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VRV3产品介绍(一).ppt_第1页
大金VRV3产品介绍(一).ppt_第2页
大金VRV3产品介绍(一).ppt_第3页
大金VRV3产品介绍(一).ppt_第4页
大金VRV3产品介绍(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新产品发布会 会议内容 大金企业姿态VRV最新核心技术产品介绍VRV系统设计要点及实例分析 大金企业姿态 灵活 合理 真实 节能 环保 研发最尖端节能技术提高系统COP 提供具有真实品质及性能的产品 最大限度推广新冷媒技术和环保原料 开发灵活的产品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推荐合理的设计使用发挥产品最佳性能 大金创造了VRV大金驱使VRV技术不断升华 配管长50m最小控制单元2 5HP 配管长70m最小控制单元1 8HP 配管长100m最小控制单元1HP 配管长100m最小控制单元2HP 配管长100m最小控制单元0 8HP 配管长150m最小控制单元0 8HP 1982 1987 1989 1995 1999 2001 第一代VRV 最早的变频VRV 涡旋式变频VRV 大容量VRVPlus 热驱式VRV 新冷媒VRV 1990 涡旋式变频20HPVRV 2003 节能 大型VRV 2006 大金VRV 技术 发展历史 八大核心技术 过冷却技术 直流变速技术 回油技术 冷媒控制技术 换热器技术 环保技术 静音技术 高制热性能技术 过冷却技术 高精度的过冷却 实现18 7 过冷 37 1 J 48 3 43 0 J 29 6 J 气液两相混合状态 气态冷媒 液态冷媒 lgP h 冷凝过程 蒸发过程 VRV 8 50 J 压缩过程 节流过程 85 up 33 up 制冷能力 39 46 制冷能力 52 61 制冷能力 28 47 过冷却技术作用 减少管长衰减 70 0 75 0 80 0 85 0 90 0 95 0 100 0 105 0 110 0 0 20 40 60 80 100 配管长 m 制冷能力比 80 0 85 0 90 0 95 0 100 0 105 0 110 0 115 0 120 0 COP比 制冷能力 标准 制冷能力 sizeup 制冷COP 标准 制冷COP sizeup 配管sizeup 高压冷媒 R22 R410A 高精度过冷却回路 46 利用过冷却回路 单位循环量冷媒可多提供46 的制冷量 54 R410A的密度比R22约大43 R22 R410A 1 25 6 1 36 8 1 0 7 30 6 时饱和冷媒比体积比较 m3 kg 制冷能力 COP 单位管长压力损失 A A 管摩擦系数Gr 冷媒循环量V 比体积g 重力加速度d 管径 e pass回路提高冷凝器过冷效果 h lgP e Pass 普通热交换结构 37 1 75 37 1 75 37 1 75 高温冷媒限制过冷 高温影响小 43 过冷却加大后就会增大冷凝器进出口冷媒的温差 使相互间产生热损失 降低过冷度 在e Pass热交换结构中 将冷媒进口和出口隔开 从而保证了过冷却的效果 实现48 3 37 1 过冷 11 2 过冷度 室内机 室外机 高性能过冷却回路进行精确再冷 系统示意图 过冷却回路 实现过冷却 保证最佳效率和可靠性 实现37 1 29 6 的过冷 7 5 过冷度 直流变速技术 VRV直流变速技术 磁阻式直流电机强力钕磁铁正弦波控制技术Sensorless技术压缩机低速回转技术压缩机高速回转技术相位控制技术32bits高速微机控制技术 最佳节能效果精确控制冷媒流量降低运转噪音 采用新一代涡旋式压缩机 压差油膜控制 高性能 低噪音新一代高转速G型压缩机 仅供大金VRV使用 转速提高 105rps 140rps 133 数字化解析 高压压力 压缩冷媒自重 高刚度机壳 定涡盘 曲轴 动涡盘 减少摩擦损失 高压油 高压 低压 高压油顶回力 轴向摩擦力 详细 加工精度提高 损耗小 提高压缩效率 降低噪音 提高气密性 高强度回转轴 高刚度机壳 降低噪音 提高气密性 采用压差油膜润滑技术1 减小摩擦2 延长寿命3 降低噪音4 更加可靠 压差油膜润滑技术 利用压力差使固定涡旋和可动涡旋接触面间产生油膜 压缩机磁阻式直流电机 大金所使用的钕磁铁 铁氧体磁铁 磁力 MGOe 磁力越高 钕磁铁 直流电机中采用 磁阻转矩 磁铁转矩 合成转矩 转矩计算公式 磁铁转矩 磁阻转矩 强磁力的钕磁铁 使磁铁转矩更高 能耗更少钕磁铁的磁阻式安放方式 获得更大磁阻转矩 电机效率更高 大金Sensorless技术 回转数 rpm 40 60 80 100 100 80 60 效率 交流电机 传统直流电机 Sensorless直流电机 采用Sensorless技术无需电机回转数传感器便可实现压缩机转速的准确控制 避免了传感器滞后及误判断 大大提高直流变速的实时控制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的安全性 普通低压腔压缩机 大金高压腔压缩机 排气口 进气口 用吸入气体冷却电机 效率低下 用压缩后冷媒冷却电机效率更高 进气口 排气口 高压腔压缩机 采用压差供油方式无需油压泵 回油技术 智能油面控制压缩机 全新系统油平衡技术 高性能油分离器确保压缩机的保有油量油面控制技术有效避免偏油状态 回油率 油面下降率 油面控制压缩机 0 5 1 0 1 5 wt wt 0 5 1 0 1 5 均油状态 1 0 2 0 1 0 2 0 1 0 2 0 1 0 2 0 1 0 2 0 1 0 2 0 1 0 压缩机 1 1 0 偏油状态 1 5 2 5 1 5 2 5 1 0 2 5 1 5 2 5 1 0 0 5 0 05 1 95 0 45 1 0 当油面达到一定高度时 回到压缩机的冷冻油会自动排出压缩机 油分离器效率90 以上 压缩机 2 压缩机 3 压缩机 1 压缩机 2 压缩机 3 交叉回油技术 无需压缩机间均油管 压缩机回油连接方式示意图 冷媒控制技术 根据系统运转状态判断冷冻油的滞留位置 油回收时的流速 冷媒干燥度等 使压缩机 电子膨胀阀获得最佳控制 出色的冷媒控制需各个部件的配合 冷媒管路储液技术 采用过冷却技术 大大降低冷媒的使用量利用冷媒管路储液技术 可将多余液态冷媒贮存在管路中系统压力及液态冷媒的控制更精确 无储液器 室外机 室内机 高制热性能技术 制热快速启动 变频压缩机启动后可以进行大容量运转 提供更大制热量 变频 标准 约需3分钟达到100 能力 48HP数据 利用变频压缩机启动电流小 减少电网冲击 实现软启动 利用定频压缩机启动速度快的优势 迅速达到要求 智能化霜技术 精确掌握化霜时机 不同运转状态下 化霜运转启动条件不同 高负荷时化霜启动条件Tb p Ta q p q为系数 低负荷时化霜启动条件 A Q T C 为热传导率C为常数 为系数 智能化霜技术 准确运用化霜方式 低温化霜运转方式 化霜 积灰智能判断 减少因换热器污染造成的无谓除霜运转 热交换器技术 液相 气液混合相 高效率换热器 DISO回路 极大的发挥液态冷媒的换热效果 大金D I S O回路 气态冷媒 液态冷媒 气相 气态冷媒 液态冷媒 增加液体的状态提高换热效率 普通的冷媒回路 液态冷媒 气态冷媒 大金高效内螺纹铜管 蒸发导热率 冷凝导热率 圧力损失 平滑管 螺旋沟 山型沟 螺旋沟 台形沟 螺旋沟 台形微细沟 螺旋沟 台形微细沟 深沟 螺旋沟 微細沟 电縫管 非对称沟 电縫管 性能比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1980年 90年 95年 现在 大金不断追求铜管换热效率的极大化 高性能翅片的开发 热传导率 1 0 1 5 2 0 2 5 4 0 3 0 3 5 7百叶式 9 5细缝式 7细缝式 密 7细缝式 疏 9 5华夫式 9 5板式 6细缝式 90年 95年 现在 1980年 大金不断追求换热器效率的极大化 不断提高热传导率减小气流噪音 静音技术 降低气流噪音 叶片噪音的减小 格栅风阻的减小 机内风阻的减小 风扇电机 通过气流螺旋风扇形状优化 减小叶端涡流 通过气流适配格栅 使气流角度和格栅 叶片倾斜角度达到最佳化 通过电气盒等装置的紧凑化和流线型化 抑制机器内部气流的紊乱 采用正弦波DC风扇电机 运转更平稳 降低机械噪音 压缩机 压差供油方式 避免油泵噪音压缩机油膜润滑技术 降低摩擦 碰撞 振动 降低噪音的途径 CFD开发技术实现高性能 CFD性能设计CFD 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 数值流体力学 叶端涡流 涡核 喇叭口 研究要点CFD使气流变得可视化大金风扇减少涡流减少损耗和噪音 螺旋型风扇叶片边缘 空气动力效应分析 普通风扇叶片边缘 FEM设计技术实现高强度 FEM强度设计FEM FiniteElementMethod 有限要素法 叶片每处的厚度都经过精确计算 设计最轻的叶片实现最佳的气流 壁厚变化设计已获专利 薄 厚 Centrifugal风扇 Propeller风扇 室外机风扇不断发展 室内机风扇不断发展 2 D叶片 3 D叶片 3 D后偏斜叶片 2 D叶片 3 D叶片 SCtech Dimple叶片 ThickAirfoil叶片 HybridAirfoil叶片 2 D叶片 3 D叶片 3 D后偏斜叶片 90 92 94 96 98 00 02 04 2 D叶片 ThickAirfoil叶片 3 D叶片 SCtech HybridAirfoil叶片 噪音降低值 dBA 06 大金不断追求低噪音高性能风扇 噪音降低值 dBA 环保技术 蒙特利尔协定 臭氧层被破坏 RoHS指令 有害废弃物増加 京都议定书 温室效应剧增 能源消耗上升 空调环保概要 高COP的节能产品 新冷媒HFC化 有害物质限制使用 节能规范 臭氧层破坏 太阳 HCFC 22 O H C F F Cl 臭氧 紫外线 平流层 地球 对流层 10 60km 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层的作用使造成皮肤癌的紫外线强度得到衰减 R22 HCFC 排入大气时 所含的氯与臭氧 O3 反应破坏臭氧层 新冷媒R410A HFC 不含氯 所以不会破坏臭氧层 O O 过冷却技术 直流变速技术 回油技术 冷媒控制技术 换热器技术 环保技术 静音技术 强力制热技术 20 40 60 80 100 0 100 65 35 10 开始生效 全部废除 2015 2010 2004 2000 96 2020 HCFC的削减 中国预定 2040年全部废除 蒙特利尔议定书 温室效应机理 地表表面的能量1380W 温室效应气体吸收红外线 向地表再放热 地表平均气温15 由于温室效应气体的遮蔽地球平均气温维持在15 温室效应气体 太阳光 能 向宇宙排放 再放热 红外线 地表平均气温 18 地表平均气温上升 温室效应气体 再放热 无温室效应气体时 温室效应气体浓度增加时 地球温室效应是因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效应气体吸收了从被太阳光晒暖的地表所散发的热量 使热能难以向宇宙发散 从而引起了地表温度的上升 地球一旦温暖化 中纬度地域的夏季变干燥 台风等最大风速上升 全球规模的洪水和干旱 对农业的直接影响 捕鱼量的变化 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床融化使海平面上升 节能与地球温室效应 控制温室效应依赖于节能产品 核心 减少CO2的排放量 火力发电 飞机 电动车 煤气 石油燃烧产生大量CO2 重点 火力发电产生的CO2的量特别多 抑制用电量 途径 途径 减小温室效应 途径 途径 节能产品的使用 途径 RoHS指令 名称电气电子设备禁止使用特定有害物质指令2002 95 EC 内容 对于06年7月1日以后上市的产品 下列6种物质禁止用于WEEE对象的电气电子设备 铅 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