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_第1页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_第2页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_第3页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_第4页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与父母沟通的程序。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2.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透视能力。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行为能力。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思考和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二、教学重点:1、关于“代沟”是本课的难点 “代沟”,指年轻的子女与父母辈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上存在的距离、鸿沟,并由此导致两代人彼此不理解、产生隔阂。2、关于“逆反心理”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逆反心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3、 关于“与父母的交往”既是本课的难点又是本课的重点。第一框 严也是一种爱(第1课时)(一)情景预设导入:(见教材引言) 有户人家,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 怎样才能走近父母、和父母沟通、超越代沟,为家庭增添温暖呢?当我们学完第二课后就清楚了!(二)教学活动过程一、成长也会有烦恼1、产生烦恼的原因活动一:指名学生朗读教材P19页“我的烦恼”,其他同学思考问题: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了?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日记,也是她的自我感受。学生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注意考虑家长的忧虑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设问: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隔阂产生代沟哪?2、产生代沟的原因相关链接:“我眼中的爸爸”(详见教材P20页)想一想:“我眼中的爸爸”说明了什么?(学生谈谈看法后教师总结归纳) (说明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家长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人们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这多少带有规律性。)做一做: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教材P20)教师小结:通过填表我们可以发现:父母我们生 理 上父母是成人,正值中年、壮年我们正值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明显,但是我们的身体并未发育成熟心 理 上父母心理成熟,有主见,老于世故,经受过多种考验我们有长大的感觉,有独立的愿望,受异性的吸引,思维有时偏执,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阅 历 上父母饱经风霜,经受过多种挫折,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同各种人打过交道我们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未真正走上大千社会知 识 上有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有的父母未必受过良好教育,即有的父母比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有的父母还不一定有我们知道得多,他们即使受过良好教育,但由于知识更新快,许多知识已经显得陈旧我们正接受义务教育,对比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来说,我们是“有学问”的人;可我们掌握的知识有限,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我们不如他们;我们与家长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在生活知识方面、实践经验方面,比家长要少得多思想方法上父母思想上求稳,容易倾向于保守我们年轻人思想开放,勇于创新,也易于偏激行为方式上父母处事冷静,谨慎,恪守准则我们喜欢冒险,行为变化快,讲效率,不拘传统社会角色上父母承担家长、监护人、职业人员等复杂的多种角色色,能把自己融入社会我们主要是子女、学生、被监护人等角色角色定位模糊,目空一切 产生隔阂、代沟的直接原因:年龄差异。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种代际差异。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二、逆反心理有危害1、逆反心理: 1) 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活动二: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想一想: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呢? 2)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非那样;你说这好,我非说那好;让我信这,我非信那。这些是青春期学生普遍性的反映。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在你身上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相关链接: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情景和心理原因。 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我们要独立,家长不让我们独立 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我们要做主,家长不让我们做主 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我们要出点儿圈,家长制止我们 强迫我们接受某种观点。我们要赶新潮,家长非要我们接受老观念 3)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心理原因:从学生的角度看,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学生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即自制能力弱;学生的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于家长的兴趣和追求。2、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逆反未必都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代际不同,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大趋势。具体地来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中的好多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是家长有意无意造成的。 下面列举几种家教误区:(参考) 教师总结: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就是要肯定反得对的,否定反得错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要作出正确的与父母交往的行为选择。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完善自我。3、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 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种种不快等危害。 (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恶果。)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 (板书)。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怎样克制自己呢?相关链接:(见教材P22页) 自制力源于修养的境界,理智,是自制的前提。只要我们能理智地处理问题,就能减少或消除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三)课堂小结:我们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有时他们的做法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不要与自己的父母产生对立,不要有逆反心理,多与父母勾通、交流,相信父母是天下最爱你的人。板书设计:第一框 严也是一种爱一、成长也会有烦恼1、产生烦恼的原因 2、产生代沟的原因二、逆反心理有危害1、逆反心理的含义、表现及产生原因2、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3、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四)课后反思:第二框 两代人的对话(第2课时)(一)情景预设: 一、架起理解的桥梁导入:前一框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而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二)教学过程:一、架起理解的桥梁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活动一:读教材思考讨论这两种观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分析讲述: “清官难断家务事”,真是这样吗? 怎样理解“家中的矛盾容易解决?活动二:教材小冰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比如:不到同学家写作业、看录像了,这会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像,自己和同学会不能尽兴;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要受家长处罚;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总之,当我们与家长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板书小标题如下)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沟通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沟通的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使我们如愿以偿。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就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能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在这里,商量沟通就是桥或船,通过商量沟通,我们就能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面对家庭冲突,我们一定要学会商量沟通,要知道商量沟通的具体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相关链接的内容,了解处理家庭冲突的集体方法。相关链接: 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学生阅读,仔细体会六步法)第一步明确为什么冲突 第二步分析原因第三步解决方法 第四步舍去下策第五步选择双赢 第六步看效果活动三:(见教材P24页)模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 (让学生按课外活动中设计的方案给小莉出出主意讨论两个方案的可行性)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就是明辨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沟通的基本要领。板书: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1)彼此了解是前提:相互不了解是难以沟通的。 (2)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了还要尊重对方。即子女尊重父母,父母也要尊重子女,尊重是相互的。 (3)换位思考是有效方法:做子女的有时要站在父母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这样,问题就好解决的多了。 (4)求同存异的结果:沟通中的任何一种可能的选择,都有利有弊,各有其理。因此学会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放弃,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不任性就意味着放弃我们的一些需要或打算。 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相关链接:沟通中的有效方法和经验(指导学生阅读领会)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 打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 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 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二、交往讲艺术消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不能消极地等有了矛盾之后才去沟通,在平时我们就应该注意和父母的交往。交往也是一门艺术。活动四:读一读,想一想体验与父母交往的窍门 1、与父母交往的窍门板书:“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 “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这是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是一切和睦家庭共有的经验,所有成功地与父母交往的窍门都与此有关。 我们要把对父母的孝敬落实到现实的与父母的交往之中。与父母的交往要体现对父母的爱,以孝敬之心、孝敬之行对待父母,与父母的交往要体现对父母的爱和孝。2、与父母交往的具体要求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现在不少学生觉得父母对自己呵护、养育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家长对子女的期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因而不会感激父母,更不会赞赏父母。其实父母也是凡人,喜欢别人赞赏,会赞赏父母对增进亲情和沟通来说,非常有益。赞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他们会开心,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得体地赞美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不听话。这里有矛盾、抵触的问题,也有学生不会听的问题。其实聆听也是艺术,学会聆听同样是与父母沟通必须注意的。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娇惯,加上家长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多用功,家务事上不指望孩子,导致一些学生懒惰、没有责任心,不会帮助父母做事。这种情形也不利于与父母交往。相关链接:与父母交往三字经(P27) 这是与父母交往艺术的他人经验,也是非常有用的经验。家庭生活是一团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种各样的情景。这段“三字经”能给我们以有益的提示。(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细心体会。)(4)家庭交往要宽容。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必非与父母争个高下输赢不可。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自己认了错,不会带来耻辱,反而会丢掉包袱,化解隔阂,增进家庭的温馨氛围。 相关链接:“都是我的错”想一想:为什么团结寺人人都说“是我的错“,可可他们却都很快乐?而方丈的寺庙人人都对,却都不开心心呢? 因为团结寺的僧人相互之间懂得宽容,个个心胸开阔把带给别人快乐,做为自己的快乐,所以他们都很快乐;而方丈寺庙的高僧彼此不服气,相互之间争高低,彼此斤斤计较,有了矛盾难以沟通,在相互争吵之中过日子,所以,谁也不快乐。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家庭交往要宽容。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这样才能增进家庭亲情,营造温馨和睦的家。(三)结束语:在与父母的交往中,我们要避免总在对立的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