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重庆高2019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 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藉田”和“亲蚕”两种仪式,反映了在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之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a项正确。题干提到历代延续周朝的仪式,不在于强调周代制度被继承或制度变迁缓慢,而是农桑传统在延续,排除bd。题干没有涉及商业,因此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原始自然崇拜【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应当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故答案为b项。a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战国时期国家尚未实行统一,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a.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农民地位不断降低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对土地兼并者的称呼由“豪强”或“兼并之徒”演变为“田主”,说明民间对 土地兼并者的态度由仇视转变为认同,故 b 项正确。acd与材料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的农业土地兼并4.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反映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d.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c项。中美国标准化错误;中多样化错误;中细致没有体现。考点:古代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5. 学者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的态势好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中间应该是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中,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两头粗壮”是指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排除ab。私营手工业发展缓慢,“中间细长”是指民营手工业,故c项正确。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关键理解“两头粗壮,中间细长”分别指那种手工业经营形态。6.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c.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答案】b【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题中材料限制了城市商业活动,d也应排除。【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商业。7. “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镇”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a. 中央集权的削弱 b. 工商业赋税沉重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物质生产的进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 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物质生产的进步,古代“镇”由军事功能变为经济功能,故c正确。宋代中央集权加强,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工商业赋税沉重,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经济重心的南移,且应该在南宋时期,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8.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进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垦地最多的是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b. 政府实行鼓励垦荒的土地政策c. 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d. 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进3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清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从而养活了等多人口,c项正确。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有利于人口增长,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政府实行鼓励垦荒的土地政策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难以承受高速人口增长的需求,排除b。明清时期农业耕作方式依然是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9.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商人的行为a.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 b. 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 d.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地区手工业、商业发展,雇工生产的方式已经出现,包买商进入生产领域,故可知具有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d项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自然经济的瓦解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c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的说法错误,排除。所以选d10. 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主张a. 重商抑农 b. 农商并重 c. 重农抑商 d. 重本抑末【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等信息可知,张居正强调“农业与商业均要发展,二者可以互补”,故可知是农商并重,b项正确。重商抑农与题干主旨农商并重矛盾,排除a。重农抑商即重本抑末,与题干主旨农商并重矛盾,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关键是理解“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即可知道是农商并重。11. 下表为19世纪前半期中国主要农副产品茶、丝的出口变化统计情况。这表明a. 对外贸易给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b.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的依赖性增强 d. 中国茶丝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好评【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权等,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贸易并没有给给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排除a。从表格的内容可知,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正确。自然经济排除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排除c。表格信息无法体现中国茶丝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好评,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2.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答案】d【解析】a项,题干中提到内陆农村依然保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该项与题意不符。沿海地区生活方式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内陆地区保持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国社会存在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存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故c项错误。沿海地区城市开放为通商口岸,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城市不再处于封闭状态,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生活习俗和思想文化进入中国,沿海地区居民生活逐渐西化,内陆地区由于位置偏远,继续保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13. 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 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 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c. 封建势力严重束缚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说明封建官僚和封建思想阻碍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本题选择c。a项是材料中错误的认识;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b项不选;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阻碍因素14. 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1898年,他创办机器纺纱厂,取名“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反映张謇a. 托古改制的策略 b. 实业救国的志向 c. 民主共和的追求 d. 节制资本的主张【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可知张謇主张实业救国,b项正确。维新派托古改制,与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无关,排除a。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追求,与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无关,排除c。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与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即可知道是实业救国的主张。15. 下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 b. 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d. 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解析】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公私合营的赎买方式实现的。从股票票证上的“公私合营”来看,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于研究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只能根据材料信息“公私合营”,确定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据此作出选择。16. 银两是明清以来我国通行的货币单位,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废除了银两,确立了银元本位制,将铸币权改归中央;随后,又于1935年实行了“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这在当时a. 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 造成严重通货膨胀c. 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强调1935年实行 “法币政策”的目的,即是为了稳定金融体系才实行的“法币政策”,而b、d两项却是结果,法币政策并未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法币政策17. 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国民政府为转移工业经济的重心实施工业大撤退,致使迁入内地的民营厂矿共计639家,国民政府的兵工厂18家,重庆由此建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中国实业史上“工业撤退”的主要作用是a. 打破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 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中国工业格局c. 西部经济依靠“战争之手”发展 d. 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抗战爆发后,日本对中国东部占领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为了保存民族工业,同时为抗战提供战时工业物资保障,故进行工业内迁,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实施工业内迁,是防止日本对中国工业的掠夺,排除。工业内迁,其主要目的保存工业,保存抗战的物质保障,不是调整工业布局,排除b。c项不是工业内迁的目的,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8.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最有可能出现于a. 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d. 解放战争期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对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本题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因为f1f2,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破坏因素要远远大于有利、促进因素,这与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吻合,答案为d;abc三个时间段都是动力大于阻力的时期。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名师点睛】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不利因素: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2、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3、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因素:1、列强侵华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2、面对时代潮流的冲击,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高涨,使实业救国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4、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9.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央开展了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农民的购买力限制了工业品市场。所以1953年开始,中国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农村建立起来。故本题选b。土地改革运动是指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的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c;“大跃进”运动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特征的的人为拔高生产建设的速度和规模的一场建设运动,它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排除d。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农业合作化运动【名师点睛】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1. 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 2. 1953年-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 3.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4. 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 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这说明当时中国a. 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奇缺 b. 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c. 规范市场经济、统一消费行为 d.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镇城已建立【答案】b.21.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a. 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b. 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c. 初步纠正当时农村工作中的“左”倾思想路线d. 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答案】a点睛:本题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尤为重视,涉及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等知识点,准确识记和再现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2. 1961年我国政府规定:“应该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除了粮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类物资和完成国家合同任务以后的第二类物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项政策在当时a. 削弱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b. 扩大了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c. 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 克服了分散经营导致的困难【答案】c【解析】“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可见这项政策仍然强调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故a项错误;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该政策规定部分物资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不受计划经济的覆盖,可见计划经济覆盖范围在缩小,故b项错误;1961年中国正遭受严重经济困难,允许部分物资进入市场,有利于缓解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故c项正确;该政策有利于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经营导致的困难,故d项错误。23. 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a. 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b. 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c. 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d. 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涉及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建设,注重国防工业建设,联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形势,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处于敌对状态,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加紧三线建设为的是国防安全的需要,d项正确。a、b两项为三线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排除。国民经济的恢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4. 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b. 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c. 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d. 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自清代以来,国人的发型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其变化的因素主要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 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明显受到当时正值因素的影响,从本质上看是政治斗争的反映。故应选c。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发型的变化25.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a. 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b. 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c. 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d. 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电车公司利用广告刺激和诱导民众心理最终使电车在上海得以推广,a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推断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排除b。题干信息无法推断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排除c。d项说法错误,且题干无法体现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6.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a. 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b. 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 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d. 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申报上的报道“即携手而归”、“主动离婚者妇女占近半数”,结合题干时间,可知题意中并没有体现激烈的思想观念变化,反映的是人民生活习俗观念的变迁,包含着男女平错误等的观念, c项正确;题干中的时间为19121913,此时为民国初期,不是晚晴,a项错误,“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题干中不能体现妇女的引领作用,故b项错误;“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题意同样没有体现,d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项。考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迁婚俗27. 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或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a.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 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婚礼铁路”“蜜月旅行”,说明新式交通影响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但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故选b,排除a。京沪铁路公司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是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显然不是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近代中国交通被西方控制,因此无法得出殖民地特征,排除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名师点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8. 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 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 b. 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c. 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 d. 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定军山和长坂坡是中国传统京剧中的名段,有很大的受众市场,到近代被拍摄成电影,因此也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这说明了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 d项正确。a项说法与题干信息矛盾,应该电影技术借助京剧艺术传播,排除。定军山和长坂坡是中方影片,排除b。定军山和长坂坡拍摄影片时,民国尚未建立,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9. 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反映出a. 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 b. 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c. 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 d. 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并未提到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排除a。题干并不能反映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排除b。题干中提到“因为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说明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粤语的影响力提升,c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30.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宣传标语。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这表明a. 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d. 冲击了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应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排除a。题干是深圳特区80年代的宣传标语,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无关,排除b。仅从这句宣传标语无法体现出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排除c。改革开放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到八十年代中期人们可以毫无顾虑地谈论金钱、效率,说明冲击了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31.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189519001004500167750190119113005600315101912191960013000751625材料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企业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2)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分析影响该时段发展的主要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对当时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答案】(1)特点: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军事工业;商品与市场联系少;对外国有很大依赖性。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时段:19121919年。原因: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提倡国货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实业救国)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3)努力: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一五计划的实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泛滥,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地破坏。【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可归纳为封建政府主导;根据材料“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可归纳为侧重发展军事工业;根据材料“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可归纳为商品与市场联系少;根据材料“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可归纳为对外国有很大依赖性。(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表格、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时段,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即可知道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发展最为显著。第二小问,关于该时段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可从一战、民国建立、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实业救国等方面进行思考。(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图示、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努力,根据图示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先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小问,关于这些事件活动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肯定工业化实践带来的积极作用(可从工业布局、工业基础方面考虑);另一方面要指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体分析:本题以近现代工业化为切入点,考查了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相关内容,涉及了特点、原因、影响等内容的考查,问题相对简单,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而且近现代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