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插图.doc_第1页
如何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插图.doc_第2页
如何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插图.doc_第3页
如何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插图.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内容摘要】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学要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材中的插图就是最直接的资源。在教学中,插图对学生理解课文、训练能力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文本插图。【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 利用插图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学要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材中的插图就是最直接的资源。可惜的是,由于过分注重语言文字内容,过分的吝啬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往往把教材中的插图当成鸡肋,有时甚至连看也不屑一看,我们看看插图,议议插图的过程,不也是一次合作、交流、探讨的过程吗?不也是与作者对话、与画家对话的过程吗?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的现有插图,让其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做到图为文用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插图。一、利用插图,激发兴趣阅读研究心里表明,阅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期待的水平和驾驭期待的技巧。期待时产生阅读兴趣的动力,如果在一开课时教师就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将会给整堂课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拿到课本后都会津津有味地翻看插图,可见,插图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契机,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去诱导、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课堂。如再见了亲人的插图。图上画志愿军战士从火车窗探出半截身子,向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送行的男女老少也泪流满面。看着图学生就问了:“志愿军要告别的人们是谁?”“为什么要向他们告别?”“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呢?”结合插图学生提出的这一连串的问题,犹如在孩子情感的小河里投入了几颗石子,孩子们情感的小河立刻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一份关注与期待,于是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又如巨人的花园,一开课我也让学生先看插图,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欢乐的场面吸引了,有的说:“孩子们正围着巨人做游戏。”,有的说:“巨人和孩子们在一起可开心啦!”等,于是,我顺势提问:“是啊,你看他们在一起是多么高兴啊,可是,一开始巨人可不是这样和蔼的,到底他们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兴趣被调动纷纷情绪高涨地投入到课文中。二、利用插图,体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教材插图就是“物”,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早在礼记乐记中就有“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刘勰的文心雕龙 明诗亦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例如我利用桂林山水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清澈的湖水,翠绿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的山影、树影。都真实而形象的再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着这些精美的插图,学生便会被其魅力所熏陶,油然生出一种赞美祖国山河的情感。又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插图,邱少云趴在熊熊大火里,紧咬牙关,手指深深地抠进了泥土中,神情痛苦,但却纹丝不动。他的坚强毅志已深深的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学生思考后就此质疑,在大火中,邱少云有的是自救的机会,他为什么没那样做呢?这一疑问直指课文中心,“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使学生进一步深切的感受到邱少云坚强的毅志和严格守纪的品质;珍珠鸟一文的插图,珍珠鸟依靠在作者的肩膀上入睡了,看后让人感到人与物竟也能如此和睦相处?那是什么创造出这种美好的境界呢?直奔课文主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插图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好插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 利用插图,训练能力。1、 借助插图锤炼词语。在教学中可请学生在读图之后,用一个词语,一句话来概括画面或表达所感,强化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训练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插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牧童手拿笛子,头戴斗笠,身穿蓑衣,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神情安然自得,很好的描绘出牧童劳作一天后轻松闲适的心境。我请同学们在诵读古诗后仔细看图,并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看图后的感受。学生思考片刻后,有的说是“悠闲”,有的说是“惬意”,有的说是“舒坦”学生精心选择词汇的过程,也是品味语言的过程。而且由于插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用好插图更有益于教学。 2、借助插图,培养观察力看图学文中,图文对照,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能片面地理解通过看图去帮助理解图文。看图,是学生凭借画面去感知客观事物;学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图意的。前者训练观察能力,后者训练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对学生有顺序的进行观察和表达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清平月.村居一词,插图生动,色彩艳丽,把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尽情地描绘出来,课堂上我让学生先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一开始有些凌乱,看到哪儿说哪儿,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有顺序的说说,有的先说房前屋后的景物,再说门前的小河,最后说到远处的村落、群山;有的只抓一处景物,先说门前,接着说屋后,最后说房子旁边;有的只说其中的人。利用插图学生的观察变得有序,条理较清楚,以后遇到类似的图也能有条理地观察描述。3、 借助插图,练写文章。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作者所给我们的“无声语言”;也可以探究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可以以画面为支点,让学生展开想象,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插图中父亲在废墟里就自己的儿子,而文本中对这些画面却没有具体的描写,于是我让学生观察想象,把场景写具体,下面是学生写的一段话:在余震还不断发生的废墟里,父亲满脸的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他伸出还在流着血的手去拉孩子,嘴里不住的说:“感谢上帝。孩子,爸爸来救你啦!”孩子也拼命地侧着身子,试探着往外爬,小手不时的把木板、砖块用力移开,也在不停的叫着“爸爸”。生动形象的画面为学生能干练的写话做了铺垫,学生才会有话可写。4、 利用插图驰骋想象。在人的各种能力中,想象力是最神奇的。它具有突发性,最能体现人的创造力。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推想插图中未出现的内容,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天地。如忆江南一词中,对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如果没有插图,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平淡无味的字面理解上,对江南的美丽景象没有形象直观的感受。教学时,我让学生读读这两句话,再看看插图,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一棵棵桃花在阳光下开得正艳,粉红色的花朵挨挨挤挤,还引来了一群小蜜蜂。”有的说:“我看到江边的树上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远远望去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还有的说:“春天,江水清澈、碧绿,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观察插图,学生的想象力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