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语文《鉴赏诗歌形象》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语文《鉴赏诗歌形象》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语文《鉴赏诗歌形象》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语文《鉴赏诗歌形象》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语文《鉴赏诗歌形象》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形象学习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重点难点诗歌形象的归纳和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掌握常见的诗歌鉴赏技巧。课时安排 5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定向: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2掌握诗歌形象的分类二、自学指导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诗人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既是分析诗歌中形象的步骤,也是回答此类题的具体要求。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包括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1、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我们是熟悉的。课本中没有出现过的,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会在注释中进行介绍,并说明背景。这往往是命题者为了减少阅读障碍所给的提示,要仔细阅读,这对把握人物形象是很重要的。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鉴赏这首诗切不可忽视注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是关键词,有暗示写作背景的作用,可联想我们熟悉的其他被贬之人的思想,结合本诗的句子知道,作者是 形象,诗歌表现诗人 之意。(2)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没有小说中的那样丰满完整,但塑造形象也同样离不开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是通过精当的描写,简练的笔法,如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我们在鉴赏时就要根据诗歌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运用想象能力在头脑中再造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点绛唇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本词塑造了一个 少女形象。上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是 描写,写出了少女的 ;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以景衬人,以娇花带露比喻少女“薄汗轻衣透”的形象,展现了人物 的风姿。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种种情态。“袜刬金钗溜”形象具体地表现了 。“和羞走”与“回首”的矛盾,以及“却把青梅嗅”的掩饰,运用 和 描写以极传神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明大白地去见的那种复杂、微妙的心理。这表现了她的 的一面。2、答案的构成答案应有三部分构成,即(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2)分析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格等)。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在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什么形象)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形象的意义)3 人物形象分类:(1)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中,诗人也常常塑造个体或群体的人物形象,借助他(们)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鉴赏此类诗时,要从形象本身入手,就事知人。如下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解析】: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他和皎然是好友,此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 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鉴赏此类诗,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并要知人论世,从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如下题: 少年行 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少年行 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1)两首诗塑造的少年形象都很成功,但两位少年形象又各有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王维和李白在诗中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请加以体悟。 三、合作交流四、当堂测试第二、三课时一、目标定向:1掌握景象,意象的概念2 学会鉴赏意境类的诗歌二、自学指导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诗人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会借助眼前的景物,所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这些自然客观景物已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形象,即意象。因而在鉴赏时,要抓住所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即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表达的寓意。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1、 景物的组合方式试题中设疑:“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或景象)?”就是要对诗中所描绘的多种景物进行整合,借助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思维,形成一幅整体画面。如王维的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问: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到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的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回答这类题先描述总体画面,再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叙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画面色彩即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是低沉伤感的(以乐景衬哀情除外)。如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再加上“千秋雪”之白,“万里”江面之蓝,画面的色彩鲜明丰富,意境阔大,给人以美感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胸襟。又如杜牧的赠别: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歌写离别寡欢的场面。从色调上看,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三 习题连接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 (1) (2)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 (2) 四 当堂测试第四、五课时一、目标定向:1、掌握物象的定义2、学会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鉴赏方法。二、自学指导1鉴赏诗歌中的物象:物象主要指在咏物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从表象看,诗人描写的是某一事物的特征,实际上其中含有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即描写人格化了的事物,用象征的手法,曲折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也就是托物言志。因而在鉴赏咏物诗时,一定要抓住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这一所托之“物”的内在品质精神,找到物象与“志”之间的契合点,去理解作者作诗的意图和诗中表达的情志。如张渭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2、特点归纳(1).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4).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3、咏物诗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2).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4抓物象的特殊内涵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松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12鹧鸪鸟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三、跟踪训练:阅读下面的诗,然后答题。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白梅 (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补全赏析:(2006年高考湖南省)薛宝钗 咏白海棠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腼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林黛玉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