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遗风密林深处的瑶族风情[文档资料]_第1页
远古遗风密林深处的瑶族风情[文档资料]_第2页
远古遗风密林深处的瑶族风情[文档资料]_第3页
远古遗风密林深处的瑶族风情[文档资料]_第4页
远古遗风密林深处的瑶族风情[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远古遗风密林深处的瑶族风情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 永州之地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 柳宗元这篇脍炙人口的捕蛇者说,人人会背,却鲜少有人知道,那片盛产毒蛇虫蚁的地方,竟然是一处山清水秀、不与世争的世外桃源。那里住着盘古时期遗留下来的三苗后裔,他们在湘南峻岭深处建立山寨,男猎女织, “ 招郎 ” 是传统婚嫁习俗,用秘传的 “ 女书 ” 将古老的语言传到如今。 这个被称为 “ 中国最后的母系社会氏族 ” ,就是曾名为 “ 蛮夷 ” 的湘南瑶 族。 异蛇之乡有 “ 荆蛮 ” 位于湖南最南部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湘南三苗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这个不大的县城,在 2010 年之前,还是一片铁轨未开垦的处女地。寻访这片神秘的土地,是一段漫长而神奇的旅程。 江华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腹地,盘踞湘南五岭之间,东南北三面大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将这块沉静的土地包裹其中。当地群山密集,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从东南西北任何一方进入,都需要经过九曲十八弯般的盘山公路。我们只找到了一趟从上海到江华的火车,这趟列车从上海出发,途经浙江,绕过江西,进入湖南, 到达江华县城的时间为三十一个半小时。 柳宗元曾在捕蛇者说中写到: “ 永州之地产地异蛇。 ” 将古时候的湖南地势险要、蛇虫怪多的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呼 “ 荆蛮 ” ,正是瑶族人的祖先。 秦统六国时期,采取迁 “ 谪戍 ” 民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从中原派大批汉人进入长沙、武陵蛮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武陵蛮地区的蛮人按丁计税,到了后汉仍对蛮族征收 “ 徭税 ” 。 这些蛮族后裔,由于封建王朝剥削、征剿屠杀,在几千年的迁徙逃亡中,逐步 分散到南蛮之地的各个山区,过着“ 随溪谷群处 ” 的生活。唐宋时期,他们为了躲避朝廷的“ 徭税 ” ,躲进山区,被汉人称为 “ 徭人 ” ,后才更名为“ 瑶 ” 。 江华瑶族主要分为平地瑶和过山瑶。平地瑶居住在丘陵地带的农区,与汉人杂居,居住的房屋模仿汉族的民居,以土砖、石砖材料制成,又带有一点民族特色;过山瑶不善农耕,大部分过着深居密林的生活。散居在岭东林区的高山崇岭之间,时常迁徙行走,房子主要以山上的木材、茅草搭建成的 “ 茅寮 ” 和 “ 吊脚楼 ” 为主,在歌声中寻找生命的伴侣,行走在山峦之间,他们是 “ 东方的吉普赛人 ” ,也是“ 荆蛮 ” 文化的传承者。瑶人善猎,南蛮深山中野兽繁多,当地的猎户,家家都有土枪、长矛、铁叉和套子。最初瑶人进山狩猎,只是为了谋求生计。新中国解放之后,当地政府为了改善瑶民的生活,在山下的丘陵农区建立了大批房舍,用各种优惠的政策吸引瑶民迁移下山,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才逐渐得以揭开神秘的面纱。 90 年代初期,民风开化之后,政府要求土枪上缴,但民间狩猎依然屡禁不止,每年还是会有野猪、穿山甲、娃娃鱼等濒临绝种的野生动物被盗猎。狩猎,在当地崇武的瑶民中,逐渐变成了一种私下猎奇活动。当地政府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和山林,常 年派出巡山人员驻守在山林中,与盗猎分子斗智斗勇,还鼓励民间老猎手人工养殖鸵鸟、孔雀、山鸡、珍珠鸡、娃娃鱼等动物,以缓解那些入山偷野味的行为。 山路修通之后,汽车碾过布满荆棘的丛林,带来了外界的文明,也涂改着瑶人的本色。在大时代的车轮下,江华瑶族,一步一步在汉化中寻求着生存之道,也在转变的挣扎中,奋力坚守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 那山,那歌,那姑娘 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依然还保留着古代的赶集的风俗,逢初一、四、七,各地村民就会担着农产品聚集在小镇的一块空旷之地,买卖在清晨的第一 道阳光照射下开始进行。我们从那些身着民族服饰、头戴蓝巾的装扮上,就能分辨出瑶人与汉人的区别。或许有些已经和汉人无异,但是瑶人那矮小精悍的身材,和一口拗口的瑶山官话,还是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 官话是当地汉人与外地人使用的通用语言,与四川、贵州方言发音相似。而真正的瑶族人,说的是祖辈教传下来的瑶话,靠近广东北部和广西桂林、贺州一带,语言几乎都类似。 我们探寻瑶族的那几日,正好赶上了瑶族最盛大的节日 盘王节。盘王节也叫 “ 调盘王 ” ,是瑶族祭奠始福盘王最神圣、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 ,瑶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盘王殿前,还盘王愿,祭拜始祖。 相传远古时代,瑶人出走千家峒,乘船漂洋过海,遇上大风大浪,船在海上漂泊三百六十天不能靠岸,面临覆没的危险。危急时刻,人们跪倒在船上许下盘王大愿,祈求盘王保佑,渡过难关。许愿毕,海上顿时风平浪静,船终于化险为夷,瑶族先民这才找到理想的乐土。人们采来谷米做成糍粑,打起长鼓,吹起芦笙,唱歌跳舞,欢庆新生。从此,每年十月十六成了祭祀祖先的节日。如今,盘王节已成为海内外瑶人寻根访祖、互相沟通的重要活动。 除盘王节外,瑶人过的节日还有仁 王节、赶鸟节。 仁王节为上伍堡平地瑶的盛大节日,以纪念瑶族另一领袖仁王。每年六月初六这天,瑶族同胞抬着仁王神像,高举凉伞,挥舞彩旗,在鼓乐、鞭炮声中四乡游走,祈求仁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经村寨都要焚香烧纸,燃放鞭炮,迎接仁王的到来。 赶鸟节在农历二月初一,为瑶族另一传统节日。相传江华瑶山过去鸟害严重,常常颗粒无收。瑶族姑娘赵妹姑嗓音甜脆,歌喉婉转,带领村中青年男女于二月初一整天放声歌唱,将鸟儿引向深山密林,并用糯米做成糍粑,四面抛撒,将贪嘴的鸟儿嘴巴黏住。鸟儿被赵妹姑歌声 所迷,半月不醒,种子得以破土成苗,瑶民的庄稼才获得丰收。从此每年二月初一,瑶族青年就相约到山上对歌,在纪念歌仙的同时收获爱情。 瑶族的爱情,在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着难能可贵的自由权利。瑶人对婚姻的看法,比汉人开明得多,瑶家女子的地位,从来都不比男子低贱。在瑶寨里,不论男女,只要到了 18 岁,家里就会为其举办成人典礼,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过来奔走祝贺。年轻的男女可以通过自由恋爱组成家庭,很多只有一个女儿的瑶家,便会要求男方入赘女方家中,当地称为 “ 招郎 ” 。 能 “ 招郎 ” 的瑶妹子,不仅家境比男方家殷 实,本身也是忙里忙外的一把好手,娘家才舍不得将她嫁出去,而是留在家里撑起门户。在瑶山里,女人不仅要做得了家务,放得了牛羊,还要能上山砍柴、下田种地,哺养幼儿、侍奉高堂。而家中的男人,除了在春耕秋收比较忙以外,一般都是叼着旱烟斗四处转悠。 瑶家的女人,精通各种民间手工制造,如磨豆腐、酿酒、纺纱织布、制作颜料、染布做衣服等。红薯、高粱、糯米,这些五谷杂粮在她们手上不仅可以做出各种美味的食物,还能酿出不同醇味的酒来。江华山区瘴气多、湿气重,山村的瑶族人家家都制酒,并以饮酒为习,以酒待客便为常事。其中以 “ 瓜箪酒 ” 最为有名,堪称瑶家人招待贵客的佳酿。其原料细粮杂粮都可,经蒸煮发酵窑藏。来客时将窑料加泉水放鼎锅,架在火塘上煮至翻滚,用瓜箪(葫芦瓜瓢)舀酒。不胜酒力的客人饮酒时只觉入口香甜,便想贪杯,但几两瓜箪酒下肚,不觉中便醉了。 在民风古朴的瑶山里, “ 进屋即是客 ” ,不管你从哪里来,不管认识与否,只要进了屋,把随身的物件往主人板壁上一挂,主人就会敬烟献茶,整酒做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