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民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A. 商人大多走官商结合之路B.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 传统崇本抑末的观念根深蒂固D. 徽商虚伪的反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体现的是社会对商人的歧视,以至于人们尽量避开这些歧视性称谓,这是重农抑商的表现,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人走官商结合的道路,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B错误。D只是说明了表面现象,没有说明本质问题,D错误。【点睛】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人为的降低其社会地位,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2、原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固统治的关键。3、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2.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A. 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B. 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C. 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 导致自耕农经济衰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到唐朝中叶的均田制,均田制下“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故答案为C。均田制不会加重农民的赋税,A错误。材料显示的是抑制土地买卖,不能动摇封建土地制度,B错误。国家实行均田制不会挤垮自耕农的经济,D错误。3.如图是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该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 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B. 注重精耕细作C. 生产日趋专业化D. 减少犁耕依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家庭投资结构可以看出,在肥料、灌溉、播种上高投入以追求高产出,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B正确。材料没有出现商品经济的信息,A错误。材料没有出现生产日趋专业化信息,C错误。铁犁牛耕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明末也是铁犁牛耕为主,不会减少,D错误。4.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A. 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B. 反映了国家对民众控制削弱C. 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D. 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答案】D【解析】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具有法律的地位,说明当时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D正确;该措施有利于封建国家的收税,A错误;材料中编户齐民有利于控制百姓,B错误;C中消除明显用词绝对。排除。5.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B.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C. 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D. 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条件恶劣。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为降低劳动力成本,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大量使用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使得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逐渐普及,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答案为B。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但广大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有限,不是蔗糖普及的主要原因,A 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C错误。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D错误。6.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分析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B. 铁路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C. 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示意图可知,从1870年到1900年,美洲、欧洲甚至亚洲铁路的长度均在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之中,因此选项D正确;示意图中并未体现商品输出的信息也没有体现欧洲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选项AC错误;铁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但并非是先决条件,选项D亦错误。7.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品种传入中国时期玉蜀黍(玉米)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落花生(花生)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烟草(烟)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番薯(红薯)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A.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B. 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结果C. 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D. 标志世界市场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这些植物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答案为A。明清实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植物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致是在晚清时期,故排除C项。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8.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A. 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B. 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 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D. 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的重大转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表明西方国家对外侵略,逐渐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表明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A项正确;此时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是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B项错误;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材料未体现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D项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9.“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电报”和“海底电缆”等可判断材料中时间不晚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时统一的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0.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A.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C. 洋务企业对外国经济的抵制D. 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这是因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顽强抵抗,B正确。实业救国思想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 错误。洋务企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兴起不能推动19世纪五十年代经济的发展,D错误。11.如图所示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 五四运动的发生B. 中国共产党诞生C. 实业救国思潮D. 局部抗战开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是提倡大家都用国货,体现实业救国的思潮的影响,答案为C。五四运动是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局部抗战开始于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D。12.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1931年1933年下降幅度中国茶叶出口额5108万元3858万元30%中国蚕丝出口额14704万元5642万元61%A. 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 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C. 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D. 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中国茶叶和蚕丝出口从1931年30%下降到60%,说明经济危机欧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B正确;表格显示不出中国自然经济信息,A错误;当时中国农产品水平依然很高,C错误;D不是材料体现现象主要原因,排除。13.作于1958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A. 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B. 农业为工业化服务的客观事实C.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可见茶叶收入为工业提供资金,从侧面表明当时农业服务于工业化的客观事实,故B正确。.“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可见茶叶收入为工业提供资金,但是题干没有涉及工业资金的其他来源无从得出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故A错误。注意题干“1958年”,而农业合作化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时间不符,故C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与题干“1958年”时间不符,故D错误。14.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 “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 “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 “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80年,经济特区是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故A项排除,B项错在“高度自治权”;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上海浦东1990年开放,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经济特区15.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时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农业7111317710798104工业425604498555554526其中:重工业364540459511496459A. 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D. 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1953年到1980年,重工业投资一直占主导地位,这反映了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50年代已经建立,且计划经济不仅仅指工业结构,故A项排除。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未实现,故B项排除。重工业主导不能说明农、轻、重的协调发展,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结构16.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A. 女性时尚推动社会政治运动B. 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C. 崇洋媚外的社会风尚D. 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流行“上海头”说明受苏沪影响,流行日本发式说明与当时中国关注日本有关,“兴汉头”说明受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统治而提倡兴汉的影响,说明不同时期的发型变化体现了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答案为B。材料体现女性时尚变化的原因而没有体现推动政治运动,A错误。除了日本发式,其他都与国外无关,C错误。但从发式无法确定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错误。17.如图是19501976年我国报刊种类数的统计折线图(单位:种)。此图反映了A. 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B. 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C. 社会环境影响文化事业发展D. “双百”方针促进新闻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中可知,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的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1958年后随着“左”倾错误的严重,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文革开始后又呈严重下降趋势,这说明文化事业受社会环境影响,故C正确;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故A错误;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变化也不能说明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故B错误;从图中可知,“双百”方针在一些阶段是遭到破坏的,故D错误。18.郑观应指出:“西报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反谓中国之待外人如何凌辱,意在激怒其民,以与中国为难耳”。如果国人有了自己的报纸,“遇交涉不平之事,据理与争,俾天下共评曲直”。其意在说明A. 西方利用报纸进行欺骗宣传B. 报纸是了解世界形势的途径C. 报纸是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D. 报纸是国人反抗西方的利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郑观应一方面充分认识到了西方报纸在引导民众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出应该让中国人的报纸也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故选C。A项以偏概全,忽视了材料的后半段,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郑观应关注的是报纸对“其民”“天下”的引导作用,而不仅仅是反抗西方,排除。19.美国电影的繁荣时期分别是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和2000年。这些年份都是美国经济下行的时候,其中许多知名的电影公司都是在那段时期建立起来的,例如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被迪士尼收购)华纳兄弟、米高梅等。关于1929年电影繁荣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B. 反映人们寻求慰藉的心理需求C. 体现美国人民淡定应对危机的心态D. 说明新政刺激消费已初见成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此时期大量工人失业,失业人数增长,导致他们在电影中寻找精神寄托、心里慰藉和消磨时间,促进了电影业的繁荣,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是在1933年开始实行,而且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新政,新政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农业和工业生产的恢复,失业人口的减少;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人民面对经济危机时是消极的心态;D选项错误,1929年新政尚未实行。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0.“美国自1991年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材料反映了美国A. 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 “混合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C. 经济“滞胀”局面未能扭转D. “新经济”模式带来了新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描述的高增长、低通胀现象,可知这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选项D正确;资本主义“黄金时期”是二战后至1973年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A;“混合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模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B;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摆脱了“滞胀”危机,选项C排除。21.法国政府于1946年正式颁布“国有化”法令,国有化企业涉及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在金融业中,国家控制了60070的银行业务和40%的保险业务。这表明A. 法国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B.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C. 法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 公有制成为法国经济的主体【答案】C【解析】【详解】法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法国政府于1946年正式颁布国有化法令”相符。故答案为C项。A项,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法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其中一项内容是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但不是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与材料“国有化企业涉及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在金融业中,国家控制了60070的银行业务和40%的保险业务”不符,排除;D项,通过国有化,发达国家改变了单一所有制形式,在私有制外出现部分国有制,但并非公有制成为主体,排除。22.有学者指出,苏联作为当时欧洲几乎最落后的国家,又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特别是法西斯的侵略,值此生死存亡关头,很难有比斯大林模式更好的选择。这揭示出斯大林模式A. 深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B. 迅速壮大了苏联的工业实力C. 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目标D. 是适应战争形势的战时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临资本主义的包围、特别是法西斯的侵略,值此生死存亡关头,很难有比斯大林模式更好的选择”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面临外部严重威胁局面下的最佳选择,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斯大林模式的效果,排除BC;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模式,不是战时体制,排除D。23.余粮收集制确保国家收集了大量的粮食,但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生产日益萎缩。特别是在1921年,国内形势已转向和平,农民却还没有看到余量收集制结束的希望,于是不满情绪便变成了绝望情绪,农民由消极对抗变成公开反抗。据此可知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该强制推行B. 余粮收集制不符合国情C. 苏俄社会主义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D. 经济政策转变的迫切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余粮收集制最终导致农民由消极对抗变成公开反抗可知该政策必须得到转变,故选D项;该政策已经引起了农民的公开反抗,所以强制推行的说法有误,故排除A项;余粮收集制符合了苏俄最初的战争环境,故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政策,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故排除C项。24.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A. 发展经济的需要B. 社会制度相同C. 屡遭战争的重创D. 受到美苏威胁【答案】A【解析】【详解】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利益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故A正确。“社会制度相同”只能算是这些国家实现联合的一个有利条件而不是直接原因,故B错误。历史上欧洲各国(尤其是欧洲大陆)冲突战争连绵不断。“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才能实现地区永久和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因而“屡受战争重创”是欧洲大陆这些国家率先走向联合的历史原因,排除C。“受到美苏威胁”是六国走向联合的外部原因,排除D。25.“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这表明A. 发达国家已丧失经济技术优势B. 西方国家对当前利益分配不满C. 贫富分化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D. 反全球化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美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行为反映其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分配的不满,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发达国家掌握技术优势,排除;材料中英美的逆全球化行为并不是贫富差距导致,选项C排除;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选项D排除。二、材料分析题(共4大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26.城市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宋代汴梁城内外,随处都是店铺、酒楼与民居、官署、寺宇相错甚至连在宣德楼南面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亦“许市人买卖于其间”。除了店铺随处临街开设以外,流动小贩也走街串户,随处叫卖。在达官贵人的宅舍门前,每日都有小贩卖肉食禽鸟、鱼虾水产及其它日用品。材料二 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三 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是近代建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0世纪30年代,“因爱国运动之激昂”,并使用较为廉价的法国、日本毛纱为原料,该厂生产的薄哔叽价格不高,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深为满意。具见以国货替代外货,已成全国一致之倾向”。据刘光用企业大王刘鸿生整理(1)根据材料一,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宋代汴梁城出现哪些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进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发展的原因。【答案】(1)变化:打破坊市界限;出现夜市;出现瓦肆等娱乐场所;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2)因素: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背景:西方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3)原因: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成为当时人的共识;厂家经营有道、产品物美价廉;政府机关进行扶持【解析】【详解】(1)从材料“随处都是店铺、酒楼与民居、官署、寺宇相错”并联系所学可知宋代的汴梁城的变化是打破坊市界限;出现夜市;出现瓦肆等娱乐场所;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2)从因素:材料“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可以得出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背景:从材料“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并联系所学可知当时的背景西方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3)从材料“20世纪30年代,因爱国运动之激昂”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人们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成为当时人的共识;“厂生产的薄哔叽价格不高,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得出产品物美价廉;“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得出政府机关进行扶植。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徐刚世纪末的忧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答案】(1)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运用)(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严重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可知英国立法推动圈地运动,而圈地运动又推动工业化发展;“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地”可知英国重视科技,这为工业化迅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结合所学,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2)影响:根据材料二可知英国总人口增加,但是农业人口下降,可见工业化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从材料三可知,英国的工业化导致环境严重恶化;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的工业化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8.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材料三: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3)根据材料三,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二战后苏联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答案】(1)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政策;美国国家(政府)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引起的政治危机;借鉴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或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救危机),美国民主制度的(2)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特点: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得出英国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可以得出美国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等方面分析。 (2)变化: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以知道,第一次是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是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特点:根据材料“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可得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根据材料“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可得出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历次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29.布雷顿森林体系由美国主导建立,优缺点并存,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旨在谋求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该体系主要规定:由美元来充当货币,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固定比价等。实际上,在战后的几十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