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卷第 期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明代的学校及其考试制度 赵子富 明代的学校制度在中国古代学校发展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和前代相比 学 校的覆 盖面 增大 体制更加完备 形成比较有层次 和系统的从 社学书塾到府州县学 再到 国学的三级 教育制度 与学校制度的发展相适应 各级学 校内的考试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现就明 代学 校的体制及其考试制度略作叙述 明代的初级学校是社 学和各类书塾 社 是 古代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 二社学 即是 一社之学 宋代就已经有了社学的出现 明代的社学十分发达 洪武八 年 明太祖 朱元璋发布诏书 要求在全 国各地建立社学 实行普及 教育 当时兴办的社学数目很大 据估计各府州县平均有 余所 洪武以后的各朝统治者也都重 视对社学 的提倡 社学 制度一直保持到明朝末年 一 明太祖诏建社学的目的是为了敦厚民俗 教化百姓 含有普及教育的性质 后来的社 学虽然有一部分仍然保持了这个特点 但相当数量的社学则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 而转为 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办学目的 在选择学生 教 授内容和培养方向上都具有了新的特点 如 徐有贞在 苏州府社学记 中即谈到苏州府的社学 选长 昊二邑蒙士之秀者充弟子 员而教 之 遇三学之士有缺员者 则进其 良以补焉 嘉靖 龙溪 县志 也记载其地 的 社学 中 居 正社学 在马平街 专习 春秋 履 正社学 在东河边 专习 礼记 川说 明 这些社 学的 兴 办是和适应科举制度的需要 联系在 一起的 明代的社学一般都是由地方官员倡导建立 的 地方人士兴办的一般也需要得到官府的认可 叙 大多沿用旧有的庙宇 或由地方官 捐傣以及地方人士集资兴建 办学经费不由国家负担 而是来源于学校附设的学田 学舍 或学生交纳的学费 社学的教师主要由官府任命 资格没有严格限制 有退休的官员 监 生 生员以及省儒等 社学在收录学生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按其兴办的目的 有的是普遍 收录 有的是择优录取 学生入学的年龄一般在七八岁左右 学习的年限没有具体的规定 学生在学期间所学的内容有文字 音韵 书法 经书 以及由政府颁发的政法书籍 如 御制 大谐 孝顺事实 等 学生的出路除部分学生可 以升入府州县学外 大部分 学生要回家从 事生产 明代的社学虽然持续的时间很长 但由于它 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以行政力量建立 的 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作保障 所以 实际上处于一种兴废不常的状态 不能形成一种稳 定持续的教育组织 加上受到科举制度的有力左右 其教育职能的发挥受到 很大限制 在 明代 属于初级教育范围的学校还有各种书塾 比如有教师自办招收学生的村塾 里塾 有宫宦富室为培养子弟而设的家塾 还有专为同族同宗子弟而设的义塾等 前两种 是书塾中的主要部分 里塾 家塾内所表现出的科举色彩远 比社学强烈 明代投身科举的 请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知识分子大都经历过这类书塾的学习 书塾的教师中有些人是没有功名决生以教书为业的 即所谓村学究者 也有等待科举 暂借教书为生的生员 举人 如杨栓 为诸生食糜 而 家故贫 藉馆谷以糊其口 辄将灯诵读不休 闭彭应麟为诸生时 试辄冠军 即负时望 而苦数奇不售于主司 尝教授生徒 务检伤好义 为士论所归 年至四十始领应夭乡书 又五年甲辰成进士 图这些生员 举人具有科举经验 又有时名 是官宦富室聘请教师的 主要对象 他们有时任教的时间很长 如 见闻杂记 记云 里中寓公龙训仕终邑博士 初馆播姓 训其父又训其子 历三十年 在明代 还有一些地区的读书人专门出外作塾师 如小说 鼓掌绝尘 中江南生员李八八就曾说到 两京十三眷 各州各府 城市乡村 十个教书先生 到有九个是我江南朋友 可见明末皖浙一带的读书人出外为馆师的人是很多的 入学延师的子弟一般多在七八岁 入学后先启蒙识字 临仿 上大人 孔乙己 考拳的字书 谓之描朱户 然后背诵文章 再而学属对 进而学破题 习作科举时艺 教师讲摹的 书籍皆为科举所需的内容 如举人范晋卿为塾师 说 书 及经 每岁必遍 而 岛 系辞 及 学入 庸 每说二遍 川据李乐所记 他儿时入塾学习 教师尚多授以 学 孝经 诸书 至年四十以后 所见 读者鲜矣 流行的是坊间倩人批圈的 四书 及经书 书塾 的教育完全以科举为目的 务求简省 急于功名 不再注意知识与品德方面的培养 于此也可略见一斑 明代的府州县学建于洪武二年 时明太祖诏命天下 郡县皆立学校 延师儒 授生徒 讲论圣道 使人日渐月化 以复先王之旧 于是天下府州县都建立了儒学 使明代学校之盛远远超过了前代 各处学校的教师都是由政府任命的 是国家的正式官员 府学设教授 州学设学正 县学设教谕 各学都有训导辅助 各地学校的直接领导是各府州县的正官 若校纪不严 学生学业不进 地方守令要受到处罚 明正统以后 在两徽 十三道 球 撰 澡 黔洋荡 宣德时规定 增广生员 名额为府学四十人 州学三十人 县学二十人 不食察 照例免差 役 叫正统以后 各学又设立了附学生员 不限顿数 致使明代在校生员的数量不断膨胀 明初的生员总数有六万余人 到嘉靖时 据估计已有三十余方人 而到明末已达到五十万人 明初府州县学的教学内容有礼 律 书 射 乐 算等 生员每日在学校 侵晨讲明经史 学律 饭后学书 学礼 学乐 学算 未时学习弓弩 教使器棒 举演重石 学此数件外 果 有余暇愿学诏 浩 表 笺 疏 论 碑传者 听从其便 周学习内容尚称丰富 但后来由子科举制度的发展 生员为博取功名 非 五经 四书 不读 知识面白渐睐小 与社会实际需要相去甚远 学校的教育功能呈规出衰退的气琳 加上教官荒怠 制度松懈 到明后期 府州县学的教育已是徒具虚名了 明代的学校及其考试制度 府州县学的生员没有学习的期限 但有黝革之说 明初规定康膳生员入学十年以上无 成效者要开除学籍 罚充为吏 后来凡岁考考居六等者也要 照例黝革 生员的出路 一 般是通过科举而入仕 若乡试 会试连捷 可直接入仕 若乡试通过 获举人身份 而在会试 中失利 可以举监身份进到 国学后再入仕 若乡试屡试不中 可以贡生身份到 国学 然后授 职 生员年老体衰 又不曾考劣者 可以享受冠带荣身的待遇 明代的高级学校是国学 又称国子监 明代的国学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五年 洪 武十四年时迁建于南京鸡鸣山下 成祖迁都北京后改北平府学为国子学 但南京的国学仍 然保留 所以 明代国学有南 北之别 国学的长官为祭酒 司业 下有典薄 监皿 博士 助教 学正等官 分别掌管文书出纳 监务赏罚和教授考课学生等事 学生称为监生 种类较多 举人落第在监学习的称举监 因 父祖官品或功劳蒙恩入监的称荫监 生员由岁贡 到监的称贡监 因输粟 输草 输银 而入监 的称例监 此外 在国子监学习的还有公主和勋戚子弟以及一些外国留学生 明代的国学实际上是一所国家的干部学校 学生完成学业 以后基本上都要出任国家 的各种官员 故明初国学在教育与管理上相当严格细密 监生日常的功课有背书 讲书 作 文 写字犷每三日青 次书 要背诵 大浩 本经 四书 各一百字 还要通晓义理 如背诵 讲解全不通者 要痛打十板 每月要作文六篇 本经义 四书 义各两篇 诏 浩 表 章 策 论 判语 内科内选作两篇 不作者要予以痛打 每日还要写仿书一幅 幅十六行 行十六 字 字体不限 但要端楷 违者也要痛打 国学还有考核升堂制度 生员通 四书 未通经者 居正义 崇 志 广业堂 一年半之 上 文理通畅者 许升修道 诚心堂 坐堂一年半之上 经史兼通 文理俱优者 升率性 堂 根据学员的学力划分成三级循序升级制度 从而确保监生的学习质量 按照 此规 定 监生在监学习要三年左右 国学中又有拨历制度 即让监生经过国学学习后到政府各 个部门实习一段时间 以提高监生的实际办事能力 然后根据其表现决定是授予官职 还 是回监继续学习 明初 由于官吏缺乏 所以监生很受重视 监生往往初授官就有被任为省 布政 按察使者 正统以后则大都授以州县之职 至明后期 监生的地位日益下降 能得到 州县正官已不是件容易之事了 娜 明代的学校制度相当完善发达 从地方到中央 从初级到高级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 统 但明代的学校又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机构 实际上 它是封建国家阐扬政教和培养官 员的场所 这一点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发展 从形式上看 明代的学校虽 然区分为初 中 高三级 但教学内容实际 上基本一样 在传授知识 提高能力上并没有形 成一个循序渐进的 台阶式的教育体系 而且由于其学习内容的偏窄 也根本不能满足社 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其次 明代的学校受到了科举制度的有力左右 学校内的教学完全 围绕着科举制艺而进行的 而随着科举制度的没落 学生只需要机械地模仿那些缺乏生气 的八股文字 就可以谋取功名 学校应该具有的那种传道解惑 问难辨疑的作用已变得无 足轻重 因此 明代学校的衰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因为受到隋唐以来科举考试制度的重大影响 明代各级学校中的考试制度也相当 繁多严密 现略述如下 社学与书整的考试明代的社学中即有考试制度 洪武二十四年 时就曾通令 全国的社学 要讲诵 大浩 每隔三年教师要带领学生 到礼部参加考试 方式为 口试背诵 按其所能背诵的多寡予以赏赐 川平时社学教师对学生要 计 日课功 期于见效 吻 每 月 朔望 教读领童生诣县作揖 提调者正以句读 量行奖与 川社学中考试的结果对学生 的前途影响不大 书塾之内也有考课 学生初入学属 于 启蒙阶段 考课的目的主要是考验学生背诵经书 的熟练程度 或由教师出对子让学生练习 回答 或摘取经书的章句 由学生习做破题 继而 则由教师出题目 学生仿照科举时文做文章 然后教师给予批评指点 但由于书塾之内没 有升降进退之制 所以 这些考课也如社学 一样 对学生的前途无大影响 只起督促作用 府州县学的考试明代属 于府州县学范围的考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童子试明代对未取得府州县学生员资格的读书人不拘年龄少长 均称为童生 其所参加的入学考试即为童子试 明朝初年 对生员的入学没有严格的考试规定 只是由 地方守令 躬 亲相视 人才俊秀 容貌整齐 年及十五之上 已读 论 孟 四书者 方许入 学 川大约在正统前后 设立了童子入学考试制度 童子试一般分为三级 即县试 府试 院试 县试的主考是县令 府试的主考是知府 院试的主考是督学 参加童子试的人很多 如据叶梦珠所记 崇祯七年时娄县参加童子试的考生不下二 三千人 考试之前 县里 要搭起蓬厂 将桌凳按号排列 并用竹木将其固定 不能移动 各条通道栅门都有官役把 守 不得提前开放 考试前童生在广场集合点名 然后唱名发卷 卷上已编好了坐号 童生 按号入坐 考试题目各号不同 暗藏于卷纸之后 等到考场封 门后 才告诉考生题目所 在 伽 府试 院试的情形也大致如此 只是铺张的程度 等而 上之 府则视县三倍矣 再等 而上之 学院则又视府十倍矣 若学院则供帐之盛 拟于王侯 为诸上台冠 而规矩严肃 视场屋有加焉 急 县试 府试 院试的场面 虽不同 但考试的 内容却大致相同 据张文麟所记 他在弘治 十一年参加县试 考试的内容有心四书 本经 论 策各一篇 府试时为本经 论各一篇 院 试时仍为 四书 本经 论 策各一篇 一般说来 县 府二试比较容易通过 而决定去取的 院试则要困难一些 张文麟县试时颇为县令称道 府试时为第二名 而院试则落榜 在明代 凡入学生员可以免除摇役 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因此 一些富家大族争欲遣 子弟人学 于是 干 托纷然 甚至有行贿赂者 叶梦珠也谈道 童生 凡欲府取者 必求 婿绅荐引 闻之前辈 每名价值百金 应试童生 文义虽通 苟非荐刻 府必不录 顾炎 武也指出 今之生 员 以关节得者十且八九矣 切可见 这种考试并不是十分公道的 月课季考 月课季考是由地方守令和教官主持的对在校生员的日常考试 目的是 为督促生员进学 洪武初年规定 守令每月 考验生员 观其进退揖拜之节 听其言语应对 明代的学校及其考试制度 之宜 背读经史 讲通 大义 问难律条 试其处决 讲礼务通古今 写字不拘格式 审音详其 所习之乐 观射验其替力 又能中的 稽数明其乘除 口手相应 守令置立文薄 同教授记载 诸生所进功程 如一月某科某生学不进 则记载于簿 至 三月学不进 罚此科训 导米半月 罚多不过 一月 川当时实行分 科教授 考试检查的内容包括经史 律条 音律 算法 弓 射 礼仅等 后来为适应科举制的需要 则只考经 书 议 表 季考之后要定出名次 万历时唐之屏为常山县令 每季凡二试 试必亲临厚款 品其 等第而丹铅其文 变其体之朴陋浮靡者 而一归之乎大雅 月课季考不仅重视生员的 文辞 还重视生员的德行 正统时 杨继宗为嘉兴县令 时与诸生讲解经 义 点窜文字 季 考先德行 次文字 以劝惩之 季考之时 府 县政府 要提供文具伙食等 并对考生分别 等次予以奖赏 阅世编 上记载 诸生府 县季 试 则有供给 有激赏 而规矩全宽 录科则 严肃矣 学院赏银 一等每名一两二钱 首名倍之 二 等八钱 三等三十名内则自备纸笔 花 红俱在外也 供给每人饼饵八 时果数枚 摆列无虚席 心 各府 县开支上 多有支付季考 银一项 如嘉靖哎黄岩县 志 即记载该县支付 季考 生员府银 一十二两 县银 二十四两 崇祯 吴县 志 也记载 本府季考银二 五两 本县季考银二十五两 心 这些银两即用于 季考的费用和激赏 季考的名次前 后有助 于生员的声誉和前途 如弘治时人张文麟就因为 季考多第一 受到知府曹凤的赏识 由于月课季考不象岁科二考那样关系到生员的补度 升降和是否能参加科举考试 所以 不太受生员的重视 如艾南英即说 旧 制诸生于郡县 有司按季课程 名季考 及所部御史入境 取其什之一而校之 名观凤 二者既非诸生默阶 进取之所系 而予又憾慢成癖 辄不及与焉 明中外以后 一些地方守令和教官对生员的管束逐渐松懈 月课季考制度不能严格执 行 万历时人李乐即谈到他 归 田后见太守季考诸生 有一年而发案者 有七八月而发案 者 心 有的地方甚至长期不行季考 如惠安县儒学 自弘治五六年间教谕刘魏去官 学规 渐弛 所谓月书季考 升号宿号诸浅事犹不足观 甚几于不复闻有道德仁义之言 闭 岁考 岁考是由各省提学官主持的对在校生员的默涉考试 明代前期学校由地方 守令负责管理 各省布 按二司有巡查 督率之责 但并不每年举行考试 生员十年一考 学 问长益者留埃科贡 学问荒疏者默为民 正统元年 因各地生员不认真进学 只知记诵 旧文 以图侥幸获取科举 而 所在有司率不究心 苟具虚文 用应故事 所以 当时的户部 尚书黄福上疏请求朝廷命令各布政司 按察司官每半年一次遍历学校考 试 以求获得真才 实学之士 结果虫礼部议定 各省添设按察司官一员 南北直隶各设御史一员 专门负责提 调学校 这便是明代提学官制度的设立 提学官在位期间 要巡视所辖境内的学校 考校诸生 决定生员的等第去留 名为岁 考 实际上根据地方的远近不同和提学官的尽职与否 岁考的举行或一年一次 或半年一 次 还有三年二年一次的 嘉靖二十三年规定督学 董学三年 限以岁考二次 阳 万 历三十年时还曾具体规定 南直隶 浙江 江西 湖广 一年半一周 付者一年一周 即遇事 故 亦须三年之内岁考一次 岁考兼科举一次 心 尽管如此 有些提学官懒于应付 岁考 之名 不尽符实 如李乐就谈到 今也 法 网太废 如吾浙已六年不岁考矣 如何教生儒不放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肆 切万 历时礼部左侍部李廷机也说 后来人 不耐 劳苦 岁考稀少 生员有终身不得见 提学而混厕衣巾滥沾优免者 词 岁考的内容一般有 四书 义 经 义及论 表 等 但各个督学的出题量及内容略有不同 弘治十五年四月张文麟参加岁考时 试题为 四书 一篇 题为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 而患不均 论一篇 题为 君臣始终两全 策一篇 题为 匡衡刘向论甘陈功罪何如扎 嘉靖时杨宜督学南钱 每试必书二篇 经 一篇 论一篇 或一表一策 见时必间 性理 通 鉴纲目 有能据实以对者 辄族异之 川耿定向为督学 每一府考试诸生 必躬历其地 出经书三篇 或付以一论一表一策 岁考不仅考察生员的学业 也注意生员的品德 如 弘治时给事中夏 昂即请救 内外提学官每遇小考 先德行而后文艺 崇淳朴而默浮华 奖恬 退而戒燥进 山 正 德时刘瑞为浙江提学副使 造士 先德行而后文艺 有一行者必奖以糜 食 若行检亏缺 文虽工 必到 督学岁考以后要将参试生员分别等第 一 等前列者 视康膳生有缺 依次充补 其次 补增广生 一二等皆给赏 三等如常 四等挞责 五等则糜 增递降一等 附生降为青衣 六 等默革 岁考关系到生员升降进退的切身利益 所以 受到生员的重视 同时由于生员队伍的 日益庞大 质量参差不齐 加上地方各级官员对学校管理的松弛 岁考实际上成了考察甄 别生员的唯一方法 是生员在校期间最重要的考试之一 每逢考试之 时 要搭起篷席 安排 桌凳 督学亲至监试 由军士严行搜检考生 并在场内监督考试 考生则战战兢兢 鱼贯而 入 明末人艾 南英曾著文描绘了这种考试的情形 试之 日 衙鼓三号 虽冰霜冻结 诸生露 立门外 督学衣诽坐堂上 灯烛辉煌 围炉轻暖自如 诸生解衣露足 左手执笔砚 右手执 布袜 听郡县有司唱名 以次立角道 至督学前 每诸生一名 搜检军士二名 上穷发际 下 至膝睡 保腹赤蹂 为漏数箭而后毕 虽壮者无不齿震冻栗 腰以下大都寒扳僵裂 不知为 体肤所在 如遇 酷暑天气则 数百人 夹坐 蒸薰腥杂 汗淫侠背 勺浆不入口 虽设有供茶 吏 然率不敢饮 饮必朱铃其犊 疑 以为弊 文虽工降一等 有时 督学为图方便 并不 亲临各府考试 而是驻临一处而调其他地方的生员来考试 地方相距有时达三 四百 里 贫 穷的生员往往盘费无出 大受其苦 李乐就曾 目睹湖广诸生赴考嘉兴 时方六月 大旱 其 无力贾寓者率坐府学门首食饮 有一生肥胖 方出学道门即中暑而卒 二日抵家 尸已腐 而难收矣 天下可怜孰大于是 吩 由于岁考艰苦 所以 有些生员便生出计巧 躲避考试 宋应星就谈到 每逢 岁考文书一 至 有渴望丁优而不得者 有假捏丁优而避考者 岁考要定出等第 有赏有罚 对生员至关重要 所以 一些地方上有钱有势之人便四出 活动 结果考试的次序 必 先尽乡宦子弟 次尽平日相知 等第一 出 唾骂随之 川另外 由于督学 品第文章的旨趣不同 去取之际 也未必公允 所以 即使是饱学之士也不一定能 取上高等 科考 科考是由府州县官和提学官主持的准予科举的资格考试 明初 凡愿参加 科举的士人 皆由有司保举性资敦厚 文行可称者 各具年甲籍贯三代本经 县州申府 府 申布政司 幻正 统九年时奏准 各处应 试生儒人等 从提学官考送 此后生员参加科 明代的学校及其考试制度 之 举考试之权一归 于提学 每逢三年大比之前 提 学都要进行这项考试 称为科考 科考的目的在于筛选考生 在明代每一生员赴考 地方上都要给予路费 酒席费 加上 场屋中诸般费用 数目不小 有些生员滥竿充数 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再者考生众多 考试 官也无法精取 所以明代对参加乡试的名数有所限制 据海瑞说 正统末年 广东乡试是 十人取一 秦靖时 申明各处科举 名数 照原定解额 每举人 一名 取应举生二十五 名 万历三年时规定为三十取一 川 明代的科考 原系由提学官直接考试诸生 据李廷机所言 到万历初年时 他的家乡福 建 皆通学径送 无一士不经试 无一卷不经目 故才者见其才 而不才者亦无所匿其荒谬 膏梁之子安分守拙 而孤寒之士咸得扬眉 吐气 自致青云 沁 后来督学不耐烦扰 及 至 大比 又有类考之规 如府学则府考送道 县学则县考送府 府考送道 不送则不得进 不求 则不得送 若府考不录 还有遗才之试 钱福在成化二十二年参加府守樊莹主持的考 试 因帮别人修改文字 至 薄蓦不得完卷 樊守弃之不录 至试遗才 又不录 吻 府试与 遗才均不得录后 还有散遗才之说 裹靖四十三年 陆从平参加府试 未被录取 公趋渴府 门 偕师生辈恳求之 太守见公一足玻 两 目豁 面麻 长尺余许 以为非贵相而轻之 叱曰 吏 都掌丰有此等人耶 公遂勃然拂衣而出 一 公归家度必不得与试 亦度必不能得之 遗才 竞以散遗才就试于学使者 伽 科考的考试 内容同于岁考 除了经书论策外 还重视考生的德行 如万历元年礼部彼 监察御史李乐疏就提到 督学取 士 必以德为先 如徒工文辞 行简无耻者 勿使滥进场 屋 科考赤列名次 前列者可补康 增和获赏 如孙承宗在万历六年补生员 七年 科试第 一 食汽 科考中普遍实行类考制 考生受到府州县官的层层干预 出现了不少弊病 如前引李 廷机的疏中就谈到 臣前年患病家居 时当科举 臣家乡子弟以类考之故惴惴然 优府县 之不录 不暇诵习史书而奔走晨昏 贵家用势 富家托势 守令通于应酬之不暇 孤寡苦于 进取之无阶 前面 提到的陆从平也以貌硒失遗才之录 一些官宦富室皿可以运用权势通 过录取 而无权无势的贫寒生员显然要受到排挤而无路致身科举 其次 提学官个人的好 恶也直接影响考试的结果 如山西提学官李芳联崇祯十五 年时在山西主持科考 文水拔 贡郭鹅霄名震久矣 不堆不录 乃别写一榜 书取五等拔贡郭某 试文随榜揭示 阅者叹其 苍古典喻 不愧作手 抄刻传诵 又高平毕振姬试列 四等 邑令求免不可 择州牧求免不 可 冀南宗观察札恳亦不可 后此二人皆中举人 遂有 五 魁三 落卷 一捞半遗 才 之 讥 国学的考试明代属于 国学范围的考试有入学考试 季考和 科考 监 生毕业时没有考 试 而有一种类似今天实习的历事制度 入学考试 明代府州县学的生员屡试不中者 经过提学官的考选可以贡到国学 但在进入国学之前要进行考试 称为廷试 洪武十六年 厂令天下府州县学自明年为始 岁 贡生员各一人 俱限正月到京 从翰林院试经义 四书 义各一道 判语一条 中式者入国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子 监 不中者罚充吏 川万历时还曾申明 廷 试要重策间 并要 考虑贡生的相貌和言语 作为去取的依据 明初廷试严格 生员多有被默者 如洪武三十年时 考试岁贡生员 取中七百二十三 人 不中者一百一十八人 落选者占总考生数的 一 但明中期以后 生员被默的情况 则很 少 甚至儿乎没有 万仿干二年时 礼部给事中王继光曾疏请 其岁贡廷 试 必文理十 分纸缪者 姑量驳一 二 小疵不妨尽留 据实录记载 万历十七年廷试岁贡生员 取中 上等卷八卷 中等卷三百七十卷 下等卷仅三卷 兰十一年六月命辅臣向翰林院严加考试 本年及二十八年等年岁贡 恩贡 选贡生员 结果只取中上 中各卷进呈 天启三年 五年廷 试岁贡 恩贡生员 也均只有 上中卷而无下卷奋 考试实际上 具文而矣 季考 国子监生在监学习时每隔五 日要作课一次 由博士厅出题 发到各堂 由监 生当日在班作完 然后由各堂官批改 月终时堂官迭博士厅列出高下 最后由西服官品定 文理优秀者要 出榜揭名以资鼓励 每少作一瀚者则罚旷三目 除作课外 按规定每月还 有考试 但 此项考试逐渐松懈不举 一 据 皇明太学志 戴 当积分之法行 月必有试以劝励 之 每试一如科举之制 积分既废 乃行季考 季考不尽行 乃相沿为春秋二考 田 春秋 季考 全体监生都要参加 先期要将自己的姓 名 年龄 籍贯 本经上报于绳想厅 以安排考 卷 至考试日 黎明时分 监生要穿戴整齐 各系牌号 至太学门外等候 侯长官升坐后 入 立露台下 由绳想厅官员依次唱名而进 题甘发下后方许落座作文 考试中不许怀挟文字 不许互相向答 特设巡风官二员专门监督传递 之事 司门官二员管理出入 由于考试时间 较长 典簿厅设有茶饼供应 监生完卷以后陆续送到祭酒座前 随即弥封 每积至百人 启 门放行 然后将试卷封锁起来 考试完华后 由博士等官分别校阅 拟定上中下三等 由西 厢官最后审定 张榜示众 凡列 上榜者 由典簿厅预备绵纸笔墨等 待次日汇众唱名给赏 考试中文理不通和违反规定者要予以责罚 一 帅 科考监生若要参加乡试考取举人 也要和府州县学的生员一样参加科考 在明 代拟监生身份参加科考的徐了在监学习钠监生外 还包括在历的监生和历事以后在吏部 挂选的盟生 明前期 在监的监生在国子监参加科考 而在历的监生则 由历事所在的各衙 门选送 由吏 礼二部侍部会同考试 伪 嘉靖 万历间 由子例监的激增 很多监生历事完 毕在吏部挂选后长期居乡候缺 按规定 这部分人可以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但要与各地的 生员篇起参加督学举行的科考 不过往往会出现 督学 收取 赤为仪见 省阂获隽 更所未 闻扮的清形屯 而在监在历的监生在南北两京参加乡试 按照明代解额的规定 南北二京 乡试额 石名举人中有 名是专门留待监生的 监生可于试卷上加一皿 字 以示区别 因此 取 中的机会要 多一些 万历十二年祭酒张位奏准 各地完历挂选监生可以持原籍起 送文书到原历事各部投文通过科考 也可以在原籍封口科考 国子监举将科考之时 旧制也比较严格 如据 续南雍志 所载 每当考期 本监预为 行文五城兵马司借用弓兵百二十名 以为搜检巡视之用 砌 后来则日益松懈 远不及督 学之科考严格 各 衙门的料考也是走走过场 万历十五年十 月 南京礼部即 上言指出味 近来在监在历应试诸生 多推鲁无文 以此入场 徒增捆扰 何益于宾兴之数 臣故谓监生 明代的学校及其考试制度 粗少 应举人数 宁失之隘 毋 取腐烂 以涸有司 万 历三十四年九 月 南京监试御史孙居 相 也指 一 出 南京乡试 止应 取入场监生九百名 乃迩年来各衙门考送入场者至二千九百余名 岁复一岁 沿以为常 往往名数不足 甚至取曳白涂乌之士以充数 于是此辈既幸入场 便 谋入锻 或为挟带 或为传递 或倩人代笔 或割人卷面 钱能使鬼 鹰可乱真 相效相尤 所 从来也 从中可见监生科考之松懈无方 总的来说 明代学校的考试制度还是相当严密的 对后来的考试制度影响也很大 日 常督促性的考试如月课季考 岁考等起到了督促学生进学的作用 特别是督促性与选拔性 相兼的岁考 在学校制度日益松懈的情形下 更成了甄别学生优劣 鼓励进学的重要手段 而关系到学生进退的选拔性考试 如童子试 岁贡考试 科考等也都能够在 一定程度上保 持 了公平竞争条件 相对避免 了权 力 财富等对人才选拔的影响 但明代学校的考试制度 又是整个科举体系中的一环 考试的自的完全以科举制的需要 为转移 故而所有考试的内 容和方式均与科举考试相去无几 陈陈相因 缺 乏生气 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拓宽 知识 视野和增强实际的行政能 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甚小 作者 赵子富 图书馆馆员 参考文献 州日曦 许慎 说文解字 一上 周礼 二十五家为社 弘治 八 闽通志 卷四十四 学校 载福建福安县的化蛟社学 在旧仁风里 宋元丰间卓钧登第归 聚徒 讲学于此 一 岁久而 纪 雍熙三年 族人共新之 岁延师教诲子弟 明太祖实录 洪武八年正月丁亥 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乙亥 王兰荫 明代之社学 吴都 文粹 卷七 学校 社学 义塾 嘉靖 龙溪县志 卷六 学校 社学 云间志略 卷十六 杨参知昆南公传 卷 三 彭太 守鲁溪公传 卷二十 三 唐常山曾城公传 卷一 学政裁庵杨公传 卷四 督学使恭简公传 卷十 钱翰撰鹤滩公传 卷十 九 陆运长自斋公传 见闻杂记 卷六 卷二 卷八 卷六 卷五币 卷二 鼓掌绝尘 第七回 求荐书蒙师争馆 避仇人县尹辞官 见叶盛 水东日记 卷十 描朱 明史 卷六十九 选举 一 同 同 又 这 种岁考分等制 嘉靖以前未见明确记载 正德十五年时 督学御史朱裳曾建议 提学官考试 兼取德行文艺 各立五等 定为升降之法 而礼 部复议则只 令提学官一 遵累朝教典 仍置五等簿考验 诏可 见暇礼部志稿 卷七十 学校备考 学约 玄明会典 记嘉靖十年时奏准 提学岁考时于一等 二等内查取生员起贡 明会典 卷七十七 礼部 三十五 岁贡 万历十二年 礼科给事中王继光的疏中明确提到 岁考四等停粮 照旧例不作 缺 五等作缺递降 岁考三等准收复 见 明神宗实录 万历十二年七月 估计这种分别等第的制度 成于正德以后 续文献通考 卷六十 学校考 见韩国吴金成 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上篇第二章第一节 顾亭林诗文集 卷一 生员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用塑料制品:储物箱项目合作计划书
- GSK-3β-HDAC-IN-2-生命科学试剂-MCE
- Glycine-13C2-15N-p-Toluenesulfon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新型高效饲料及添加剂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非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招聘(18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合作计划书
- 市场调研信息整合工具快速反馈分析版
- 时尚服饰行业品牌营销策略
- 2025年宿州某国企岗位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辽渔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部队春季流行病预防知识
- 安装工程技术标
- 2023-2024学年天津八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运动医学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 挂靠经营合同(2篇)
- 皮带输送机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 15ω-3脂肪酸在妊娠期管理的应用
- (完整)高中英语3500词汇表
- 辽宁省沈阳市杏坛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10月份月考数学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数学试卷
- 【语文】第二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