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重点发展民用工业b首先发展军事工业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采取官办方式2、梭伦曾说:“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在改革措施中,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为a颁布“解负令”b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的政治权利c组建“四百人会议”d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3、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4、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5、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6、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7、当代学者陈勇指出,根据均田制规定,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由狭乡迁往宽乡者以及卖充住宅、邸店者,可卖口分田,官僚地主的永业田和赐田也可出卖。这些规定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依据c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d致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市场8、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为此孝文帝决定a统一文轨b整顿吏治c定都平城d迁都洛阳9、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青苗法、募役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免役法、更戍法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10、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a整顿吏治b轻徭薄赋c精简军队d限制“恩荫”11、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们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宗教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性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12、“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a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d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13、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幵始了一个时代”;历史学家们更具体地指出,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这是因为卢梭a“主权在民”的主张b三权分立学说c自然权利学说d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14、无产阶级导师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制度腐朽b军备落后c经济凋弊d吏治腐败15、“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面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的话的主要含义是()a改革使俄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b改革后俄国废除了君主专制c改革后俄国变成了资产阶级君主制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6、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a消除了封建割据b引进西方设备和技术c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d对外侵略得到了大量资金17、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a日本重农抑商b资本主义萌芽c日本商业发展d封建统治动摇18、明治天皇曾经下诏:“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19、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20、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b国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21、改革往往对本国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下面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b明治维新、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d商鞅变法、亚历山大二世改革22、一位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社会:“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下列事件不能印证以上观点的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23、“(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24、洋务运动时期,船务大臣黎兆棠说:“方今时势为古今一大变局,泰西创设机器以来,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自立。而机器之用,具有至理,必须考究于平日,若临时猝办,即无及矣。故当今急务,以开学馆、培人才为最。”材料说明()a开办新式教育是应对时变的长远之计b近代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传统儒家思想c实行机器大生产成为多数国人的共识d部分官员开始探索政治体制上的变革25、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二、综合题:共50分。26、(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文帝在位的23年中,共推行过两次均田制改革,对农民的永业田和露用最初的规定是:水业田基本上属于私有,可以世代相传,不再收回,露田属于国有性质,必须收还。隋文帝在继承前代税制基础上,对农民的赋役作经常性和临时性的减免,不仅免除了正租以外的一些杂税,又减调绢一匹为二丈。隋文帝对国家户口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顿,并且把整顿户口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政策。他还下令改铸五铢钱,每枚铜钱重五铢。新钱的样钱铸成后隋王朝流通的钱币统起来了,适应了统一后南北交流与全国商业的发展。朱纲候主编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概括隋文帝经资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6分)27、(本题18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助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初,创新发展于21世纪初。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最早实行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社提供“公益金”补助的办法,建立起了当地的集体合作医疗制度。1960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其附件,称这一制度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要求各地参照执行。从此,合作医疗便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制度。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衰落。19791985年,全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由90锐减到5,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消亡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曾尝试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成效不彰,重建后的合作医疗主要立足于个人缴费。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此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制度出现曲折的原因。(1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前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6分)28、(本题20分)发式服饰的纠结材料一新世纪伊始,彼得大帝就发表有关服装改革的命令,要求放弃传统俄国宽松长袖的衣服,学习西欧紧身、体现身体轮廓的服装,从统一制服做起,彼得大帝开始了大规模改革。日本政府破天荒的宣布实行“散发脱刀令”,强制民众剔掉发髻,发布断发、易服、食肉等行政命令,并发布几十种文明开化小册子,以改革封建时代的风俗习惯,把社会生活的西方化推到极致。材料二康有为提出“断发易服”时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学者余音评价说:“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材料三清末新政期间,为了经武振军,清政府不得不用西法操练新军,并学习西方军队服制。练兵处“参酌成规,体察时势”,规定军服都用开襟式结以钮扣,其长齐两胯之圆轴骨为度。“凡制造各衣裤,必须舒展合体,于操作运动,务求利便,裁做宜酌采西式缝纫,务求坚实。”材料四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通令全国剪辫,令云:“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材料五1905年,孙中山在新加坡与同盟会华侨会员合影,14人均着西服或学生装。材料六孙中山解职临时大总统时对南京参议院议员们说:“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须改良进步,始能与世界各国竞争。”1912年10月3日,“男女礼服服制”公布,之后民国政府又公布地方行政官公服令、推事检察官律师书记官服制、承发吏庭丁服制、监狱官服制等等,都规定实施新制服,但衣料要用本国丝织品或毛织品。问题(1)根据材料一,说明俄、日两国的改革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服饰发式改革的目的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三,说说倡行改革的目的有何不同?(8分)(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剪发易服”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a2、b3、b4、b5、d6、b7、b8、d9、d 10、a11、b12、c13、a14、a15、d16、c17、c18、d19、b20、c21、d22、d23、b 24、a25、c26、(1)改革土地制度,推行均田制改革;减免赋役;整顿户籍,改革币制。(2)调和了土地占有的状况,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使国家在册户口增长,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南北方交流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任意3点)27、(1)改革开放前:政治运动(农业合作化)和政府的推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村集体经济(人民公社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集体经济的衰落),人民公社旧体制的取消;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大幅度降低;国家实行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盛行平均主义,存在许多弊端(任意3点)(2)意义: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健康保障,保险的需求;有力的缓解了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28、(1)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19世纪60年代后,日本明治维新。目的:推动社会向西欧学习,以达到追赶先进,富国强兵的目的。(2)康有为倡导“断发易服”时要为戊戌变法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鸣锣开道,客观上激起传统势力的反对;晚清政府改行西式军服是为了练兵方便易行,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西化。(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1:能把“断发易服”的现象与中日俄追求现代化联系起来“断发易服”是日俄积极追求现代化中国被迫走现代化之路的写照。“断发易服”对于康有为是要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清王朝为了练兵需要而变革,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前把他与推翻清政府联系在一起,辛亥革命后体现了社会追求自由平等,追求共和的社会思潮,折射了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曲折历程。水平2:能就“断发易服”与近代化提出观点与认识。“断发易服”是学习西方在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反映。“断发易服”在不同的集团有不同的反应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近代历史史实建立联系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较完整的信息水平3: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1分)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0分)评分项三:论述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3分)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分)水平4:回避问题(0分)评分项四:组织水平1:叙述成结构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应是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阿里工业方面的改革和洋务运动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首先发展军事工业,并采取官办形式。而b、c、d都是正确的。在此关于一些重大改革的措施内容,需要识记。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内容2、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梭伦改革保护权贵和新兴工商业者的目的,改革措施中的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的政治权利,体现了这一目的,故b正确。颁布“解负令”,主要对于债务奴隶,故a排除。组建“四百人会议”,没有突出财产等级问题,故c排除。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成员来自于抽签产生,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名师点睛】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梭伦改革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趋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使得国力大增。3、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的特点,即中庸、不偏不倚,故本题选b。a、c与题意不符,d从题中无法体现,与题无关。4、试题分析:a项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改革的根本动力,不是直接动力。c项为错误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内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战国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改革的直接动力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说明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故d项正确;a材料中体现出现象,不是实质;b属于原因;c中遏制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土地制度变化【名师点睛】6、试题分析:据材料“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户数人口增加税收,巩固政权。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与革新中国婚姻制度无关,故a排除。打击旧贵族势力,也与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仍然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巩固政权,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目的7、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狭乡迁往宽乡者以及卖充住宅、邸店者,可卖口分田,官僚地主的永业田和赐田也可出卖”等信息可知,均田制下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依据,为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b项正确;土地兼并不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排除a;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致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市场与材料不符,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8、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反映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选d。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原因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是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府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a、b、c、措施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故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庆历新政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针对当时存在的三冗问题,他的改革重点趋向整顿吏治。但这无力于解决国家积贫积弱的问题,且触及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终失败。因此a符合题意,而b,c,d都是其改革内容,但不是主要方面。综上,本题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背景-庆历新政的内容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马丁路德的这句话是宗教改革的主要精神思想。马丁路德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自己解释圣经,并且不需要教皇来干扰每个人的意志。这样就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类的精神得到了解放。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意义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来,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为了发财致富可以不顾品德智慧等,可以不择手段,这是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故选c。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b项说的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d项错误,应该是符合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宗教改革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13、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幵始了一个时代”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奠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故a正确。三权分立学说属于孟德斯鸠,故b排除。自然权利学说属于英国的洛克,故c排除。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属于马克思,故d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卢梭【名师点睛】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奠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在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中发展并完善了该理论。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有“克里米亚战争”、“沙皇政府”,据所学知识分析,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这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这一沉重的打击,使沙皇制度不仅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同时也使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之后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农奴制改革,故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的背景。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面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可知,a仅仅是政治方面;cd不符合俄国的实际情况,俄国仍然推行沙皇专制统治;b既可以是政治方面,也可以是经济方面。故答案选b。16、试题分析: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理性辨析的能力。题干的题眼是“因素”,题项摆出类似因素,依据所学分析可知:a项是“明治维新”时实现的,b、d两项也是因素之一,但c项是导致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c项是正确答案。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影响17、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我们可知,日本商业发展的情况,没有反映抑制商业的措施,也没有提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其标志是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动摇。所以应选c。考点:中外重大改革回眸日本的明治维新背景18、试题分析:材料非常直观,从材料“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政治方面的改革,排除;b项属于文化上的改革,排除;c项属于农业,不符合题意中的“工业”,故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殖产兴业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导因素主要从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的角度来回答。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2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作出正确分析和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例如军国主义、天皇制等等,由此,日本后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当然,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的道路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体现在:近代天皇制建立,天皇权力扩大等。综上,正确答案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影响21、试题分析: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维护原有社会制度前提下的局部改革,故排除abc。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得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故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商鞅变法、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影响。22、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国民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国民革命,就是因为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材料中的观点则是说明中国的很多事情并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下列事件不能印证以上观点的就是“国民革命运动”。abc都脱离了群众,唯有d符合,故选d。2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可知,这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描述,洋务派把西方先进科技嫁接到中国专制制度和传统文化上,体现了两者的结合,并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所以答案选b。考点:历史上的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特点24、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教育的内容不再是传统儒家思想而是科技,材料不是强调实行机器大生产而是强调教育为最,即强调开办新式教育才是应对时变的长远之计,洋务运动时期尚未开始探索政治体制上的变革,材料也没体现政治体制上的变革,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近代中国的巨变洋务运动开办新式教育2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s属于完成性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其它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c。a没能阻止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改变君主专制体制;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作用26、(1)根据“共推行过两次均田制改革”“在继承前代税制基础上,对农民的赋役作经常性和临时性的减免”“对国家户口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顿”“还下令改铸五铢钱,每枚铜钱重五铢”概括改革内容。(2)根据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狗学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教学常规反馈汇报
- 化大为小的写法指导课件
- 脂褐素自噬代谢调控-洞察及研究
- 轮转护士工作汇报
- 连锁店管理讲解
- 内卷现象分析
- 刀具安全贴士培训内容课件
- 运动性热应激营养对策-洞察及研究
- 护理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 古代希腊工艺美术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02课前小游戏-数字炸弹
- 项目经理职业生涯规划
- 2023年广东生物高考第18题光合作用说题课件
- 6社会体育导论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评课稿
- 中考英语作文预测(范文20篇)
- 选煤厂原煤分级筛技术操作规程
- 方物电子教室q2用户手册
- 消防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表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