,涉及历代诗人(或诗集),每人一绝,并有自注,相互映发。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正如先生在自序中所说:“其含蓄蕴藉之妙,比兴寄托之深,措辞炼句之精,涵泳玩味之趣,又非长篇大论所可比拟。”充分体现了先生的诗心与诗趣。袁行霈先生说“寂寞有时也是很美的”。先生在散文黄昏中写道:“黄昏仿佛是专为供人沉思的。书上的字迹渐渐模糊了,抬头向窗外望去,落日的余晖散射在天幕上,宛如罩上了薄纱。开灯还嫌早,索性掩卷闭目,在沉思中打发这白昼和黑夜交界的时分。”寂寞的读书生活在先生看来,竞充满如此“很美的”诗情诗韵。(选自党建有删改)【相关链接】袁行霈的父亲是清末举人,长于诗文书法,后因病不能执笔,遂由他代写信札诗文,培养了他对古典文学的兴趣。1953年袁行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1957年大学毕业,被林庚教授选中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教学与科研生涯。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行霈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在北京大学又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被林庚教授选中留校任教,他治学领域很广,在很多方面有所成就。b袁行霈认为作诗和做学问都要讲究气象。他曾提出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的八字箴言:“博采、精鉴、深味、妙悟”,推而广之,这实际上也是他对治学的感悟与学问的境界。c做学问是清苦的,免不了枯燥与寂寞,袁行霈却说“寂寞有时也是很美的”。这体现了先生远离喧嚣的宁静和寄厚味于淡泊的从容。d陶渊明是袁行霈倾尽毕生精力研究的对象。“那位真率、朴实、潇洒、倔强又不乏幽默感的诗人”,这些年来,成为他“朝夕相处的朋友”。8袁行霈先生的诗意人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分)9本文多次引用传主原话、他人评价及诗句,有何作用?(5分)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贾直言,河朔旧族也,史失其地。父道冲,以艺待诏。代宗时,坐事赐鸩,将死,直言绐其父曰:“当谢四方神祗。”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明日,毒溃足而出,久乃,苏。帝怜之,减父死,俱流岭南。直言由是躄。后署李师道府属。及师道不轨,提刀负棺入谏曰:“愿前死,不见城之破。”又画缚载槛车状而妻子系累者以献,师道怒,囚之。刘悟既入,释其禁,辟署义成府。后徙潞,亦随府迁。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张汶谋缚悟送阙下,以汶代节度。事泄,悟以兵围承偕,杀小使,直言遽入责曰:“司空纵兵胁天子使者,是欲效李司空邪?它日复为军中所指笑。”悟闻,感悔,匿承偕于第以免。悟每有过,必争,故悟能以臣节光明于朝。穆宗召为谏议大夫,群情洒然称允。而悟固留,得听。始,悟子从谏贵甚,见直言辄衣紫拥笏,以兵自卫。直言谏悟日:“郎少年,毋使袭山东态,朝服可擅著邪?”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直言仰天哭曰:“尔父提十二州地归朝廷为功臣。然以张汶故,自谓不洁淋头,卒羞死。郎今日乃欲反邪?”从谏起抱直言项哭曰:“计穷而然。”直言曰:“君何忧无土地,今胁朝廷,正速死耳。若从武德谋,吾见刘氏为元济矣。”从谏拜曰:“唯大夫救之。”直言乃自摄留后,使从谏居丧。初,从谏惟郓兵二千同谋。直言既折之,军中遂安。大和九年卒,赠工部尚书。(选自新唐书贾直言传,有删改)【注】鸩(zhn):毒酒。躄(b):腿瘸。李司空:李师道。唐代叛将。元济:唐代叛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b.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c.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d.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待诏,文中指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有专长而等待诏令供奉内廷的人。b.天子,指皇帝,统治阶级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皇帝为天的儿子。c.笏,文中指古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信物,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d.留后,文中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通常以子弟或亲信代行此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贾直言冒死救父,打动皇上。他欺骗父亲而喝下了皇帝赐予的毒酒,因此差点丧命,皇帝为此怜悯他,下令免去他父亲的死罪。b贾直言坚守道义,犯言直谏。当李师道图谋不轨时,他提着刀载着棺材进去规劝,并画图献给李师道,李师道一气之下将其囚禁。c贾直言善于劝导,得到信任。他常常指出刘悟的过失,从而使刘悟因臣子的节操而显耀;当皇帝诏令他人朝时,刘悟坚持挽留他。d贾直言未雨绸缪,指点迷津。他规劝刘从谏不可擅自着朝服,以免遭受祸患;当刘从谏无计可施而准备谋反时,他及时出手制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5分)(2)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张汶谋缚悟送阙下,以汶代节度。(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来过余:过来看望我。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摐摐:拟声词。釭:灯。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e“逢逢”是拟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15.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描写琵琶声暂歇后,深藏在心底的哀愁和怨恨却油然而生,效果更胜过演奏时的名句是“_, _”。(2)锦瑟中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的句子是_,_。(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为吸引眼球,自媒体故弄玄虚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与民众生活生死攸关的食品安全领域,常常成为某些缺少操守者制造恐慌的重灾区上周六败走抚顺之后,甲a赛程刚好过半,鲁能泰山队战绩差强人意,年初制定的冲三甲,争第一的目标眼看着已成镜中花水中月泰国军队同时和中美日都有甚多交流,因此很多国人以为中国在泰国军内也有影响力,这其实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看法他似乎天生就是吃作家这行饭,提起笔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由于价格低,辨别难度高,消费者尤其是网购消费者,很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艺术品是宇宙的精华,也是世界的缩影,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具体而微的表现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到底能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专家们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b据韩国官方统计,去年我国赴韩做整形手术的有56万人。随之而来的是整形失败的事故和纠纷越来越多,另据不完全统计,失败率的增幅每年以l0l5的幅度上升。c昆明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说,此次引进的鹦鹉都是来自美洲、非洲、澳洲等地的26个名贵外国品种,一共500多只。因为人工饲养,它们特别喜欢 与人亲近。d集团总校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农村学校,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优质的教育质量和后勤服务,让这些孩子在教育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的本领, _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_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_ ,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_生活是实在的,生命_要经过磨难才真实。a/而是所以如果就b而而且是/因为因此c而而是因此因为也d/而且是所以如果就20.在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才罢。_,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_,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的,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_,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考查的。21.观察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寓意。(6分)六、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1c(说法绝对。原文中“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只是推测,因此不能说“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2b(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依据只是“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不包括西王母“后演变为月神嫦娥”。)3b(理解有误。从中秋月其诗及上文语境来看,中秋月是抒发“人生变化无常”的“浩叹”,并无思念友人之意。)4(4分)b、c5(4分)热心助人,乐善好施;信守承诺,勇于担当;为人仗义,却虑事不周。(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6(6分)对自己被烟卷烫到而感到尴尬;对自己为帮助他人,辞了工作又离婚的自嘲;对自己信守承诺却不知结局如何的无奈。(每点2分,共6分)7. (3分)d 解析:d原文“几乎”倾尽毕生精力8.(4分)治学上:侧重诗歌艺术的探求他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来阐述诗歌理论,分析诗歌意境,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与诗意的美感教学上:诗境的课堂他上课着重讲诗歌意境和艺术表现,讲究上课艺术感染了学生,也使自己沉浸其中创作上:诗意的绽放他的作品诗意很浓,体现了他的诗心与诗趣读书生活:充满诗情诗韵(答对一点给1分,共4分)9.(5分)引用传主的话:表现袁行霈的博学多识学术主张及他的精神追求,为作者评述提供依据引用他人的评价:从侧面体现袁行霈先生形象,突出其学术造诣和性格特点体现传记的真实性典雅的诗句引用: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刻了解袁行霈的精神和影响,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学底蕴和感染力(答对前两点各2分,第三点1分)10. c(原文标点: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人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11. c(“指古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信物”错)12. d(“他规劝刘从谏不可擅自着朝服,以免遭受祸患”有误)13(1)使者稍微一懈怠,贾直言就取过毒酒代替父亲喝掉,接着昏迷而仆倒。(得分点:少、辄、迷各1分,句意2分)(2)刘承偕与刘悟不和,暗中和张汶图谋要捆绑刘悟并送到京城,用张汶代任节度使。(得分点:不平、阴、阙下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贾直言,是河朔的望族,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家住在什么地方。他的父亲名道冲,以技艺待命供奉内廷。代宗时,父亲因事获罪被皇帝下令赐予毒酒自杀,将要饮下毒酒时,贾直言欺骗他的父亲说:“应当拜谢一下四方神祗。”使者稍微一懈怠,贾直言就取过毒酒代替父亲喝掉,接着昏迷而仆倒。第二天,毒气从脚下泄出,很久才苏醒过来。皇帝怜悯他,下令免除他父亲的死罪,与贾直言一同流放到岭南。贾直言因此跛脚。后来贾直言在李师道幕府中任职。当李师道图谋不轨时,他提着刀载着棺材进去规劝说:“我愿意提前死去,也不愿意见到城池被攻破。”又画了幅捆坐在槛车上的情形以及妻子儿女被捆绑起来的图献给李师道,李师道很生气,囚禁了他。刘悟进城以后,把他释放出来,征用他在义成节度使幕府中任职。后来刘悟迁到潞州,贾直言也随府迁移。刘承偕与刘悟不和,暗中和张汶图谋要捆绑刘悟并送到京城,用张汶代任节度使。事情泄露后,刘悟带兵包围刘承偕,杀掉小使,贾直言急忙进去责备说:“司空出兵胁迫天子的使者,这是想仿效李司空吗?将来又要被军中指点讥笑罢了。”刘悟听到这话,感悟而后悔,就把刘承偕藏在家中没有杀掉。刘悟每有过失,贾直言必定要与他争辩,所以刘悟能以臣子的节操在朝廷中显耀。穆宗下令召贾直言入朝任谏议大夫,民意欣然赞同。但是刘悟坚持挽留他,朝廷便听从了刘悟。起初,刘悟的儿子刘从谏非常显贵,去见贾直言时总要身穿紫衣手持笏板,带上士兵保卫自己。贾直言规劝刘悟说:“令郎是少年,不要使他沿袭山东故态,朝服可以擅自穿着吗?”刘悟死后,刘从谏不发丧,召集大将刘武德等谎称刘悟遗言,和邻近的各道使一起上表请求继承父职,贾直言进去责备他说:“父亲死亡而不哭,有什么脸面去见山东的义士呢?”刘从谏说:“想反叛罢了。”贾直言仰面朝天哭着说:“你父亲把十二个州的地盘还给朝廷而成为功臣。但是因为张汶的缘故,自称是用脏东西淋头,终于含羞而死。你如今却想反叛吗?”刘从谏起身抱住贾直言的脖子哭着说:“我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贾直言说:“你何必担忧没有土地,如今威胁朝廷,才是加速死亡啊。如果听从刘武德的谋划,我们将会看到刘氏变成吴元济。”刘从谏拜谢说:“希望大夫救我。”贾直言于是就自己代理留后,让刘从谏为父亲守丧。当初,刘从谏军中只有二千郓兵与他同谋。贾直言说服了刘从谏,军心于是又安定下来。贾直言大和九年去世,追赠工部尚书。14.。(a项“傲视天下”分析不当;d项“居士先生老矣”并不是劝酒之辞,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每项2分 共4分)15.(6分)对友人的赞颂之情。“苍桧”之比,松竹云溪,赞颂友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相聚的欢愉之情。相见恨晚的友人相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惜别之情。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舞蹈演员舞蹈编排实操测试试卷及答案
- 体育教研课题题库及答案
- Module 3 unit 2 This year we are training more carefully 英文版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 塔吊安装安全员培训资料课件
- 2025【合同范本】技术外包合同
- 塑料首饰修复师培训课件
- 2025年家政服务员雇佣的合同范本
- 碳中和目标下2025年能源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策略
- 圣峰安全培训中心课件
- 土肥有机肥料课件
- 公司内部程序文件(格式模版)
- 泛光施工招标文件
- 旅游策划实务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汇总(最新)
- 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题库
- DB23∕T 2661-2020 地热能供暖系统技术规程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第一框 关爱他人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6-18-01-07 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 办公楼加层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00页)
- 渗透检测培训教材(1)
- 空调专业常用英文词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