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查与建议我国人才外流及其成因和对策研究陈韶光袁伦渠 摘要 本论文针对国际人才争夺态势和我国人才严重流失现状 ,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讨论了人才外流的成因 ,提出了解决我国人才外流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人才外流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0863 - (2003) 09 - 0030 - 03当今世界 , 科学技术突飞 猛进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 际竞争日趋激烈 。综观世界各 国之间以经济 、科技和国防实 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 争 ,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 。 人才的争夺与反争夺已经成为 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 , 构成 了国际人才竞争的一个显著特 点 。一方面 ,只要国家 、地区间 存在着经济 、政治 、科技 、文化 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 人才流动 就难以避免 ; 另一方面 ,只要坚 持对外开放 , 只要发展中国家 和发达国家在经济 、科技等方 面的差距逐步缩小 , 人才外流 现象就会缓解 , 海外人才回归 就可能变成现实 。一 、国际人才争夺态势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特别是最近几年 ,信息技术 、网 络技术 、生物技术导致信息产 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 , 引起了高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 内空前短缺 。美国信息技术协 会的统计数据估计 , 目前全世 界缺软件人才 40 多万人 ,其中 美国缺 1 9 万 ;而欧洲信息技术 观察组织则预测 ,今后 5 年内 , 欧洲至少需要 50200 万名 IT人才 。面对全球性的人才短缺 危机和快速发展的信息革命 , 各国政府以空前的危机感掀起 了一场“人才争夺战”。西方各 国政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美国 进一步调整了政策 , 逐步减少 亲属移民 ,增加技术移民 ,强化 吸收移民的遴选机制 , 加快了 攫取发展中国家人才的步伐 。 一方面美国大大缩短外国高科 技人才申请移民的时间 , 另一 方面美国还增加引进高科技人 才名额 ,20012003 年 ,已从前 几年的每年 11. 5 万人增加到 19. 5 万人 , 并撤销签证限制 。 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调查表明 , 在美国的高科技公司中 , 外国 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人员总 数的 90 %。在美国硅谷工作的高级科技人员中 33 % 是外国 人 ,从事最高级的工程学研究 的博士后 66 %是外国人 。日本 为了提升高科技的竞争实力 , 作出决定 ,在 21 世纪每年接纳 10 万多名留学生 , 努力引进国 外高级人才 , 在不太长的时间 内使外籍研究员所占比例达到 30 %以上 。芬兰政府决定 , 将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收入外国人 的 最 高 税 率 减 至 当 地 人 的 58 %。德 国移植了美国 的“移 民政策”,他们直接向所需要的 IT 人才发放绿卡 , 其“绿 卡工 程”的目标主要是中国的高科 技人员 。此外 , 法国 、英 国 、意 大利等国均在筹划获得更多的 “技术移民”。在这场全球人才 争夺战中 , 发达国家特别是美 国利用其资金和科研环境的优 势占据了主动地位 , 而包括中 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遭到 了人力资本流失的重大损失 。二 、我国人才外流现状目前 , 我国的人才主要流 向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据 统 计 , 1978 1998 年 , 我国累计派出 留学生达 31. 6 万人 ,回国服务的只有近 1 0 万人 ,有 2 / 3 的 中国“学子”未回国工作 , 其中 去美国留学的约 1 6 万人 ,归来 的只有 3 万人 。1999 年 ,美国 签发的 H - 1B 签证达 11. 5 万 , 其中中国大陆就占 10 %。 据不完全统计 , 仅清华毕业的 学生去美国硅谷工作的就有 1 万人 ,从事微软的达 360 人 ,在 美国硅谷工作的 20 万工程技 术人员中有 6 万多是中国人 。2003 年第 9 期总第 219 期中国行政管理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 ,清华 、北 大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每 年有 70 % 以上 去 了 美 国 ; 据中 国 国 防 报 报 道 : 1995 1998 年 ,中国西部国防科研所 和军 工 企 业 人 才 外 流 每 年 以 18 %的速度递增 , 有些重要国 防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 擅 离职守出国留学 , 这种情况已 经引起中国有关方面的高度重 视 。中国人才外流与回流严重 失衡 , 拖 了 中 国 科 技 的 后 腿 。 2000 年 7 月中旬 ,瑞士“洛桑国际开发研究院”发表了 2000 年 度国际竞争力的报告, 中国 科技竞争力继从 1998 年的第13 位下滑到 1999 年的第 25 位后 ,2000 年又滑到第 28 位 。人 才外 流 对 国 家 政 治 、经 济 、科 技 、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是 潜在的 、深远的 ,必须认真对待 和研究人才外流问题 。三 、人才外流的成因分析中外许多人力资源管理学 者从理论上对人才外流现象曾 进 行 了 分 析 和 探 讨 。 如 Grubel ,Johnson 等认为人力资 源的国际间流动是其对不同的 国家和地区边际生产力不同的 反应 , 将会有助于人力资源的 有效利用 , 而对人才外流的国 家并不发生损害 ,而 Bhagwati , Mcculloch 等学者则认为由于 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不完整性 , 人才外流将会使发展中国家的 利益受损 。Bhagwati 等人认为 造成人才外流的最主要原因是 其所得报酬在国际间有一定的 效仿作用 。即人力资源在国际 间具有着很强的流动性 , 发展 中国家对于留学人员薪资报酬若不向发达国家看齐 , 其人才 就有移居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享 受较高待遇的可能 。本文从成本 收益分析 角度 , 探 讨 人 才 外 流 的 成 因 。 从经济学上来看 , 人们的基本 行为动机没有什么不同 , 都是 追求净收益的最大化 , 流动净 收益是国际人才流动的决定因 素 。伊兰伯格和史密斯所著的现代劳动经济学一书中论述 了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这一 问题 。他们认为 , 劳动者选择 流动是要付出成本的 , 包括向 新环境转移的货币成本 , 以及 相应的心理成本 。劳动者把这 种自愿流动当成一种投资来看 待 ,即劳动者为了在今后一个 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收益而在 早些 时 候 承 担 这 种 投 资 的 成 本 。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 现值超过了与之相联系的货币 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总和 ,那么 , 劳动者就会决定更换工作 , 或 进行地理上的迁移 , 或者是两 者兼而有之 。决定流动净收益 (即流动收益减去流动成本 ) 现 值的那些因素也就成为了对劳 动者流动决策最终起作用的因 素了 。假设流出国 (C) 的人才 (A) 与流入国 (B) 进行一项人才交 易活动 , C 方税后工资为 a , B 方许诺工资 b ,以吸引人才 (A) 到 B 国 家 来 工 作 。由 于 人 才 (A) 是 B 方所需紧缺人才 ,设 A 到 B 后将为其创造价值 D 。除 承诺给 A 税后工资 b 外 ,B 还 会发 生 一 些 如 搜 寻 人 才 的 时 间 、费用等 ,设 B 的总引进成本 为 E。对于人才 A 来讲 , 也存在人才进入成本 F ,其中包括经 济成本 T(进入 B 所需费用 、安 家费用) ,非经济成本 t (离开熟 悉的工作环境和亲朋好友的心 理成本) 。可以得出人才交易活动的 必要条件是 :D E b a ,D E b F ,b - a F这些关系说明四个方面的 问题 :(1) 只有当 DE 时 ,B 方才 有利可图 ,才会进行人才引进活 动 。DE 在形式上对 A 方是不 等交换 ,实际上 D 并不是有 A 方 所有 ,只有当人才引进活动完成 并为人才提供工作后 ,才能为 B 创造价值 D 。因此 ,b 可被视为 D 的一部分 。可见 ,A 供给的目 的是为了获得较高税后工资 b。 政府 B 方是人才寻找者 。没有 双方的意见一致 ,人才引进活动 无法进行。(2) 对 A 方来说 ,关键是人 才流动的净收益现值 NRP 大 于零 ,即 : NRP = 税后工资差异出国 成本 = b a F = b a ( T + t) 0(3) 具有实质意义的收益 , 对政府 B 方是 D E 。对人才 A 方 是 NRP , 即 ( b a F ) 。 因此 , 当 D 和 F 一定 , E b 越 大 ,人才引进双方的动机就越 小 ; E b 越小 , 人才引进双方 的动机就越大 。当 E 和 b 一 定 ,D F 越大 , 人才引进双方 的动机就越大 ; D F 越小 , 人 才引进双方的动机就越小 ;(4) 为解决和缓解人才外 流 ,应尽量缩小人才流动的净 收益现值 NRP ,所以 ,增大人才A 流动前在流出国 C 的税后工 资 a , 增大进入成本 F ( 增大经 济成本 T 或非经济成本 t) 均可 以减少人才外流 。四 、解 决我国人才外流的对策建议我国留学工作的基本政策 是“支持留学 , 鼓励回国 , 来去 自由”。所以 ,对待人才外流问 题 ,最佳办法不是“堵”,既不是 为人才流动人为制造困难 , 又 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胁迫措施逼 其“无奈”而归 ;而是要“疏”,要 下功夫吸引他们留在国内 , 同 时积极做好吸引回归工作 , 充 分利用好每一个归国留学生 , 促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 归 得其所 , 真正实现其对于祖国 和社会的价值 。1 、切实提高高素质人才在 国内的经济收益从前面分析人才外流原因 中可以看出 , 增大国内的工资 收入是解决人才外流的一个重 要办法 。因此 , 政府应加大人 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 , 增加高 素质人才的薪酬 , 缩小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 , 落实对取得突出 成绩的高层次人才进行重奖的 政策 ,真正做到一流人才 、一流 贡献 、得 到一流待遇 。要以优 厚的待遇保证大批优秀人才留 在国内工作 , 同时积极吸引大 量的国外人才回国服务 。2 、改善科技人员工作的软 硬件环境实践证明 , 吸引人才回归 和遏制人才外流的根本在于本 国软硬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上 世纪 ,韩国 60 年代采取高薪政 策吸引留学人员回归但效果不佳 ,到了 80 年代随着韩国经济 的腾飞 ,软硬设施的改善 ,即使 是比 60 年代还要低的薪水 ,也 吸引了大批留学生主动回归 。 印度政府 80 年代花大量的投 资扩建高科技领域的实验室和 科技密集区 , 向工业提供补助 金 ,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参加 工作 。根据印度教育部统计 , 1977 年印度全国理工学院中约有 40 %的人员外流 , 到 1987年这个数字为 10 %。这些先进 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 。最近一 段时间 ,北京 、上海等地留学人 员的回归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 在调查这些归国人员时发现他 们都是看中了中国这几年的经 济发展 。所以我们应大力发展 国内的科学教育和科学技术 。 筑巢引凤 , 为回归的留学人员 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们应 该加大对科教的投入 , 并积极 建设相关的科学园区 , 相关的 科研设施 ,为科技人员研究 、创 业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3 、着重增加高素质人才在 国内的非经济收益提高出国的非经济成本意 味着增强可能流失或回流人才 对我国在非经济因素方面的向 心力和认同感 。主要包括 :( 1) 以情感人 。感人心者 必先乎情 。家乡亲 、故园情 、民 族感 、爱国心及传统文化的力 量 ,既是出国人才难以割舍的 感情 , 又是吸引海外游子回国 的强磁石 。韩国用“诱发 怀乡 症”和“家庭和祖国的责任感”, 使一些移居欧美的人才回国 。 新加坡舆论则指出 , 抵制外来 消极影响 ,重视学生品德教育 ,加强全民族的精神文化建设 , 使历史文化 、东方思想和价值 观根植于“每个国人的心田 ,才 是防止人才外流的根本之道 。” 上述这些国家的做法都值得我 国借鉴 。(2) 保持国家稳定 、宽松的 社会 、政 治环境 。为留学人员 创造长 、短期出国及回国的宽 松环境 , 在指导思想上实行真 正意义的来去自由 , 对留学人 员不限制 、不惩罚 ,让留学人员 从精神上和心理上乐于回国服 务 。改 善人际关系 , 在使用回 国人员上应知人善任 、扬长避 短 。4 、促使人力资本的个人投 资收益真实化提高出国的经济成本要与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资方式等政 策结合起来考虑 。在我国 , 高 等教 育 的 成 本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养殖合作之疫病防控协议
- 项目成本估算表-项目成本预算
- 农业生物技术利用协议书
- 2025合同管理与降低能源项目风险
- 商务谈判技巧与协议达成辅助工具
- 内部员工培训材料编写与归档标准
- 取栓患者观察要点课件
- 资金分配群面题目及答案
- 销售合同标准化管理模板(含法律条款)
- 转进制计算题目及答案
- 哈利波特和死亡圣器PPT培训课件
- 以“五位一体”模式提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和成效的实践与探究
- 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随堂练习(含答案)
- 拔牙知情同意书
- 国防战备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假期有收获》PPT课件
- 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经典讲义(PPT)
- 关于“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的通知
- 体育馆屋面专项施工方案(22页)
- 个人分期还款协议书的范本
- 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治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