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假期作业验收测试试题.doc_第1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假期作业验收测试试题.doc_第2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假期作业验收测试试题.doc_第3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假期作业验收测试试题.doc_第4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假期作业验收测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假期作业验收考试高二历史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30*2=60分)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以下与其产生无关的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耕作技术的进步c土地私有制出现 d农产品的商品化2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3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4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唐北宋南宋明朝清北方402801110南方1727377788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 b经济重心的南移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d儒学教育的发展5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匠人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 私营手工业发展 生产关系进步 小农经济发展a b c d6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繁盛一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造船技术先进 b航海技术的发达c海上贸易兴盛 d晓市、夜市繁华7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b租佃制得到发展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d经济趋向近代化8“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 b封建制度的落后c机户们不守信用 d地方官府的勒索9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c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 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10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沿海地区稳定 b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c政府独占对外贸易 d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1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a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 b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c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12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其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b物质利益的驱动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美洲劳动力缺乏13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据此分析,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影响 b农业生产方式变化c工业革命的推动 d确立海上霸权地位1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仅出现在欧洲主要国家 b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c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 d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15有人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机器的机关)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a洋务运动 b实业救国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6从下面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58%1982%537%422%396%256%243%243%102%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c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比处于劣势 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17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电车公司号召民众乘坐,并提出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这表明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c上海市民接受新事物快 d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了18周积明在最初的世纪中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中国向外国贷款修建和自筹修建的铁路占5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a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b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发生变化c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d铁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19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a推动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 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男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美国政府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大大恢复了银行的信用 b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c有利的恢复了农业生产 d比较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2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计划与前苏联的经济计划相比,其主要不同是a指令性 b干预性 c指导性 d计划性22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着手进行改革。在改革开始阶段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但改革很快陷入困境。导致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b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c缺乏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 d没有首先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23“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241985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c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5胡锦涛同志高度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称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c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d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步入正轨26“丁克”“空巢”“闪婚”“宅男宅女”等新时代形成的这些新词语,总体反映出现代人a生活节奏加快 b生活负担沉重c生活方式多样 d生活压力巨大27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而言的重要意义在于a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b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c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发展 d使美元成为世界性的货币28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这表明a原有各国使用的货币币值十分混乱b为欧元区的金融危机埋下更多隐患c欧盟所有成员国均已开始使用欧元 d欧元的诞生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29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这最能说明a自贸区内存在着比较强的经济互补性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侵略c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30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材料表明a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 b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的“全球化”c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d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40分)31 (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 世纪中叶至 16 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 世纪初叶至 17 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材料二 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 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哪些新因素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并概括该事件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 (10 分)3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冶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 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领域发生哪些变化?(4分)(2) 依据材料二并运用具体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方式的不同,并分析这两种侵略方式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4分)(3)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假期作业验收考试高二历史答题纸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31.(1)因素(6分): ; ;(2)历史事件(2分): 作用(8分): 32.(1)变化(4分): (2)不同(6分): 影响(8分): (3)启示(6分):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假期作业验收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cbbcad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cdabdca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daacbddb二 材料题31.(16分)(1)因素: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性农业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商人势力壮大和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一批新的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6分)(2)事件:洋务运动(2分) 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科技人员;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8分)32(24分)(1)变化:工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文明的成果被世界各国分享;西欧国家在工业文明中占主导。(4分)(2)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便利对中国的商品输出。(3分,不举例得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为主。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