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狱中题壁》(长春).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狱中题壁》(长春).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狱中题壁》(长春).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狱中题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意从词句入手感受诗歌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革命者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全诗内容,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和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我自横刀向天笑”这句诗中所表现的豪情壮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板块的两首诗歌,我们从苏武、文天祥的人格中感受到了中华儿女的浩然正气,也从崇高的民族气节中受到感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狱中题壁。二、初读感知。1、作者简介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著名维新派人物,“变法六君子”之一,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1898年曾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2、 写作背景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发“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自强。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让他逃走的劝告,决心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这首诗。因为写于狱中,故题狱中题壁。9月28日,谭嗣同等六人被害于北京菜市口。3、生字学习节俭 监狱 肝胆 望门投止 须臾 横刀 肝胆 昆仑3、 全诗翻译 望门投宿别忘了东汉时的张俭,忍死求生中心中要装着东汉时的杜根。即使屠刀架在了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4、 内容解析 “望门投止思张俭” 东汉末期,张俭被反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一路上受人保护,其投宿人家多被治罪牵连。谭诗第一句用此典故,其意思是说谭嗣同不愿亡命,贻累亲友。 “忍死须臾待杜根” 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谭嗣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撼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悲壮感。五、全诗总结 谭嗣同在狱中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一二句巧用典故,对流亡的战友寄予厚望,表达变法事业终会成功的信念。后两句则抒发笑对死亡的满腔豪情,同时为维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骄傲,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六、拓展阅读1、诗歌欣赏 有感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昊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2、正气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